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例1,男,70岁,右上肢无力5年余,近2年反复出现眩晕、活动后有时出现黑朦并摔倒。头颅CT检查无异常。体检发现右侧腋动脉、肱动脉及桡动脉无搏动,右颈动脉搏动减弱。左上肢及左颈动脉搏动良好。DSA检查提示:右锁骨下动脉起始部闭塞,造影剂自右椎动脉流入右锁骨下动脉。诊断为右锁骨下动脉硬化性闭塞伴窃血综合征。  相似文献   

2.
患女,30岁。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上肢酸胀、乏力,偶有头晕、头痛,并有一次一过性双眼黑朦。查体:左桡动脉无搏动。右桡动脉搏动减弱,BP:100/60mmHg(左侧)110/70mmHg(右侧)。血管造影(DSA):左锁骨下动脉起始段闭塞,右颈总动脉狭窄,右无名动脉狭窄。手术方式:主动脉弓-双腋(锁骨下)动脉搭桥术。  相似文献   

3.
对多发性硬化症误诊为脑胶质瘤及脑梗死1例分析报告如下。 1病历摘要 女,62岁,本次主因入院前1周出现双下肢无力、逐渐加重至不能行走于2008-09-27再次入院。有高血压病史8 a,口服卡托普利可降压,无外伤史。曾于2004-04因视物不清、走路不稳就诊于我院,查眼底及血管造影示:视神经萎缩;脑CT检查报告:右顶枕部腔隙性脑梗死。  相似文献   

4.
对多灶性运动神经病误诊1例分析如下。 1病历摘要 男,44岁。因渐进性右手无力肌肉萎缩伴左足无力1.5a入院。1.5a前患者感冒发热后感右手无力,偶然在洗脸时发现指间漏水,并指、对指无力。逐渐出现右手持物不能,右前臂变细,偶有右手和双小腿肉跳,无肢体麻木。  相似文献   

5.
1病历摘要 41岁。因左侧肢体无力,言语不清3d入院。有3a的冠心病。CT示右侧额叶顶部,右侧基底节区脑梗死。心电图提示心肌缺血。为进一步了解血管情况,明确脑梗死原因行全脑血管及冠状动脉造影。手术顺利,共应用非离子型造影剂200ml。术中发现右侧大脑中动脉水平段及颈内动脉轻度狭窄,左侧大脑前动脉水平段未显影并侧支循环形成。左冠状动脉前降枝狭窄。术后10min患者出现不能视物伴恶心、胸闷、头晕。查体:失明,无光感,光反射灵敏。玻璃体、晶状体透明,眼底视盘清,生理凹陷不扩大,边界清晰,视网膜动脉未见异常,视网膜无水肿及苍白区。复查头颅CT未发现新的梗死灶及出血灶。给予尼莫通20mg、甘露醇125ml,每12h1次、地塞米松20mg静滴后,于第2天可见人影,但不能分辨颜色,第3天色觉开始恢复,但看物体形状变形。于第6天完全恢复正常。诊断:脑动脉及冠状动脉造影致一过性失明。  相似文献   

6.
左锁骨下动脉急性闭塞与动脉夹层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陈强  宋铁鹰  孙晓立  苏现辉  侯凯 《临床荟萃》2007,22(20):1456-1459
目的通过对46例左锁骨下动脉急性闭塞患者的造影诊断和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探讨动脉夹层与左锁骨下动脉急性闭塞的关系、病理特点及经股动脉-肱动脉逆行双路径腔内血管支架植入术的治疗方法、疗效、适应证及并发症。方法对46例锁骨下动脉急性闭塞的患者采用经股动脉-肱动脉双路径诊断动脉夹层,采用经股动脉-肱动脉双路径腔内血管支架植入技术治疗左锁骨下动脉急性闭塞患者46例。结果造影证实左锁骨下动脉近端动脉夹层并左锁骨下动脉急性闭塞38例,降主动脉内膜下出血(DebackeyⅢ)不典型型并发左锁骨下动脉急性闭塞8例,植入支架46枚,全部成功,仅4例发生短暂左上肢缺血;支架植入后,造影证实左锁骨下动脉血流方向恢复正常、左椎动脉血流方向恢复正常;术后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和(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复查随访2周至12个月,证实支架位置恒定、血流方向正常、无再狭窄。结论左锁骨下动脉近端动脉夹层、主动脉内膜下出血可引起左锁骨下动脉急性闭塞,而导致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经股动脉-肱动脉双路径腔内支架植入术治疗效果可靠、操作方法简单安全。  相似文献   

7.
2005年12月,我们对1例重症头臂型大动脉炎患者行左髂外左颈总动脉人工血管转流术,并给予综合治疗与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病历资料患者女,26岁。于2005年10月无诱因出现阵发性头晕,严重时晕厥伴视物模糊。超声检查示双侧颈总动脉、锁骨下动脉、腋动脉狭窄  相似文献   

