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5 毫秒
1.
目的:了解肺血栓栓塞症(PTE)的发病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PTE的临床表现特点、胸部CT平扫、肺通气和灌注核素显像特点,并对胸部CT平扫和肺通气和灌注核素显像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导致PTE的最主要危险因素。慢性心肺疾患、外科手术、创伤及骨折和恶性肿瘤也是PTE的主要危险因素。本组病例肺通气和灌注核素显像呈高度可疑(HP)者为87.5%。本组病死率15.7%。结论:PTE仍是一个易被临床忽视的疾病,应密切加强关注其临床特征并综合加以分析,其胸部CT平扫的影像学特点对PTE的诊断价值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2.
肺血栓栓塞症(PTE)和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统称为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其中90%以上的PTE患者血栓栓子来源于下肢深静脉,PTE是DVT的严重并发症,在美国每年10万人因PTE死亡,有10万人因PTE促发死亡,在我国对PTE的流行病学资料较少,但大多数医院诊断的病例数明显较前增多,且呈继续上升趋势,其原因除临床医生诊断意识提高,漏误诊率降低外,也有危险人群数量增加,危险因素暴露增多,对高危人群识别、预防治疗不足有关。  相似文献   

3.
肺血栓栓塞症(PTE)由于其临床症状、体征无特异性,与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冠心病临床表现相类似,极易误诊,且病死率很高。如及时得到诊治则病死率可由25%~30%下降至2%~8%,因此,迅速的临床识别和诊断,至关重要。本文对14例PTE患者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探讨其危险因素、临床表现、检查方法及诊断策略。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肺血栓栓塞症(PTE)早期临床特征、早期诊断手段,提高对急性PTE的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5年8月本院23例急性PTE患者的临床特征、辅助检查结果等资料。结果:呼吸困难(65%)、胸痛(36%)、晕厥(26%)、咯血(13%)等为急性肺血栓栓塞症最典型的早期表现。动脉血气分析、心电图、血浆D-二聚体、肺核素检查、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为重要的诊断手段。结论:急性肺血栓栓塞症早期可无特异性临床表现,但对排除了其它原因的呼吸困难、胸痛等表现后,特别是血气分析有明显低氧血症而临床无法解释时应高度重视,应及早进行肺血栓栓塞症的相关检查,提高早期确诊率,以防误诊和漏诊。  相似文献   

5.
483例静脉血栓栓塞症临床资料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了解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包括肺血栓栓塞症(PTE)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流行病学资料,探讨PTE和DVT的危险因素,为PTE和DVT的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分析PTE和DVT住院患者近十二年内发病趋势,人口学特点,伴随疾病,获得性危险因素和预后.结果患者的男女比例为1.45:1,50岁以后男女构成比基本相等;PTE和DVT的复发率依次为11.8%(4/34)和28.2%(124/439).结论 PTE和DVT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手术、创伤和骨折是PTE和DVT主要的危险因素.女性雌激素水平可能与PTE和DVT有关.  相似文献   

6.
我院1995年1月~2003年11月临床诊断肺血栓栓塞(PTE)53例,现将肺栓塞的血栓来源、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临床症状和治疗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不同治疗方案对肺血栓栓塞症(PTE)-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后短期疗效进行分析,探讨超声在其疗效分析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性肺动脉造影或放射性肺灌注通气扫描确诊的急性肺血栓栓塞患者384例,根据肺血栓栓塞症的诊断与治疗指南分型标准及右心功能,分为大面积和次大面积PTE171例(Ⅰ组)及非大面积PTE213例(Ⅱ组),I组患者给以溶栓方案,II组患者给以抗凝方案,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4天后进行常规下肢深静脉探查。结果DVT阳性患者212例,占所有PTE患者总数的55.2%,其中Ⅰ组DVT阳性患者115例,Ⅱ组DVT阳性患者97例。两组患者给予抗凝和溶栓不同方案治疗14天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完全溶解并不明显,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VT患者下肢血栓分布左侧多于右侧,腘静脉及胫后静脉出现血栓的几率最高,其次为股浅静脉及腓静脉。结论下肢深静脉超声探查能够及时发现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结束后定期复查超声可以及时提示静脉血栓栓塞再发,降低患者罹患致死性PTE的危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维汉两民族住院肺血栓栓塞症(PTE)患者的环境危险因素是否存在民族差异及采取预见性的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1996~2007年12年间共93例PTE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共分析93例确诊的肺血栓栓塞症患者,伴有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维吾尔族多于汉族,且维吾尔族患者下肢肿痛症状明显,而肿瘤发生率汉族高于维吾尔族.结论 肺血栓栓塞症患者往往存在明确的环境危险因素,各环境危险因素在维汉两民族中可能存在差异.护士应加强对高危患者全面评估,及早发现症状,采取预见性护理措施,密切配合溶栓或抗凝治疗,才能降低肺血栓栓塞症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维汉两民族住院肺血栓栓塞症(PTE)患者的环境危险因素是否存在民族差异及采取预见性的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1996~2007年12年间共93例PTE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共分析93例确诊的肺血栓栓塞症患者,伴有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维吾尔族多于汉族,且维吾尔族患者下肢肿痛症状明显,而肿瘤发生率汉族高于维吾尔族.结论 肺血栓栓塞症患者往往存在明确的环境危险因素,各环境危险因素在维汉两民族中可能存在差异.护士应加强对高危患者全面评估,及早发现症状,采取预见性护理措施,密切配合溶栓或抗凝治疗,才能降低肺血栓栓塞症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维汉两民族肺血栓栓塞症环境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维汉两民族住院肺血栓栓塞症(PTE)患者的环境危险因素是否存在民族差异及采取预见性的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1996~2007年12年间共93例PTE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共分析93例确诊的肺血栓栓塞症患者,伴有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维吾尔族多于汉族,且维吾尔族患者下肢肿痛症状明显,而肿瘤发生率汉族高于维吾尔族.