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目的 研究在达诺瑞韦基础上联合长效α-干扰素治疗基因3型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7年10月~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132例基因3型CHC患者,其中66例(对照组)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24周,另66例(观察组)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和利巴韦林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利托那韦和达诺瑞韦联合治疗12周。所有患者随访24周。结果 在治疗2 w、4 w和12 w末,观察组病毒学应答率分别为90.9%、97.0%和1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7%、75.8%和81.8%(P<0.05);在治疗结束后24 w随访时,观察组持续病毒学应答率(SVR)为92.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2%(P<0.05);在治疗12 w末,两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和血红蛋白水平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利托那韦和达诺瑞韦联合标准治疗方案治疗基因3型CHC患者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较好,值得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干扰素α-1b或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效果、安全性、耐受性及经济-效益比。方法 86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接受干扰素α-1b联合利巴韦林治疗48周;另26例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48周。结果在治疗4周和12周时,干扰素α-1b治疗患者病毒学应答率分别为18.6%和61.6%,显著低于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组的38.5%和84.6%(P﹤0.05);在治疗48周和治疗结束后随访48周时,干扰素α-1b治疗患者病毒学应答率分别为79.1%和76.7%,与聚乙二醇干扰素组的92.3%和84.6%比,无明显差异性(P﹥0.05);干扰素α-1b治疗组成本/效果比为13959.6,显著低于聚乙二醇干扰素组的54241.1;治疗期间两组ALT复常率无明显差异性(P﹥0.05);干扰素α-1b治疗的副作用相对轻于聚乙二醇干扰素。结论在我国目前国情下,干扰素α-1b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3.
梅蕾  祝卫东  朱跃红  陈俊飞  丁锷  衣展华 《肝脏》2014,(12):952-954
目的: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基因1b 型慢性丙型肝炎(CHC)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40例基因1b 型 CHC 患者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疗程48周,随访24周,观察病毒学应答情况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获得快速病毒学应答(RVR)、完全早期病毒学应答(cEVR)、治疗结束时病毒学应答(ETVR)和持续病毒学应答(SVR)比例分别为65.0%、82.5%、90.0%、82.5%,获得 RVR 者均获得 SVR;合并脂肪肝者获得 SVR 的比例低于无脂肪肝者(P <0.05);治疗过程中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减量者8例,利巴韦林减量者6例。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基因1b 型 CHC 疗效良好;合并脂肪肝患者疗效低于无脂肪肝患者;治疗中不良反应普遍,但均能耐受。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小剂量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92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 0.5μg/kg每周一次联合利巴韦林750~1050 mg/d,或普通干扰素α-2b 3 MIU每周3次联合利巴韦林750~1050 mg/d.疗程48周,治疗结束后随访24周.结果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的持续病毒学应答率为53.8%,而普通干扰素α-2b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的持续病毒学应答率为58.1%,两组持续病毒学应答率相当(P=0.966).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治疗组的药物相关性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而普通干扰素α-2b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5.2%,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但是没有与干扰素α-2b聚乙二醇化相关的特有的新的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小剂量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和安全性与普通干扰素α-2b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相当.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比较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RBV)抗病毒治疗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的疗效。