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益生菌类微生态制剂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新贵 《安徽医药》2018,22(7):1395-1397
益生菌类微生态制剂在调节人体微生态平衡、保持肠道菌群平衡、防止感染、提高机体免疫力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现将益生菌类微生态制剂的主要临床应用归纳整理,分析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以增加对微生态疗法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及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为快速评估病情 及预测预后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南阳市中心医院新冠肺炎患者的资料,根据其临床分型分为非重症组和重症组, 比较2组之间基本情况、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结果的差异。结果 50例患者中男18例(36%),女32例(64%),平均 年龄(48.2±15.3)岁,非重症39例(78%),重症11例(22%),41例(82%)去过武汉或与武汉返程人员密切接触。发热 (98%)、乏力(66%)是最常见的临床症状,29例(58%)出现淋巴细胞(LYM)计数下降,48例(96%)胸部CT表现为多 发小斑片影、间质改变或磨玻璃影。重症组入院时气喘发生率,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NEU)比值、血清降 钙素原(PCT)、乳酸脱氢酶(LDH)、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较高,而氧合指数(OI)、LYM比值低于非重症组(P<0.05 或P<0.01),WBC、NEU比值、PCT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LYM比值与病情严重程度呈负相关(P<0.05);与非重 症组相比,重症组住院期间所观察时间点的NEU比值较高、LYM比值较低(P<0.05)。重症组激素及丙种球蛋白的 使用率高,且接受了更多的呼吸机支持治疗(P<0.05或P<0.01)。49例(98%)治愈出院,1例危重型患者死亡,病死 率为2.0%,平均住院时间为13(11,16)d。结论 新冠肺炎患者普遍表现为发热、乏力,淋巴细胞降低,年龄、基础疾 病与疾病严重程度无关,而NEU比值、LYM比值可能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3.
摘要: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自发现以来就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其感染引发的肺炎(COVID-19)疫情在多国发生,SARS-CoV-2对全球公共卫生安全造成了巨大威胁。目前COVID-19病理机制尚不明确,尚未有治疗COVID-19的特效药物,科学认识SARS-CoV-2和尽快研制针对该病毒的有效疫苗成为近期的研究热点,部分疫苗已进入Ⅲ临床试验阶段。本文主要从SARS-CoV-2的病原学特性、感染机制及其疫苗研究现状等方面进行综述,以便为其后续研究及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死亡病例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摘要:目的 回顾性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死亡患者的临床特点,为指导临床治疗和评估预后提供经验。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73例新冠肺炎死亡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一般资料、基础性疾病、并发症、实验室检查指标、影像学资料以及治疗方法等,并分析与死亡有关的临床特点。结果 73例新冠肺炎死亡患者中发热常为首发症状,≥60岁者52例(71.2%);有基础疾病者47例(64.4%),糖尿病居首位,其次是高血压和其他心血管疾病;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死亡患者的主要并发症,出现54例(74.0%)。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患者淋巴细胞和动脉氧分压持续下降,D-二聚体、C-反应蛋白、天冬氨酸转氨酶、尿素氮、肌酐等升高,新型冠状病毒对全身多个脏器均有损害。胸部CT呈多叶、多灶且迅速进展的肺部磨玻璃样改变是死亡患者的主要影像学特点。顽固性低氧血症患者机械通气效果不佳。结论 新冠肺炎死亡患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和肺部影像学特点有其特征性表现,充分认识其特点,有利于早期干预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COVID-19)注册药物临床研究进行归纳分析。方法:检索在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chictr.org.cn)和美国临床试验注册网站(clinicaltrials.gov)上注册的在中国开展的COVID-19药物临床研究,对开展地点、研究设计、涉及药物等进行分析。检索时间截至2020年3月31日。结果:共检索到247项研究。武汉同济医院,武汉中南医院和武汉协和医院作为组长单位或研究中心参加临床研究数量最多。随机平行对照研究最多,有171项,占69.23%。涉及药物包括化学药物、生物制剂、中草药和中成药、细胞制品和血浆制品、疫苗等。结论:中国的临床研究意识以及临床研究注册意识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疫情期间发起的药物临床研究需要关注科学性和伦理学等问题,要合理配置和整合资源。期待中国的高质量的COVID-19药物临床研究能率先为世界人民找到有效、安全、经济的新药。  相似文献   

6.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抗病毒药物的安全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印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修正版)》推荐了3种抗病毒药物,包括干扰素α(雾化吸入)、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口服)和利巴韦林(静脉输注)。另外,一种尚未上市的抗病毒药物瑞德西韦也在我国展开了临床试验。本文主要就干扰素、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和利巴韦林在SARS冠状病毒、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等治疗中的安全性数据以及瑞德西韦在动物实验、Ⅰ期临床试验、治疗埃博拉病毒感染临床试验中的安全性数据及用于1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治疗的初步数据进行简要综述,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8.
抗菌药物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治疗中合理应用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患者中一些病例合并细菌和/或真菌感染,但实际中,使用抗菌药物的比例较高。我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中指出:"避免盲目或不恰当使用抗菌药物,尤其是联合使用广谱抗菌药物"。本文根据以往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中东呼吸综合征治疗中的经验和目前发表的COVID-19相关文献中细菌和真菌感染以及抗菌药物应用的情况,提出在COVID-19治疗中抗菌药物的应用应遵循以下原则:(1)对尚未确诊的患者在病因不明且不能排除细菌感染时,可短期经验性使用抗菌药物;(2)对已经确诊的COVID-19患者,在没有细菌感染证据的情况下应避免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3)有医院内感染证据的COVID-19患者应根据病原学检查,选择适当的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9.
