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针神经刺激疗法治疗急迫性尿失禁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静 《中国针灸》2012,32(8):691-695
目的:评价电针神经刺激疗法治疗急迫性尿失禁的临床疗效,探寻急迫性尿失禁的有效针灸疗法。方法:48例急迫性尿失禁患者为研究对象,予电针神经刺激疗法进行治疗,穴取"腹四穴"和"骶四穴",采用特殊针刺方法(针尖向特定方向)并加以电刺激兴奋阴部神经及髂腹下和髂腹股沟神经,记录每位患者治疗前、治疗结束时和随访时(治疗结束后1年)的症状积分,并评定疗效。结果:治疗前与治疗结束时、治疗前与随访时症状积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1.98±5.18vs 3.04±3.76,11.98±5.18vs 4.40±4.27,均P<0.01)。治疗结束时有效率为81.3%(39/48),随访时为66.7%(32/4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时与随访时症状积分、改善率均呈较明显的回归趋势,分别建立回归方程,^Y=0.978 X+1.400(P<0.01,R2=0.753),^Y=0.975 X-0.106(P<0.01,R2=0.695)。结论:电针神经刺激疗法治疗急迫性尿失禁的近、远期临床疗效皆良好,且远期疗效与近期疗效呈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电针阴部神经刺激疗法与常规电针疗法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5例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试验一组、试验二组,每组25例。对照组给予单纯盆底肌训练,试验一组给予盆底肌训练联合常规电针疗法,试验二组给予盆底肌训练联合电针阴部神经刺激疗法,各组疗程均为8周。疗程结束后,比较3组患者尿失禁问卷简表(ICI-Q-SF)评分、1 h尿垫试验漏尿量、盆底肌力变化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 (1)治疗4周、治疗8周与治疗前比较,3组患者ICI-Q-SF评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和治疗8周,试验一组、试验二组与对照组比较,ICI-Q-SF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试验二组与试验一组比较,ICI-Q-SF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4周、治疗8周与治疗前比较,3组患者1 h尿垫试验漏尿量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试验一组、试验二组与对照组比较,1 h尿垫试验漏尿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试验二组与试验一组比较,1 h尿垫试验漏尿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4周、治疗8周与治疗前比较,3组患者盆底Ⅰ、Ⅱ类肌纤维肌力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试验一组、试验二组与对照组比较,盆底Ⅰ、Ⅱ类肌纤维肌力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和治疗8周,试验二组与试验一组比较,盆底Ⅰ、Ⅱ类肌纤维肌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对照组、试验一组、试验二组总有效率分别为40.0%、72.0%、88.0%;组间临床疗效比较,试验一组、试验二组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二组优于试验一组(P0.05)。结论电针阴部神经刺激疗法结合盆底肌训练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治疗效果优于常规电针疗法结合盆底肌训练以及单纯盆底肌训练。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会阴超声显示的盆底肌肉运动、阴道内压力和盆底表面肌电的同步检测证实电针阴部神经刺激疗法确能兴奋阴部神经。方法:对骶部四个针刺点,采用长针(针灸针)深刺并加以电刺激直接兴奋阴部神经。在患者接受电针阴部神经刺激疗法的同时,使用带影像组件的Medtronic Duet Encompass尿动力仪同步显示会阴超声B模式下盆底肌肉运动和M模式下盆底肌运动曲线、阴道压变化曲线及盆底肌电波。同步检测亦在下列三种情况下进行:1)停止电刺激;2)减弱电刺激强度至原来的2/7左右;3)逐渐退出下两针使针尖离开原处1~2cm。结果:35例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年龄54.9±9.8岁)接受了电针阴部神经刺激疗法和同步检测。当电针阴部神经刺激疗法正确实施时,患者有盆底肌以尿道为中心有节律地向头部方向收缩的感觉;同步检测显示超声B模式下盆底肌头尾方向运动,M模式下盆底肌运动曲线(振幅1mm左右,n=31,14例≥1mm,17例〈1mm),锯齿状阴道压变化曲线[变化幅度2.61±1.69(0.7~5.6)cmH2O,n=34]和盆底肌电波[波幅23.9±25.3(5-96)μV,n=34]。盆底肌运动曲线振幅大小与阴道压力变化幅度大小基本一致。当停止电刺激,减弱电刺激或针尖后退离开原处1~2厘米时,盆底肌运动及其运动曲线和锯齿状阴道压变化曲线消失。结论:电针阴部神经刺激疗法确能兴奋阴部神经,有效地收缩盆底肌。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电针神经刺激疗法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疗效。方法:46例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每组各23例,治疗组予以电针神经刺激疗法进行治疗,取穴"骶四穴",对照组予以传统针灸穴位进行治疗,取穴:中极、关元、膀胱俞和次髎。两组患者治疗时间45 min/次,每周3次,疗程8周(24次)。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结束时的下尿路症状和生活质量积分、残余尿及尿动力学指标。结果:治疗结束时,治疗组症状评分(10. 83±5. 56)与对照组(17. 83±5. 93)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组残余尿(80. 38±24. 91)与对照组残余尿(150. 63±49. 93)及尿动力学指标相比,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结束时观察组临床有效率73. 9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4. 