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 目的 通过腰椎Dynesys动态固定与融合固定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疗效对比研究,评价Dynesys动态固定在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收集能够随访到的腰椎退变性疾病手术患者,按动态固定和融合固定分组。接受Dynesys动态内固定的病人26例,男性:15例,女性11例,年龄:32-56岁,平均年龄44岁,突出节段: L4-5节段13 例 ,L5~S1节段13例。接受手术时间: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接受脊柱融合手术的病人34例,男性20例,女性14 例,年龄: 38-60岁,平均年龄48岁,突出节段: L4-5节段18例, L5-S1节段16例。接受手术时间: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比较两组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ODI、VAS、SF-36生活质量等临床评分结果以及腰椎活动度、椎间隙高度变化情况。结果 所有60例病人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4年,平均随访时间3.2年。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方面有统计学差异(P﹤0.05),平均住院天数无统计学差异(P >0.05)。两组临床评分结果:在ODI、SF-36、VAS临床评分方面两组在末次随访时比术前均有明显改进(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组间比较,Dynesys组相比融合组改进明显(P﹤0.05)。两组X线结果:末次随访时两组腰椎活动度未见统计学差异(P >0.05),末次随访时腰椎活动度较术前相比均没有明显变化(P >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椎间隙高度相比较未见统计学上的差异(P >0.05)。无论是融合组还是Dynesys非融合组,末次随访时两组椎间隙高度较术前相比均没有明显丢失(P >0.05)。结论Dynesys组在放射结果方面,与融合组相比较,优势并不显著,而且在相邻节段退变(ASD)方面,也没有明确的证据显示融合固定比动态固定更容易发生相邻节段退变。但是相比临床症状与评分,Dynesys组改进的更多,另外,Dynesys组还具有出血少、手术时间短等优点,在中老年患有腰椎退变性疾病的病人中,Dynesys是一个可以接受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分析Dynesys动态内固定与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PLIF)治疗腰椎退变疾病临床治疗效果及影像学结果。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3年4月腰椎退变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Dynesys组(Dynesys动态内固定治疗)和PLIF组(PLIF治疗),每组各40例,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和影像学特征。结果:Dynesys组手术的平均时间为(102.3±19.23)min,短于PLIF组的(128.4±21.87)min,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Dynesys组术中出血量为(227.1±43.2)m L,明显少于PLIF组的(361.2±67.3)m 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ODI以及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ODI以及VAS评分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手术末次随访两指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近侧邻近节段椎间高度无明显变化,两组术后末次随访节段椎间高度Dynesys组变化更明显(P<0.05);Dynesys组手术节段ROM由术前为7.1度下降到末次随访时的4.6度,而PLIF组则由术前为7.2度降至末次的0度(P<0.05)。Dynesys组5例患者出现影像学中邻近节段退变,PLIF组出现影像学中邻近节段退变16例,两组比较差有统计学差异(P<0.05),PLIF组出现1例邻近节段退变,行二次手术。结论:Dynesys动态内固定与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均能取的理想的效果,与融合术相比,Dynesys动态内固定对保留手术阶段部分的ROM、邻近节段椎间ROM的增幅以及邻近节段退变的发生数率均较低。  相似文献   

3.
