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夹脊电针联合甲基强的松龙治疗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受损组织的病理学改变及神经细胞凋亡表达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6组,用改良Allen's打击法制成脊髓损伤模型,分别进行HE和TUNEL染色,检测大鼠受损组织病理形态学的改变及神经细胞凋亡的表达。结果:HE染色显示,急性脊髓损伤组大鼠1 d时出血明显,3 d时神经细胞破坏最明显,7 d时神经细胞凋亡有所减轻,14 d时凋亡已不明显,尤以夹脊电针联合甲基强的松龙组神经细胞保存较完好。TUNEL染色显示,与急性脊髓损伤组相比,术后3 d、7 d、14 d,急性脊髓损伤+夹脊电针组、急性脊髓损伤+甲基强的松龙组、急性脊髓损伤+夹脊电针治疗+甲基强的松龙组、急性脊髓损伤+抑制剂组神经细胞凋亡均减少(P0.05)。术后7 d、14 d,急性脊髓损伤+夹脊电针治疗+甲基强的松龙组神经细胞凋亡减少明显(P0.05)。结论:急性脊髓损伤后7 d、14 d时,夹脊电针联合甲基强的松龙可以抑制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及神经细胞病理形态学异常改变。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观察夹脊电针对脊髓损伤大鼠P2X7R/NLRP3信号通路NLRP3蛋白、NLRP3mRNA及NLRP3/OX42的共定位表达的影响,为夹脊电针在临床中治疗脊髓损伤提供实验理论依据。方法:将1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即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夹脊电针组、P2X7R干扰组、干扰对照组,每组根据不同时间点分为1d、3d、7d、21d四个亚组,每个亚组6只,假手术组仅暴露大鼠脊髓,模型组采用改良Allen’s打击法制备SCI大鼠模型,夹脊电针组于模型组基础上给予夹脊电针治疗,P2X7R干扰组于模型制备基础上注射P2X7RsiRNA干扰病毒,干扰对照组同上法注射阴性对照病毒,选取BBB评分1-3分者纳入本实验。各组大鼠在相应时间治疗后再次进行BBB评分,然后处死并取材。用Western blot法检测NLRP3蛋白的表达,用Realtime-PCR检测各组大鼠脊髓组织NLRP3 mRNA的表达,用免疫荧光双染法观察NLRP3与OX42共定位表达。实验结果用SPSS20.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处理。结果:BBB评分结果显示,各时间点模型组BBB评分较假手术组显著降低(P<0.05),夹脊电针治疗后BBB评分明显升高(P<0.05);术后3d、7d、21d,假手术组、夹脊电针组和P2X7R干扰组NLRP3蛋白表达量均低于模型组(P<0.05),干扰对照组NLRP3蛋白表达量高于P2X7(P<0.05);各时间点模型组NLRP3mRNA较假手术组均升高显著(P<0.05),夹脊电针治疗后在7d、21d时NLRP3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在3d、7d、21d时,P2X7干扰组NLRP3mRNA表达水平低于干扰对照组(P<0.05),高于模型组(P<0.05);术后各时间点模型组NLRP3与OX42共定位阳性表达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多, 3d、7d、21d时夹脊电针组NLRP3与OX42共定位阳性表达明显低于Model组。结论:夹脊电针能降低脊髓损伤大鼠NLRP3蛋白、NLRP3mRNA及NLRP3/OX42的共定位表达,减轻脊髓损伤大鼠炎症反应,改善脊髓损伤大鼠运功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电针"夹脊"穴对急性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大鼠少突胶质前体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探讨电针促进脊髓损伤运动功能恢复的作用机制。方法:将72只雄性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和药物组,每组18只,各组再分为术后1、7、14d 3个亚组,每个亚组6只。模型组、电针组和药物组采用改良Allen's法制备T10急性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模型。各组分别于术后腹腔注射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 U,50mg/kg),每天1次,各亚组分别连续注射1、7、14次,用于细胞增殖标记。电针组电针刺激损伤脊髓上下节段(T9、T11)棘突旁3~4 mm的"夹脊"穴,频率2 Hz/100 Hz,强度1~2 mA,以治疗部位肌肉轻微抽动为度,每日1次,每次20min;药物组腹腔注射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GM1)10mg/kg,每日1次。电针组与药物组各亚组分别连续干预1、7、14次。采用Basso Beattie Bresnahan(BBB)运动功能评分法评定各组大鼠的后肢运动功能,取损伤部位脊髓组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BrdU/NG2阳性细胞共表达,免疫蛋白印迹法检测转录因子Olig2和Sox10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术后第1、7、14天,模型组大鼠BBB评分较低(P0.05),脊髓组织Olig2、Sox10表达增多(P0.05),术后第7、14天,模型组脊髓组织BrdU/NG2共表达的阳性细胞率较高(P0.05)。