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自1998年5月~2006年3月间采用自拟排石汤加金钱草泡茶代饮疗法,保守治疗泌尿系统结石43例,结石排出或明显下移或横径变小39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1995年3月至1998年9月,笔者运用自拟排石汤加减治疗泌尿系结石患者36例,收效较为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36例患者,均有尿路结石的典型症状,并经B超或腹部平片确诊,属于所选适应症范围内(1结石直径在1cm以内,无梗阻,不伴严重感染,不伴严重的脏器疾病;2单发或双侧多发性小结石;3多次复发的小结石)。其中男22例,女14例;年龄最大66岁,最小22岁;病程最长18年,最短半年;肾结石伴输尿管结石10例,输尿管伴膀胱结石6例,膀胱结石11例,输尿管结石9例;11例存在不同程度的肾积水;结石最大者为肾结石1.0×0.8cm(注:未排出,属无效),最小者0.1×0…  相似文献   

3.
1 临床资料  52例中 ,男 39例 ,女 1 3例 ;年龄 1 1~ 65岁 ;病程 2 d~ 2 a;结石 3 mm× 5mm~ 1 5mm× 7m m;上输尿管结石 1 6例 ,中输尿管结石 2 8例 ,下输尿管 8例 ;合并肾积水 2 9例 ;均有不同程度的一侧或二侧下腹部刺痛、尿频、尿急、尿灼痛 ,肉眼或镜下血尿 ,合并肾积水伴腰部胀痛。2 治疗方法 处方 :金钱草 4 0 g,石韦 1 5g,王不留行1 2 g,丑牛子 1 0 g,海金砂 2 0 g,川牛膝 1 5g,木通 1 0 g,车前仁 1 0 g,内金 1 0 g,芒硝 6g,小茴香 7g。日 1剂 ,水煎 3次 ,每次饮药量约 1 0 0 0 m L ,服后作适当跳跃运动 ,2 0 d为 1个疗程 ,…  相似文献   

4.
笔者近十几年来,运用自拟排石苦酒汤治疗泌尿系结石症,收到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1 方剂组成 川牛膝30g,石苇30g,滑石30g,海金砂30g(布包),生蒲黄12g(布包),王不留行12g,枳实20g,白芍15g,甘草梢5g,车前子15g(布包),胡桃肉30g,鳖甲30g,生牡蛎30g(先煎),苦酒50ml(兑服)。 临床以本方为基础辨证加减。 方义:本方以海金砂、车前子消石通淋;滑石、石苇清热利湿、助海金砂排石之功;王不留行、生蒲黄、川牛膝活血行瘀而通血脉,胡桃肉补肾滋水,除燥溶石,正如陈士铎说:“溺石,皆水郁  相似文献   

5.
输尿管结石病是我国地区性多发病之一。1971年以来,我院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排石疗法治疗本病,至1977年共治疗400例。本文就有关排石疗法的临床经验及治疗原理的实验研究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自2001年以来,采用排石汤加输液后利尿治疗输尿管结石,取得满意的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50例,男性43例,女性7例;年龄最小者25岁,最大者53岁;平均年龄28岁。其中25岁到40岁者共33例,占66.0%,本组病程最长者2年,最短者2天。1.2结石部位与大小本组病例中,输尿管上段结石8例,输尿管中段结石25例,输尿管下段结石7例,结石大小为0.4-0.8cm者36例,小于0.4cm者14例。1.3临床表现及诊断本组病例均有过典型的尿路结石症状,如腰酸腰痛,疼痛向同侧腹股沟放射,尿痛,上、中输尿管点压痛。尿常规红细胞 — 。全部病例均经B超或X线平片…  相似文献   