随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符合出院标准的患者逐日增多,恢复期的中医治疗应受到关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及地方推出的诊疗方案中都加入了恢复期的中医辨证分型及治疗方药。查阅文献,并分析新冠肺炎恢复期的临床特征及中医分型,发现气阴两虚证为恢复期的主要证候,生脉散为气阴两虚证的代表方剂。对生脉散用于气阴两虚证疾病的临床应用及其抗肺纤维化和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药理作用进行了综述,对其用于新冠肺炎恢复期的可行性进行探讨,以期为临床医生和患者的恢复期中医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继发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天津市海河医院收治的136例COVID-19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诊断结果分为继发细菌性肺炎(继发感染组,44例)和非继发感染组(92例)。比较2组患者临床特征、治疗、疾病转归等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继发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继发感染组患者年龄、合并基础疾病比例高于非继发感染组(P<0.01),入院的氧合指数(OI)<400 mmHg、高热(体温>39 ℃)、重症、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低蛋白血症、心功能不全比例也均高于非继发感染组,接受机械通气治疗、有创操作、激素治疗比例及住院时间均高于非继发感染组(P<0.05)。Logistics 回归分析显示,合并基础疾病(OR=4.613,95%CI:1.756~12.118)、激素治疗(OR=2.403,95%CI:1.012~6.422)、入院OI<400 mmHg(OR=6.534,95%CI:2.064~20.691)、低蛋白血症(OR=12.949,95%CI:3.284~51.067)是继发细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COVID-19继发感染与患者入院氧合指数低于400 mmHg、低蛋白血症、激素治疗、基础疾病关系密切,临床尽早干预可预防患者继发感染,有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正确认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CP)的CT表现对于明确诊断和评价疗效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20年1―2月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经安徽省或阜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核酸检测阳性确诊的NCP病人91例,分析所有病例的胸部CT表现.结果 NCP早期表现主要表现为单或双肺胸膜下(包括叶间胸膜)结节状及斑片状磨...  相似文献   

12.
吕晋红  李晓丽 《安徽医药》2024,28(2):217-220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是一种高发病率和高病死率的疾病,尽管对其治疗采用多方面的综合的支持治疗,但SAP的病死率仍居高不下。近年来益生菌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耐药性良好,而不良反应非常罕见。不少学者认为利用益生菌作为辅助药物应用到SAP中具有重要意义,但其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尚存在争议,该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益生菌辅助治疗SAP的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危重型病死率高,其中多为老年、伴基础病及肥胖者。本文报告1例COVID-19危重型合并肥胖症患者的成功治愈过程,并介绍了有效的呼吸和循环支持过程,以期为COVID-19危重型合并肥胖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当前国内新型冠状病毒肆虐,严重危害人们健康。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性强,感染后的重型患者病死率高,尚无有效治疗方法。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强大的抗炎和免疫调节功能,通过抑制肺部浸润的免疫细胞减轻急慢性肺损伤,并降低炎性因子分泌水平,降低细胞因子风暴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的风险,有望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同时间充质干细胞具有降低肺部纤维化水平、增强组织损伤修复的能力,是治疗难治性肺损伤相关疾病的一种具有良好临床前景的选择。结合临床前及临床研究的有关进展,对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进行有效性评价。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氨溴索辅助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200例小儿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A组、观察B组、观察C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治疗,观察A组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辅助采用氨溴索雾化进行治疗,观察B组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辅助采用氨溴索静脉滴注进行治疗,观察C组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行氨溴索静脉滴注+雾化进行治疗。观察4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A组治愈37例(74%),观察B组治愈36例(72%),观察C组治愈42例(84%),对照组治愈26例(52%),观察组3组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C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观察A组、观察B组(P〈0.05)。观察组3组患儿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咳嗽咳痰时间、肺部体征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A组和观察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C组与观察A组、观察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氨溴索辅助治疗小儿肺炎能有效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缩短患儿住院时间,其中,采用氨溴索静脉滴注+雾化治疗的方式能进一步缩短治疗时间,减轻患儿痛苦,治疗效果更加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热毒宁注射液治疗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64例重症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对照组(31例)。两组患者均常规给予抗生素、化痰、扩张气道及营养支持治疗,必要时行无创或有创性机械辅助通气或血管活性药物治疗。治疗组在上述常规治疗基础上予热毒宁注射液20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滴,1次/d。疗程为7~10 d。结果治疗后,两组体温(T)、呼吸频率(RR)、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PaO2/FiO2)等均明显改善。治疗组、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0.90%、70.96%(P<0.05)。结论热毒宁注射液辅助治疗重症肺炎疗效良好,可降低死亡率,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7.
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的过程中,转化医学一方面将已有的科研成果迅速产业化,用于临床抗病毒;另一方面,将抗击病毒的临床需要,反馈给科研人员,迅速研究开发出新的产品,用于临床。结合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的实际,从将科研成果迅速转化成临床用产品、根据临床防疫需要的反馈开发新产品、将防疫措施转化为公共卫生政策3方面总结转化医学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20年2月18日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将磷酸氯喹作为抗病毒试用药物之一,其后又于同月26日发布了《关于调整试用磷酸氯喹治疗新冠肺炎用法用量的通知》,2020年3月3日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对磷酸氯喹给药方案进行了修订。磷酸氯喹半衰期长、全身分布广泛,易在体内蓄积,且不良反应与剂量相关。本文结合磷酸氯喹的药代动力学特点对给药方案进行了安全性分析,供临床医师和药师在诊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时参考,以降低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