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通过数字化X线牙片和显微CT测量根管锥度,获得下颌第一前磨牙根管的初始锥度,为根管器械材料的锥度设计和临床正确选择锥度器械提供参考.方法 首先,应用数字化X线牙片机,采用平行投照技术,分别从颊舌向和近远中向对23颗13~23岁下颌第一前磨牙(单根管)根管进行摄片,通过相应图像分析软件对根管冠、中、根尖1/3段的管径及长度进行测量;然后通过显微CT对同组样本进行断层扫描,并对管径进行测量.分析整理数据,通过相应数学公式计算各组根管锥度.结果 通过X线得到根管近远中向锥度分别为:0.03、0.07、0.09;颊舌向分别为:0.09、0.24、0.19.显微CT得到根管近远中向锥度分别为:0.05、0.08、0.06;颊舌向分别为:0.11、0.27、0.20.两种方法所得对应结果经配对t检验,除近远中向根尖段有差异(t=2.152,P<0.05),其余各段差异均无显著性(t=0.356~1.409,P>0.05).结论 13~23岁下颌第一前磨牙根管自根尖起为自下而上的扁圆形,其近远中向锥度远远小于颊舌向锥度;根管并非为一连续的锥形,根管锥度在颊舌向的不同部位有明显差异;数字化X线牙片平行投照可准确得到该牙根管的锥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利用CBCT评估下颌恒磨牙根管系统解剖形态特征。方法:收集临床影像资料库中的下颌恒磨牙CBCT影像资料863例,记录牙位、牙根和根管数目,采用Vertucci分类法对根管构型进行分类描述。结果:①在558例下颌第一恒磨牙中,独立远舌根和四根管发生率分别为25.8%、51.4%,其中有48.1%第4个根管来自独立远舌根管。在双根牙中,93.9%近中根管是Ⅳ型,62.9%的远中根管是Ⅰ型。在三根牙中,94.4%的近中根管是Ⅳ型,98.6%的远颊根管和100%远舌根管是Ⅰ型。②在305例下颌第二恒磨牙中,融合根和C型根管的发生率分别为47.2%、41.6%。在双根牙中,66.0%近中根管是Ⅳ型,92.3%的远中根管是Ⅰ型。结论:CBCT可评价下颌恒磨牙根管系统解剖形态特征。下颌第一恒磨牙通常有4个根管,独立远舌根管的发生率较高,下颌第二恒磨牙融合根和C型根管的发生率均较高。  相似文献   

3.
《陕西医学杂志》2019,(6):755-758
目的:采用锥形束CT(CBCT)观察下颌切牙根管解剖形态结构,为临床治疗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收集300例患者的1136颗下颌切牙的锥形束CT图像资料,统计分析牙根数目、根管形态及双根管牙在各年龄组、男女性别及左右侧牙位间的发生情况。结果:1136颗下颌切牙全部为单根牙。下颌中切牙、侧切牙双根管的发生率分别为11.11%、19.38%,下颌中、侧切牙双根管在男女性别和左右侧牙位间的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按照Vertucci根管分型,下颌切牙共观察到5种根管类型,其中以Ⅰ型(1-1)为主,其次是Ⅲ型(1-2-1),Ⅴ型(1-2)的发生率最低,其发生率分别为84.68%,12.24%,0.35%。结论:下颌切牙根管的解剖形态结构复杂,锥形束CT影像可为临床根管治疗术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分析华东地区下颌第一恒磨牙不同根管形态及其发生率,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放射科行CBCT检查的患者图像资料,参照Vertucci分类法统计分析健康?未经治疗?发育完全的下颌第一恒磨牙的根管形态?结果:共获取766例患者(137例患者单侧下颌第一恒磨牙缺失)的1 395颗下颌第一恒磨牙的CBCT图像数据?下颌第一恒磨牙双根的发生率大约为68.5%,3根的发生率为31.4%;3根管的发生率为57.9%,4根管的发生率为38.5%?近中根大多拥有2个根管?大部分的远中根均为Vertucci I型,近中牙根的根管形态比较复杂,下颌第一磨牙拥有6种不同的根管形态?下颌第一恒磨牙远中舌根的个体发生率为35.3%?