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研究发现,先天免疫通过模式识别受体(pathogen recognition receptors,PRR)对外来病原体中病原体相关模式分子(pathogen-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PAMP)或机体自身产生的蛋白质、或病理代谢产物的损伤相关模式分子(damage-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DAMP)进行识别(感应性)"取样",激活胞内信号转导和基因表达程序,导致一系列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等化学介质的产生,引起相应的针对特定外源病原体或自身产物的免疫反应.先天免疫决定特异性免疫的激活类型、程度与规模[1].  相似文献   

2.
<正>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均调控天然免疫所参与的炎症反应和血栓的形成。血小板对于形成止血栓以防止出血至关重要,而中性粒细胞是抵抗入侵病原体的免疫防御的守护者。血小板和中性粒细胞是外周血中丰富的细胞。从传统意义上讲,血小板发挥着重要的止血作用,而中性粒细胞对先天免疫反应很重要。血小板和先天免疫之间的相互作用及随后凝血激活的触发,是宿主系统的一部分,以防止病原体在血流中系统传播。  相似文献   

3.
蚊虫吸血时摄入的宿主抗体,可以影响蚊虫传播虫媒病毒和疟原虫的能力。以往研究表明蚊虫中肠的分子,特别是病原体的受体,是阻断传播免疫反应的靶位。斯里兰卡的棋斑按蚊(Anopheles tessellatus)和致倦库  相似文献   

4.
抗结核免疫低下是结核易感及发展为活动性病变的主要因素。小儿和老人是结核病的好发人群,可能是因为小儿免疫系统不成熟而老人免疫功能渐渐衰退所致。机体对抗外来病原体的入侵首先是依赖先天免疫做出快速而强烈的反应,随后才是具有抗原特异性的获得性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5.
蚊的自然免疫应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昆虫以多样化生存在地球上,它们经常接触病原体,以群落进行繁殖,它们抵御病原生物入侵的自我保护性免疫应答,对于其成功生存起着重要作用。昆虫防御机制是由许多生理屏障所组成。如疟原虫和它的媒介蚊虫之间产生了一系列的相互作用,此种作用涉及疟原虫在蚊虫上皮的入侵和迁移,在蚊虫体内,疟原虫遇到一种新的宿主环境,暴露于蚊虫自然防御监测系统之下,  相似文献   

6.
通常当环境中各种病原体侵入人体,使机体隐性感染或患病,人体通过免疫应答抵抗和清除外来病原体后,使得疾病康复。HIV感染人体后引起免疫反应和造成免疫细胞和组织的破坏,并最终导致AIDS。 人体的免疫由遗传获得的先天的免疫力和后天获得的特异性免疫组成。健康的皮肤和粘膜构成了人体的外部屏障,通常多数病原体不能穿透皮肤粘膜屏障。胎盘在母体和胎儿之间对物质的交换进行非常有效的过滤,形成了胎盘屏障,健康的胎盘可以保护胎儿免受母体内病原体的感染,同时还选择性使母体的IgG型抗体进入胎儿,形成胎儿的免疫保护,并延续到出生以后。 特异性免疫功能是由免疫系统完成的。免疫系统包括免  相似文献   

7.
自从HIV被确认为艾滋病病原体以来,有关研究已经证实,蚊虫不能传播艾滋病。蚊虫消化HIV。病原体必须在蚊虫体内存活至整个传播过程完成才可能经蚊虫传播。如果蚊虫消化掉了病原体,则此传播过程自然被切断。成功的得以传播的病原体皆以其有趣的方式避免被宿主当作食物消化。有些病原体到达蚊虫胃囊后具有对付蚊虫消化酶的机制,使其自身很难被溶解掉。大部分病原体到达蚊虫体内后,便尽可能快地逃出蚊  相似文献   