结论 肺血栓栓塞症患者往往存在明确的环境危险因素,各环境危险因素在维汉两民族中可能存在差异.护士应加强对高危患者全面评估,及早发现症状,采取预见性护理措施,密切配合溶栓或抗凝治疗,才能降低肺血栓栓塞症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背景:文献报道各种对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方法,但是结合危险度预测评分系统及多种实验室指标对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测诊断率的提高尚不明确。目的:使用Wells评分系统并结合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降解产物提高诊断创伤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敏感性。方法:下肢骨折及脊柱骨折患者82例,排除患病前合并深静脉血栓形成高危因素的患者及曾患有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入院后检测患者D-二聚体、纤维蛋白酶原降解产物、纤维蛋白酶原、凝血酶原时间、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血小板计数、C-反应蛋白及血沉相关指标,并做彩色多普勒下肢超声检测。根据下肢深静脉栓塞评分表(Wells评分表)评分分为低危、中危及高危患者。结果与结论:彩色多普勒下肢超声检测深静脉血栓形成组30例;非深静脉血栓形成组52例,两组患者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的峰值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Wells评分低危患者13例、中危32例、高危37例,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对诊断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正确率:中危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阳性预测值为44.44%,而高危患者的深静脉血栓形成阳性预测值为70.97%。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Wells评分中危及高危组实验室指标与下肢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均为正关联(P〈0.05)。结果表明Wells评分结合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对预测创伤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危险因素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临床危险因素及护理方法。方法:将术后患者233例根据彩色Dopp ler检查结果分为血栓组111例和无血栓组122例。所有入选患者进行危险因素评估,分别记录危险因素的个数、手术种类、手术时间、体重指数及术后应用抗凝剂低分子量肝素情况。同时选择57名健康志愿者行双下肢血管超声检查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111例患者发生DVT,发生率为47.6%,且年龄越大,体重指数增加、危险因素个数越多,DVT发生率越高。结论:DVT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对DVT高危患者应积极采取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肺血栓栓塞症(PIE)的临床特点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总结我院近十年来确诊的36例PIE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经核素肺通气/灌注扫描或螺旋CT肺动脉造影或磁共振肺动脉造影确诊。结果 本组误漏诊率52.8%,总死亡率33.3%。大多数患者具有PIE的危险因素,以下肢深静脉血栓、心肺慢性疾病、长期卧床多见;临床表现不典型,最常见症状为呼吸困难,其次为胸痛、咯血、心悸,缺乏特异性体征;多数患者实验室检查血浆D-二聚体增高(〉0.5mg/L),血气分析显示低碳酸血症、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增大。肌钙蛋白I阳性组和超声心动图结果右心功能不全组的休克发生率及死亡率均高于肌钙蛋白I阴性组和右心功能正常组,其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PTE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误诊率高,临床上要加强对该病的诊断意识,疑诊病例及时采取相关检查确诊;肌钙蛋白I阳性、超声心动图结果右心功能不全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预防恶性肿瘤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的临床方法。方法将80例恶性肿瘤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60例和对照组20例。干预组根据血栓弹力图及凝血检查结果进行相应干预;对照组不予干预。干预组再根据不同高凝因素分为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组(A组)、红细胞聚集组(B组)、无血栓及红细胞聚集组(C组),每组20例。观察各组患者下肢DVT形成、肺血栓栓塞症(PTE)以及出血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住院期间,干预组DVT发生率、致死性PTE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各组住院期间以及出院随访期间出血事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恶性肿瘤患者,根据血栓弹力图及凝血提示了解血栓形成早期凝血改变,并实施积极干预,可有效降低DVT及PTE发生率。根据不同致高凝状态,寻找不同因素,采取个体化治疗,可确保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围手术期小腿深静脉血栓的早期超声诊断及预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小腿深静脉血栓早期超声诊断及其预后。方法136例手术患者于手术前后接受下肢深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进行多次随访,了解血栓的预后。结果检出小腿深静脉血栓14例,共23处血栓,其中小腿肌间静脉血栓13处,胫后静脉血栓8处,腓静脉血栓2处。血栓在静脉内孤立存在。经治疗患者血栓范围缩小明显,术前检出血栓者与未检出血栓者下肢肌力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检出血栓者下肢肌力低于未检出血栓者(P〈0.05)。结论超声检查可发现术后无症状的小腿深静脉血栓,其可能与小腿肌力减弱有关,早期进行抗凝治疗,可预防血栓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对下肢深静脉急性血栓的超声限制因素及诊断价值。方法用PHILIPS5500及IE33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LI1-3MHz,对53例下肢深静脉急性血栓患者进行检查,观察其二维图像,患者下肢深静脉的内径,彩色多普勒血流特点、频谱特征及超声中遇到的限制性因素。