8.
内膜下再通技术治疗左锁骨下动脉闭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发展和应用动脉内膜下再通技术作为治疗左锁骨下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新途径。方法2例左锁骨下动脉闭塞患者,有典型的左锁骨下动脉窃血症表现。经股动脉穿刺,应用常规方法做顺行动脉腔内再通失败后使用经动脉内膜下再通技术治疗。超滑导丝在导管和长鞘支持下穿入闭塞端动脉内膜下腔,经过闭塞段后顺利重新进入动脉真腔,继而用8mm直径球囊完成闭塞段扩张成形并置入8mm×40mm支架。结果治疗后造影显示左锁骨下动脉形态恢复正常,左椎动脉血流方向转为正常。术后锁骨下动脉窃血症状消失。无动脉损伤或动脉栓塞并发症。结论应用内膜下再通技术治疗左锁骨下动脉闭塞症安全、简便,近期疗效满意。是治疗左锁骨下动脉闭塞时可供选择的另一重要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9.
对偏瘫型脑炎误诊为脑梗死1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女,47岁。主因左侧肢体活动力减弱3d,加重5h于200709—12T17:00入院。本次发病前3d患感冒出现头痛、发热、乏力,于当地卫生所按感冒治疗后无头痛、发热,仍自觉左侧肢体无力,尚能独立行走,入院前5h病情加重,左手不能持物,左下肢不能站立,身体向左侧倾斜,伴恶心、呕吐及意识障碍。无头痛、抽搐,二便正常,  相似文献   

10.
周威  张玉波  田洪  宋川  刘磊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4):5866-5866
对一侧颈内动脉慢性闭塞误诊为颈椎病1例分析如下. 1 病历摘要 男,45岁.于2010-09出现左上肢无力,后症状渐进性加重.  相似文献   

11.
我院于2010-08成功为1例烟雾病患者实施左颞浅动脉——左侧大脑中动脉搭桥术,现报道如下.1 病历摘要 女,26岁.间断头痛头晕3 a余.患者无明显诱因反复出现头痛头晕,能自行缓解,无呕吐及抽搐,无发热.头部CTP提示颅内多处血管狭窄闭塞并有小血管增生.手术后,头痛头晕症状减轻,血管造影复查左颞浅动脉增粗,吻合口血流通畅烟雾病现象减轻.  相似文献   

12.
1病历摘要 男,42岁。因发作性右侧上下肢麻木、无力,言语不清3d,于2007-09—14入院。3d来发作2次,表现为右上下肢麻木,右手不能持物,右下肢不能站寺、行走,说话吐字不清、甚至不能说话。每次持续约10min后自然缓解。既往无类似病史。有高血压史6a,高血脂史10a。有烟、酒嗜好。查体:T36.8℃,P80次/min,R18次/min,BP150/100mmHg,神志清,言语流利,颅神经正常,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腱反射(++),病理征未引出。双肺呼吸音清,心律规整,左侧颈总动脉及左锁骨下动脉可闻及收缩期血管杂音。脑CT未见异常, 小  相似文献   

13.
诊治过程某女,46岁,因咳嗽咳痰、发热、乏力1个月,胸片及胸部CT示“纵膈肿块”,外院以“纵膈肿块原因待查”,于2005年11月10日收入院。检胸部增强CT示:两肺门及纵膈淋巴结广泛增大,成团块状融合。B超示:双侧锁骨上淋巴结肿大。左锁骨上淋巴结活检示:左锁骨上淋巴结肉芽肿性变。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23岁.既往健康,因突然出现左侧肢体活动障碍就诊.患者在一阵剧烈咳嗽后突然出现左侧肢体麻木无力,活动障碍,站立不稳,左手不能持物,伴口齿不清,头晕,恶心呕吐,无意识障碍,无肢体抽搐等来我院急诊,急查头颅CT示右侧颞、顶、基底节区大面积脑梗死,诊断为"急性脑梗死"收住院.  相似文献   