8.
肝细胞免疫损伤机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顾长海  于乐成 《肝脏》1999,4(2):119-122
免疫反应分为两大类,即先天性(非特异性)免疫反应和获得性(特异性)免疫反应。 先天性(非特异性)免疫反应,依赖可与入侵病原体立即发生反应的免疫活性细胞固有受体或血清免疫活性蛋白。此型反应主要由细菌内毒索等病原体产物所激发,这些产物对人体而言都是外来的异物。介导此型反应的免疫活性细胞包括单核巨噬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中性粒细胞、大颗粒淋巴细胞也即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 获得性(特异性)免疫反应,依赖T淋巴细胞或B淋巴细胞克隆型受体(clonotypic receptor)与入侵病原体所表达抗原之间的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首先引起反应性淋巴细胞克隆扩增(expansion of reactive lymphocyte clones)。数日或数周之后,已扩增和激活的淋巴细胞即对特定入侵病原体发生日益增强而特异的免疫反应。此外,一旦T淋巴细胞或B淋巴细胞免疫反应被引发,其中一些应答细胞在人体内可以长期存在。如果以后特定病原体再次入侵,极易发生更迅速而剧烈的免疫反应,这种现象称为免疫记忆。  相似文献   

9.
病原体感染媒介按蚊后,会引起一系列免疫反应,其过程涉及数量众多的免疫相关基因,包括病原体识别、信号调节、信号转导及效应反应等.初步研究表明按蚊免疫相关基因多态性与其易感性和进化相关.该文就近期按蚊免疫相关基因及其多态性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白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主要是由Th17细胞分泌的一种促炎症性细胞因子(cytokine,CK),其在慢性炎症疾病和抵御细胞内外病原体的免疫反应中有重要的作用。结核病(tuberculosis,TB)仍然是全球备受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目前有研究已经证明IL-17与结核病的免疫机制相关,在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不同阶段发挥不同的作用,深入探究IL-17与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免疫保护和免疫病理学的关系,对于结核病的疫苗改善设计、有效诊断和治疗都有极其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营养代谢为蚊虫提供多种营养物质和信号分子,保证其正常生长、发育和繁殖。同时,疟原虫也可利用按蚊的营养代谢获取养料,保证自身的发育增殖。疟原虫入侵按蚊后对按蚊营养代谢的影响,以及营养代谢在病原体入侵时如何影响蚊虫自身生殖发育、免疫反应等生理变化目前还不清楚。本文分别从糖代谢、脂代谢、氨基酸代谢等方面总结按蚊营养代谢与疟原虫之间的互作关系,为蚊媒传染病的防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乙型肝炎病毒(HBV)不具严格嗜肝特点,因此,其不但可致肝脏病变,而且还可引起其他组织损害。尽管HBV诱导组织细胞损伤的具体机制尚不明确,但Toll样受体4(TLR4)是人们最早发现、能够直接介导机体与病原体反应的Toll样受体,分布于各组织细胞表面,其信号分子是连接先天和后天免疫的重要桥梁。近年来TLR4在抗病毒免疫中的作用日益受到关注,其能识别多种病毒,启动细胞内信号转导通路,诱导特异性免疫反应,分泌细胞因子/趋化因子,发挥抗病毒作用,同时造成免疫损伤。本文综述Toll受体4在HBV免疫损伤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细胞外囊泡是一类由细胞分泌到胞外具有生物学活性的脂双层小囊泡,其在细胞间信号传递起重要作用。病原体在感染宿主后,机体会产生免疫应答,并引发一系列抗感染反应。病原体为应对宿主免疫细胞的清除,也会相应地采取措施免疫逃逸。在机体抗感染免疫与病原体免疫逃逸这一过程中,免疫细胞间的信息通讯系统(EVs)参与其中。本文主要探讨了由病原体感染的宿主细胞分泌的EVs在参与抗感染免疫和免疫逃逸两个方面的作用,以期为EVs参与的免疫反应及其作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敏感性侵袭病原体侵入机体,生殖系编码模式识别受体识别病原体,由此启动先天免疫系统。Toll样受体家族(toll-like receptors,TLR)是在免疫系统特异性识别微生物病原体抗原中发挥重要调控作用的受体家族。TLR表达于许多的免疫和非免疫细胞,参与多种细胞迁移,与细胞的迁移性运动密切相关。活化TLR诱导产生一系列的炎症介质包括细胞因子、趋化因子等从而产生强有力的生物学效应。TLR最突出的生物学功能一方面促进细胞因子或趋化因子的合成与释放,引发炎症反应或细胞效应,另一方面是促进抗原递呈细胞的成熟,从而诱导机体的获得性免疫反应,因而是机体介导天然免疫转向获得性免疫的桥梁。  相似文献   