结果急性患者中:①彩色多普勒显示:完全阻塞时血流中断,信号消失不能显示;不完全阻塞时可见彩色血流充盈缺损、细窄;②二维显示:管腔内血栓回声低弱,部分血栓可显示游离漂浮。③注意限制性因素对检查结果的制约。结论由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存在一些条件的制约,因而对超声结果阴性患者需动态观察、定期局部超声检查,以免误、漏诊。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尿激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11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例应用尿激酶进行溶栓降纤治疗,以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确定疗效,严密监测凝血功能及时调整药物剂量。结果 临床治愈68例,有效37例,无效7例,有效率93.8%。结论 尿激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肯定,可以作为临床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肺动脉栓塞诊断方面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本文对临床诊断肺动脉栓塞患者12例[均经同位素肺通气灌注扫描、核磁共振(MR)及手术证实。]所有的患者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和下肢深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重点观察右心大小和功能,室间隔及右室壁运动情况及右室壁厚度,仔细观察右心系统、主肺动脉及分叉处是否有血栓状回声,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血流充盈状况,三尖瓣返流程度并据此估测肺动脉压。结果12例患者,超声检出肺动脉血栓直接征象7例,其中合并右室乳头肌下方血栓及三尖瓣前叶瓣环血栓各1例;下肢血栓6例。12例均有右房、右室增大,伴有三尖瓣重度返流,肺动脉重度高压(肺动脉收缩压为110~140mmHg,即14.63~18.62kPa)。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是一无创、快速、简便的对肺动脉栓塞(PTE)的诊断方法,在肺动脉栓塞的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中也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超声声像图特征。其中25例经静脉造影证实,其余10例经手术证实。结果本组3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中急性栓塞7例,亚急性栓塞21例,慢性栓塞7例。急性栓塞超声声像图均表现为管腔内见较均匀实性低回声或极低回声,栓塞部位静脉管腔内径增宽,探头加压管腔不能闭合。CDFI检查栓塞部位无血流信号或探及少量血流信号;亚急性栓塞超声声像图均表现为管腔内为实性中等回声,血栓收缩溶解变小,管腔随之变小,探头加压管腔不能被完全压瘪,CDFI检查管腔边缘处可见较细的条状血流信号;慢性栓塞超声声像图均表现为栓塞部位静脉管径正常或变小,管壁呈部分或弥漫性增厚,回声增强,静脉瓣增厚、僵硬,管腔内呈条索状实性回声,或附壁实性回声,CDFI管腔边缘处可见点线状、轨道状血流,部分可见远段静脉侧支循环开放。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下肢静脉血栓形成部位及栓塞程度的判断有独特的优越性,具有无创、实时、准确及可重复性强等优点,是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首选检查方法,可早期发现、及时诊断急慢性下肢静脉血栓。  相似文献   

20.
BACKGROUND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 (PTE) is a serious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 that can occur after a fracture. Generally, PTE is caused by the falling off of lower extremity deep vein thrombosis (LEDVT) after lower limb fracture surgery. LEDVT and PTE after upper extremity fracture surgery are very rare. PTE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clinical causes of sudden death. Venous thromboembolism includes PTE and DVT. We experienced one case of LEDVT and PTE after distal ulna and radius fracture surgery. The purpose of our report is to raise awareness for orthopedic surgeons that PTE can occur after distal ulna and radius fracture surgery, and patients with high risk factors should be considered for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thrombosis in a timely manner.CASE SUMMARYWe report a 51-year-old Chinese male who had severe fractures of the left distal ulna, radius and little finger after a motorcycle accident. The patient underwent external fixation, 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On the third post-operative day, computed tomographic pulmonary angiography showed PTE. Doppler ultrasonography showed thrombus formation in the bilateral posterior tibial veins. After a period of anticoagulation therapy, on the 25th d after the PTE, computed tomographic pulmonary angiography showed that thrombus in both sides of the pulmonary artery disappeared. Furthermore, about 4 mo after the PTE, thrombosis in the deep veins of the lower limbs disappeared. About 1 year after the surgery, X-rays showed good fracture healing, and the function of the wrist joint recovered well.CONCLUSIONThough rare, PTE can occur after distal ulna and radius fracture surgery and patients with high risk factors should be considered for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thrombosis in a timely mann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