陈宇  毕擎  章水均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3):64-66,69
目的探讨后路中和固定系统(Dynesys)治疗退行性腰椎疾病初期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4月~2012年10月浙江省人民医院骨科因腰腿痛行腰椎后路减压Dynesys内固定术患者17例。应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进行疼痛改善评估;应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术后随访6~13个月,平均10个月。VAS疼痛评分术前(8.4±1.5)分;术后(2.7±2.1)分,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术前为(67±23)%,术后为(29±19)%,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病例均无椎根螺钉松动断裂,无套管及绳索的松动滑脱。结论 Dynesys既能在临床上明显改善腰椎退行性疾病,又较好保留了固定节段间的活动度,是目前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有效非融合性内固定技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oflex动态固定与腰椎后路椎间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效果并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5月该院收治的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6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实施腰椎椎间融合术,观察组实施Coflex动态固定,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对手术情况进行对比,观察组缩短手术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出血量减少。两组患者随访,截止到目前,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的一段时间包括疼痛评分、功能障碍评分发现,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与术前相比较,活动度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活动度较术后有所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总之,Coflex动态固定术相比较腰椎后路椎间融合内固定术,手术创伤小,效果较好,能够预防邻近节段退变(ASD)的发生,值得临床上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Dynesys动态内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中期疗效.方法 将36例腰椎退行性疾病进行手术减压并植入Dynesys,在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末次随访对患者的腰痛及功能障碍指数进行对比研究,对桥接节段的椎间隙的高度和活动情况、松动情况等进行X线测量.结果 均经过5年的随访,发现36例患者腰椎术后的疼痛和功能障碍指数相比术前均明显下降(均P<0.01);发现术后目标椎间隙的高度优于术前(均P< 0.01).结论 Dynesys动态内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能取得良好的中期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Meta分析比较经椎弓根动态非融合术和传统椎间融合术在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变疾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及Cochrane library 3个数据库,由两名研究者对检索到的文献进行纳入与排除,评价文献质量后提取所需要的数据,应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筛选出10篇文献,纳入539例患者,其中动态非融合组312例,椎间融合组227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动态非融合组与椎间融合组在术后腰椎JOA、腰背痛VAS、下肢痛VAS、ODI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式对手术上位相邻节段ROM的影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MD=-1.65,95%CI:-2.92--0.38,P=0.01),而在手术下位相邻节段RO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0.55,95%CI:-1.19-2.30,P=0.54)。结论 经椎弓根动态非融合术可同样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手术疗效,但对保护手术相邻节段、预防退变短期疗效并不明显,需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7.
目的 系统评价Dynesys腰椎动态稳定系统与经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PLIF对手术相邻节段退变的不同影响.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重庆维普、PubMed等数据库,搜集比较Dynesys与PLIF两种术式对手术相邻节段腰椎退变影响的文献,检索文献为近6年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文章,具体时间为2015年1月1日至20...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对比分析评估Dynesys动态固定系统与融合术在腰椎多节段退行性疾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对腰椎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5月在我院行多节段Dynesys动态固定及融合术的5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Dynesys动态固定组24例,融合组27例.应用腰椎疼痛视觉模拟指数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腰椎功能评分(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临床疗效;对比分析两种术式术前及术后6、12、24个月腰椎整体活动度、手术节段活动度、邻近第一椎间活动度、邻近第一椎间高度、邻椎病(adjacent segment disease,ASD)的发生率,评估两种术式对腰椎运动功能的影响.结果 51例患者均获得完整随访,平均随访26.2(23~31)个月.两组病例VAS评分及ODI评分术后各时间点与术前相比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时间点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ynesys动态固定组术后较融合组保留了更多的腰椎整体活动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ynesys动态固定组术后保留了部分手术节段的活动度,融合组因融合而丢失活动度,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24个月两组病例邻近上一椎间活动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邻近上一椎间高度组间及组内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ASD方面,融合组3例出现邻近节段不稳,但无明显临床症状,未行临床干预.结论 Dynesys动态固定系统治疗腰椎多节段退行性疾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同时保留了更多的活动度,减缓ASD的发生,可以作为一种较好的手术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Dynesys动态内固定联合经关节突减压融合治疗老年腰椎退行性疾病的近期疗效.方法:根据治疗方式将137例老年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分为Dynesys动态内固定联合经关节突减压融合治疗组(观察组,n=66)和经关节突减压融合治疗组(对照组,n=71).分别于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评估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及腰椎功能.结果:术后1个月、3个月,两组腰痛、腿痛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3个月,手术节段椎体活动度较术前均降低,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各时间点手术及周围节段椎间隙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3个月,两组腰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低于术前、日本骨科协会(JOA)腰痛评分高于术前(P<0.05),且观察组ODI指数低于对照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Dynesys动态内固定联合经关节突减压融合可有效缓解老年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疼痛,改善腰椎功能,近期疗效较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采用内固定、椎间融合方法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在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67例老年退行性腰椎疾病患者,29例患者应用内固定、椎间融合术式,并与同期应用其他术式的38例患者进行疗效比较。结果应用内固定、椎间融合的29例患者均手术顺利,无并发症发生。随访1年后疗效优良率达92.6%。结论内固定、椎间融合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疾病,增加了术后腰椎的稳定性,提高了患者的自理能力,降低了病情复发可能,但亦应严格掌握适应证。  相似文献   

11.
