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 探讨脑出血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患者的预后判断提供依据.方法 检测110例24 h内发生基底节出血患者人院时血糖、IL-6、vWF、TNF-α的血浆浓度,结合临床资料,对24 h死亡概率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男性、出血量大、高血压史和入院时高IL-6、TNF-α、收缩压、血糖是基底节出血24 h死亡的危险因素(P<0.1),高vWF是保护因素(P<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史、入院时高IL-6、血糖是基底节出血24 h死亡的危险因素(P<0.1),高vWF是保护因素(P<0.1).结论 检测大脑基底节出血患者人院时血糖、IL-6、vWF的血浆浓度,结合高血压病史的有无,可能对早期死亡的预测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关系。方法对86例TIA患者和性别、年龄相匹配的查体者按1:1配成,使用多导睡眠检测仪检测,同时进行TIA危险因素和OSAHS症状问卷,完成Epworth嗜睡量表(ESS),检测血压,体质量,身高,清晨空腹血糖,血纤维蛋白原。结果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在TIA组和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血纤维蛋白原、高血压病史、高胆固醇血症、吸烟史、心肌梗死病史在TIA组中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OSAHS不是TIA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任丘地区急性脑梗死患者1年预后不良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14年1月20日至2017年12月30日连续入院并符合入组标准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 252例,按患者发病1年随访时临床结局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odified Rankin scale, mRs)进行分组,预后良好组(mRs评分≤2分)2 912例,预后不良组(mRs评分>2分)340例,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1年预后不良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急性脑梗死预后不良组年龄、糖尿病史、高脂血症史、脑卒中史、心房颤动史、冠心病史、吸烟、饮酒、颈动脉斑块形成、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使用、文化程度、收缩压、空腹血糖、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脂蛋白a、肌酐、胱抑素C、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纤维蛋白原、同型半胱氨酸、入院24 h内NIHSS评分与预后良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脑卒中史、收缩压、肌酐、纤维蛋白原、入院24 h内NIHSS评分为急性脑梗死患者1年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时年龄、脑卒中史、收缩压、肌酐、纤维蛋白原、入院24 h内NIHSS评分是发病1年时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早期识别及关注预后不良人群,采取积极预防,可降低不良预后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龄脑白质疏松(L A )患者的临床表现,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共纳入45例入住本院诊断为L A的高龄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随机抽取无 L A的高龄人群75例作为对照组,详细记录其相关信息及临床症状,应用多因素回归分析进行相关危险因素分析。【结果】LA患者随年龄的增加,LA严重程度越重,且有不同程度认知功能障碍表现,重度组认知功能障碍最严重,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DR)评分最高,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最低,与轻、中度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 <0.05);中度组认知功能障碍较轻度组严重,CDR评分高于轻度组,MMSE评分低于轻度组( 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吸烟史、饮酒史、脑血管病史与LA的发生存在密切的相关性,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05);而两组间血脂、空腹血糖(FBG)、同型半胱氨酸(Hcy)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05)。多因素分析显示高血压病史、饮酒史、脑血管病史是LA 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P <0.05)。【结论】高龄人群发生LA与既往高血压病史、饮酒史、脑血管病史存在密切的相关性,是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和脑梗死(CI)人群脑白质病变(WMLs)的临床特点和分布规律,研究在缺血机制下导致明显的WMLs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连续收集2017年6月至2018年5月就诊于青岛西海岸新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的223例TIA/CI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其性别、年龄、吸烟史、卒中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以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游离三碘甲状原氨酸(T3)、左心室肥厚(LVH)和颈动脉内膜增厚(IIMT)情况。WMLs的分级参照Fazekas评分标准。223例患者分为单纯TIA组和CI组,后者包括新发梗死的患者以及有卒中史的TIA患者,分析脑室周围白质高信号(PWMHs)评分与深部脑白质高信号(DWMHs)评分与卒中相关性。