15.
经颅多普勒超声评价椎动脉切迹频谱与其病变部位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所提示的椎动脉颅内段频谱呈切迹改变者与其病变部位的相关性。方法采用TCD筛选出椎动脉颅内段频谱呈切迹改变者24例,并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或CT血管成像(CTA)、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检查进一步明确其病变部位。结果椎动脉多普勒频谱呈舒张期末.收缩期前宽切迹组(9例):DSA或CTA示患侧椎动脉起始段重度狭窄5例、闭塞2例、先天发育纤细2例;其中同侧锁骨下动脉正常8例,合并同侧锁骨下动脉中度狭窄1例,合并对侧锁骨下动脉闭塞1例;血流动力学试验阴性。椎动脉多普勒频谱呈收缩期切迹组(12例):根据血流动力学试验结果分为阳性组6例,DSA示椎动脉起始段正常,锁骨下动脉均有不同程度的病变;阴性组6例,DSA示椎动脉起始段闭塞4例、先天发育纤细2例;其中合并同侧锁骨下动脉狭窄2例,同侧锁骨下动脉正常4例。椎动脉多普勒频谱振荡小尖波组(3例):DSA示椎动脉起始段闭塞3例,其中1例合并同侧锁骨下动脉闭塞,经颈部肌支盗血,而无椎动脉-椎动脉盗血,同侧锁骨下动脉正常2例;血流动力学试验阴性。结论椎动脉血流频谱切迹不仅见于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早期,还可以出现在锁骨下动脉病变但盗血途径不完善及椎动脉起始段自身病变的患者中;血流动力学试验可助于鉴别。TCD可用于锁骨下动脉及椎动脉自起始段至颅内段病变的初步诊断,但有一定的局限性,需结合DSA、颈部CDFI分析。  相似文献   

16.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对13例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患进行了诊断,并得到了血管造影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证实。结果:13例中ll例为左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2例右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即无名动脉近端狭窄或阻塞,锁骨下动脉轻度狭窄2例、中度狭窄4例、严重狭窄或闭塞7例)。结论: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超声表现具有特征性,有助于超声明确诊断。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为临床治疗方法提供良好依据。  相似文献   

17.
王俊燕  王宁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9):7271-7271
对高龄下肢动脉血栓致干性坏疽1例的护理总结如下。 1病历摘要 男,87岁。因发作性胸闷34a,加重9d于2007-04-02入院,诊为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既往有高血压病、持续性房颤、慢性心功能不全、脑梗死后遗症等病史,左侧肢体偏瘫,长期卧床。查体:痴呆状,运动性失语,左侧足背动脉搏动减弱、右侧消失,左下肢肌力1级、右下肢3级。胸片示双下肺感染。  相似文献   

18.
正双侧丘脑梗死临床少见,其临床表现复杂,丘脑旁正中区最易受累,常呈对称性,可合并中脑"V"字征,研究认为其主要是丘脑穿通动脉闭塞所致。本文回顾性分析1例双侧对称性丘脑梗死合并中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患者,男,73岁,因"左侧肢体无力20h"于2017年5月15日收入神经内科。现病史:入院前20h,患者无明显诱因突发左侧肢体无力,表现为左上肢能上抬,但不能抬举过肩,尚能持物、持物欠  相似文献   

19.
患者女,49岁,因“右侧肢体无力、言语不清7 d,加重1 d”于2012年12月1日入院。患者7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上、下肢抬举无力,右手活动笨拙,说话不清楚,未在意。昨日无力症状加重,右手持物易掉落,右下肢行走拖曳。无头痛、面部麻木、饮水呛咳。既往无特殊病史。家族中无此类病史。入院查体:BP 130/80 mm Hg,不完全运动性失语,右侧中枢性面舌瘫,右侧肢体肌张力略低、肌力Ⅳ级,偏瘫步态,右侧病理征阳性, NIHSS评分4分,余查体未见异常。颅脑MRI示:左侧丘脑、双侧半卵圆中心腔隙性脑梗死,脑萎缩。经颅多普勒示:双侧MCA、ACA、TICA及LPCA、RSCA狭窄,BA、LVA、RPCA代偿性血流速度增快。行全脑血管造影检查示:右侧大脑中动脉起始段90%重度狭窄,左侧大脑中动脉起始段闭塞,双侧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及大脑前动脉、大脑后动脉起始段均不同程度狭窄,其颅底见烟雾状异常血管网形成;左侧大脑中动脉的M1段远端位置可见一扩张的、脆弱的血流相关性动脉瘤(长约6 mm,宽约3.2 mm),造影剂明显滞留。诊断:烟雾病;左侧大脑中动脉血流相关性动脉瘤。本例患者拒绝行颅内外血管重建手术,予以低分子量肝素钠抗凝、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神经节苷脂营养神经、丹参活血化瘀及前列地尔改善微循环等药物治疗,并指导康复锻炼,3周后患者肌力、语言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20.
崔志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31):7674-7674
现将我院误诊的1例格林巴利综合征分析如下。 1病历摘要 女,54岁。以间断性头晕、恶心9a,加重伴左侧肢体无力16h为主诉入院。患者9a前无诱因出现头晕、恶心未吐,无头痛,当时就诊于中心医院,测BP180/110mmHg,诊断为高血压病口服复方降压片血压降至140/90mmHg,以后服药不规律,血压波动在140~170/90-110mmHg之间。近2d未服降压药,于入院前8:00洗衣服时,突感头晕、恶心加重,同时左侧肢体无力,左下肢有沉重感,未介意、未服药治疗,入院当日上午突感头晕恶心无减轻,马上到中心医院就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