Dynesys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短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元豫  李坤  李洪伟  王志刚 《西部医学》2009,21(8):1282-1283
目的总结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置入治疗早期腰椎退变性疾病的短期疗效。方法应用Dynesys系统治疗因腰椎退变致腰腿痛患者17例,手术保留节段棘突和韧带,摘除突出的责任椎间盘,行椎管减压或潜凿式减压解除神经根管狭窄,将聚乙烯带安置于椎弓根钉之间。对患者术前及术后进行JOA脊髓功能评分。术后平均随访9个月(3~15)个月,手术前及随访期间拍摄脊柱正侧住X片及MRI。结果17例疗效评价均为优,JOA评分15~18分,平均16.5分。结论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置入可以保留腰椎被固定节段的活动性、解剖结构的完整性,同时维持节段稳定性,促进退变椎间盘的恢复,并通过保留手术节段脊柱运动功能而预防相邻节段椎间盘退变,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2.
动力性固定系统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是当前脊柱外科研究的热点,与传统的腰椎融合固定相比,动力性固定不仅能重新建立退变节段的稳定,并且能保持腰椎间充分的活动性以预防相邻节段的退变。脊柱动态中和固定系统是经椎弓根螺钉固定系统,能减轻椎间盘的压力,维持脊柱的稳定,恢复脊柱正常的负荷传导和活动节段的正常运动,可治疗腰椎不稳、滑脱等腰椎退变性疾病所致的下腰痛。国外多数临床研究表明,动态中和固定系统疗效优于传统的融合固定,但它主要适用于轻至中度腰椎退变性疾病。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析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TLIF)联合单边固定与双侧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方便选取该院2010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52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24例采取TLIF+单边椎弓根钉固定,28例传统TLIF+双侧椎弓根钉固定,比较两组手术指征/手术前后VAS评分等.结果 单边固定手术时间(98.1±27.8)min/术中出血量(110.6±36.2)mL/住院时间(5.8±1.92)d,与传统双侧固定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VAS评分/ODI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LIF联合单边固定与双侧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均具有一定的临床效果,不过单侧内固定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4.
黄鹏 《医学综述》2016,(5):986-988
目的探讨和分析非融合动态内固定系统在腰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患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4月至2013年6月辽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7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不稳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和研究组(42例)。研究组患者采用Dynesys非融合动态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进行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以及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1年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指数、视觉模拟评分(VAS)、手术节段椎间高度和近侧邻近节段正常生理活动度(ROM)。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104±28)min比(123±21)min],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255±30)m L比(341±32)m 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术后1年,两组患者ODI指数、VAS评分呈下降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3个月、术后1年的ODI指数、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手术节段椎间高度均明显提高,治疗1年后又下降(P<0.05);研究组术后3个、术后1年后手术节段椎间高度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术后1年,两组患者近侧邻近节段ROM均呈上升趋势(P<0.05);研究组术后3个月、术后1年手术侧邻近节段ROM均低于对照组(P<0.05)。讨论非融合动态内固定系统可提高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系统评价Dynesys手术与传统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PLIF)术后疗效。方法 检索Pubmed、Medline、Embase、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将纳入文献应用Stata SE 11.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7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累计病例359例,其中Dynesys组159例,PLIF组200例。有关指标的SMD及其95%CI为:手术时间,-1.34(-1.95~-0.73);术中出血量-1.28(-2.18~-0.38);术后VAS评分,0.03(-0.35~0.41);术后ODI指数,-0.07(-0.30~0.17);术后手术节段ROM,4.57(3.29~5.85);术后手术相邻节段ROM,-1.36(-2.32~-0.40)。结论 Dynesys手术在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方面较PLIF有明显优势。两种手术在改善术后VAS、ODI方面具有相同效果,Dynesys手术可有效保留手术节段的活动度,并减缓手术相邻节段活动度的增加。  相似文献   

16.
