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分析比较异甘草酸镁与复方甘草酸单胺治疗药物性肝损伤(DILI)患者的疗效。方法 2018年1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DILI患者10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1例和对照组51例,分别给予异甘草酸镁或复方甘草酸单胺静脉滴注治疗14~28 d。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层粘连蛋白(LN)、透明质酸酶(HA)、III型前胶原(PC-III)和IV型胶原(IV-Col)水平,采用ELISA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NO)、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血清ALT和AST水平分别为(42.7±12.5)U/L和(38.2±9.4)U/L,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64.5±21.9)U/L和(55.6±15.2)U/L,P<0.05】;血清HA、PC-III和IV-Col水平分别为(138.2±21.5)mg/L、(85.6±17.4)μg/L和(141.5±16.4)μg/L,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82.1±23.9)mg/L、(123.8±19.4)μg/L和(175.4±18.7)μg/L,P<0.05】;血清SOD...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异甘草酸镁治疗药物性肝损伤的疗效。方法82例抗痨药物致药物性肝损伤患者被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加用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治疗。结果治疗前两组生化指标比较无明显差异,在治疗4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水平分别为(46.3±45.1)U/L对(90.2±106.6)U/L、(68.8±45.0)u/L对(100.5±32.2)U/L和(54.9±16.6)U/L对(84.0±11.3)U/L(P﹤0.01),胆碱酯酶、总胆红素﹑谷氨酰转肽酶分别为(4182.7±301.2)U/L对(4035.1±293.0)U/L、(65.1±20.4)μmol/L对(81.8±18.4)U/L和(50.7±11.8)U/L对(82.3±21.1)U/L(P&lt;0.05)。结论异甘草酸镁能有效治疗抗痨药物所致药物性肝损伤,能够使抗痨治疗得以继续。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异甘草酸镁治疗老年人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6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2组均给予常规保肝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异甘草酸镁注射液,疗程结束后比较2组的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显效率为57.9%,总有效率为92.1%,明显优于对照组的36.8%和6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肝功能指标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异甘草酸镁能提高常规治疗老年人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疗效,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观察异甘草酸镁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老年药物性肝损伤的疗效。方法 选择66例老年药物性肝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3例,对照组给予异甘草酸镁100 mg,治疗组给予异甘草酸镁100 mg+还原型谷胱甘肽1.2 g,两组均加入5%葡萄糖100 ml(或0.9%生理盐水100 ml)静脉滴注,1次/d,连用15 d。观察比较两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γ-谷氨酰转移酶(GGT)、碱性磷酸酶(ALP)等指标治疗前后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较对照组在恢复肝脏功能方面疗效较好,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异甘草酸镁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老年药物性肝损伤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异甘草酸镁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对化疗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符合化疗药物性肝损伤诊断标准的患者被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45例,给予异甘草酸镁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和对照组35例,只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2 w,观察血ALT、AST水平变化。结果在治疗2 w结束时,对照组患者血ALT和AST分别为(88±45) U/L和(98±53) U/L,显著低于治疗前水平[分别为(130±60) U/L和(138±70) U/L,P〈0.05],而联合治疗组ALT和AST分别为(55±38) U/L和(56±43) U/L,显著低于治疗前水平[(125±47) U/L和(158±68) U/L,P〈0.05],后者也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水平(P〈0.05);在小于60岁患者,27例联合治疗组治疗后ALT和AST水平分别为(45±23) U/L和(40±35) U/L,与20例对照组[(60±30) U/L和AST(65±34) U/L]相比,无显著性差异,而在&gt;60岁患者,18例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后ALT和AST水平分别为(103±45) U/L和(99±50) U/L,明显低于15例对照组水平[(145±80) U/L和AST(151±65) U/L,P〈0.05]。结论异甘草酸镁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可显著降低化疗药物性肝损害患者血ALT和AST水平。  相似文献   

6.
