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在妊娠中期应用替比夫定控制乙型肝炎病毒携带孕妇病毒载量,观察其阻断HBV母婴传播的效果。方法 2016年2月~2018年2月我院就诊的60例妊娠中期HBV携带者被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在妊娠6个月时,给予观察组替比夫定口服,直至分娩结束后1周,对照组孕妇不接受抗病毒治疗。两组新生儿出生后均常规注射重组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IL-4和IL-6水平。HBsAg)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HBV DNA水平,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HBsAg。结果 治疗前,两组血清HBV DNA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分娩前,观察组血清HBV DNA水平为(3.7±0.7)lg copies/mL,显著低于对照组【(7.8±1.0)lg copies/mL,P<0.05】;分娩后,观察组血清IL-2水平为(20.6±2.7)pg/mL,显著高于对照组【(15.7±1.3)pg/mL,P<0.05】,血清IL-4水平为(19.7±1.5)pg/mL,显著低于对照组【(30.6±2.8)pg/mL,P<0.05】,血清IL-6水平为(21.5±4.2)pg/mL,显著低于对照组【(29.7±5.1)pg/mL,P<0.05】;两组新生儿胎龄、体质量、身长和Apgar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新生儿6月龄和1岁时,观察组无HBV感染病例,而在对照组有1例(3.3%)患儿感染。结论 在妊娠中期给予携带HBV孕妇替比夫定治疗可阻断HBV母婴传播,且对婴儿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应用替比夫定联合乙型肝炎高效价免疫球蛋白(HBIG)和乙肝疫苗阻断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传播的临床效果。方法 在HBV感染孕妇197例中,92例在孕7月时开始口服替比夫定至分娩后3个月,两组新生儿均接受标准HBIG和乙肝疫苗接种。随访12个月。结果 研究组孕妇分娩时血清HBV DN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新生儿出生24 h和出生1个月宫内感染率均为6.7%,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9.6%和22.8%,P<0.05);研究组新生儿出生12个月后HBsAg阳性率和HBV DNA阳性率分别为5.7%和0.9%,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9.6%和9.8%,P<0.05),血清抗-HBs阳性率为94.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8%(P<0.05)。结论 应用替比夫定联合HBIG和乙肝疫苗能够有效抑制孕妇HBV DNA复制,降低新生儿宫内感染率,提高抗-HBs阳性率,对新生儿有良好的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应用替比夫定治疗HBsAg阳性妊娠中晚期孕妇阻断HBV母婴传播的效果及其对婴儿接种乙肝疫苗应答的影响。方法 2013年7月~2015年12月我院接诊的100例HBsAg阳性孕妇和100例她们的新生儿,41例孕妇妊娠28周开始服用替比夫定,另59例未接受抗病毒治疗。对新生儿行标准乙肝疫苗全程接种,并随访至12月龄。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IFN-γ和IL-10水平。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婴儿对乙肝疫苗接种应答的因素。结果 抗病毒组孕妇分娩后血清HBV DNA载量为(2.0±1.3) lg IU/ml,显著低于未抗病毒组【(7.1±1.6)lg IU/ml,P<0.05】;抗病毒组剖宫产、早产、产后出血和新生儿窒息发生分别为29.3%、12.2%、4.9%和9.8%,与未抗病毒组的30.5%、11.9%、5.1%和8.5%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出生后随访1年,在41例抗病毒组孕妇分娩的婴儿中无一例血清HBsAg呈阳性,而在59例未抗病毒组婴儿中6例(10.2%)血清HBsAg阳性(x2=4.436,P=0.035);50例血清IFN-γ和IL-10高水平组婴儿对乙肝疫苗接种强应答发生率显著增高(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新生儿血清IFN-γ和IL-10高水平是婴儿对乙肝疫苗接种强应答的保护因素。结论 在妊娠中晚期服用替比夫定可以阻断血清HBsAg阳性母亲HBV母婴传播,且对乙肝疫苗接种应答无明显影响,检测新生儿血清IFN-γ和IL-10水平有助于判断乙肝疫苗接种应答结果,而对可能弱或低水平应答者早期做出补种计划。