术后第7、14天,电针组和药物组BBB评分高于模型组(P0.05),药物组脊髓组织BrdU/NG2共表达高于模型组(P0.05);术后第14天,电针组脊髓组织BrdU/NG2共表达高于模型组(P0.05);术后第1、7、14天,电针组、药物组脊髓组织Olig2、Sox10表达高于模型组(P0.05)。与药物组比较,术后第14天电针组BrdU/NG2共表达的阳性细胞率较低(P0.05),术后第1、7、14天电针组脊髓组织Olig2、Sox10表达量较低(P0.05)。结论:电针"夹脊"穴能够促进脊髓损伤后转录因子Olig2和Sox10的表达,作用与GM1相似,可促进少突胶质前体细胞增殖分化成少突胶质细胞,从而促进大鼠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不同配穴电针方式对脊髓损伤(SCI)大鼠IL-lβ,IL-6及IL-10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在脊髓损伤修复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12例)、对照组(12例)、夹脊电针组(12例)、督脉电针组(12例)。术后第7天对各组大鼠进行BBB运动功能评分,并采用苏木精-伊红及Nissle染色观察组织细胞形态变化,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白介素-lβ(ILlβ),白介素-6(IL-6)和白介素-10(IL-10)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术后第7天对照组、夹脊电针组、督脉电针组BBB评分均低于假手术组(P0.05),夹脊电针组、督脉电针组BBB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夹脊电针组、督脉电针组IL-lβ,IL-6及IL-10mRNA的表达含量均高于假手术组(P0.05);夹脊电针组、督脉电针组IL-lβ,IL-6mRNA的表达含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夹脊电针组、督脉电针组IL-10mRNA的表达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夹脊电针组与督脉电针组IL-lβ,IL-6及IL-10mRNA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夹脊、督脉电针均可以改善大鼠SCI后下肢运动功能,降低IL-lβ和IL-6的表达,增加IL-10的表达,抑制SCI后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通过夹脊电针干预对SCI大鼠脊髓损伤区巨噬细胞NgR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9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2 Hz夹脊电针组、50 Hz夹脊电针组、100 Hz夹脊电针组,每组18只。脊髓全横断造模方法进行造模。分别于术后3、7、14 d取大鼠损伤段的脊髓组织,进行SABC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巨噬细胞NgR蛋白表达。结果:SABC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假手术组巨噬细胞未见NgR蛋白表达,模型组组巨噬细胞可见NgR蛋白阳性表达(P 0. 05);与模型组相比,各夹脊电针组巨噬细胞NgR表达明显增加(P 0. 05); 100 Hz夹脊电针组巨噬细胞NgR表达增加最明显(P 0. 01)。结论:夹脊电针可以促进SCI大鼠脊髓损伤区巨噬细胞NgR蛋白表达,促进神经轴突再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药联合夹脊穴电针对大鼠脊髓损伤的疗效。方法:成年大鼠胸髓第10节段造成脊髓横断损伤,实验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夹脊穴组和电针夹脊穴联合中药组,各组分别给予在脊髓损伤区夹脊穴电针及中药灌胃;在造模后3、7、14 d观察各组大鼠肢体运动功能,免疫组化法检测脊髓损伤区的Nestin(巢蛋白)、GFAP(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的阳性表达。结果:模型组肢体运动功能评分(BBB)显著低于假手术组(P0.05),脊髓损伤区的Nestin、GFAP阳性表达明显增强(P0.05);电针夹脊穴组及电针夹脊穴联合中药组BBB评分较模型组明显提高(P0.05),脊髓损伤区的Nestin、GFAP阳性表达较模型组增强(P0.05);电针夹脊穴联合中药组以上指标改善较电针组明显(P0.05)。结论:夹脊穴电针可以促进脊髓损伤后的神经干细胞增殖,联合中药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观察电针颈夹脊穴对神经根型颈椎病(CSR)大鼠神经细胞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 mRNA、LC3 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对CSR大鼠镇痛过程中对自噬调控的作用机制。方法 SPF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分为模型组、针刺组、电针组,每组各10只。采用手术方法将尼龙渔线放至大鼠C6-7、T1神经根腋下复制CSR模型。造模后第3天开始取双侧C2-3、C6-7节段颈夹脊穴进行,电针组进行电针治疗,针刺组进行针刺治疗,每天1次,每次20min;模型组造模后第3天开始每天抓取1次;各组大鼠连续干预7天后处死。