15.
黏膜免疫系统和黏膜疫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姝  李莉  梅珊  张林琦 《传染病信息》2010,23(6):325-328
局部及全身的黏膜免疫反应,特别是黏膜表面的分泌型IgA,对抵御经呼吸道、消化道或泌尿生殖道等黏膜表面入侵的病原体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诱导黏膜免疫应答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将抗原直接接种到黏膜表面,但是这种直接接种并不容易诱导具有保护效果的免疫应答。到目前为止,仅有少数几种黏膜疫苗获准在人体应用。本文简述了黏膜免疫系统的结构及功能,并对现有的及正在研发中的黏膜疫苗进行了总结概括。  相似文献   

16.
先天免疫系统是生物体在长期种系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天然免疫防御体系。巨噬细胞是先天免疫细胞之一,在机体抗感染、抗肿瘤以及免疫调节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脂滴(LDs)是一种由单层磷脂膜构成的储脂细胞器,具有调控脂质代谢、能量稳态、合成和释放炎症介质以及介导免疫应答等功能。在一些病原体感染活化的巨噬细胞内经常观察到LDs累积现象,一方面LDs能够通过上调表面的抗微生物蛋白和肽类、合成脂类炎症介质等方式参与巨噬细胞对病原体的免疫炎症反应,另一方面某些病原体也可靶向LDs获取自身所需的营养物质和复制场所。考虑到目前抗菌药物耐药形势严峻,调控LDs的先天免疫有可能成为抗感染治疗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人微孢子虫最初是作为AIDS患者肌炎病原体而被认识,它是人类机会性致病原虫,其重要意义在于它能够感染AIDS患者、先天免疫功能障碍的人和接受免疫抑制治疗的患者。严重免疫缺陷(SCID)小鼠因其免疫的缺损而被作为多种机会致病性寄生虫实验感染的模型,模拟机会致病病原体对免疫缺陷患者的致病作用。  相似文献   

18.
<正>1 NLRP3组成介绍1.1 NOD样受体(NLR)模式识别受体(PRR)是固有免疫中的免疫受体,其与病原微生物表面的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相互识别和作用是启动固有免疫应答的关键。目前已知的PRR有四种:NLRs、Toll样受体(TLR)、RIG样解旋酶(RLHs)和C型凝集素(CTL)。与TLR这个膜结合受体不同,NLR是一种丝氨酸/苏氨酸激酶,诱导细胞内病原体的先天免疫。到目前为  相似文献   

19.
机体抵御外来病原体感染及维持机体正常的生理机能 ,依赖于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两大免疫系统的相互协同。与抗体介导的免疫反应的研究相比 ,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仍有许多尚未阐明的问题。近年来 ,大量的工作集中于CD4 T细胞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在疟疾感染免疫应答中作用的研究 ,其研究的进展将有助于高效的保护性疟疾疫苗的研制与开发。1 CD4 T细胞激活途径T细胞根据其表面分化群 (clusterofdifferentia tion ,CD)抗原受体分子的不同而分为若干亚群。目前已知与疟原虫红内期感染的免疫调节密切相关的是C…  相似文献   

20.
细胞膜上Toll样受体和胞装内核苷酸结合寡聚结构域样受体是两类主要的先天免疫模式识别受体,它们通过诱发非感染性炎症反应并相互协同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是介导先天免疫反应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桥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