对无明显WMLs组和明显WMLs组患者的计量资料作单因素分析,以筛选出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为自变量,以是否存在明显WMLs为因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导致明显缺血性WML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CI组PWMHs、DWMHs评分均显著大于单纯TIA组(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WMHs评分增高与卒中事件无显著相关(OR=0.830、P=0.510),DWMHs评分增高是卒中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2.922、P=0.000)。单因素分析显示,无明显WMLs组和明显WMLs组患者的年龄、高血压、LVH、IIMT以及卒中史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高血压和左心室肥厚是明显缺血性WML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脑梗死较TIA患者存在更为严重的WMLs,而且DWMHs评分增高与卒中发生更为相关。年龄、高血压和LVH是缺血性WMLs加重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湖北地区人群冠心病主要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湖北地区冠心病病例和对照各961例,了解吸烟、饮酒、高血压和糖尿病等病史,及空腹血糖、血脂、血压、体质指数等值。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比较,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吸烟史、冠心病家族史、收缩压水平、空腹血糖水平和饮酒史差异有显著性(P<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冠心病显著危险因素为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吸烟史、冠心病家族史、饮酒史和性别。结论:湖北地区人群中,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吸烟史、冠心病家族史、饮酒史和性别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高龄患者)静脉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END)的因素分析。方法:收集高龄患者溶栓病人资料,同时纳入溶栓后导致END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本研究纳入高龄AIS 62例,男性28例,女性34例,平均年龄(85.0±4.1)岁,其中发生END组20例;溶栓前和溶栓后发生END组血糖水平明显高于非END组(P<0.05),将存在统计学差异的因素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的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发现,溶栓后空腹血糖[OR95%CI=(1.091,2.857)是AIS溶栓后发生END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龄患者溶栓后AIS空腹血糖水平是发生END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难治性高血压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31例难治性高血压患者(观察组)和52例非难治性高血压患者(对照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体质量指数、高血压病程、24 h收缩压、24 h舒张压、平均心率、脉压、估测肾小球滤过率、动态动脉硬化指数、左室肥厚和饮酒史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或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难治性高血压与高血压病程、估测肾小球滤过率、24 h收缩压、左室肥厚和饮酒史显著相关(O R=1.049、1.882、1.077、2.211、2.138)。结论高血压病程延长、肾小球滤过率下降、24 h收缩压升高和饮酒史均为难治性高血压的相关危险因素,临床应以此为依据,及早筛查难治性高血压的高危人群,通过针对性干预,促进病情转归。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尿激酶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后发生出血性转化(HT)的危险因素。方法:AIS患者120例,根据尿激酶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治疗后是否出现HT分为HT组(11例)和非HT组(109例),对溶栓治疗后出现HT的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HT组与非HT组的治疗前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史、大面积脑梗死、发病至溶栓治疗时间、房颤史、入院血糖、入院NIHSS评分及溶栓24 h后收缩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引起溶栓后发生HT的独立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大面积脑梗死、发病至溶栓治疗时间、房颤史、入院血糖、入院NIHSS评分及溶栓24 h后收缩压(P<0.05)。结论:大面积脑梗死、发病至溶栓治疗时间、房颤史、入院血糖、入院NIHSS评分及溶栓24 h后收缩压是AIS患者发生HT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急性脑卒中患者发生误吸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误吸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 方法:71例急性脑卒中患者根据纤维鼻咽喉镜吞咽功能检查(FEES)的结果分为误吸组和无误吸组。对可能影响卒中后误吸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急性脑卒中患者误吸的发生率为50.7%,36.1%的误吸患者为无症状性误吸。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脑卒中史和卒中严重程度是卒中后误吸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严重卒中(OR=5.778,95%CI 1.123—29.737)和既往有脑卒中史(OR=3.302,95%CI 1.174—9.293)是卒中后误吸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误吸是脑卒中急性期的常见问题,严重卒中(NIHSS>10分)和脑卒中史是卒中后误吸的独立危险因素。 