治疗后采用YLS-3E型痛分析仪测量机械性痛阈,WB法检测自噬底物P62蛋白的表达,RT-PCR法检测脊髓及神经组织Beclin1 mRNA、LC3 mRNA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及针刺组各大鼠的痛阈值较模型组明显升高(P0.01);电针组与针刺组比较,电针组各大鼠的痛阈值较针刺组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及针刺组的脊髓及神经组织P62的蛋白含量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及针刺组的脊髓及神经组织Beclin1 mRNA、LC3的mRNA含量显著升高(P0.01)。电针组与针刺组相比,脊髓及神经组织Beclin1 mRNA、LC3 mRNA含量显著性升高(P0.05)。结论电针及针刺颈夹脊穴对CSR大鼠均具有显著镇痛作用,可通过调节大鼠脊髓及神经组织神经细胞的自噬保护神经细胞,且电针颈夹脊穴疗效优于针刺颈夹脊穴,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Beclin1 mRNA、LC3 mRNA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夹脊电针对急性脊髓损伤模型大鼠肢体运动功能和脊髓组织髓鞘相关抑制因子勿动蛋白A(Nogo-A)、Ras同源基因家族成员A(RhoA)和Rho激酶Ⅱ(ROCKⅡ)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8只成年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夹脊电针组,每组6只。采用NYU打击器制备急性脊髓损伤模型,夹脊电针组给予损伤节段上下一对夹脊穴电针治疗。治疗1天、3天、7天、14天、28天后采用BBB评分法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进行评估;治疗28天后采用HE染色观察脊髓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脊髓组织Nogo-A、RhoA和ROCKⅡ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和夹脊电针组在各时间点BBB评分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夹脊电针组在治疗3天后BBB评分显著升高(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Nogo-A、RhoA和ROCKⅡ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夹脊电针组Nogo-A、RhoA和ROCKⅡ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夹脊电针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急性脊髓损伤模型大鼠肢体运动功能和脊髓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可能与其下调脊髓损伤微环境中Nogo-A、RhoA、ROCKⅡ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电针治疗对脊髓损伤大鼠神经细胞自噬、凋亡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36只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脊髓损伤组、督脉电针组,每组12只。采用MASCIS Impacto1精确撞击制作脊髓损伤模型。假手术组只行椎板切除术,不造成脊髓损伤;脊髓损伤组采用MASCIS Impacto1法制作脊髓损伤模型,不进行干预治疗;督脉电针组在脊髓损伤后给予督脉电针治疗。于损伤后第1,3,7天分别对各组大鼠进行BBB运动功能评分。损伤后第7天取脊髓组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Ⅱ的变化,用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损伤后第3天和第7天,督脉电针组BBB评分为(5.8±0.9)和(9.5±0.9),与脊髓损伤组(4.1±0.8)和(6.4±0.7)分比较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第1天两者评分为(2.8±0.7)和(2.4±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脊髓损伤组LC3-Ⅱ表达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凋亡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脊髓损伤组相比,督脉电针组LC3-Ⅱ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凋亡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督脉电针治疗能增强脊髓损伤大鼠神经细胞自噬,减少凋亡,改善大鼠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0.
王镌  李玥  蒋伟  王宁 《吉林中医药》2022,(11):1319-1324