异甘草酸镁治疗急性药物性肝损伤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探讨异甘草酸镁对药物性肝损伤的疗效,应用异甘草酸镁对药物性肝损伤患者进行了临床观察,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诊断标准药物性肝损伤采用1990年国际标准[1]:血清ALT(丙氨酸转氨酶)或DBil(结合胆红素)升高至正常值上限2倍以上,或AS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LP(碱性磷酸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抗痨药物致药物性肝损伤患者应用异甘草酸镁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5年12月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收治的76例抗痨药物致药物性肝损伤患者,采用数字奇偶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8例。其中对照组均采取常规保肝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异甘草酸镁进行治疗。疗程均为1个月。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后肝功能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1.1%,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4.7%,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差异具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9%(P0.05),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治疗后肝功能各项指标均有改善,观察组ALP、AST、TBil及ALT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两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抗痨药物致药物性肝损伤患者应用异甘草酸镁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可明显改善肝功能,且不良反应率低,安全性高,有利于患者病情的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异甘草酸镁治疗自身免疫样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2016年7月-2019年1月住院的自身免疫样药物性肝损伤患者53例为观察组,另选不伴有自身免疫现象的药物性肝损伤患者50例为对照组。所有患者给予异甘草酸镁200 mg/d,治疗4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肝功能情况,观察治疗前后观察组患者的免疫学指标,记录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治疗结束后每月随访肝功能,随访时间6个月。正态分布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检验。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ALT[35. 4(29. 2~42. 0) U/L vs 289. 0(226. 6~460. 3) U/L,Z=-8. 661,P 0. 001]、AST[46. 3(15. 6~183. 5) U/L vs306. 3(32. 2~589. 8) U/L,Z=-5. 271,P 0. 001]、GGT[77. 0(53. 2~183. 2) U/L vs 129. 0(77. 8~232. 5) U/L,Z=-3. 437,P=0. 001)]、ALP[83. 1(64. 9~83. 1U/L vs 119. 4 (104. 9~146. 9) U/L,Z=-3. 485,P 0. 001]和TBil[(27. 5±10. 3)μmol/L vs(59. 7±18. 6)μmol/L,t=6. 673,P 0. 001]水平均明显降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ALT[33. 1(14. 9~106. 4) U/L vs300. 6(206. 8~679. 5) U/L,Z=-8. 232,P 0. 001]、AST[44. 1(20. 8~151. 6) U/L vs 321. 7(36. 2~553. 2) U/L,Z=-3. 549,P 0. 001]、GGT[82. 7(50. 6~168. 5) U/L vs 133. 5 (72. 2~254. 2) U/L,Z=-2. 364,P=0. 018]、ALP[87. 6 (74. 3~139. 4) U/L vs128. 0(106. 3~201. 4) U/L,Z=-4. 303,P 0. 001]和TBil[(23. 8±10. 9)μmol/L vs (58. 3±19. 8)μmol/L,t=-8. 450,P 0. 001]水平也明显降低。但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 0. 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IgG水平由(15. 8±3. 2) g/L降至(14. 2±2. 0) g/L,治疗前Ig G水平升高(16 g/L)患者22例中18例(81. 8%)恢复正常。36例ANA阳性患者19例(52. 7%)阴转。两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行肝穿病理检查患者中,观察组患者中性粒细胞和(或)嗜酸性粒细胞浸润(17/32,53. 1%)明显高于对照组(3/17,17. 5%)(χ~2=5. 785,P=0. 016)。结论异甘草酸镁用于治疗自身免疫样药物性肝损伤安全有效,是临床治疗的可选择方案。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异甘草酸镁与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抗类风湿性关节炎药物诱发的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3年4月~2016年4月我院诊治的74例因服用抗类风湿性关节炎药物导致的药物性肝损伤患者,37例观察组接受异甘草酸镁治疗2 w,37例对照组接受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2 w。常规检测血清肝功能指标和C反应蛋白(CRP),采用欧洲抗风湿联盟标准进行DAS28评分。结果 在治疗2 w结束时,两组AST、ALT、ALP、GGT和TBIL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明显的降低,观察组患者降低得更加明显,与对照组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晨僵时间、关节压痛数和关节肿胀数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血CRP、血沉和DAS28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异甘草酸镁和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因抗类风湿性关节炎药物而诱发的药物性肝损伤患者,临床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症状和体征,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应用N-乙酰半胱氨酸(NAC)联合双环醇治疗抗结核药物所致的药物性肝损伤(DILI)患者的疗效。