关键词 脑血管意外;误吸;危险因素 中图分类号:R743.3,R4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1242(2010)-02-0131-04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牙齿缺失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0月至2012年6月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粤北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期缺血性卒中患者164例,采集患者的人口学资料、既往病史和牙齿缺失等情况,检测血脂、血糖、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纤维蛋白原、肌酐等血清学指标,入院3天内完成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出院后每半年及研究截止时通过电话随访评定患者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采用t检验或秩和检验比较各组变量指标,组间频率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并行ROC曲线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缺血性卒中预后不良相关因素Logistic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OR=1.04,95%CI:1.01~1.07, P=0.02)、肌酐(OR=1.01,95%CI:1.00~1.02, P=0.04)、牙齿缺失数(OR=1.05,95%CI:1.01~1.08, P=0.01)及入院时NIHSS评分(OR=1.22,95%CI:1.12~1.33, P<0.001)是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而经Logistic多因素分析,校正年龄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后,仅NIHSS 评分(OR=1.24,95%CI:1.11~1.40, P<0.001)和牙齿缺失数(OR=1.07,95%CI:1.02~1.12, P=0.004)与缺血性卒中预后不良相关。结论牙齿缺失数可能是与NIHSS评分相同,均是影响缺血性卒中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115例急性脑卒中患者标准吞咽功能评估   总被引:37,自引:1,他引:37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吞咽困难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对115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在入院24 h内进行标准吞咽功能评估,了解有无吞咽困难;在住院期间行头部CT或MRI检查判定病变部位,以发病3个月和6个月时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作为卒中预后指标,分别对影响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和预后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卒中后吞咽困难发生率为62.6%,不同病变部位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21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NIH-SS评分是卒中后吞咽困难的独立危险因素(OR=5.841,95%CI:1.562~21.837),吞咽困难是3个月时卒中预后不良(mRS 3~6分)的独立危险因素(OR=5.570,95%CI:1.052~29.496),但未显示其对6个月预后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吞咽困难是脑卒中急性期的常见问题,也是3个月预后的独立预测指标;入院时NIHSS评分是卒中后吞咽困难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TCD监测微栓子信号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TCD)监测微栓子信号(MES)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的临床意义及凝血纤溶异常。方法: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69例,其中脑血栓43例,短暂性脑缺血(TIA)26例为脑血管病组和43例同年龄高血压、糖尿病或高血脂患者为对照组,分别监测TCD及检测凝血纤溶纤维蛋白原(Fg)和D-二聚体(D-D浓度)。结果:脑血管病组的MES检出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脑血栓组的MES检出率与TIA组无显著性差异。脑血栓组的Fg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增高,TIA组的Fg水平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脑血栓组Fg水平较TIA组显著升高。脑血栓及TIA组的D-D浓度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脑血栓组D-D浓度较TIA组显著升高。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ES和高血压进入脑血管病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MES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密切相关,可能是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14.
老年空腹血糖受损人群高血压伴随状况及特征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空腹血糖受损人群血压异常状况及相关因素。方法:对1052例60岁以上居民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老年空腹血糖受损者血压异常状况及相关因素。结果:高血压患病率为41.31%,女性(22.95%)高于男性(18.36%)(P〈0.05);高血压前期患病率46.56%,女性(25.25%)高于男性(21.31%)(P〈0.05)。Lostic回归分析显示,该人群血压升高危险因素为高血压家族史、年龄和腰围。结论:老年空腹血糖受损阶段高血压和高血压前期总患病率为87.87%,其可控危险因素主要是中心性肥胖。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脑卒中危险因素及其治疗情况对首次发生缺血性卒中患者临床病情严重程度的影响.