目的 探讨电针“夹脊穴”调控AMPKα-HDAC5-HIF-1α信号级联对脊髓损伤(SCI)大鼠的治疗机制。方法 60只Wister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夹脊电针组,将3组再分为治疗7 d与28 d 2个亚组,每个亚组各10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大鼠采用重物坠落法(WD)制备SCI模型,造模成功后,夹脊电针组给予电针“夹脊穴”治疗7 d和28 d,采用BBB评分量表和斜坡试验评价大鼠后肢功能、平衡功能的恢复情况;HE染色观察大鼠脊髓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脊髓组织中Brdu的阳性表达,Western-blot及RT-PCR检测脊髓组织中AMPKα、HDAC5、HIF-1α的蛋白和mRNA表达。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造模7 d与28 d后BBB评分和斜坡角度明显降低,脊髓组织病理损伤严重,Brdu的阳性细胞数显著增多,HIF-1α的蛋白和mRNA表达明显上调(P<0.01),AMPKα和HDAC5的表达水平未见明显变化(P>0.05);经夹脊电针治疗7 d与28 d后,大鼠BBB评分和斜坡角度显著升高,脊髓组织损伤明显减轻,Brdu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电针治疗大鼠脊髓损伤(SCI)的分子机制。方法:45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各15只)。采用改良的Allen's法建立SCI模型。电针组采用夹脊电针分别治疗3、7和14 d,频率为2 Hz等幅波,电流为2~6 mA,每日电针1次。应用Basso Beattie Bresnahan(BBB)评分观察大鼠后肢运动情况,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损伤段脊髓灰质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胶质酸性纤维蛋白(GFAP)的表达变化情况。结果:行为学实验观察到,电针组大鼠术后1周BBB评分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但仍低于假手术组(P<0.0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发现:①模型组术后3 d,损伤段脊髓灰质中EGFR阳性细胞表达显著增多,7 d后开始减少;电针组EGFR阳性细胞数明显少于模型组(P<0.01)。②损伤后GFAP的表达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在相应时间点电针组GFAP阳性细胞数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夹脊电针治疗可通过抑制损伤部位EGFR的表达,减少星形胶质细胞的增生,从而有利于损伤后的神经再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夹脊电针对脊髓损伤大鼠神经细胞轴突再生相关抑制因子重组人Ras同源物基因家族成员A(RhoA)、Rho蛋白激酶Ⅱ(ROCKⅡ)、肌球蛋白轻链(MLC)蛋白的影响,探讨夹脊电针治疗急性脊髓损伤(ASCI)的作用机制。方法: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夹脊电针组、抑制剂组,每组12只。采用脊髓打击法制备大鼠ASCI模型。夹脊电针组于模型制备成功后3h进行夹脊电针治疗,每日1次,每次30 min,连续治疗14d、28d;抑制剂组于造模成功后立即给予腹腔注射盐酸法舒地尔(10mg/kg),每日1次,连续治疗14d、28d。采用BBB评分法评估大鼠后肢运动功能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大鼠脊髓组织中RhoA、ROCKⅡ、MLC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BBB评分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造模后14d、28d模型组大鼠运动功能评分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造模后14d、28d夹脊电针组、抑制剂组大鼠运动功能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夹脊电针组、抑制剂组造模后28d大鼠肢体运动功能评分较造模后14d显著升高(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造模后14d、28d模型组大鼠脊髓组织RhoA、ROCKⅡ、MLC阳性细胞数增加(P0.05);与模型组相比,造模后14d、28d夹脊电针组、抑制剂组大鼠脊髓组织RhoA、ROCKⅡ、MLC阳性细胞数显著降低(P0.05);夹脊电针组、抑制剂组造模后28d大鼠脊髓组织RhoA、ROCKⅡ、MLC阳性细胞数较造模后14d显著降低(P0.05)。结论:夹脊电针能够显著改善ASCI大鼠肢体运动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大鼠脊髓损伤组织微环境Rho-ROCKⅡ信号通路RhoA、ROCKⅡ、MLC抑制因子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夹脊电针不同治疗周期对急性脊髓损伤(ASCI)大鼠运动功能及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夹脊电针治疗ASCI的时效关系。方法:将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夹脊电针组,每组分1、3、7、14d4个亚组,每个亚组6只。NYU打击器制备ASCI模型。夹脊电针组造模后给予夹脊电针治疗,每次30min,每日1次。