方法 2017年2月~2020年4月我院收治的102例CHC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2例,分别给予利巴韦林(RBV)联合普通α-2b干扰素治疗或应用RBV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6个月。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HCV RNA载量,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 观察组治疗结束时病毒学应答率(ETVR)为88.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2.0%(P<0.05),持续病毒学应答率(SVR)为82.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2.0%(P<0.05);在治疗结束时,观察组血清ALT水平为(36.8±4.1)U/L,显著低于对照组【(61.5±4.3)U/L,P<0.05】,血清AST水平为(38.4±3.4)U/L,显著低于对照组【(51.6±3.6)U/L,P<0.05】;在治疗4 w、12 w和24 w,观察组血清HCV RNA水平分别为(4.6±1.2)Ig IU/mL、(4.1±1.1)Ig IU/mL和 (3.6±0.9)Ig IU/mL,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5.1±1.1)Ig IU/mL、(4.7±1.2)Ig IU/mL和(4.2±1.0)Ig IU/mL,P<0.05】;在治疗结束时,观察组外周血CD3+细胞百分比为(73.8±7.5)%,显著高于对照组【(65.6±6.9)%,P<0.05】,CD4+细胞百分比为(49.5±6.3)%,显著高于对照组【(34.8±5.8)%,P<0.05】,而CD8+细胞百分比为(17.6±3.8)%,显著低于对照组【(25.9±4.6)%,P<0.05】,CD4+/CD8+细胞比值为(1.0±0.2),显著低于对照组【(1.4±0.3),P<0.05】。结论 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RBV抗病毒治疗CHC患者疗效尚可,在不能应用直接抗病毒药物的情况下继续应用标准疗法仍可获得一定的抗病毒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与普通干扰素α-2b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并对影响抗病毒疗效的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2010年5月~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116例,随机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8例。给予对照组患者普通干扰素α-2b 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给予研究组患者聚乙二醇α-2a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HCV RNA定量,对两组病毒学应答率以及性别、年龄、体质指数和病毒载量对治疗效果的影响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在治疗12周、24周、48周以及停药后12周和24周,研究组患者血清HCV RNA转阴率分别为51.72%、60.34%、72.41%、68.97%和65.52%,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31.03%、48.27%、55.17%、48.27%和41.38% (P<0.05);研究组患者快速病毒学应答率、早期病毒学应答率、治疗结束病毒学应答率和持续病毒学应答率分别为75.86%、84.48%、86.20%和74.1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1.72%、60.34%、63.79%和55.17%(P<0.05);在治疗4周、12周、24周和48周,研究组患者血清HCV RNA水平分别为(4.72±1.30) IU/ml、(4.09±1.21) IU/ml、(3.79±1.18) IU/ml和(3.26±1.08) IU/ml,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5.27±1.52) IU/ml、(4.68±1.41) IU/ml、(4.15±1.37) IU/ml和(3.99±1.16) IU/ml(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出现发热、失眠、肌肉酸痛、乏力和白细胞下降等不良反应,但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获得SVR患者治疗前血清HCV RNA水平为(3.57±0.45) IU/ml,显著低于未获得SVR患者的(4.92±0.09) IU/ml(P<0.05)。讨论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有效且安全,治疗前患者病毒载量低将预示疗效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与聚乙二醇化α-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疗效的比较,评价应用大剂量普通干扰素α2b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本文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2012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178例CHC患者接受普通α-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n=148)或聚乙二醇化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n=30)治疗48 w的效果进行分析,使用贝克曼公司生产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生化指标,采用定量RT-PCR法检测血清HCV RNA,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抗-HCV。病毒学应答定义为血清HCV RNA水平低于检测下限。