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病例介绍病例1女,45岁,因"右乳包块1月,钼靶检查发现左乳钙化灶1 d"入院。患者于入院前1个月偶然发现右乳包块,约拇指大小,无红肿疼痛和乳头溢液,未予重视。2 d前到当地医院行彩超检查示右乳异常回声。1 d前在门诊行钼靶检查示左乳成簇小钙化,考虑恶性病变待排。为进一步诊治而入院。体检:双乳对称,右乳外下象限扪及3.0 cm×2.0 cm包块,质地较硬,边界不清,表面不光滑,活动度差。左乳未扪及明显包块。双侧腋下、锁骨上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41岁。因上腹部隐痛不适2月来院就诊。B超发现肝脏包块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好,心肺未见异常。腹平软,肝、脾肋下未扪及。实验室检查:肝、肾功能正常,AFP阴性。B超报告左肝癌。CT见左肝外叶4cm×4.5cm×4cm低密度区,增强扫描未见异常,提示肝海绵状血管瘤。以左肝癌行手术探查,见左肝外叶有5cm×5cm×5cm包块。行左肝外叶切除。病愈出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54岁。因“上腹部疼痛不适5月”入院。患者于5 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钝痛,向左腰背部放射,伴有恶心、腹胀、腹泻、低热,血淀粉酶、血脂肪酶增高3倍以上,当地医院诊断为“急性胰腺炎”,经内科治疗后腹痛缓解出院。入院体检:巩膜无黄染,左锁骨上淋巴结未扪及。心肺正常。腹部平坦,全腹无压痛,未扪及包块,肝脾未触及。肠鸣音正常。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肝功能、血生化、血糖、血脂、AFP、CEA均正常。血CA19-9 382.1 U/ml(正常值37 U/ml),尿BT-PABA 38%。胰腺CT示胰头部占位(图1)。胃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39岁,以“反复上腹闷痛1年余,间断黑便1个月”为主诉入院,患者于1年前始出现上腹痛,不规则,于院外诊治,1年前外院曾行胃镜示慢性浅表性胃炎。近1个月来出现间断黑便,伴乏力,偶有心悸。体检示贫血面容,面部见散住色素沉着斑。上腹部压痛,无反跳痛,未扪及明显包块。腹部超声示肝脏实性占位。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17岁,因左上腹痛伴恶心呕吐1 d入院.查体:腹平软,左上腹轻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肝区及肾区叩痛(-).辅助检查:尿淀粉酶1775 U/L,血淀粉酶185 U/L,血尿常规正常;上腹部增强CT示胰周围渗出及胰尾囊实性占位.考虑急性胰腺炎及胰腺占位,予以禁食、抑酶、抗感染、护胃、调节肠道菌群等治疗后症状好转.为确定胰腺尾部病灶的性质,于入院第10天行超声内镜检查.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33岁.因体检发现左腹腔占位8个月余入院.患者于8个月前体检行腹部超声检查发现左腹腔占位.弯腰时偶伴酸痛,无放射痛,无发热,无腹痛、腹胀,无呕血、黑便等不适.经当地医院腹部CT检查,考虑左上腹囊实性占位,为进一步治疗来我院就诊.入院体检未见明显异常,CEA、CA19-9、CA724和血淀粉酶均正常.腹部MR平扫±增强示左腹腔囊性病灶,中间多个线样分隔,考虑淋巴源性囊肿可能性大.腹部彩超示左中上腹囊性肿块,考虑来源于胰尾部可能性大;左侧附件区见囊样无回声灶,肝、胆、脾、肾、膀胱、子宫、右侧附件区、甲状腺均未见异常.术前准备完善后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左上腹、脾脏及左肾前方一大小约为15 cm ×9 cm ×4 cm起源于胰尾部的囊性占位,囊内含淡黄色清亮液体,活动度可,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无粘连,包膜完整,胰头部及体部未见占位性病变.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50岁.自2005年5月起出现反复发作的上腹部隐痛不适,2010年10月左上腹部疼痛加重,腹痛与进食、排便无明显相关.就诊于潍坊市人民医院,行上腹部彩超检查,示右上腹部实性占位(考虑来自胰腺).后到北京协和医院行上腹部CT检查,示胰颈部占位,等密度,边界不清,胰尾部萎缩,胰管扩张.内镜超声示胰颈部近肠系膜上静脉旁—大小约1.77 cm×1.22cm大小的中低回声占位.于2011年1月14日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胰腺颈部肿块大小约5cm×4cm,不规则,质硬,肿瘤包绕肠系膜上动脉,并侵犯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无法分离.鉴于局部侵犯严重,未行根治性切除术.行肿瘤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未找到癌细胞.术中诊断:胰腺颈部占位,癌可能性大.患者多次查CEA、CA19-9值均在正常范围内.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性 ,77岁 ,因右上腹胀痛 1月余入院。患者无明显诱因腹胀 1个月 ,有时伴有轻度腹痛。查体 :一般情况可 ,心肺无异常 ,腹平软 ,无压痛、反跳痛 ,肝脾肋下未触及 ,未扪及明显包块 ,肠鸣音亢进 ,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辅助检查 :腹部B超示胆囊炎 ,腹透示不完全性肠梗阻 ,胃镜示慢性食管炎、胃扭转 ,腹部CT示胆囊炎、胰腺炎、脂肪肝 ,结肠镜示慢性结肠炎 ,血沉 (ESR)、癌胚抗原 (CEA)、肝功、肾功正常 ,入院后给予抗炎、支持治疗 ,效果差。住院2 0d后腹胀明显加重。查体 :上腹部膨隆 ,可闻及气过水声及振水音 ,但未触及明显包…  相似文献   