男女性别间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 > 0.05)?下颌第一恒磨牙远舌根双侧对称性的发生率为60%,且右侧大于左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下颌第一恒磨牙根管形态及数目具有多样性,CBCT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工具来辨别分析下颌磨牙的根管形态,为根管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福建人下颌切牙的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下颌切牙牙冠、牙根及根管形态特点,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 拍摄离体下切牙近远中向X线片,测量髓角及釉牙骨质界处唇侧牙体组织厚度;记录根面凹陷情况,测量根长及距根尖处牙根近远中向厚度;将样本制成透明标本,在体视显微镜下观察下切牙根管系统情况.结果 (1)下颌中切牙和侧切牙髓角处唇侧牙体厚度为(1.84±0.23)和(1.93±0.23)mm,釉牙骨质界处厚度为(1.97±0.20)和(2.07 0.23)mm;(2)下颌中切牙和侧切牙根面凹陷的发生率为40.35%和76.79%,距根尖4 mm处牙根近远中向中1/3平均厚度为2.29,2.28 mm,下颌中切牙与侧切牙距根尖3~6 mm处牙根厚度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3)根管类型中,下颌中切牙和侧切牙双根管发生率为9.6%和19.2%,侧副根管的发生率分别为29.8%和38.5%.结论 由于下颌切牙唇侧牙体组织较薄,牙体预备时注意牙体的预备量;根管治疗时应注意根管类型,避免遗漏并防止侧穿;下颌切牙牙根的近远中径较小,所选根管桩直径不宜过粗.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根管弯曲角度对下颌恒切牙数字牙片根管长度测量精确性的影响.方法 下颌恒切牙299颗,采用TROPHY数字化X线照片系统进行近远中向和唇舌向平行投照采集数字X线牙片,利用配套软件采用两点法和三点法分别测量根管长度,并与根管实际长度比较.按弯曲角度分组,分析其对测量长度的影响.结果 采用两点法根管长度测量值与实际值接近(P>0.05),三点法测定值大于实际值(P<0.05).但所有测量值与实际值差均小于3 mm,其中小于1 mm占95%.随着弯曲角度增大,两点法根管长度测量值小于实际值有增大的趋势,三点法测量值略大于实际值,但两者差值基本不变.结论 采用数字化X线牙片及其配套的测量分析软件能较准确测量根管长度.建议采用三点法测量弯曲根管长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利用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技术,对下颌恒前牙进行研究,以期为临床治疗下颌恒前牙提供根管解剖形态的参考。方法随机抽取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影像科599例患者共3 597颗下颌恒前牙CBCT影像学数据,通过资料收集整理,经χ2检验统计学方法分析比较下颌前牙根管数与牙位、年龄、性别之间的关系。结果本研究的3 597颗下颌前牙中,根据Vertucci的根管形态分类方法,下颌前牙中Ⅰ型3 327颗(92.65%)、Ⅱ型34颗(0.95%)、Ⅲ型177颗(4.93%)、Ⅳ型3颗(0.08%)、Ⅴ型22颗(0.61%)及双根双管型6颗(0.17%)5种不同的根管形态,未发现3根管的病例。下颌中切牙、下颌侧切牙、下颌尖牙的双根管发生率分别为58颗(4.85%)、162颗(13.53%)、44颗(3.67%),其中侧切牙双根管发生率最高,中切牙其次,尖牙最低,其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下颌恒前牙双根管发生率为下颌侧切牙最高、下颌中切牙与下颌尖牙依次降低。CBCT可有效对根管形态进行有效分析,提... 更多  相似文献   

8.