方法 2006年2月至2007年2月连续收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72例,均采用统一的访谈式问卷调查卒中患者的危险因素及其治疗情况,并采集患者入院后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结果 单变量分析发现两组间性别、年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治疗、心房颤动、糖尿病、吸烟史、饮酒史、久坐生活方式、小动脉粥样硬化性(SVO)、心源性卒中(CE)水平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吸烟史、TIA治疗、CE是严重型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吸烟史、TIA治疗史、CE是独立危险因素.应进行大样本队列研究加以证实.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分析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住院期间发生卒中相关性肺炎(SAP)的危险因素和预测模型。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脑卒中的吞咽障碍患者149例,根据是否存在SAP分为SAP组和非SAP组,统计分析患者年龄、性别、高血压史、临床并发症、疾病损伤特点、入院血液学指标、康复评定数据等指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SAP的独立危险因素,并采用ROC曲线分析相关因素对SAP的预测价值。 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高血压病史、吸烟史、留置胃管、洼田饮水试验简况Ⅴ、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高是SAP的独立危险因素,改良Barthel指数≥40分是SAP的保护因素;ROC曲线分析提示,NLR联合洼田饮水试验预测SAP能力的曲线下面积为0.767(P<0.001,95% CI 0.691—0.843),临界值、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612、0.701、0.774。 结论:高血压病史、吸烟史、留置胃管、洼田饮水试验简况Ⅴ、高NLR值是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发生SAP的独立危险因素,改良Barthel指数≥40分是SAP的保护因素,且NLR联合洼田饮水试验对是否发生SAP有较好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7.
脑卒中后应激性高血糖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急性期脑卒中患者应激性高血糖与病情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170例无糖尿病史的急性期脑卒中患者,进行空腹血糖测定、欧洲脑卒中(Ess)评分和不良转归率(恶化和死亡发生率)统计。按疾病类型(缺血性卒中及出血性卒中)和空腹血糖水平(正常血糖及高血糖)两种方法分组,比较各组间指标差异性。结果:出血性卒中组空腹血糖水平及不良转归率高于缺血性卒中组,Ess评分低于缺血性卒中组(P〈0.05);应激性高血糖组Ess评分低于正常血糖组而不良转归率高于正常血糖组(P〈0.01)。结论:急性脑卒中后应激性血糖越高,病情越重,预后越差。其中以出血性卒中更显著。对急性期脑卒中患者应及时检测空腹血糖,以利于对病情及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在伴H型高血压的早期分水岭脑梗死患者中的构成特征及H型高血压对患者脑梗死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影响。方法 收集住院的早期分水岭脑梗死患者60例。根据患者血压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分为A组、B组、C组、D组各15例。评估各危险因素特征、NIHSS评分、mRS评分。最后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四组男性患者占比居多,年龄50岁以上居多,D组吸烟史居多(86.66%),饮酒史无差异,B组均为高血压病患者占比居多,D组患者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既往卒中史占比居多,A组稳定斑块居多(93.33%),D组不稳定斑块居多(73.33%),D组血管重度狭窄、CT早期梗死征象居多。四组患者入院时NIHSS评分、责任血管、快速降压、发热、空腹血糖(FBG)、纤维蛋白原(FIB)、白细胞(WBC)、D-二聚体无明显差异。结论 H型高血压与早期分水岭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呈正相关,为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进展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对进展性脑梗死与完全性脑梗死两组患者的高血压史、糖尿病史、血压、血糖、纤维蛋白原等相关因素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合并血管狭窄、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高纤维蛋白原血症的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血管狭窄、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及高纤维蛋白原血症是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感染、发热、水电解质紊乱也是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非急诊手术糖尿病患者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12月在本院行非急诊手术治疗的27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糖尿病组109例,对照组162例,比较两组术后感染率,分析糖尿病组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糖尿病组感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11.93%vs2.75‰,P〈0.05);糖尿病组患者伤口愈合时间、总住院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麻醉分级(ASA分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糖尿病组中,感染患者术后一周空腹及餐后2h血糖、术后总住院时间均明显高于未感染患者(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仅有术后一周空腹血糖为糖尿病组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OR—1.739)。【结论】糖尿病患者非急诊手术后感染率高,术后一周空腹血糖未达标是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