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结论:电针神经刺激疗法能够更有效地调节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的储尿和排尿功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应用电针配合林氏正骨推拿手法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7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34例,对照组33例;治疗组采用电针结合林氏正骨推拿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电针结合常规手法治疗,两个疗程后观察JOA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JOA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结束后3个月随访JOA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JOA改善率为(68.76%±11.81%),高于对照组的(56.03%±7.33%),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林氏正骨推拿手法结合电针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疗效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电针结合椎旁神经阻滞对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8例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和电针结合椎旁神经阻滞组.电针组选T12~L3夹脊、风市、悬钟、丘墟、阿是等穴进行电针治疗;电针结合椎旁神经阻滞组在电针组治疗的基础上结合椎旁神经阻滞治疗.分别于第1次治疗前、第1次治疗结束后和最后1次治疗结束后测定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以评价患者疼痛程度.结果:第1次治疗结束后,电针组VA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改善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结合椎旁神经阻滞组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1).最后1次治疗结束后,2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2组间VAS评分比较,电针结合椎旁神经阻滞组VAS评分低于电针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电针结合椎旁神经阻滞不仅能迅速缓解疼痛,且较单纯电针减轻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的速度更快、疗效也更好,无不良反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电针神经刺激疗法治疗尿道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尿道综合征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采用"腹四穴"和"骶四穴"电针神经刺激治疗;对照组口服舍尼亭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症状积分及生活质量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患者治疗后症状改善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改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神经刺激疗法治疗尿道综合征疗效优于舍尼亭。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针刺补泻手法用于夹脊穴和阿是穴为主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PH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取针刺补泻手法用于夹脊穴和阿是穴为主的穴位,对照组采取相同穴位电针治疗,7天为1个疗程,均治疗3个疗程.于治疗前、治疗结束、治疗后1个月随访时比较2组视觉模拟评分(VA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及临床疗效.结果 3个疗程结束时,2组间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结束、治疗后1个月随访时的VAS、PSQ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在治疗后1个月随访时的VAS评分以及治疗结束时、治疗后1个月随访时PSQ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0.01).结论 针刺补泻手法用于夹脊穴、阿是穴为主治疗PNH的远期镇痛效果和对睡眠质量的改善效果优于相同穴位的电针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小针刀和火针联合阴部神经阻滞治疗骶神经功能障碍综合征(SNDS)患者的可行性和方案的改进提供依据。方法:将75例骶神经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治疗组(小针刀及毫火针治疗联合阴部神经阻滞)和对照组(阴部神经阻滞治疗)。经1个疗程治疗后,比较治疗前后肛门直肠疼痛的视觉模拟评分(VAS)、排便障碍、肛门失禁、腰痛或腰酸的VAS、腹胀和腹痛的VAS等指标评价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组内在排便障碍(包括排便间隔、排便时间、粪便性质指数、排便困难程度指数)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治疗后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组内在肛门失禁、腰痛或腰酸、腹胀腹痛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治疗后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组内的肛门直肠痛VA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1.61±0.95vs3.04±1.81,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4.74 vs 81.08, P0.01)。治疗后,两组之间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针刀和火针联合阴部神经阻滞治疗骶神经功能障碍综合征能更有效减轻肛门直肠痛,提高总有效率。  相似文献   

10.
