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冠心病又称缺血性心脏病,因心脏表面冠状动脉结构和(或)功能性狭窄导致心肌缺血。任何阶段都可能因突然的斑块破裂,大量血栓形成,出现急性血栓事件,即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稳定性冠心病的心肌缺血表现形式主要是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减少。因此,评估稳定性冠心病的冠状动脉  相似文献   

2.
<正> 无痛性心肌缺血在临床各类冠心病中是常见的。动态心电图监测已经为无痛性缺血提供了最客观证据,但是这种现象也可通过运动诱发缺血性ST段改变、心肌闪烁显象灌注缺损及左室壁运动异常的分析而查出来。无痛性心肌缺血常发生于稳定性心绞痛、不稳定性心绞痛、心肌梗塞以及完全无症状的冠心病患者、在一述各组患者中,无痛性心肌缺血者预后均差。如: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中37例心电监测示缺血者中半数临床状况恶  相似文献   

3.
日常活动中没有经历症状变化的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发生频率的远期变化未见报告。就某一时间来讲,这种心肌缺血的程度与运动试验时心肌缺血阈值有很强的相关性。本研究旨在了解稳定性冠心病患者能否显示心肌缺血的频率和持续时间的远期变化,确定这种变化是否与运动试验心肌缺血阈值的变化相平行。方法 40例患者中男28例,女12例,年龄 61±8(38~75)岁;心功能NYHA Ⅰ~Ⅱ级。符合下述标准:(1)血管造影证实为冠心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调脂治疗对血脂正常的稳定性心绞病患者心肌缺血的影响。方法64例血脂正常且心电图运动试验阳性的稳定,挂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辛伐他汀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除给予常规治疗外,同时口服辛伐他汀20mg每天一次调脂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于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时分别行24h动态心电图、心电图运动试验检测心肌缺血总负荷(total ischemic burden,TIB)及运动诱发的心肌缺血,并记录缺血相关事件。结果治疗后6个月治疗组TIB低于对照组TIB(P〈0.05)。治疗组运动耐量增加,由运动诱发的心肌缺血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缺血相关事件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辛伐他汀调脂治疗对血脂正常的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具有抗心肌缺血作用,并能减少运动诱发的心肌缺血以及缺血相关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确诊的冠状动脉疾病病人在日常活动时出现无症状心肌缺血具有不良的预后。如长期稳定性心绞痛和不稳定性病人动态心电图(AECG)上出现无症状缺血是心肌死亡的最好指标。尽管简单的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存在似乎是预示致死性心脏事件的标志,但以前没有很好地全面评价AECG的诊断和预示  相似文献   

6.
多年来,一般认为硝酸甘油只能用于心绞痛;一旦发生心肌梗塞,则硝酸甘油禁用,因它所引起的低血压与心动过速可能加重心肌缺血。晚近,实验资料提示阻断冠状动脉后,硝酸甘油可减少心肌缺血,缩小梗塞范围。本文通过两组实验,提示硝酸甘油能改善心肌梗塞时的心电稳定性,提高心室颤动阈,减少心室颤动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意义与心绞痛不同,若处置不当或不及时,短期内很可能演变成急性心肌梗死或发生猝死,因此一定要高度重视,现将我院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55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不稳定性心绞痛的诊断标准出现心肌缺血性胸痛或证实心肌缺血,但无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及心肌酶谱的改变,  相似文献   

8.
生理性缺血训练包括多种运动训练形式,能够提高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阈值,促进冠状动脉有效侧支循环生成。对于冠状动脉血运重建后伴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稳定性心绞痛、小血管或微循环病变患者,生理性缺血训练是极具潜力的康复训练措施之一。该文总结运动所诱发的缺血预适应的病理生理机制,以及临床常用的生理性缺血训练的原理及其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应用缓释消心痛治疗稳定性心绞痛36例,临床疗效达83%。用Holter监测者,其减少心肌缺血发作的有效率为80%。本药具有持续作用长、副作用小、简便有效的优点。  相似文献   

10.
不稳定性心绞痛(UA)是介于稳定性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塞之间的一种临床状态,病情变化多端。可逆转为稳定性心绞痛,或发展为急性心肌梗塞或猝死。普遍认为其发生机制可能是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冠脉痉挛。斑块出血、血小板聚集,内皮细胞功能不全,抗凝功能减弱,凝血功能激活,附壁血栓形成等因素诱发冠脉狭窄,而在短时期内迅速发展导致了不稳定性的心肌缺血状态。因此在UA的治疗中除选择抗心肌缺血的药物外,同时还可考虑用抗血小板、抗凝及溶栓的治疗。我院用东菱克栓酶治疗Ho倒不稳定性心绞痛后取得了一定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心脏电不稳定是心脏猝死重要因素之一。交感神经兴奋使心脏电势降低,迷走神经兴奋使电势升高。改善自主神经系统则能增进心脏电稳定性,从而降低猝死发生率。作者等用已愈合心肌梗塞的狗作急性心肌缺血所致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参芍胶囊治疗心绞痛的效果,并分析其对患者心肌功能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12月盘锦市中心医院收入的心绞痛患者104例进行前瞻性研究,通过简单随机化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n=52)与参照组(n=52)。参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参照组基础上服用参芍胶囊。两组均治疗4周。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和治疗前后心肌功能指标{血清指标[P选择素糖蛋白配体1(PSGL-1)、P选择素(PS)、肌钙蛋白T(TnT)]、临床指标(心肌缺血总负荷、心肌缺血持续时间、24 h内心绞痛发作次数)}、斑块稳定性指标{影像学指标(斑块体积、斑块数量)、血清炎性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安全性指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治疗效果优于参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PSGL-1、PS、TnT分别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试验组低于参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心肌缺血总负荷、24 h内心绞痛发作次数分别少于本组治疗前,心肌缺血持续时间分别短于本组治疗前,且试验组治疗后心肌缺血总负荷、24 h内心绞痛发...  相似文献   