方法 2018年1月~2020年1月我院诊治的因肺结核接受抗结核药物治疗导致的DILI患者76例,随机分为A组38例和B组38例,分别给予双环醇或双环醇联合NAC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1个月或至肝功能正常。因本组患者被发现得早,肝功能损害较轻,未停止抗结核治疗。采用黄嘌呤氧化法和硫代巴比妥酸法检测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水平,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采用免疫散射速率比浊法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 在治疗结束时,B组血清AST、ALT和GGT水平分别为(39.3±10.5)U/L、(35.9±32.5)U/L和(58.4±10.5)U/L,显著低于A组【分别为(75.4±14.6)U/L、(86.9±44.8)U/L和(95.8±14.5)U/L,P<0.05】;B组血清SOD水平为(83.5±8.0)U/L,显著高于A组【(74.5±7.3)U/L,P<0.05】,而血清MDA、IL-6和CRP水平分别为(5.0±0.8)μmol/L、(4.1±1.2)ng/L和(9.1±2.2)mg/L,显著低于A组【分别为(6.9±1.2)μmol/L、(6.8±2.4)ng/L和(14.5±3.7)mg/L,P<0.05】;在治疗过程中,B组与A组出现头晕、腹泻、皮疹、发热和恶性呕吐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18.4%对15.8%,P>0.05)。结论 应用NAC联合双环醇治疗抗结核药物所致的DILI患者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能促进血清肝功能指标的恢复,可能与抑制了机体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有关,同时患者加用药物后也未明显增加用不良反应发生率,但其长期治疗效果还需要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应用异甘草酸镁联合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治疗药物性肝损伤(DILI)患者的疗效及血清血红素单加氧酶1(HO-1)、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的变化.方法 2018年1月 ~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78例DILI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各39...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应用雷公藤多甙片联合异甘草酸镁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患者的疗效。方法 2016年6~2018年2月我院肝病科治疗的70例AIH患者被随机分成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在常规泼尼松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对照组异甘草酸镁和给予联合组雷公藤多甙片联合异甘草酸镁治疗6个月。采用免疫浊度试验法检测血浆免疫球蛋白G(IgG)、IgA和IgM,采用干式免疫荧光定量法检测血清球蛋白(glubulin,GLO)水平,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血清透明质酸(HA)、层黏连蛋白(LN)和Ⅲ型前胶原(PCⅢ)水平。结果 在治疗6月末,联合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碱性磷酸酶(ALP)水平分别为(52.6±7.3) U/L、(45.3±7.8) U/L和(68.3±2.8) U/L,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78.4±10.1) U/L、(77.2±8.9) U/L和(90.5±4.6)U/L,P<0.05】;联合组血浆IgG、IgA和IgM水平分别为(11.3±2.5) mg/mL、(2170.3±101.7) mg/mL和(2218.3±97.2)mg/mL,显著低于对照组【(14.8±2.8) mg/mL、(2857.2±108.9) mg/mL和(2919.4±113.6) mg/mL,P<0.05】;联合组血浆GLO水平为(14.6±3.9)g/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8.9±3.8) g/L(P<0.05);联合组血清HA、LN和PCIII水平分别为(112.5±6.7) g/L、(60.7±4.8) g/L和(52.3±3.5) g/L,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64.9±7.4) g/L、(82.8±5.6) g/L和(79.6±4.7) g/L,P<0.05】。结论 雷公藤多甙片联合异甘草酸镁治疗AIH患者能够有效抑制免疫反应,减轻肝纤维化程度,改善肝功能指标。  相似文献   

13.
异甘草酸镁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81例给予异甘草酸镁注射液15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对照组65例给予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8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1次/日,治疗4周。观察症状、体征、肝功能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的症状、体征均有明显改善;治疗组ALT、AST、TBIL复常率分别为92.6%、88.9%和87.7%,对照组则分别为90.8%、86.2%和83.1%,两组无明显差异;两组肝功能指标均有明显改善,治疗组ALT的恢复速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平均复常时间为17.0±10.5天,而对照组为24.7±13.7天。在本研究中,治疗组未发生明显的不良反应,而对照组发生2例不良反应。结论异甘草酸镁注射液可明显改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肝功能指标,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异甘草酸镁(MIG)对慢性肝病患者实验室指标改善的价值。方法 66例应用MIG注射液(150mg/日)和129例应用非甘草酸类(非-MIG)如二氯醋酸二异丙胺注射液(80mg/日)单独或合并应用其他保肝药物治疗,观察治疗1周和2周时患者血常规、血电解质和血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与非-MIG治疗组比,MIG治疗1周时能升高白细胞(P=0.01),ALT、AST、ALP和GGT降低非常明显(P<0.01)。