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面瘫治疗方案的优化。方法:将符合风寒型面瘫诊断标准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隔姜灸配合常规针刺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针刺治疗,每日1次,共20日。两组患者均于纳入第1日及第20日分别观察病情变化。疗效评价采用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量表及症状体征量化评分法。结果:60例患者治疗后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情况及症状体征量化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显著改善(均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情况及症状体征量化评分情况,治疗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采用隔姜灸干预针刺治疗风寒型面瘫的疗效确切,疗效优于单纯针刺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蒙医针刺结合西医常规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5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蒙西医结合治疗组与西医对照组,对照组45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5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蒙医针刺疗法治疗,治疗前后,以House-Brackmann(H-B)面神经功能评价分级系统比较两组评分,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评分均有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治疗组评分降低显著且所需痊愈时间短,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总疗效为80%,治疗组总疗效为98%,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蒙医针刺结合西医常规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能显著改善面部症状和体征,减轻患者的痛苦,并能有效改善面神经功能,提高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隔姜灸治疗周围型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105例患者中有10例脱落,余9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隔姜灸组31例和针刺组32例。治疗组采用针刺加隔姜灸治疗,隔姜灸组单用隔姜灸治疗,针刺组单用针刺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0.0%、隔姜灸组77.4%、针刺组81.3%,后两组与治疗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配合隔姜灸治疗周围型面神经麻痹能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面神经松动技术对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治疗效果。方法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恢复期患者41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分别是常规治疗组(对照组21例)和面神经松动治疗组(研究组20例)。比较2组治疗前、治疗2月后患者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评价分级量表和症状体征量化表的评分。结果经过2个月的系统治疗后,2组治疗结果有着明显的分别,但总体上都能够改善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评价分级量表和症状体征量化表的评分。尤其是研究组,相较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面瘫级别及评分均有明显降低(P0.05)。结论面神经松动术结合常规治疗技术能够明显缩短周围性面瘫的病程,且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俞氏经络测治法配合针刺治疗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面瘫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俞氏经络测治法配合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House-Brackmann(H-B)面神经功能分级情况及症状体征量化表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后H-B面神经功能分级情况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H-B面神经功能分级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症状体征量化表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症状体征量化表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俞氏经络测治法配合针刺是一种治疗面瘫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穴位埋线和隔姜灸联合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5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观察组患者给予穴位埋线和隔姜灸联合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医和普通针刺联合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面神经麻痹程度及痊愈时间。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6.43%和85.72%,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神经麻痹程度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痊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埋线和隔姜灸联合治疗可明显缩短患者治疗疗程,值得更多医护人员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牵正散合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针刺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急性期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2例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3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牵正散合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针刺治疗。2组均10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治疗前后House-Braekmann(H-B)面神经功能分级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87%,治愈率71.87%;对照组总有效率87.50%,治愈率46.87%;2组总有效率及治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H-B面神经功能分级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改善,且治疗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牵正散合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针刺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赵氏雷火灸联合针刺对周围性面瘫后遗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在苏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门诊就诊并经临床确诊的周围性面瘫后遗症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在普通针刺的基础上给予雷火灸治疗,对照组患者仅采取普通针刺治疗,治疗12周后对两组患者进行House-Brackmann(H-B)面神经功能分级、改良Portmann评分及疗效评价。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以及改良Portmann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结论:赵氏雷火灸在周围性面瘫后遗症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调督和胃针法针刺联合隔姜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调督和胃针法治疗,试验组予以隔姜灸联合调督和胃针法针刺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H-B分级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FDI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调督和胃针法针刺联合隔姜灸治疗周围性面瘫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隔姜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及对Sunnybrook面瘫分级系统(SFGS)评分及血清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周围性面瘫患者129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1组、对照2组与治疗组,每组43例。对照1组采用针刺治疗,对照2组采用隔姜灸治疗,治疗组采用针刺联合隔姜灸治疗。于治疗前、治疗后分别采用SFGS评分对3组面神经功能进行评定,检测血清GDNF和神经生长因子(NGF)水平。比较3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P0.05)。治疗后,3组SFGS中静态对称性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P0.05);3组SFGS中动态对称性评分及血清GDNF、NGF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均高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P0.05)。3组治疗期间均未见不良事件发生。结论针刺联合隔姜灸治疗周围性面瘫可有效上调患者血清GDNF、NGF水平,改善面瘫症状及面神经功能,疗效优于单纯针刺和单纯隔姜灸。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隔姜灸联合穴位按摩应用于风寒袭络型面瘫患者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风寒袭络型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30例。对照组给予基础药物治疗及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隔姜灸联合穴位按摩。治疗20天后,对患者使用House-Brackmann(H-B)量表评定面神经功能,并将疗效及治疗前后的H-B分级进行比较。结果两组间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后H-B分级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内治疗前后H-B分级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隔姜灸联合穴位按摩对风寒袭络型面瘫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一指禅点穴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为一指禅点穴配合针刺组;对照组40例,为针刺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B面神经功能评价分级及症状体征量化表评分并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的综合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后H-B面神经功能分级情况及症状体征量化表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治疗后H-B面神经功能分级情况及症状体征量化表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针刺结合一指禅点穴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杨国伟  冶尕西 《光明中医》2022,(24):4521-4523
目的 探究经筋排刺法配合中药治疗对发展期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临床效果及面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82例发展期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1例)和试验组(41例)。对照组予常规针刺治疗配合中药治疗,试验组予经筋排刺法配合中药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2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差异、面神经运动传导潜伏期及波幅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和试验组总显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2组患者的面神经功能分级均降低,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面神经肌电图提示,2组患者治疗后的面神经运动传导潜伏期更短、波幅更高(P<0.05),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经筋排刺法配合中药治疗发展期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临床疗效确切,对面部神经功能具有明显改善作用,可推广至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4.