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替比夫定阻断HBV高载量孕妇母婴传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95例HBV高载量孕妇被分为两组,分别在孕28 w时接受替比夫定(n=48)抗病毒治疗和不接受抗病毒治疗(对照组,n=47)。比较两组孕妇在孕28 w、分娩即刻和分娩后12 w时血清HBV DNA水平,检测两组新生儿出生时及6月龄时血清HBsAg和HBV DNA阳性率,比较两组新生儿胎龄、体质量、身长和Apgar评分。结果 两组孕妇孕28 w时血清HBV DNA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7.5±0.6)lg copies/mL对(7.7±0.5)lg copies/mL,P>0.05);替比夫定组孕妇分娩即刻和分娩后12 w时血清HBV DNA水平[分别为(3.7±0.4) lg copies/mL和(3.1±0.3) lg copies/mL]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7.6±0.5) lg copies/mL和(7.4±0.4) lg copies/mL,P<0.05];替比夫定组新生儿出生时HBsAg阳性率(4.17%)和HBV DNA阳性率(2.08%)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7.02%和14.89%,P<0.05),6月龄时HBsAg阳性率(0.0%)和HBV DNA阳性率(0.0%)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0.64%和10.64%,P<0.05);两组新生儿胎龄、体质量、身长和Apgar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替比夫定可有效阻断HBV宫内传播,未见对新生儿有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应用替比夫定(LdT)和替诺福韦(TDF)治疗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BV)脱氧核糖核酸(DNA)高载量孕妇,阻断病毒母婴传播的疗效。方法 2017年7月~2019年6月我科诊治的血清HBV DNA高载量(>1×106 IU/mL)孕妇85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在孕28周时接受LdT治疗(n=43)或TDF治疗(n=42)至分娩结束。新生儿出生时规范接受乙肝疫苗和人乙型肝炎病毒免疫球蛋白接种,新生儿或婴儿血清HBV DNA>5×102 copies/mL或HBsAg阳性,视为HBV感染。结果 在分娩结束时,LdT治疗组妇女血清HBV DNA和HBeAg水平分别为(2.9±0.6)lg IU/mL和(939.5±286.6)S/CO,与TDF治疗组的【(3.1±0.7)lg IU/mL和(940.7±285.6)S/CO,P>0.05】比,无显著差异,两组血清HBsAg、ALT和AST水平均无显著变化; LdT治疗组妇女所生新生儿出生胎龄为(39.4±1.2)w,身长为(50.9±2.8)cm,头围为(33.8±1.3)cm,体质量为(3087.9±471.5)g,Apgar评分为(9.5±0.4)分,与TDF治疗组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39.6±1.1)w、(51.2±3.1)cm、(33.9±1.5)cm、(3112.9±464.9)g和(9.6±0.6)分,P>0.05】;随访婴儿至12个月,两组分别有1例(2.3%对2.4%)幼儿发生HBV感染。结论 应用LdT或TDF治疗孕晚期血清高HBV DNA载量的乙型肝炎病毒携带孕妇均可阻断HBV母婴传播,效果肯定,值得临床开展大规模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在妊娠后期应用替诺福韦抗病毒治疗阻断HBV高载量孕妇HBV母婴传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2015年3月~2017年9月我院诊治的HBV高载量孕妇83例,其中56例在妊娠28周接受替诺福韦口服抗病毒药物至分娩结束,另27例未接受抗病毒治疗。两组新生儿在出生后立即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和乙肝疫苗,在婴儿出生12个月时检测血清HBV DNA、HBeAg和HBsAg水平,判断感染阻断情况。结果 在分娩时,接受抗病毒治疗妇女血清HBV DNA水平为(3.9±0.7) lg IU/ml,显著低于未抗病毒组[(7.6±0.5) lg IU/ml,P小鱼0.05],血清HBsAg水平为(674.3±301.9) IU/ml,显著低于未抗病毒组[(1104.1±401.2) IU/ml,P小鱼0.05],血清HBeAg水平为(2059.8±996.4) s/co,显著低于对照组[(3479.4±1287.6) s/co,P小鱼0.05]; 抗病毒组HBV母婴传播阻断率为100.0%,显著高于未抗病毒组的81.5%(P小鱼0.05);抗病毒孕妇均未出现因药物治疗而引起的不良反应,两组新生儿出生时各项生长发育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大鱼0.05)。