金军  倪芝琳  袁燕 《中医药导报》2020,26(10):87-90
目的:评估超声定位下阴部神经与奇神经节脉冲射频联合银质针疗法治疗难治性会阴痛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7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疼痛科就诊的10例难治性会阴痛患者为研究对象,超声定位下行阴部神经和奇神经节脉冲射频术治疗和银质针治疗,分别记录治疗前与治疗后各时间点的视觉模拟数字(VAS)评分、疼痛障碍指数(PDI)和睡眠自评量表(SRSS)评分并计算总有效率,同时记录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患者治疗后1 hVAS评分、PDI指数与SRSS评分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至6个月时,总有效率为90.0%(9/10)。治疗过程中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超声引导下阴部神经与奇神经节脉冲射频联合银质针疗法治疗难治性会阴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电针阴部神经刺激疗法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临床疗效,寻求较优疗法。方法:纳入38例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随机分成电针阴部神经刺激疗法组(电针组,20例)和经阴道或肛门电刺激组(电刺激组,18例),分别施予相应疗法。治疗1月后观察临床症状积分变化,记录并评价疗效。结果:经治后电针组患者9例临床治愈,2例显效,6例有效,2例微效,1例无效,总有效率85.0%,优于电刺激组4例临床治愈,3例显效,2例有效,5例微效,4例无效,总有效率50.0%。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减少(P<0.01或P<0.05),且电针组改善更佳(P<0.01)。结论:电针阴部神经刺激疗法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可以达到经阴道或肛门电刺激疗法临床疗效,能够有效锻炼盆底肌收缩,且效果优于后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夹脊穴电针刺激配合普拉提斯运动疗法在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术后患者康复中的应用疗效。方法:选取84例LDH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2例和治疗组42例。两组术后住院期间均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出院后均予活血化瘀中成药治疗,治疗组再予夹脊穴电针刺激配合普拉提斯运动疗法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腰椎活动度、VAS评分及腰椎JOA评分,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前屈度、后伸度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治疗后治疗组前屈度、后伸度均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而腰椎JOA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治疗后治疗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0.01),而腰椎JOA评分均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P0.01)。总有效率对照组为90.5%,治疗组为1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夹脊穴电针刺激配合普拉提斯运动疗法能改善LDH术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Ⅰ度子宫脱垂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Ⅰ度子宫脱垂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支持疗法和盆底肌肉锻炼,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施以维道透刺关元、提托透刺子宫断续波电针配合温和灸百会治疗。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PFDI-20短表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为4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PFDI-20短表各项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PFDI-20、POPDI-6和CARDI-8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PFDI-20短表各项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透刺电针配合灸百会是一种治疗子宫脱垂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经颅神经电刺激疗法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原发性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治疗组采用针刺配合经颅神经电刺激疗法,对照组仅采用经颅神经电刺激疗法治疗。观察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0%,对照组为8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2、4星期后PSQI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4星期后PSQI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2、4星期后PSQI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配合经颅神经电刺激是一种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关节冲洗治疗膝骨关节炎的近期临床疗效及其适应症的选择。方法:对89例K-L分级Ⅰ~Ⅳ级,接受关节冲洗术治疗的KOA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于治疗后3个月、6个月记录患者的VAS评分及WOMAC评分,采用《中药新药治疗骨关节炎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进行疗效评价,分析影响疗效的因素。结果:共89例患者,全部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长6个月。VAS评分治疗前为(4.69±1.10)分,治疗后3个月为(1.50±0.89)分,至6个月随访时为(1.90±0.95)分;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WOMAC评分治疗前为(47.24±14.28)分,治疗后3个月为(16.81±6.37)分;至6个月随访时为(16.47±7.91)分,治疗前后WOMAC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3个月总体有效率达96.63%,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至6个月随访时有效率依然达到95.50%,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关节冲洗疗法在改善KOA患者的疼痛及稳定近期疗效上有明显优势;根据不同影像表现及体征,合理选择适应症,采用关节冲洗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能够获得良好的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电针治疗联合腹腔镜在老年患者肠道手术快速康复中的作用。