下颌切牙是全口牙中体积最小的牙齿,外形简单,多为单根单管。但其根管治疗成功率低,一个重要原因是下颌切牙根管系统有变异,治疗时容易遗漏根管。熟悉牙齿的解剖结构是根管治疗的重要前提,牙体解剖学提到下颌切牙牙根为扁根,近远中根面有长形凹陷(根面沟)。根面沟的深浅可能导致下颌切牙根管系统的形态变化。本研究通过研究离体下颌切牙的根面沟形态和根管数目的关系,为临床下颌切牙的根管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根管治疗与下颌恒切牙根管解剖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13年1月-2014年10月所收治成人离体下颌恒切牙160颗进行临床研究,均为完整牙体,对其根管的解剖指标进行详细的测量,依相应标准进行评估。结果从远近中向X线片的图像上可以看出,玉级危险因素有46例(28.75%);Ⅱ级危险因素有31例(19.38%);芋级危险因素有83例(51.88%)。根管弯曲度(OR值=0.00571)、根管数目(OR值=0.00212)等因素对综合难度系数的评估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下颌恒切牙根管的解剖因素会明显增加根管治疗的困难程度,因此在临床上进行根管治疗的过程中应该结合解剖因素综合进行考虑。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显微CT观察人下颌第二恒磨牙C形根管的解剖特征,通过与不同研究方法比较对显微CT方法的准确性进行评估。方法通过显微CT、X线法及透明牙标本制作法观察60颗下颌第二恒磨牙C形根管的解剖形态特征,通过统计学方法评估显微CT观测的人下颌第二恒磨牙C形根管的准确性。结果与X线法和透明牙标本制作法比较,显微CT在评估下颌第二恒磨牙C形根管投影各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显微CT和X线下Cl型和C2型较为多见,透明牙技术发现下颌第二磨牙多为l-2型(33.33%)、1-1型(25%),侧支根管、管间吻合、根管分叉、根尖分歧发生率平均为63.33%、43.33%、16.67%、18.33%。结论下颌第二恒磨牙C形根管的变异较多,显微CT技术可以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X线偏角投照技术在成人变异根管诊治中的作用,为成功的根管治疗提供临床帮助。方法收集因可疑根管变异导致根管治疗失败的下颌尖牙和下颌第一前磨牙病例,利用偏角投照技术进行X线拍摄,影像学观察分析根管变异情况。结果下颌尖牙为双根管,而下颌第一前磨牙为三根管,在同一颗牙中各根管长度基本一致。结论成人恒牙根管系统的复杂变异是临床诊治的难点,X线偏角投照技术对提高变异根管的诊治成功率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利用锥形束CT (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CBCT) 观察分析云南地区人群下颌第一恒磨牙牙根和根管数目及其变异情况, 为牙髓治疗提供解剖学实验依据.方法 随机调取云南省口腔医院影像科300例患者共600颗下颌第一恒磨牙的CBCT影像资料, 统计分析下颌第一恒磨牙牙根和根管数目、远中舌根发生情况及根管形态.根管形态的分类依据Vertucci根管分类法.结果 在获得的600颗下颌第一恒磨牙中, 2根的发生率为71.2% (427/600) , 3根的发生率为28.8% (173/600) .2根管发生率为2.1% (13/600) , 3根管发生率为60.7% (364/600) , 4根管的发生率为36.8% (221/600) .近中根根管形态大多为Vertucci IV型, 远中根根管形态大多为Vertucci I型, 100%的远中舌根为VertucciⅠ型.远中舌根的人群发生率为33.7% (101/300) , 男性与女性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远中舌根的双侧对称发生率为71.3% (72/101) , 右侧发生率明显高于左侧,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云南地区人群下颌第一恒磨牙远舌根发生率较高, 右侧发生率明显高于左侧;CBCT易于根管形态的研究, 可以辅助牙髓治疗, 提高根管治疗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研究下颌第三磨牙根管形态。方法:利用透明牙技术对147颗下颌第三磨牙进行处理,在体式显微镜下观察根管形态并进行分析。结果:147个下颌第三磨牙中,66个为融合根,81个为分叉根。融合根的下颌第三磨牙根管类型主要为Ⅴ型,占41.0%;分叉根的下颌第三磨牙根管类型主要为Ⅳ型,占41.3%。根管侧支,根尖分歧,管间交通,根尖Delta在下颌第三磨牙中均有出现。融合根下颌第三磨牙管间交通的发生率高达51.5%。结论:下颌第三磨牙根管形态变异较大,根管治疗过程中应仔细探查和处理。  相似文献   

14.