结论 在妊娠后期应用替诺福韦抗病毒治疗HBV高载量孕妇对阻断HBV母婴传播效果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妊娠中晚期应用替比夫定阻断HBeAg阳性且高病毒载量孕妇母婴传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选择孕20 ~ 32周,HBeAg阳性、HBV DNA> 1.0× 107拷贝/ml孕妇,按患者意愿分替比夫定组和对照组,替比夫定组予替比夫定600 mg/d口服抗病毒治疗直至产后4周或产后继续服用,对照组患者不用抗病毒药物,肝功能异常者使用复方甘草酸苷.两组婴儿产后均接受主、被动联合免疫,出生后12h内、15d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200 IU及0、1、6个月注射乙型肝炎疫苗20 μg.婴儿7月龄时HBsAg及HBV DNA阳性者为HBV宫内感染. 结果 共纳入220例孕妇,其中替比夫定组120例,对照组100例.替比夫定治疗者均在美国抗逆转录酶药物妊娠登记处注册.分娩前替比夫定组孕妇HBV DNA、HBeAg、ALT水平下降明显.替比夫定组HBV DNA定量于治疗2周迅速下降,之后缓慢下降直至分娩.至分娩前替比夫定抗病毒孕妇有37例HBV DNA定量转阴,转阴率达31% (37/120),而对照组无一例转阴.随访至7月龄,替比夫定组婴儿HBV宫内感染率为0,显著低于对照组8% (P=0.002).替比夫定组无一例母儿因不良反应或先天性畸形失访.80例替比夫定治疗者于产后4周停药,随访至产后28周无一例发生严重肝功能损害.两组孕妇产后出血、不良妊娠、剖宫产率及新生儿胎龄、身长、体质量、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HBeAg阳性、HBV DNA高滴度孕妇妊娠中晚期应用替比夫定抗病毒治疗能明显降低母亲外周血HBV DNA定量,阻断HBV母婴传播,且耐受性和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妊娠不同阶段给予替比夫定治疗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血清HBsAg阴性父亲,血清HBsAg和HBV DNA阳性孕妇180例,干预1组60例,在孕前口服替比夫定,直至HBV DNA阴性后受孕并继续服药至新生儿出生; 干预2组60例,在孕24 w时口服替比夫定至新生儿出生;对照组60例不进行抗病毒处理。观察婴儿0 w、24 w和48 w时血清HBsAg和HBV DNA阳性情况。结果 干预1组婴儿出生时、24 w、48 w血清HBsAg和HBV DNA阳性率均为0.0%,干预2组出生时、24 w、48 w时 HBV DNA阳性率为5.0%、3.3%、3.3%,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对照组出生时、24 w、48 w血清HBV DNA阳性率为20.0%、18.3%、16.7%,与干预2组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组未发现与应用替比夫定相关的不良反应;三组新生儿胎龄、体质量、身长和Apgar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口服替比夫定至HBV DNA阴性时受孕可以完全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宫内传播,且有较好的孕妇和新生儿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妊娠早期(12周)应用替比夫定阻断高病毒载量孕妇母婴传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妊娠12周慢性乙型肝炎孕妇80例,病毒载量均超过1×10^7拷贝/ml。按患者意愿分治疗组(替比夫定组)38例和对照组42例,治疗组口服替比夫定600 mg,1次/d,加用复方甘草酸苷保肝治疗,替比夫定服用至产后12周;对照组不给予抗病毒药物,只给予复方甘草酸苷保肝治疗。两组新生儿出生后均接种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200 IU与乙型肝炎疫苗20μg。婴儿7月龄时HBsAg及HBV DNA阳性者为HBV宫内感染。观察两组患者母体HBV DNA水平的变化情况和新生儿HBsAg的阳性率。对两组HBsAg阳性率的差异分析采用卡方检验;组间比较行t(t')检验,治疗前后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至分娩前,替比夫定组孕妇HBV DNA、ALT水平明显下降。替比夫定组HBV DNA载量于治疗2周后迅速下降,之后缓慢下降直至分娩。替比夫定组服药至分娩前及分娩后12周HBVDNA水平明显降低(t=29.15、40.06,P〈0.01),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替比夫定组分娩前及分娩后12周HBV DNA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替比夫定组新生儿7月龄时HBV感染率为0,明显低于对照组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9,P〈0.05),替比夫定组母婴均无不良事件发生,对照组有2例发生严重肝功能异常。