用BBB评分观察ASCI大鼠肢体运动功能,HE染色观察大鼠脊髓损伤不同时间点病理形态学变化,TUNEL染色检测脊髓组织神经细胞凋亡情况。结果:模型组大鼠BBB评分较假手术组显著降低(P0.05);经电针治疗后,夹脊电针组3、7、14d组BBB评分较模型组显著升高(P0.05),且14d组评分高于3d组(P0.05)。HE染色可见,模型组1d的脊髓组织广泛出血;3d的脊髓组织结构破坏较明显,神经细胞死亡数量增多;7d的组织结构破坏严重,正常神经元减少;14d的脊髓组织形成大量空泡,炎性细胞浸润。夹脊电针组从3d开始可见神经元数量增多;7、14d两个时间点可见较大神经元,结构较好。TUNEL检测结果可见,模型组细胞凋亡数量较假手术组显著增加(P0.05);经电针治疗后,夹脊电针组3、7、14d组细胞凋亡数量显著降低(P0.05),尤以14d组降低更加明显(P0.05)。结论:夹脊电针可以显著改善ASCI大鼠运动功能及神经细胞凋亡情况,且治疗3d后即有显著疗效,并随着治疗周期的延长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电针对脊髓损伤后灰质中BDNF、NGF和NT3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脊髓损伤的相关作用机制。方法将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每组12只。假手术组仅行椎板切除术,模型组和电针组采用脊髓打击器制备脊髓损伤模型。术后电针组给予电针干预,其余各组给予同等条件抓取。术后每日对大鼠进行BBB评分。术后7 d取材。采用尼氏染色法观察神经元形态,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灰质中BDNF、NGF和NT3的表达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检测BDNF蛋白、NGF蛋白和NT3蛋白表达情况,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BDNF mRNA、NGF mRNA和NT3 mRNA的表达量。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和电针组BBB评分显著下降(P0.05),模型组和电针组灰质中BDNF、NGF和NT3阳性细胞数均显著升高(P0.05),模型组和电针组BDNF蛋白、NGF蛋白和NT3蛋白表达均显著增加(P0.05),模型组和电针组BDNF mRNA、NGF mRNA和NT3 mRNA表达均显著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BBB评分于干预后5 d起显著提高(P0.05),电针组神经元形态较模型组明显改善,电针组灰质中BDNF、NGF和NT3阳性细胞数均显著升高(P0.05),电针组BDNF蛋白、NGF蛋白和NT3蛋白表达均显著增加(P0.05),电针组BDNF mRNA、NGF mRNA和NT3 mRNA表达均显著增加(P0.05)。结论电针能促进大鼠脊髓损伤后灰质中BDNF、NGF和NT3表达,从而有利于神经元修复和大鼠肢体运动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夹脊电针对脊髓损伤大鼠P2X7R/NLRP3信号通路NLRP3蛋白、NLRP3mRNA及NLRP3/OX42的共定位表达的影响,为夹脊电针在临床中治疗脊髓损伤提供实验理论依据.方法:将1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即假手术组、模型组、夹脊电针组、P2X7R干扰组和干扰对照组,每组根据不同时间点分为1 d、3d...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夹脊电针干预急性脊髓损伤(ASCI)模型大鼠脊髓组织NLRP3炎症小体活化作用及探讨细胞焦亡在急性脊髓损伤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6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Model)和夹脊电针组(EA) 3组,再分为术后3、7天2个亚组。大鼠造模成功入组后于术后各治疗时间点结束后再以BBB法测定其运动功能,取出其损伤处脊髓,以IHC法检测Nod样受体蛋白3(NLRP3)、凋亡相关的斑点样蛋白(ASC)、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cleaved caspase-1)蛋白表达。应用SPSS19. 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BBB评分:模型组大鼠显著低于假手术组(P 0. 05);EA组术后3、7天时BBB评分均显著高于Model组(P 0. 05)。NLRP3、ASC、cleaved caspase-1表达:术后模型组大鼠脊髓组织NLRP3、ASC、cleaved caspase-1表达增加,且明显高于Sham组(P 0. 05);治疗后,EA组大鼠脊髓组织NLRP3、ASC、cleaved caspase-1表达下降,且在术后3、7天两个时间点均显著低于Model组(P 0. 05)。结论:夹脊电针能够改善ASCI大鼠运动功能,机制可能与抑制NLRP3炎症小体过度活化、降低caspase-1表达、减缓细胞焦亡过程有关,从而改善ASCI大鼠继发性炎性损伤,实现对其干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夹脊电针联合甲基强的松龙对急性脊髓损伤大鼠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及脊髓组织中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亚单位NR1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夹脊电针联合甲基强的松龙治疗ASCI的作用机制。