中国人下颌恒切牙根管横切面的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下颌恒切牙根管横切面的解剖特点。方法选择20颗牙体完整的中国人下颌恒切牙,用硬组织切片机将牙根管横切,在体视显微镜下观察根管的数目、形状和根管峡,测量根管直径,分析根管的解剖特点。结果中国人下颌恒切牙为单根管和双根管,根冠段、根中段及根尖段双根管检出率分别为:22.5%,30.0%,15.0%;根管形状可见月牙形和管状形,根冠、根中及根尖段月牙形分别占44.8%,77.0%和44.5%,根中1/3段月牙形显著高于根管其它部位(P〈0.05);根管峡在根冠、根中、根尖段分别为:62.5%,75.0%和48.7%,存在Ⅱ型、Ⅳ型和Ⅴ型,以Ⅳ型最多,Ⅴ型次之。根管直径唇舌径明显大于近远中径。结论下颌恒切牙根管数目、形状存在多变性,临床根管治疗时应注意绝大部分根管呈长扁的月牙形,存在峡部。  相似文献   

15.
《陕西医学杂志》2017,(10):1438-1439
目的:以不锈钢K锉作对照,评价机用单根锉Wave-one和手用镍钛锉ProTaper两种根管预备系统成形及清理下前牙根管的能力。方法:将24颗离体下颌中切牙随机分为W、P、K三组,每组8颗。将具有X线阻射性的Metapex糊剂导入根管,W组:使用机用往复式镍钛合金锉Wave-one冠向下法预备根管;P组:使用手用镍钛锉ProTaper冠向下法预备根管;K组:使用不锈钢K锉逐步后退法预备根管。通过预备前、后进行X线摄片,比较在距根尖1.5、3.5、7.5 mm处Metapex糊剂的清除百分率。结果:在距根尖1.5mm处,W、P和K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距根尖3.5、7.5mm处,W组和P组与K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距根尖7.5mm处,W组与P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种根管预备系统都无法完全将Metapex糊剂完全清除,但Wave-one系统根管预备清理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16.
目的:采用口腔颌面锥形束CT(CBCT)观察承德地区人群下颌第一磨牙根管的形态,了解远舌根的发生率.方法:收集并分析承德地区160例患者(320颗下颌第一磨牙)的CBCT影像资料,统计不同性别和左、右侧下颌第一磨牙远舌根的发生率.结果:160例(320颗牙)患者中51例(87颗)存在远舌根,远舌根发生率为31.88%(27.19%);其中男性发生率为30.67%(23/75)、女性发生率为32.94%(28/85),左侧发生率为28.13%(45/160)、右侧发生率为26.25%(42/160),男女性、左右侧下颌第一磨牙远舌根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承德地区人群下颌第一磨牙远舌根发生率较高;口腔颌面锥形束CT能清晰、准确地显示牙根和牙根管,是目前无创检查根管形态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7.