徐爱君  蒋丽娜 《浙江医学》2014,(11):1025-1027
腰椎退行性病变是腰椎自然退化的病理生理过程,当腰椎退变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引起临床症状,进入到疾病的范畴.其好发人群多为中老年人,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其发病率逐年上升,已经成为影响中老年人工作和生活的主要疾病之一.Dynesys(动态中和固定系统,dynamic neutralization system)是一种新型治疗腰椎退变和不稳的非融合性动力稳定装置.该系统可以保留椎间盘和关节突关节功能的完整性.维持或恢复节段间有益活动和改变运动节段的负荷传递方式,且对邻近节段无不利影响,更符合脊柱生理性稳定.我院应用Dynesys系统治疗腰椎退行性腰腿痛患者32例[2],取得了满意临床疗效,现将围手术期手术护理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川北医学院学报》2020,(3):465-470
目的:探讨和分析Dynesys动态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长期临床疗效及腰椎动力学指标变化以及两者之间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进行Dynesys动态内固定治疗的70例患者以及同期接受融合术治疗的9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资料,分别将其作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等临床疗效指标以及椎间隙高度、椎间活动度(ROM)、腰椎前凸角(LL)、UCLA椎间隙退变分级(UCLA)等腰椎动力学指标变化情况。并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动力学指标变化情况与ODI评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VAS评分和ODI评分较术前均明显下降,且研究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节段ROM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其中对照组ROM为0,研究组仍保留一部分ROM(平均3.42°)。两组患者末次上位邻近节段ROM较手术治疗前均明显升高,但研究组升高程度小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上位整体节段ROM相比术前虽有所升高,腰椎整体ROM相比术前有所下降,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上位整体节段和腰椎整体ROM分别较术前明显上升和下降(P<0.05)。对照组手术节段椎间高度相比治疗前有所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上位邻近节段椎间高度较术前均有下降,且对照组下降程度更显著(P<0.05)。两组手术节段前凸角较治疗前下降,但仅研究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手术后UCLA分级较术前均明显改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研究组手术节段ROM、腰椎整体ROM、上位整体节段ROM以及腰椎整体前凸角均与ODI评分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性(P<0.05),对照组腰椎整体ROM、腰椎整体前凸角与ODI评分之间也存在显著负相关性(P<0.05)。结论:Dynesys动态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腰椎活动度和降低邻近节段退变风险,改善患者预后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构建出结构精细腰椎L3~S1三维有限元模型,计算ISOBAR TTL系统椎弓根钉、弹簧棒的应力分布、应力峰值并分析其对相邻节段的影响.方法 一名26岁正常男性志愿者的CT图像,利用Mimics11.1、Geomagic studi010.0、HyperMesh 10.0和Abaqus6.8等软件建立L3~S1三维有限元模型,并验证其有效性,重建ISOBAR TTL术后模型,施加150N预载荷及10 Nm力矩,模拟产生运动状态,计算椎间活动度、邻段椎间盘应力、内固定应力分布及应力峰值.结果 成功建立L3~S1三维有限元模型;ISOBAR TTL系统应力主要分布在螺钉钉身处,应力峰值集中在螺钉中部,应力峰值不超过100MPa;对下腰椎整体活动度与无明显影响.结论 ISOBAR TTL系统能有效的维持术后腰椎活动度,减少应力遮挡,理论上可以减缓邻近节段的退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比评价单节段腰椎融合辅以邻近节段Isobar动态固定(邻近节段保护)与单节段椎间融合两种方式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早期疗效及对邻近节段运动功能的影响,探讨采用Isobar动态固定进行邻近节段保护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至201 1年1月椎间融合辅以邻近节段Isobar动态固定及单节段椎间融合内固定术的57例患者资料.邻近节段保护组27例患者术前邻近节段退变较重,行单节段融合辅以邻近节段Isobar动态固定;单节段融合组30例患者术前邻近节段无不稳或退变较轻,行单节段椎间融合内固定术.对比评价两组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腰椎总活动度及邻近节段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保护节段及邻近节段退变(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ASDeg)发生率.结果 随访时间12~40个月.两组患者术后VAS及ODI评分均获得显著改善,且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间腰椎总活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邻近节段保护组保护节段末次随访时椎间隙高度与术前无差异.两组术后头侧第一邻近节段活动度均显著增加.至末次随访时,邻近节段保护组保护节段退变均未见进展,邻近节段保护组7例、单节段融合组5例出现邻近节段不稳,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0).邻近节段保护组出现螺钉松动及断裂各1例.结论 腰椎融合辅以邻近节段动态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具有良好的早期疗效,其远期疗效有待长期随访观察.该技术存在动态固定失效的风险,其发生可能与操作技术及适应证选择有关,故应严格掌握其手术适应证,以术前邻近节段存在明显退变或不稳且无骨质疏松症的患者为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28例开窗髓核摘除动力型非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椎管狭窄病人的护理及康复锻炼的方法。方法:对28例不同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不稳、椎管狭窄患者,采用开窗髓核摘除动力型非融合内固定术。结果:通过临床观察与护理,随访1.22月,平均9.8月。按NaiKai标准评定,优20例,良6例,可2例,差O例。均无复发。结论:开窗髓核摘除动力型非融合内固定术,能有效减轻背部疼痛,改善下肢疼痛麻木无力,稳定腰椎。对患者实施全面的整体护理、康复指导及早期功能锻炼,是该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