方法:将72只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ASCI)和夹脊电针联合甲基强的松龙组(EA+MP),又分为1天、3天、7天和14天4个亚组,每个亚组6只。NYU打击器制备急性脊髓损伤大鼠模型。Sham组进行手术,不造模,术后常规饲养;ASCI组造模后常规饲养;EA+MP组造模后30 min,给予大鼠一次性注射甲基强的松龙30 mg/kg,术后3 h给予大鼠夹脊电针治疗,每次30 min,每日1次。采用BBB评分观察ASCI大鼠肢体运动功能,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大鼠脊髓组织NMDA-NR1蛋白表达。结果:与Sham组比较,ASCI组大鼠BBB评分显著降低(P0.05);与ASCI组比较,经夹脊电针联合甲基强的松龙治疗3天后,EA+MP组BBB评分显著升高(P0.05)。与Sham组比较,ASCI组大鼠脊髓组织NMDA-NR1平均光密度值升高(P0.05);治疗3天后,与ASCI组相比,EA+MP组大鼠脊髓组织NMDA-NR1平均光密度值降低(P0.05)。结论:急性脊髓损伤后大鼠脊髓组织NMDA-NR1明显增高,夹脊电针联合甲基强的松龙治疗后NMDA-NR1显著下调,可能是其改善ASCI大鼠肢体运动功能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夹脊电针对急性脊髓损伤大鼠脊髓组织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探究其与急性脊髓损伤后神经细胞再生的关系。方法:选用72只体重在200~220 g之间的雄性SD大鼠。随机将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和药物组,每组分术后1 d、7 d、14 d等时间点,每个时间点有6只。采用改良的Allen法建立大鼠T9~T10段脊髓急性中度损伤模型,用免疫荧光双标法检测各组大鼠脊髓组织中Brd U/nestin阳性细胞的共表达,用BBB评分反映大鼠的运动功能恢复。结果:治疗结束后,模型组、电针组和药物组BBB评分和Brd U/nestin阳性细胞数呈逐级增高趋势,其中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Brd U/nestin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P0.05),BBB评分明显提高(P0.05)。结论:夹脊电针干预后,Brd U/nestin表达增多,BBB评分提高,促进了大鼠神经干细胞的分化和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电针夹脊穴对脊髓损伤(SCI)大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对SCI的修复作用及机制。方法 60只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夹脊电针组,各组再分为7 d和28 d两个亚组,每组10只。采用Allen’s改良式重物坠落法建立SCI大鼠模型,夹脊电针组在造模成功后给予夹脊电针治疗,于治疗7 d和28 d后应用BBB评分量表评定大鼠后肢功能,酶联接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大鼠血清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血管生成素-1(Ang-1)水平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脊髓组织中VEGF的蛋白表达,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及反转录酶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检测脊髓组织中VEGF及其受体VEGFR-2蛋白和mRNA的表达。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术后7 d和28 d模型组和夹脊电针组大鼠BBB评分显著降低(P<0.01);血清中b FGF水平显著升高(P<0.01),Ang-1的水平显著降低(P<0.01);脊髓组织中VEGF的阳性细胞表达数明显增多(P<0.01),VEGF及VEG...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夹脊电针干预对大鼠脊髓损伤(SCI)区巨噬细胞NOGO受体(NgR)表达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2 Hz夹脊电针组、100 Hz夹脊电针组,每组12只。采用脊髓全横断造模方法造模,采用大鼠BBB运动功能评分于造模3、7、14 d评价脊髓损伤大鼠肢体运动功能,Western blot法测定各组巨噬细胞吞噬MBP的含量,比较各组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各组大鼠BBB评分显著降低(P 0. 05);与模型组比较,夹脊电针组BBB评分显著升高(P 0. 05);与2 Hz夹脊电针组比较,100 Hz夹脊电针组BBB评分显著升高(P 0. 05)。与模型组比较,夹脊电针组中表达NgR的巨噬细胞吞噬MBP显著增多(P 0. 05);与2 Hz夹脊电针组比较,100 Hz夹脊电针组中表达NgR的巨噬细胞吞噬MBP显著增多(P 0. 05)。结论:夹脊电针干预可明显增加脊髓损伤区巨噬细胞NgR的表达,从而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改善脊髓损伤大鼠肢体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