方法研究对象选取行腹腔镜肠道手术的老年患者64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电针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2组患者均给予对症治疗,同时电针组给予针刺取穴电针刺激治疗,对照组给予非穴位电针刺激。比较2组患者术后苏醒时间、排气时间、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同时比较2组患者术中失血量、术后VAS评分及术后MMSE评分,以及胰岛素抵抗指数。结果电针组患者的术后苏醒时间、下床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2组患者的VAS评分及MMSE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3 d电针组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MMSE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前1d的HOMA-IR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5d,电针组患者HOMA-IR指数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且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治疗应用在老年患者腹腔镜肠道手术快速康复中,能减少患者术后麻醉、镇痛药物的使用,促进其肠道功能恢复和减少认知功能障碍,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采用综合康复疗法对上肢骨折修复后肘关节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5月—2017年6月收治58例上肢骨折术后肘关节功能障碍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康复组两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电针治疗,康复组的患者进行综合康复疗法治疗,具体内容有电针治疗,关节松解治疗,运动治疗以及冷疗和热疗等,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对照组和康复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9%、69.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康复组的ROM评分(136.1±27.2)分高于对照组(103.9±23.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康复组的ADL评分(86.5±15.1)分高于对照组(78.1±15.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肢骨折术后肘关节功能障碍采用综合康复疗法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36例采用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进行治疗,根据Kreder方法在术前、术后2周及末次随访时观察相关影像学指标,并采用Dienst功能评定标准进行腕关节功能评价。结果:所有患者骨折均一期愈合,平均随访时间(9.22±1.97)个月。Dienst腕关节功能评分优26例,良6例,中4例,差0例,优良率88.89%。根据Kreder方法测量掌倾角术后2周为(12.11±2.14)、与术前(-13.08±9.1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末次随访为(11.94±1.93),与术后2周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6)。尺偏角术后2周为(22.75±2.98),与术前(6.03±2.8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末次随访(22.14±2.61)与术后2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6)。桡骨短缩距离术后2周为(0.75±0.77)mm,与术前(3.72±1.77)m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末次随访(0.67±0.72)mm,与术后2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4)。结论: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可牢固固定,允许早期活动腕关节,并可防止复位丢失。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火针与电针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12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火针组与电针组,分别采用火针和电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VAS评分及WOMAC量表评分,并比较两组间疗效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及WOMAC量表各项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个月随访,火针组僵硬、关节功能评分优于电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火针组总有效率为92.7%,电针组为9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火针与电针治疗膝骨关节炎疗效相当,火针在改善膝关节僵硬和关节功能的远期疗效上优于电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电针穴位刺激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预防效果及部分治疗机理。方法:将180例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针刺组和电针组,每组60人。对照组:基础治疗;针刺组:基础治疗联合针刺疗法;电针组:基础治疗联合电针疗法。观察手术前后的血栓弹力图(TEG)变化、下肢深静脉血流情况、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患者开始下地活动时间等。结果:术后7天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率对照组为30.0%,针刺组为21.7%,电针组为18.3%。针刺组、电针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与电针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AS镇痛评分术后48小时与术后6、24小时3组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小时,针刺组、电针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与电针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EG显示与术前比较3组术后R时间显著缩短,CI延长,MA及α角增大。与对照组比较,针刺组、电针组术后第1天各项指标没有显著差异,但在术后第3天多项指标提示针刺组高凝指标有所减低,并在术后第7天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术后针刺及电针穴位刺激能降低髋关节置换术后DVT发生率,更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