结果 治疗前,普通干扰素治疗组血清ALT水平为(80.9±22.6) U/L,AST水平为(74.3±18.2) U/L,HCV RNA水平为(2.9±0.5)×105 copies/ml,与长效干扰素治疗组【(82.32±20.5) U/L、 (72.9±16.7) U/L和(2.8±0.5)×105 copies/ml】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4 w、12 w、24 w和48 w及随访至72 w时,普通干扰素治疗患者血清ALT复常率分别为79.7%、87.2%、90.5%、92.6%和86.5%,与长效干扰素治疗患者的76.7%、83.3%、90.0%、93.3%和90.0%比,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血清HCV RNA阴转率分别为66.2%、71.0%、84.5%、90.5%和69.5%,与长效干扰素治疗患者的66.7%、73.3%、80.0%、90.0%和70.0%比,也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长效干扰素治疗患者外周血WBC和PLT减少、脱发和食欲下降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普通干扰素治疗组(P<0.05)。结论 应用大剂量普通干扰素α2b联合利巴韦林治疗CHC患者能获得与应用聚乙二醇化干扰素治疗方案类似的疗效,且副作用显著少于后者,但停药后长期疗效方面还需要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初步探讨应用艾尔巴韦/格拉瑞韦治疗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的疗效。方法 2017年3月~2018年3月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感染病科收治的CHC患者82例,被随机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41例,分别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α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和艾尔巴韦/格拉瑞韦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24周。采用RT- PCR法检测血清 HCV RNA,采用全基因序列测定法行病毒基因分型。比较两组早期病毒学应答(EVR)、治疗结束时病毒学应答(ETVR)和持续病毒学应答(SVR)。结果 在治疗结束时,观察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为(47.9±19.7)U/L,显著低于对照组【(63.5±21.2)U/L,P<0.05】,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为(55.5±22.3)U/L,显著低于对照组【(81.3±25.8)U/L,P<0.05】;观察组EVR、ETVR和SVR分别为48.8%、63.4%和70.7%,与对照组的41.5%、53.7%和65.8%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18例观察组非HCV Ⅰ型感染者EVR、ETVR和SVR分别为88.9%、94.4%和88.9%,显著高于同组23例HCV Ⅰ型感染者(分别为52.2%、60.9%和52.2%, P<0.05),而与对照组15例非HCV Ⅰ型感染者比,无统计学差异(分别为86.7%、93.3%和73.3%, P>0.05);观察组SVR12为87.8%(36/4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2%(30/41,P<0.05)。结论 应用直接抗病毒(DAA)药物艾尔巴韦/格拉瑞韦治疗CHC患者近期疗效达到,但远期疗效似优于标准治疗方案, 值得临床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应用长效α-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疗效及静息能量消耗和营养状态的变化。方法 2017年4月~2019年4月我院收治的CHC患者4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24例和对照组24例,分别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FNα-2a)和利巴韦林治疗或干扰素α-2a(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48 w。测量静息能量消耗(REE)和预测静息能量消耗(pREE),常规检测血清前白蛋白(PA)和白蛋白(ALB)水平,计算体质指数(BMI)。结果 在治疗48 w结束和随访6 m时,观察组完全应答率分别为62.5%和54.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7.5%和2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观察组,用药前REE和pREE分别为(1504.6±481.5)kcal/d和(1432.3±229.3)kcal/d,在治疗结束时显著增加至(1822.1±546.7)kcal/d和(1241.8±208.6)kcal/d,对照组用药前REE和pREE分别为(1505.2±482.1)kcal/d和(1433.5±231.2)kcal/d,在治疗结束时,显著增加至(1824.4±547.6)kcal/d和(1243.1±208.8)kcal/d, 但两组之间REE和pREE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观察组BMI及血清PA和ALB水平分别为(19.2±2.0)kg/m2、(161.5±45.2)mg/L和(38.4±4.2)g/L,在治疗结束时分别降为(17.1±1.5)kg/m2、(135.8±40.2)mg/L和(34.2±3.2)g/L,治疗前对照组BMI及血清PA和ALB水平分别为(19.3±2.1)kg/m2、(161.3±45.0)mg/L和(38.5±4.4)g/L,在治疗结束时分别降为(17.2±1.5)kg/m2、(136.3±40.2)mg/L和(34.2±3.1)g/L,但两组之间这些指标的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相对于IFNα-2a与利巴韦林联合,应用peg-IFNα-2a与利巴韦林联合治疗CHC患者能够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但无论何种治疗方案,均增加了能量消耗,降低了体质量和血清白蛋白水平,提示标准方案抗病毒治疗的不良反应还是值得重视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应用索磷布韦/维帕他韦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的疗效及血清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8样分子2(TIPE2)和白介素-12(IL-12)水平的变化。