两组孕产妇的剖宫产率、不良妊娠率、产后出血率及新生儿的胎龄、体质量、身长、Apgar评分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乙型肝炎病毒高载量孕妇孕12周开始应用替比夫定可显著抑制孕妇外周血清HBV DNA水平,降低新生儿HBV感染率,并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HBV DNA高载量孕妇分娩的新生儿即使接受乙型肝炎疫苗联合免疫阻断预防治疗后仍有10%的HBV感染率。对于HBV DNA高载量孕妇群体临床开始尝试于孕中晚期应用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拉米夫定、替比夫定和替诺福韦)以提高乙型肝炎母婴传播阻断效果。对HBV DNA高载量孕妇妊娠晚期使用替比夫定的抗病毒治疗策略、抗病毒治疗后母体HBV DNA水平变化情况、是否能继续提高母婴传播阻断成功率、母婴双方的安全性、最佳服药和停药时间及母乳喂养等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替比夫定阻断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效果和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替比夫定(LdT)阻断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的作用和安全性。方法 28例慢性乙型肝炎孕妇自妊娠28周起口服LdT600mg/d至分娩后4周,30例血清HBV M标记物阳性孕妇不服抗病毒药为对照。在新生儿出生后给予HBIG和乙肝疫苗注射。结果在分娩前,治疗组孕妇HBV DNA为3.3±1.6lgcopies/ml,比用药前7.5±0.6lgcopies/ml明显下降(t=9.58,P〈0.001),对照组孕妇HBV DNA水平无变化;治疗组无,而对照组却有4例(13.3%,x2=4.15,P〈0.05)发生新生儿宫内HBV感染;两组孕妇分别有3例和2例血清CK轻度升高。结论慢性HBV感染孕妇在妊娠晚期服用LdT能有效降低宫内HBV感染发生率,且对孕妇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核苷(酸)类经治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恩替卡韦耐药基因突变模式的变化。方法 2016年10月~2020年10月我院收治的核苷(酸)类经治的CHB患者107例,采用巢氏PCR法扩增血清HBV RT基因,应用MEGA4软件鉴定病毒基因型。采用脂质体体外转染HepG2细胞,分别给予恩替卡韦、拉米夫定、阿德福韦或替诺福韦作用,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培养上清HBV DNA载量。结果 在本组107例CHB患者中,恩替卡韦耐药基因rtS202G/M204V/L180M检出率为40.2%,显著高于rtT184A/M204V/L180M(22.2%)、rtT184L/M204V/L180M(23.4%)、rtS202G/M204i/L180M(3.7%)、rtM250V/M204V/L180M(5.6%)、rtM250L/M204I/L180M(5.6%)和rtT184I/S202G/M204V/L180M(5.6%)等基因型(P<0.05);恩替卡韦耐药患者曾经拉米夫定治疗率为38.3%,显著高于应用过阿德福韦治疗者的22.4%(P<0.05); 36例rtT18...  相似文献   

13.
替比夫定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替比夫定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48周时的疗效.方法 8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0例,分别给予口服替比夫定600 mg/d或拉米夫定100 mg/d,持续治疗48周.观察治疗不同时间点患者的病毒学、生物化学指标、凝血酶原活动度(PTA)、Child-Pugh积分及病毒耐药等变化情况.结果 替比夫定组患者血清HBV DNA在治疗前为(6.52±1.33)log10拷贝/ml,在接受替比夫定治疗后2、4、8,12、24、48周时的下降值分别为(2.09±1.30)log10拷贝/ml、(2.83±1.22)log,o拷贝/ml、(3.23±1.27)log10拷贝/ml、(3.42±1.32)log10拷贝/ml、(3.65±1.30)log10拷贝/ml及(3.67±1.43)log10拷贝/ml.在24、48周时均有92.5%(37/40)的患者HBV DNA阴转.在治疗24、48周时,分别有30.0%(6/20)及35.0%(7/20)的患者出现了HBeAg血清学转换.在治疗48周时ALT、AST明显下降,白蛋白、总胆红素、PTA及Child Pugh积分等指标均有所改善(P<0.05),治疗48周时替比夫定组YMDD变异率为5.0%.治疗后24、48周HBV DNA水平下降值、HBV DNA阴转率替比夫定组高于拉米夫定组(P<0.05).结论 替比夫定能快速有效抑制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病毒复制,使HBV DNA水平下降,同时可以改善肝功能,且具有较低耐药率.  相似文献   

14.