9.
马强  刘佃成 《山东医药》2010,50(14):47-47
患者男,62岁。因发现右胸壁包块6个月,左腰痛1个月,于2009年5月20日收入院。患者于6个月前发现右胸壁有一鸡蛋大的包块,质硬,触痛。近1个月来包块逐渐增大,偶感左腰部胀痛,于当地医院行B超检查示左肾占位病变。遂来我院行进一步诊治。查体:患者一般情况好,BP、HR正常。右侧胸壁可见一约8cm×6cm×3cm肿块,质硬,压痛,与周围界限不清。腹部平坦,全腹软,肝脾肋下未及,未触及包块。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双肾区无明显叩痛。CT检查:左肾体积增大,形态失常,  相似文献   

10.
十二指肠球部单发性神经纤维瘤少见,本院于1989年收治一例,报告如下: 男性,47岁,因反复糊状、少量成形黑便一月,伴疲乏入院。入院前一天饮酒后感头晕、眼花。否认慢性腹痛史。检查:贫血貌,皮肤无结节,皮色正常。腹部无压痛,未扪及包块,肝脾肋下未扪及。胃镜检查:十二指肠球部前壁见一广  相似文献   

11.
正患者,女性,27岁,HBsAg(+)20年,发现肝占位性病变半月于2017年7月入院。自述于20年前体检化验HBV-M提示"HBsAg(+)、HBeAg(+)、HBcAb(+)",肝功及乙肝病毒载量不详,未治。半月前在当地医院复诊,腹部B超提示肝脏占位性病变;行腹部MRI检查示:(1)肝硬化,脾大;(2)肝脏占位性病变,肝癌待排;(3)肝右叶多发性血管瘤;(4)左侧重复肾并轻  相似文献   

12.
1病例介绍患者女,32岁。因发现腹部包块两个月入院。查体:全身皮肤粘膜无苍白、黄染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腹软,略隆,下腹部可扪及13cm×12cm大小包块,肝脾助下未触及。妇检;宫颈轻度糜烂,它体中位与附件相连,似常大。附件双侧盯们及直径约10cm的包块。腹部B超显示,双侧附件区实性占位病变,考虑双侧卵巢肿瘤,阴道彩超显示右侧包块大11.4cm×7.7cm,外形不规则,有分叶感,血流丰富,呈树枝状。子宫后方包块9.8cm×7.1cm,外形不规则,内呈均匀一致的中低回声,有分叶感,彩超示血流丰富,树技状,考虑双侧卵巢恶性肿…  相似文献   