方法 2018年5月~2019年5月我院肝病科就诊的105例CHC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选患者分为对照组51例和观察组54例,分别给予利巴韦林联合干扰素α-2b或者索磷布韦/维帕他韦联合利巴韦林治疗观察3个月。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CTLA-4、TIPE2和IL-12水平。结果 观察组快速病毒学应答(RVR)率为(88.9%,显著高于对照组(43.1%,P<0.05),早期病毒学应答(EVR)率为90.7%,显著高于对照组(52.9%,P<0.05),治疗结束时应答率为96.3%,显著高于对照组(76.5%,P<0.05),持续病毒学应答(SVR)率为92.6%,显著高于对照组(60.8%,P<0.05);外周血白细胞水平为(5.2±2.0)×109/L,显著高于对照组【(3.4±1.8)×109/L,P<0.05】,红细胞水平为(4.9±0.5)×109/L,显著高于对照组【(4.6±0.7)×109/L,P<0.05】,血小板计数为(113.2±38.6)×109/L,显著高于对照组【(94.7±41.2)×109/L,P<0.05】;血清CTLA-4水平为(1.1±0.4)ng/mL,显著低于对照组【(1.6±0.7)ng/mL,P<0.05】,血清IL-12水平为(29.6±7.3)pg/mL,显著低于对照组【(41.5±11.7)pg/mL,P<0.05】,而血清TIPE2水平为(0.8±0.1)μg/L,显著高于对照组【(0.6±0.3)μg/L,P<0.05】;在治疗期间,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9%,显著低于对照组(94.1%,P<0.05)。结论 应用索磷布韦/维帕他韦联合利巴韦林治疗CHC患者疗效好,除强大的抗病毒作用外,可能与该治疗能降低血清CTLA-4和IL-12水平,升高血清TIPE2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应用递增剂量α-干扰素治疗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给予60 例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干扰素-α2b 2 MU皮下注射,1次/d,利巴韦林600 ~1000 mg / d ,1~4 w后将干扰素的剂量逐渐提高到 4 MU,1次/d,连续2 w,随后将其改为6 MU,1次/2 d。所有患者治疗120 w,随访24 w。采用基因测序法对 HCV 进行基因分型;应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血清HCV RNA。结果 60例患者基线血清HCV RNA为(4.3±2.1)lg IU/ml,在治疗24 w和96 w时分别降至(2.1±0.2)lg IU/ml和(1.8±0.3)lg IU/ml(P<0.05);52例1b型感染者快速病毒学应答、早期病毒学应答、治疗结束时病毒学应答和持续病毒学应答率分别为 30.8%、75.0%、78.8%和73.1%, 而8例2a型感染者则分别为62.5%(P<0.05)、75.0%、87.5%和87.5%。结论 递增剂量α-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个体化抗病毒治疗可以使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获益,但本组非1b型感染者较少,研究结论需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应用索磷布韦/维帕他韦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基因2、3型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的近期疗效及耐受性。方法 2018年6月~2019年4月收治的58例基因2、3型CHC患者,采用抽签随机法分为两组,每组29例。给予对照组利巴韦林联合干扰素α-2b治疗,观察组接受索磷布韦/维帕他韦联合利巴韦林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3个月。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血清HCV RNA载量,采用基因芯片法检测HCV基因分型。结果 观察组快速病毒学应答(RVR)和早期病毒学应答(EVR)率分别为72.4%和89.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4.8%和65.5%(P<0.05);在治疗4周末,观察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为(5.8±2.1)×109/L,显著高于对照组【(3.7±1.9)×109/L,P<0.05】;在治疗12周结束时,观察组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分别为(3.4±0.4)×109/L和(99.60±24.2)×109/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2.9±0.9)×109/L和(82.01±14.8)×109/L,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未出现终止治疗情况。结论 应用索磷布韦/维帕他韦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基因2、3型CHC患者近期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较好,值得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部分应答患者序贯替比夫定继续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6年1月~2017年2月我院感染病科收治的63例HBeAg阳性CHB患者在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48周后呈部分应答的患者,其中31例在停止干扰素治疗后接受替比夫定序贯治疗48周,另32例则停药观察48周。两组随访24周。