13.
冠心病有许多临床表现,某些常作为危险的指针。在日常生活中发生的短暂性缺血,大多是无症状的,是危险的标志之一,动态心电图发现心肌缺血存在昼夜节律在早晨清醒与起床时发作明显增加。临床研究显示缺血发作存在35%~80%的慢性稳定冠心病,20%~55%不稳定性心绞痛,20%~40%梗塞后患者,16%具血管疾病者,3%~7%具危险因素但无症状的中年男性。许多因素可影响这些缺血的发生,动态监测发现在睡眠时心肌缺血发作明显减少,且发作持续时间更短,而重劳动时缺血发作大大增加,发作还呈现明显周期性,稳定性心绞痛者在午夜至早晨6时发作最少,当清醒后2~4小时发作明显增加,以后发  相似文献   

14.
硝酸异山梨醋(消心痛)皮肤喷雾剂治疗39例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达79.5%,作HoIler监测减少心肌缺血发作有效率为73.4%,运动耐量在喷药后有改善(占79%)。本药具有使用简便、作用时间持久,副作用小、无皮肤过敏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QTc、QTc离散度(QTcd)与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心源性猝死的关系。方法 测定10 0例老年心肌缺血患者和6 0例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的QTc间期和QTcd ,并与80例正常老年人进行比较。结果 老年女性患者QTc较男性长(P <0 . 0 5 ) ,而QTcd两者无差异;老年心肌缺血患者QTc和QTcd较正常组明显延长(P <0 .0 1) ;心肌梗死前壁、下壁和后壁3组QTcd无明显差异(P <0. 0 5 ) ;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QTcd较稳定性心绞痛长(P <0 . 0 5 )。结论 老年心肌缺血患者QTc和QTcd明显延长,对预测致命性心律失常和心源性猝死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6.
冠心病心肌缺血阈值及其变异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冠心病的心肌缺血发作与心肌缺血阈值的关系。方法:对163例冠心病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测,并分析心肌缺血阈值。结果: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发作高峰于上午6~12时。最低心肌缺血阈值多发生于夜间、清晨或休息时。心肌缺血阈值变异性与心肌缺血次数呈正相关,与最低心肌缺血阚值呈负相关。混台型和梗塞后心绞痛患者较劳力型心绞痛患者心肌缺血阈值低,变异性大。结论:推测混台型心绞痛和梗塞后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病变较重,冠状动脉张力较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肺癌患出现心肌缺血时的QT离散度(QTd)的变化。方法:随机测量量32例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心肌缺血在缺血前后的QTd值,并与40例未出现心肌缺血和40例健康对对比观察,结果:心肌缺血组的心肌缺血后QTd较心肌缺血前、无心肌缺血组和健康组显增大(P<0.01),而心肌缺血前QTd、无心肌缺血组和健康组比较无明显增大(P>0.05)。结论:肺癌患心肌缺血时QTd值显增加。  相似文献   

18.
99例冠心病24h动态心电图无症状心肌缺血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4年Getts等首先报道了无痛性心肌缺血综合征,该综合征现称为无症状心肌缺血,也称为无痛性心肌缺血或隐匿性心肌缺血。24h动态心电图(DCG)检查是发现无症状心肌缺血最重要的手段。1986年.Cohn将无症状心肌缺血病人分为3类:①完全无症状心肌缺血而因冠心病猝死者;②心肌梗死(MI)后有无症状心肌缺血发作者;③有心绞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地昔帕明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后交感神经重构和室颤阈值的影响,并探讨交感神经重构与室颤阈值的关系。方法: 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20只:即心肌缺血组:夹闭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 min;地昔帕明组:先单次静脉给予地昔帕明0.8 mg/kg,5 min后夹闭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 min及假手术组:仅开胸但不夹闭左冠状动脉。喂养1周后,开胸测定室颤阈值。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大鼠心室肌中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和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神经纤维的分布和密度,并用RT-PCR测定梗死周边区GAP43和TH mRNA表达的水平。 结果: 地昔帕明组的室颤阈值(11.0±2.65)V较心肌缺血组(7.2±1.30)V显著增高(P<0.05);与假手术组的(13.0±2.12)V比较无明显差异。心肌缺血组GAP43和TH阳性神经纤维的分布紊乱,密度明显高于地昔帕明组和假手术组(P<0.05)。与心肌缺血组相比,地昔帕明组GAP43和TH mRNA表达的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 地昔帕明可改善心肌缺血后交感神经重构,提高室颤阈值,增加缺血心脏的电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低温低氧条件下心肌缺血对家兔心电活动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家兔心肌缺血后在低温低氧条件下对心电图的影响,以分析低温低氧在心肌缺血发生中的心电变化。方法将心肌缺血家兔放入低温(-10±2)℃和低氧8.5%的氮氧混合气体的冰柜中30min。分别测量和分析心肌缺血前、心肌缺血后和心肌缺血低温低氧后的家兔心电图的改变。结果①与对照组相比,心肌缺血低温低氧后心率减慢,P-R间期延长,QRS间期延长;ST段抬高;QT间期延长。②与心肌缺血相比,心肌缺血低温低氧后,P波电压升高,P-R间期仍延长,QRS间期仍延长,ST段仍抬高并加重。结论心肌缺血低温低氧有进一步加重心肌缺血的作用,使原有心电改变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