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穴位埋线和隔姜灸联合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5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观察组患者给予穴位埋线和隔姜灸联合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医和普通针刺联合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面神经麻痹程度及痊愈时间。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6.43%和85.72%,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神经麻痹程度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痊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和隔姜灸联合治疗可明显缩短患者治疗疗程,值得更多医护人员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隔姜灸治疗周围型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105例患者中有10例脱落,余9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隔姜灸组31例和针刺组32例。治疗组采用针刺加隔姜灸治疗,隔姜灸组单用隔姜灸治疗,针刺组单用针刺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0.0%、隔姜灸组77.4%、针刺组81.3%,后两组与治疗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配合隔姜灸治疗周围型面神经麻痹能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3.
正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是由局部损伤或炎症所引起的、不伴有明显的其他体征或症状的单纯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以颜面表情肌群的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本病又称为贝尔氏(Bells)麻痹。中医学称为面瘫,又称为?僻、吊线风、口眼?斜等。针灸治疗本病疗效确切。笔者运用合谷刺配合隔姜灸治疗3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一般资料54例患者均来源于青岛市按摩康复医院针灸门  相似文献   

4.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又称Bell麻痹,是因茎乳突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所致的周围性面瘫。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青壮年为多见,无明显的季节性。本病发病急速,为单纯性的一侧面颊筋肉弛缓,无半身不遂、神志不清等症状。本病又称"口噼"、"口眼歪斜"。在临床上,面神经麻痹分为3个时期,发病1~7天为急性期,发病8~15天为静止期,  相似文献   

5.
正便秘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病症,有数据显示,我国成人便秘的发病率约为4%~6%,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逐渐增高,60岁以上人群发病率高达22%~([1]),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临床上治疗以药物为主,但药物治疗存在不稳定性、依从性差、副作用大、作用局限等弊病,故对于便秘非药物治疗急需进一步深入探讨。阳虚便秘是便秘常见证型,  相似文献   

6.
隔姜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范刚启  潘建华 《中医杂志》1994,35(6):345-346
隔姜灸治疗急性期、恢复期、后遗症期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各30例,并与常规针刺疗法相比较。治疗结果示,隔姜灸组疗效显著优于针刺组。对部分后遗症期本病患者进行的肌电观察结果表明,隔姜灸对病损面神经具有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和针刺治疗面神经麻痹的疗效差异及治疗时间差别。方法采用完全随机抽样法将120例患者分为穴位埋线组(A组)和针刺治疗组(B组)各60例。对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时间(次数)进行评定。结果A组痊愈37例(61.7%),显效19(31.6%),有效4例(6.7%),总有效率100.0%(其中愈显率93.3%):B组痊愈35例(58.3%),显效19(31.7%),有效6冽(10.0%),总有效率100.0%(其中愈显率90.0%)。A组、B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治疗时间有明显差别(P〈0.01)。结论采用穴位埋线和针刺治疗本病疗效无差异,但穴位埋线治疗本病方便简洁,次数少,减少了患者治疗时间、针刺时的痛苦和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8.
穴位埋线为主治疗面神经麻痹68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面神经麻痹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笔者从1998年以来,采用微创治疗本病68例,同时以针药并用治疗30例作对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腹针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文罡  顾群 《光明中医》2007,22(3):42-43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经文献查询,传统针灸治疗本病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由于各家所用方法不同,诊断和疗效评定标准不统一,技术操作不规范,所以,各家疗效相差较大,尚难对各家的疗效差异作出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针刺联合穴位按摩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沈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86例,随机分2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针刺联合穴位按摩,2组患者进行为期1个月的治疗.观察2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改变情况,并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 2组中医症状积分均减少,且治疗组减少更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雷火灸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所有患者都予以常规针刺阳白、鱼腰、地仓、颊车、翳风、合谷、攒竹、四白、迎香等穴,每日1次。治疗组在常规针刺的基础上,在静止期及恢复期加用雷火灸疗法,日1次。7天1疗程,2疗程间休息2天,共治疗3疗程。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行神经电生理检查,包括瞬目反射(Blinkreflex。BR)和面神经传导速度检查。结果:两组治疗后患侧瞬目反射R1、R2、R2的潜伏期明显缩短,患侧面神经运动潜伏期缩短,M波波幅增高,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患侧面神经运动潜伏期较对照组缩短更明显(P〈0.05),M波波幅增加更明显(P〈0.01)。结论:运用肌电图检测示雷火灸疗法对于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治疗具有明显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隔姜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0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对照组给予针刺治疗,观察组采用隔姜灸联合针刺治疗,连续治疗3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症状体征量化表评分、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症状体征量化表评分分别为(2.3±1.6)分、(5.8±1.3)分,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100%(50/50)和92%(46/50),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刺联合隔姜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正> 我们从1990年以来应用9号注射针头面部埋线治疗面神经麻痹32例,方法简便.疗效显著,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32例,男20例,女12例年龄15~60岁。病史最短1~2天,最长2个月。32例全部有眼睑闭合不全,患者额纹消失,不能皱眉.口角歪向健侧等不同程度的典型症状。2治疗方法 ①取穴:翳风、颊车、牵正、地仓、迎香、四白、局部取穴等交替使用:②针具:9号注射针头,00号羊肠线,小摄子。③操作方法:把干净的敷料展开,把浸泡好的羊肠线剪成数段.每段长约1cm,取一段从针孔穿入.以针头部不见线头为好。嘱患者仰卧,患  相似文献   