结果 在治疗或观察24周、48周和随访24周,序贯治疗组患者血清HBeAg转阴率分别为22.5%、25.8%和35.4%,均显著高于停药观察组的0.0%、3.2%和3.2%(P<0.05),在治疗或观察48周和随访24周,序贯治疗组血清HBV DNA转阴率为90.3%和87.0%,显著高于停药观察组的34.3%和18.7%(P<0.05),ALT复常率为96.7%和90.3%,显著高于停药观察组的75.0%和25.0%(P<0.05);在治疗或观察48周和随访24周,序贯治疗组血清HBV DNA水平为(2.6±0.3)lgIU/mL和(1.9±0.1)lgIU/mL,显著低于停药组的【(4.5±0.7)lgIU/mL和(5.5±0.2)lgIU/mL,P<0.05】,血清ALT水平分别为(56.3±2.4)IU/L和(43.3±3.1)IU/L,显著低于停药组【分别为(60.1±7.2)IU/L和(71.3±2.8)IU/L,P<0.05】,在随访24周,序贯治疗组血清HBsAg水平为(2.0±0.2)lg IU/mL,显著低于停药组【(2.6±0.3)lg IU/mL,P<0.05】;序贯治疗组在48周治疗期间,其中9例(29.0%)患者在服用替比夫定期间出现血清肌酸激酶升高现象,在治疗10~13周后下降至正常水平。结论 对于经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结束后呈部分应答的血清HBeAg阳性CHB患者序贯应用替比夫定继续治疗48周,发现能够有效提高患者血清HBV DNA转阴率和ALT复常率,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 INFα-2a)间隔10日与间隔7日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差异性。方法:65例符合条件的患者,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间隔7日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12周。随后随机分为两组,A组33人,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间隔10日联合利巴韦林治疗;B组32人,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间隔7日联合利巴韦林治疗。两组均予以48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皮下注射,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差异。结果:两组前12针治疗方案相同,治疗12针时的HCV RNA应答率,A、B两组分别为59%、61.5%,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24针时HCV RNA的阴转率A、B两组分别为87.2%、88.5%,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结束时HCV RNA阴转率,A、B两组分别为89.7%、92.3%,治疗结束6个月时HCV RNA阴转率,A、B两组分别为82.1%、80.8%,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A组的重度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间隔10日与间隔7日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疗效无显著性差异。在治疗12周后,延长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的给药间隔期,改为10天1次皮下注射,可有效减轻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聚乙二醇干扰素α(peg—IFN—α)联合利巴韦林(RBV)治疗慢性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virus C,CHC)结束后随访24周,患者血HCVRNA阴性可认为获得了持续病毒学应答(sustained virologic response,SVR)。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应用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peg-IFNα)治疗丙性肝炎病毒(HCV)基因I型和非HCV I型感染的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的疗效差异。方法 2013年10月~2016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108例CHC患者,其中HCV I型感染者58例,非HCV I型感染者50例,均接受peg-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48周,停药后随访24周。采用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血清HCV RNA,采用一步法聚合酶链式反应结合TaqMan技术和HCV分型特异性引物进行HCV基因分型。结果 治疗前,两组基线年龄、性别比例、体质指数(BMI)、血清ALT和HCV RNA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非HCV I型感染者快速病毒学应答(RVR)、早期病毒学应答(EVR)、治疗结束时病毒学应答(ETVR)和持续病毒学应答率(SVR)分别为74.0%、82.0%、88.0%和86.0%,均显著高于HCV I型感染者(分别为51.7%、60.3%、63.8%和58.6%,P<0.05);67例获得RVR患者SVR发生率为100.00%,显著高于41例未获得RVR患者的25.6%(P<0.05),76例获得EVR患者SVR发生率为94.7%,也显著高于32例未获得EVR患者的15.6%(P<0.05);在血清HCV RNA≤4×105 IU/ml被认为系低病毒载量组,HCV I型与非HCV I型感染者各病毒学应答率无显著性相差(P>0.05),而在血清HCV RNA>4×105 IU/ml被认为系高病毒载量组,39例非HCV I型感染者RVR、EVR、ETVR和SVR分别为71.8%、79.5%、87.2%和84.6%,均显著高于44例HCV I型感染者(分别为50.0%、59.1%、63.6%和74.4%,P<0.05);治疗24周、48周和随访24周时,非HCV I型感染者生化学应答率分别为70.0%、80.0%和84.0%,显著高于HCV I型感染者的50.0%、60.3%和69.0%(P<0.05)。结论 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联合利巴韦林治疗非HCV I型CHC患者效果较好,获得RVR和EVR的患者将获得SVR,应坚定治疗,而对HCV I型感染者、血清病毒载量较高和未获得RVR和EVR的患者,则应今早作出更改治疗方案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或α-2b(PEG-IFNα-2a/α-2b)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疗效与副作用,以优化慢性丙型肝炎治疗策略、提高临床治愈率。