黄崇上  王琎  童锦发  朱慧勇 《浙江医学》2022,44(19):2097-2100
目的 采用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摄影(CBCT)观察健康下颌前牙,并进行根管系统类型的统计分析。方法 选取2019至2020年就诊于杭州市中医院口腔科,并行口腔CBCT检查的患者533例。采用Vertucci根管形态分类法观察患者下颌前牙根管类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下颌前牙根管系统中Ⅰ型根管占91.5%,其次为Ⅲ型根管(7.7%),Ⅱ型根管和Ⅴ型根管也有出现,但占比较少(各0.4%)。侧切牙出现双根管系统的概率较高。下颌前牙根管系统分布与年龄无关,与性别有关,女性下颌尖牙出现Ⅲ型根管的概率高于男性(P<0.05)。下颌前牙双根管的出现具有明显的对称性。结论 下颌前牙多根管的发生概率约为10%,以双根管为主。下颌侧切牙双根管发生率高于中切牙与尖牙,下颌前牙多根管发生具有对称性。CBCT能对根管形态进行精确分析,是临床治疗的重要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锥形束CT(CBCT)检查,结合牙科显微镜(DOM)在上颌第二恒磨牙根管治疗中,近颊第二根管(MB2)的发现率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需行根管治疗上颌第二恒磨牙56颗,对术前X线片怀疑有MB2,但未探查到患牙行CBCT检查,在DOM下寻找MB2并疏通根管。确定根管长度后,Mtwo机用镍钛系统预备根管,连续波热牙胶垂直加压技术完成根管充填。根据术前、术中、术后X线片评价根管疗效。结果:上颌第二恒磨牙56颗患牙中,35颗近颊根为1个根管,21颗近颊根为2个根管。肉眼下MB2发现6颗(10.71%)。15颗通过CBCT结合DOM操作可疏通至根尖区,MB2发现上升为21颗(37.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半年后复查疗效均无不适症状,X线片显示根尖区正常或根尖区病变消失。结论:CBCT检查结合显微根管技术能显著提高MB2根管的临床诊治率,提高上颌第二恒磨牙治疗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上颌第1前磨牙X线片法髓腔物理量方面的数据。方法用X线平行投照法拍摄实体牙颊舌向和近远中向X线片牙影像,根据本文对髓腔根管定的分型标准对根管进行分型。用电脑配套的柯达成像系统测量(mm)X线片牙的髓高、髓宽、根中颊径、根中舌径、根尖颊径和根尖舌径。用SPSS17.0软件统计处理X线片牙的髓腔物理量值。结果 100颗上颌第1前磨牙中X线片牙根管有6种类型,Ⅰ-1-1型占33%,Ⅰ-2-2型占17%,Ⅰ-2-1型占13%,Ⅰ-1-2型占4%,Ⅰ-2-1-2型占3%,Ⅱ-2-2型占30%。X线片牙的髓高3.09±1.18,髓宽3.88±0.61,根中颊径1.76±1.18,根中舌径0.59±0.34,根尖颊径0.79±0.89,根尖舌径0.35±0.28。髓腔物理量各测值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上述结果说明本组上颌第1前磨牙根管类型主要是Ⅰ-1-1型,Ⅰ-2-2型,Ⅱ-2-2型。X线片牙物理量测值经相关及回归分析,如果有相关性的配对项,可用回归方程中的自变量值(X)来推测因变量的值(Y)。  相似文献   

20.
目的测量上颌前磨牙根管的弯曲度。方法从临床采集需要进行根管治疗的病例,从中随机挑选上颌第一、二前磨牙各50牙。根管治疗过程中RVG数字成像系统采用平行光投照技术拍摄正位插针根尖片(插入#10 K锉)。图像分析软件ImagePro Plus 6.0测量根管弯曲度(分别用Schneider法和Weine法)。结果 Schneider法测得上颌第一、二前磨牙根管在近远中向弯曲度均值为14.02±7.46°及16.56±8.65°;Weine法为20.90±11.51°及24.83±12.85°,两牙位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方法测值间存在高度的相关性(相关系数r=0.95;P=0.000),并基本符合这样的规律:Schneider法测值小于Weine法测值,但大于后者的1/2。结论掌握上颌前磨牙根管弯曲的特点对于根管预备取得成功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