14.
针刺加隔姜灸治疗顽固性面神经麻痹48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曹铁民  孙燕 《中国针灸》2008,28(12):876
笔者自2003年以来对顽固性面神经麻痹采用针刺加隔姜灸治疗,收到满意疗效,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均为门诊病例,经各种治疗2个月以上、5个月以下病情无明显好转者,所有病例诊断均符合国家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隔姜灸配合埋线治疗顽固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阳白、牵正、地仓等穴隔姜灸,阳白、四白、下关等穴埋线治疗。结果:64例总有效率为95.31%。提示:隔姜灸取灸法的温经通络活血之功效和生姜的温中散寒补虚之功,埋线治疗能够促进血液循环,提高神经的兴奋性,改善患侧面部的营养代谢,使神经纤维再生,加速面神经管水肿的吸收,恢复面部的肌肉、神经功能。本法操作简单,对治疗顽固性面瘫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丹参注射液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西医常规对症治疗选用维生素B1 0.1 g及维生素B12 0.5 mg穴位注射,1次/d,14 d为1疗程;泼尼松片30 mg,1次/d,连用3 d后每隔日递减5 mg至停用;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加利巴韦林0.3 g静脉滴注,1次/d,14d为1疗程,必要时应用抗生素眼膏保护角膜。治疗组在对照组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1次/d,14 d为1疗程。结果:治疗组30例,痊愈16例,显效7例,痊愈显效率为76.67%;对照组30例,痊愈3例,显效10例,痊愈显效率为43.3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丹参注射液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电针分期联合耳垂放血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将58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采用电针分期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耳垂放血治疗。观察2组面神经功能缺损评定分值及面神经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House-Brackmann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0天、45天后,2组House-Brackmann量表评分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评分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改良Portmann简易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0天、45天后,2组改良Portmann简易评分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评分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治疗上,电针分期联合耳垂放血的疗效比单纯电针分期治疗效果明显,可更有效促进面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8.
电针加隔姜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105例湖南省株洲县中医院(412100)秦养毅关键词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电针隔姜灸笔者从1992年以来,应用电针加隔姜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105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105例患者中,男62例,女43例;左...  相似文献   

19.
温针灸配合隔姜灸治疗顽固性面神经麻痹5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新 《光明中医》2011,26(3):545-545
顽固性面神经麻痹多指周围型面神经麻痹患者经过3个月治疗后仍留下的后遗症¨:,如眼睑下垂,VI角喁斜,面部肌肉萎缩或痉挛,是临床顽症之一。本人在临床中采用温灸法治疗顽固性面瘫56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