朵雄  任培荣  赵斌 《西部中医药》2006,19(11):23-24
目的:探讨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病位、病因以及针刺治疗的疗效.方法:通过3 268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病史、分型来确定病位、病因,并进行针刺治疗,运用House-Brackmann面部神经功能分级统计治疗结果,分析比较年龄、病程与治疗效果的关系.结果:痊愈2 180例,占66.7%,总有效率98%.年龄与疗效比较,20岁以下、50岁以上2组痊愈率相比差异显著(P<0.01).结论:正确认识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病位和病因是确保针刺效果的关键,病程越长疗效越差,年龄越大疗效也越差.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针灸从阳明论治老年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老年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治疗组从阳明论治,分别从经筋、经络、脏腑指导临床选穴组方,并强调下针顺序和出针留针时间,选用四白、颧髎、地仓、迎香、中脘、天枢、足三里、健侧合谷腧穴进行治疗;对照组则用常规针刺,不取中脘、天枢、足三里,不讲究下针顺序。2组均每天治疗1次,每周连续治疗6 d,休息1 d,共治疗8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House-Brackmann(H-B)面神经功能分级变化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 2组治疗后H-B面神经功能分级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均0.05),且治疗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愈显率、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针灸从阳明论治老年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浅针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后遗症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后遗症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组采用浅针疗法配合常规针刺治疗。治疗前后用House-Brackmann(H-B)面神经功能分级量表和Sunnybrook评分系统评价,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均为95%,高于对照组的85%;治疗组的痊愈率为40%,高于对照组的15%。两组治疗后患者面部肌肉运动功能改善,H-B分级评分与Sunnybrook系统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且两组治疗后的H-B分级评分与Sunnybrook系统评分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浅针疗法配合常规针刺可以有效改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后遗症的症状,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7.
王康 《新中医》2018,50(10):159-162
目的:观察电针结合特定电磁波治疗器(TDP)照射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针灸门诊治疗的56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8例,治疗组以电针结合TDP照射治疗,对照组以单纯针刺治疗,不行电针。2组均治疗4疗程。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House-Brackmann分级量表总体分级、局部评分和面神经麻痹程度分级评分的变化,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1.4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0.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House-Brackmann分级量表总体分级结果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总体分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House-Brackmann分级量表局部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局部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面神经麻痹程度分级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应用电针结合TDP照射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的针刺治疗,可增加对穴位的刺激,加快局部肿胀消退,更好地改善面部痉挛症状。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针刺、口服汤药、中药外敷、理疗与功能锻炼五位一体疗法与针刺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并观察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评价分级的指标和临床疗效。方法:共收入面神经麻痹患者60例,分治疗组30例,予针刺、口服汤药、中药外敷、理疗与功能锻炼五位一体的治疗方法;对照组30例,采用针刺治疗;共治疗2周。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疗效及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评价分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口服汤药、中药外敷、理疗与功能锻炼五位一体疗法有协同作用,提高疗效,是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可靠、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隔姜、蒜灸配合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 将112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6例采用隔姜、蒜灸配合针剌治疗,针刺组56例单用针刺治疗.结果 治疗组愈显率80.4%,针刺组愈显率62.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隔姜、蒜灸配合针刺治疗面神经麻痹能显著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寻找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有效方法。方法:将92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32例)和对照一组(30例)、对照二组(30例),观察组采用双重透刺法配合加兰他敏穴位注射治疗,对照一组单纯采用常规针刺治疗、对照二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依据JH-B面神经功能分级疗效评价标准进行评分,依据评分按照疗效标准分别从H-B面神经功能分级疗效、病情改善、痊愈时间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结果:1双重透刺法配合加兰他敏穴位注射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有明显效果;2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一、二组,对照二组效果最差,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3合用口内透刺比常规外部透刺优势明显。结论:双重透刺法配合加兰他敏穴位注射是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更为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