方法 60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30例,分别给予PEG-IFNα-2a加利巴韦林(A组)和PEG-IFNα-2b加利巴韦林(B组)治疗48周,检测基线及治疗4周、l2周、48周及治疗结束后24周时的血清HCV-RNA水平,比较两组快速病毒学应答(RVR)率、早期病毒学应答(EVR)率、治疗终点病毒学应答(ETVR)率、持续病毒学应答(SVR)以及复发率与不良反应。结果 A组和B组RVR、EVR、ETVR、SVR、复发率分别为46.7%、63.3%、86.7%、80.0%、6.7%和40.0%、56.7%、80.0%、76.7%、3.3%,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安全性情况相似,未见严重的不良事件,总体耐受性好。结论两种现有的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或α-2b联合利巴韦林治疗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持续病毒学应答率和耐受性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丙肝)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101例慢性丙肝患者均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180μg/周联合利巴韦林10.6~15.0mg/(kg·d),疗程48周,分析性别、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初始HCVRNA定量、ALT及GLU等对持续病毒学应答(sustainedvirologicresponse,SVR)的影响。结果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肝总的SVR率为50%,其中获得快速病毒学应答(rapid virologic response.RVR)和早期病毒学应答(early virologic response,EVR)患者实现SVR达100%,未获得RVR和EVR患者实现SVR为19.35%;高BMI值、发生脂肪肝的患者不容易达到SVR,而糖化血红蛋白、初始HCVRNA载量高、GLU、ALT及性别对SVR无影响。结论RVR、EVR可以预测SVR;BMI、是否合并脂肪肝是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肝获得SVR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以标准剂量的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作为阳性对照,评价新型试验药物Y型PegIFNα-2b注射液联合利巴韦林治疗2型/3型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多中心、随机开放、阳性药对照的Ⅲ期临床试验,筛选符合要求的2型/3型CHC患者,按照2:1的比例随机分配到Y型PegIFNα-2b组和PegIFNα-2a组,同时口服利巴韦林,疗程24 w,停药随访24 w。采用Abbott RealTime HCV Genotype II检测HCV基因型,采用Cobas TaqMan实时定量PCR法检测血清HCV RNA水平。详细记录不良事件。主要疗效指标为持续病毒学应答(SVR),并进行非劣效检验。结果 本试验实际入组2型/3型CHC患者255例,实际治疗241例。全分析集(FAS)数据显示,158例试验组和83例对照组患者SVR分别为85.4%(95% CI 79.94%~90.94%)和79.5%(95% CI 70.84%~88.20%,P=0.2402);对符合方案分析集(PPS)人群分析显示,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SVR分别为87.9%(95% CI 82.45%~93.27%)和85.9%(95% CI 77.82%~94.01%,P=0.7060),率差的95%可置信区间均符合非劣效标准;对PPS人群分析显示,85.8%受试者获得了早期病毒学应答(RVR),RVR的阳性预测值为90.1%;试验组和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相似,分别为95.6%和95.2%,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3.8%和3.6%。结论 应用PegIFNα联合利巴韦林治疗2型/3型CHC患者,新型试验药物Y型PegIFNα-2b具有与对照药物PegIFNα-2a相似的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表达水平对干扰素治疗应答的影响。方法 2016年12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CHB患者106例,CHB患者均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48周,随访24周。分离PBMCs,采用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PBMCs Galectin-3表达水平。结果 在治疗24 w,本组CHB患者应答27例(22.6%),在治疗48 w,应答44例(67.0%);入组时,24 w应答组血清AST、ALT和HBV DNA水平【分别为(122.8±98.2)U/L、(108.1±51.1)U/L和(6.3±0.6)lg copies/ml】,与48 w应答组【分别为(124.2±94.7)U/L、(113.1±47.3)U/L和(6.5±0.8)lg copies/ml】或与未应答组【分别为(121.9±97.4)U/L、(96.1±56.4)U/L和(6.8±0.9)lg copies/ml】比,差异无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 w应答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Galectin-3 mRNA相对水平为(3.0±0.5),蛋白相对表达量为(1.4±0.2),均显著高于治疗48 w应答组【分别为(1.8±0.4)和(0.9±0.1),P<0.05】或未应答组【分别为(1.1±0.2)和(0.8±0.1),P<0.05】。结论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Galectin-3水平与接受α-干扰素治疗的CHB患者应答密切相关,可以根据检测的结果预判治疗效果,值得临床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