13.
患者,女,15岁,新疆伊宁市人,满族,2 0 0 1年3月起自感腹胀、右上腹肋缘下有一包块。2 0 0 2年6月5日,因头痛、呕吐,去南京市第一医院就诊。B超检查示右肝占位,诊断为“肝巨大囊肿”。同年6月2 4日来我院就诊,门诊以“肝巨大囊肿”收入院,住院号:2 68787。入院后体检:皮肤、巩膜无黄染,无蜘蛛痣及肝掌,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功能正常,全腹软,右上腹肋缘下可扪及一巨大包块,质软,边缘不清,约10cm×10cm ,无明显压痛,肝区轻度扣击痛,肝功能及血常规检查均正常。B超及CT检查示“右肝占位”,初步诊断:“肝巨大囊肿”。遂于2 0 0 2年7月4日在全…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性、57岁,体检时 B 型超声发现右上腹实性包块,于1985年5月入院。患有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无高血压史。体检:脉搏血压正常,巩膜皮肤无黄染,心界无明显扩大,心尖部Ⅲ级两期杂音。腹部未扪及包块,无压痛,未闻及血管杂音。血生化检查结果正常。入院后 B 超检查肝、胆、胰未见异常,右上腹近肝门部探及一圆形包块,位于门脉主干前方,胰头上方,直径3. 5cm,边界清楚整齐,部分区域回声增强,内部可见散在低回声光点,分布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4 5岁。因查体发现左肺占病变位10d入院,查体无阳性体征。胸部X线检查:左肺下野心影后侧见椭圆形肿块影,边缘略分叶(图1,2 ) ,考虑左肺癌。胸部CT示:左肺下叶后基底段见一4 3cm×3 0cm×2 0cm类圆形软组织密度肿块影,边缘规整、密度均匀,强化扫描肿块呈弱强化(图3) ,考虑左肺下叶周围性肺癌可能性大,不排除炎性占位病变。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未发现异常。痰检3次未查到癌细胞。入院诊断:左肺下叶占位病变:(1)左肺下叶癌;(2 )左肺炎性占位病变。遂在全麻下行左侧剖胸探查术,术中探及肿物位于左膈肌,呈囊状,约5 0cm×3 0cm×1 0cm ,…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54岁,因左上腹隐痛1月入院,入院前半个月曾在外院作胃镜检查示:慢性浅表性胃炎。腹部CT:未见明显器质性病变。入院体检:精神欠佳,贫血外貌,消瘦病容,结膜中度苍白,巩膜无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心肺(-),腹部平坦,肝脾未触及,上腹压痛(+),腹部未扪及包  相似文献   

17.
患者女性,30岁,汉族。自幼开始间断性右上腹隐痛伴畏寒发烧,于1989年7月18日入院。否认有肝炎和黄疸史。童年曾做B超检查示胆总管扩张。入院查体:体温、血压正常。皮肤、巩膜无黄染。肝脾无肿大,腹部未触及包块。B超检查:肝外胆管囊状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56岁,因上腹胀痛、乏力40 d,于1999年8月入院,伴食欲下降,体重于短期内减轻5kg.病程中无畏寒、发热,无声音嘶哑、鼻衄及黄疸,大小便正常.体检:消瘦面容,巩膜无黄染,皮肤未见瘀点、瘀斑,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全腹无压痛,未扪及包块,肝脾肋下未及.实验室检查:白细胞8.2×109/L,中性80%,淋巴20%,血沉30 mm/h,肝功能及血清AFP、CEA、CA19-9、CA15-3均正常.胃镜检查提示慢性浅表性胃炎.B超示胰体尾部有一5.0 cm×6.0 cm低回声实质肿块,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腹部CT示胰尾部占位性病变,胰腺癌可能.全身淋巴结ECT阴性.骨髓检查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19.
病历摘要患者女,54岁。于1982年末无何诱因出现右上腹胀痛,但不发热,亦无黄疸、呕吐及腹泻等症状,按“胆囊炎”治疗无效。至1983年5月因上腹部包块入院。体检:一般情况好。肺肝界在右锁骨中线第三肋间隙。上腹部膨满,肝肋下未扪及,剑突下6.5cm,中  相似文献   

20.
黄艳丽  司芩 《肝脏》2012,17(3):219
患者,男性,60岁,江苏东台人,因发现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20余年,肝占位4d收入外科拟行手术切除.1年来轻度间断乏力,入院前4d因乏力有所加重而在某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上腹部(CT检查,诊断为:肝硬化;肝右叶实质性占位,考虑原发性肝癌(PHC)(见图1).入院查:AFP 10.69 μg/L,CEA 7.9 μg/L.HBV DNA 3.397×104拷贝/mL,HBsAg、HBeAg、抗-HBc阳性.粪检末见虫卵.腹部常规超声检查示:肝区同声增粗,分布不均匀,呈结节状改变,肝右叶见一枚低回声团,大小约2.2 cm×2.3 cm,界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