拉米夫定对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影响及安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妊娠中期应用拉米夫定对HBV传播的影响及安全性,寻求最佳预防宫内传播的方法.方法 拉米夫定组57例孕妇于孕20~26周开始服用拉米夫定100 mg/d至分娩后,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组66例孕妇于孕28周开始使用HBIG 200 IU行宫内阻断治疗,2组新生儿出生均予主、被动联合免疫,观察新生儿宫内感染发生情况、抗病毒疗效及母婴异常情况,随访到婴儿1岁并分别在0、1、7、12个月龄时监测其血清HBV DNA、HBsAg和抗-HBs定量变化.数据行f检验和χ~2检验.结果 拉米夫定组孕妇于分娩前HBV DNA显著下降(t=18.72,P<0.05),转阴率为33.3%,肝功能异常者全部恢复正常.该组57例新生儿随访至1月龄时HBsAg或HBVDNA均阴性,宫内感染率为0,与HBIG组宫内感染率(15.2%)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0,P<0.05).2组婴儿1岁时的血清抗-HBS水平无差异(t=0.71,P>0.05),拉米夫定组HBV慢性感染为0,HBIG组10例宫内感染婴儿均为HBsAg、HBeAg、抗-HBc、HBV DNA阳性,2组孕妇及婴儿均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 对于HBV水平较高孕妇,妊娠中期采用拉米夫定降低病毒含量,阻断HBV母婴垂直传播(宫内传播及产时传播)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比较应用重组细胞因子基因衍生蛋白或干扰素α-2b分别联合恩替卡韦治疗血清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疗效。方法 2019年3月~2021年3月我院诊治的65例血清HBeAg阳性的CHB患者被分成两组,分别给予干扰素α-2b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或重组细胞因子基因衍生蛋白联合恩替卡韦治疗48 w。常规检测血清生化学、血清学和病毒学指标。结果 在治疗12 w末,恩替卡韦联合重组细胞因子基因衍生蛋白治疗组血清HBeAg转阴率和HBeAg血清转换率分别为34.4%和25.0%,均显著高于恩替卡韦联合干扰素α-2b治疗组的9.1%和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48 w末,恩替卡韦联合重组细胞因子基因衍生蛋白治疗组血清ALT复常率、血清HBeAg转阴率和HBeAg血清转换率分别为87.5%、62.5%和40.6%,均显著高于恩替卡韦联合干扰素α-2b治疗组的78.8%、30.3%和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期间,联合干扰素治疗组乏力和发热头痛发生率分别为21.2%和84.9%,显著高于联合衍生蛋白治疗组的3.1%和3.1%(P<0.05),而两组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食欲下降和低钙血症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比于干扰素α-2b联合恩替卡韦,应用重组细胞因子基因衍生蛋白联合恩替卡韦治疗血清HBeAg阳性的CHB患者能够获得更好的血清学转换率和较小的不良反应,值得进一步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调查无偿献血人群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OBI)情况。方法 2021年1月~2021年12月我站无偿献血者血液样本107397份,采用两种ELISA法检测试剂盒进行HBsAg的初次筛查,采用核酸检测(NAT)法对两次HBsAg结果均为阴性的样本进行HBV DNA检测。对血清HBsAg阴性而HBV DNA阳性样本进行HBV血清学标志物检测,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检测核酸和病毒基因分型。结果 在筛查的107397例无偿献血人群血样本中,经血清标志物检测后确认为OBI者29例(0.27‰);血清抗-HBc阳性者12例(35.3%),抗-HBe/抗-HBc阳性者8例(23.5%),抗-HBs/抗-HBc阳性者6例(17.7%),抗-HBs/抗-HBe/抗-HBc阳性者3例(8.8%);19~29岁年龄段献血人群OBI感染率为0.09‰,30~39岁人群为0.32‰,40~49岁人群为0.39‰,50~55岁年龄段献血人群OBI感染率为0.41‰,且该年龄段重复献血者OBI感染率为0.31‰;血清抗-HBs/抗-HBc阳性和抗-HBs/抗-HBe/抗-HBc OBI献...  相似文献   

17.
替比夫定对妊娠后期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的阻断作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妊娠后期替比夫定对HBV宫内感染的阻断作用.方法 妊娠后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61例,31例给予替比夫定600mg,口服,1次/d;30例为对照,不给予抗病毒药物.观察两组患者母体HBV DNA水平的变化情况和新生儿HBsAg的阳性率.对HBsAg阳性率的差异分析采用x2检验,对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分析.结果 替比夫定组母体HBV DNA水平较服药前明显下降(t=19.09,P<0.01),且分娩前HBV DN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t=23.64,P<0.01).两组新生儿7月龄时HBV感染率分别为0和13.3%(4/30),x2=4.29,P<0.05.结论 妊娠后期应用替比夫定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替比夫定可显著抑制妊娠晚期孕妇血清HBV DNA水平,降低新生儿HBV感染率,可有效阻断HBV宫内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