MIG开始治疗时患者ALT、AST、ALP和GGT水平分别是非-MIG治疗组患者的5倍(P<0.01)、2.94倍(P<0.01)、2.41倍(P<0.01)和1.63倍(P<0.01),治疗2周后MIG治疗组这些指标分别下降到非-MIG治疗组的1.53倍(P=0.03)、1.04倍(P=0.79)、1.29倍(P=0.26)和1.1倍(P=0.33);治疗2周后,MIG组和非-MIG治疗组患者TP、ALB、Hb均有所下降,但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MIG对慢性肝损伤的治疗安全有效,血清酶学恢复迅速,未见明显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异甘草酸镁(MIG)对慢性肝病患者实验室指标改善的价值。方法 66例应用MIG注射液(150mg/日)和129例应用非甘草酸类(非-MIG)如二氯醋酸二异丙胺注射液(80mg/日)单独或合并应用其他保肝药物治疗,观察治疗1周和2周时患者血常规、血电解质和血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与非-MIG治疗组比,MIG治疗1周时能升高白细胞(P=0.01),ALT、AST、ALP和GGT降低非常明显(P<0.01)。MIG开始治疗时患者ALT、AST、ALP和GGT水平分别是非-MIG治疗组患者的5倍(P<0.01)、2.94倍(P<0.01)、2.41倍(P<0.01)和1.63倍(P<0.01),治疗2周后MIG治疗组这些指标分别下降到非-MIG治疗组的1.53倍(P=0.03)、1.04倍(P=0.79)、1.29倍(P=0.26)和1.1倍(P=0.33);治疗2周后,MIG组和非-MIG治疗组患者TP、ALB、Hb均有所下降,但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MIG对慢性肝损伤的治疗安全有效,血清酶学恢复迅速,未见明显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应用恩替卡韦联合甘草酸二铵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短期效果和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变化。方法 2019年1月~2020年2月我院收治的98例CHB患者,被随机分为对照组49例和观察组49例,两组均接受恩替卡韦治疗,在此基础上,给予观察组加用甘草酸二铵口服,两组均持续治疗观察12个月。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透明质酸 (HA) 、层粘连蛋白(LN) 、IV型胶原( CIV) 、III型前胶原(PIIIP) 水平,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白介素 2(IL- 2)、白介素4(IL- 4)、白介素 10(IL- 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 T 细胞亚群。结果 在治疗12个月末,观察组血清ALT复常率为87.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4%(P<0.05);观察组血清ALT和AST水平分别为(32.3±6.9)U/L和(38.3±4.7)U/L,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47.5±7.6)U/L和(52.9±5.1)U/L,P<0.05】;观察组血清HA和PⅢP水平分别为(90.6±9.5)ng/mL和(141.6±32.6)ng/mL,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26.8±14.6)ng/mL和(168.2±29.9)ng/mL,P<0.05】;观察组血清IL-4和TNF-α水平分别为(48.8±7.9)ng/L和(11.3±1.9)ng/L,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62.6±8.8)ng/L和(18.5±1.7)ng/L,P<0.05】,而血清IL-10水平为(19.2±2.5)ng/L,显著高于对照组【(12.7±3.4)ng/L,P<0.05】;观察组外周血CD4+细胞百分比和CD4+/CD8+细胞比值分别为(43.5±5.5)%和(1.6±0.2),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38.4±4.7)%和(1.4±0.4),P<0.05】。结论 应用恩替卡韦联合甘草酸二铵治疗CHB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抑制肝纤维化进程,控制体内炎症反应,改善免疫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影响药物性肝损伤(DILI)预后的因素。方法 2008年7月至2014年7月在我院住院期间发生DILI患者69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预后的各个因素。结果本组患者发病年龄主要在50~59岁,女性患者多于男性,肝细胞型占78.3%;各年龄段患者临床类型无显著性差异(P0.05);76.1%DILI患者预后良好,未愈者占23.9%;中药引发的DILI占43.5%,且预后较其他种类药引起者差;患者在住院期间恢复还是未愈与患者性别、年龄、用药至发病时间或是否合并慢性疾病无显著性相关(P0.05),而与临床类型、是否有过敏史、发病时是否出现免疫特性临床表现有显著性相关(P0.05);初始发病时血清总胆红素、总胆汁酸和碱性磷酸酶水平是预测预后的较好指标(P0.05)。结论 DILI患者预后主要取决于用药种类和个体体质差异,初始发病时肝功能指标对预后有一定的预测意义。  相似文献   

18.
石菡 《临床肺科杂志》2016,(10):1766-1768
目的探讨应用异甘草酸镁对肺结核化疗所致急性肝损伤的预防作用。方法将确诊并行抗结核治疗的80例肺结核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异甘草酸镁预防组(观察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各40例。在化疗前一天以及化疗后1周送检ALT、AST、ALP、TBil,并对比两组患者肝毒性反应发生率。结果 80例患者中出现肝功能异常的例数为17例,其中观察组5例(12.5%)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2例(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中出现I度毒性反应为3例(7.5%)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2例(30%),差异同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肝功能各项指标(ALT、AST、TBil、AL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化疗前后肝功能生化各指标的差值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异甘草酸镁可有效地预防肺结核患者的化疗药物性肝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