7.
彭福丽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29):926-927
泌尿系结石是临床常见病之一,属祖国医学的"淋证"、"石淋"、"血淋"的范畴。自2003年-2007年3月笔者用自拟排石汤加味治疗泌尿系结石98例,一般采用清热利湿、利水通淋排石的方法,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8.
9.
自拟排石汤治疗输尿管结石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自拟排石汤治疗输尿管结石的疗效。方法 30例患者服自拟排石汤治疗,疼痛剧烈者黄体酮针10 mg肌肉注射。结果治愈20例(66.7%),好转6例(20.0%),无效4例(13.39%)。结论排石汤治疗输尿管结石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介绍部位运动排石疗法治疗肾输尿管结石。方法:根据结石部位,采用运动为主,辅以利尿,药物疗法。结果:平均39.2d和28.5d内,肾下盏和输尿管结石完全排出率(治愈)率,分别为41.67%和61.54%,有效率为58.33%和73.08%。结论:运动排石可作为泌尿系结石遥一种常规治法。  相似文献   

11.
自拟排石汤治疗输尿管结石7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自拟排石汤治疗榆尿管结石的疗效。方法将确诊输尿管结石的76例患者予自拟排石汤内服.1剂/d,10d为1疗程。结果治愈54例,好转18例,总有效率94.7%。结论内服中药排石汤有消溶结石,促进输尿管蠕动排出结石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1963年5月至1975年8月,我院用中药排石汤加减治疗188例输尿管结石,其中住院治疗者89例,门诊治疗有复诊记录者99例。全组病人均有阵发性腰、腹部放射性剧痛及血尿等病史,均经X线泌尿系平片证实有输尿管结石。绝大多数结石为单个,其中13例输尿管有1个以上结石或伴有肾区结石  相似文献   

13.
陈培忠 《实用全科医学》2010,(12):1552-1553
目的观察自拟排石汤治疗输尿管结石对临床治疗的作用。方法自煎自拟排石汤,一剂药煎2次,每次250ml以上,分2—3次服,连服5—15d,为一个疗程。结果由金钱草、海金砂、生鸡内金、生米仁、丹皮、三棱、莪术、乌药、王不留行、车前子、滑石等组成的排石汤,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排石效果。结论尿路结石的形成根本在于肾气虚惫,治疗不可单纯用清热通淋之品,必须施以温补肾阳之药以补代通,使机体阳气充盈,气化则石能出焉。重视应用补肾,尤其注重补肾气,发现疗效较一般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自拟通淋消溶结石丸汤加总攻排石法治疗泌尿系结石的疗效.方法 随机抽取456例泌尿系结石病人,设为A组(对比组)和B组(治疗组),A组228例,单纯口服石韦散.8组228例,采用通淋消溶结石丸汤加总攻排石治疗;结果A组总排石率68%,B组总排石率达9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通淋消溶结石丸汤加总攻排石治疗泌尿系结石能明显提高排石率.  相似文献   

15.
多根输尿管插管治疗输尿管结石病人9例,其中7例结石被排出,2例无效,成功率77.8%。该法治疗输尿管结石简单易行,安全有效,且不需要特殊设备。  相似文献   

16.
自拟尿路排石汤治疗输尿管结石37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自拟排石汤治疗输尿管结石37例,经过17个月的临床观察,结果治愈19例,占51.35%;有效10例,占27.03%;无效8例,占21.62%。总有效率为78.38%。最短排石时间约15小时,最长者约23天,平均约为6天。  相似文献   

17.
输尿管结石大部分是由于肾内形成的结石排入输尿管所 致,临床主要表现为腰腹疼痛、尿血、排尿困难等表现为特 点,易导致尿路感染,甚至影响肾功能.我科于2010年7月- 2011年10月采用自拟排石汤治疗输尿管结石50例,疗效明确, 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自1995年来,我们采用自拟疏肝排石饮治疗肝内胆管结石32例,收到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32例中,男18例,女14例,年龄最小28岁,最大54岁,病史最短者1年,最长19年,有手术摘除胆囊史3例。32例B超显示,肝内胆管有光点、光团及“泥沙样”声影。12 分型:根据本组病例的发病原因和症状,大致可分为:肝郁气滞,湿热黄疸二型。肝郁气滞占18例,湿热黄疸占14例。13 方法:疏肝排石饮的药物组成:柴胡10g、郁金10g、白芍10g、茵陈12g、黄芩10g、广香6g、枳壳10g、金钱草20g、鸡内金6g(冲)、山甲10g。水煎两次分服,…  相似文献   

19.
<正> 1987年以来,我院共收治肾及输尿管结石73例,采用中西医总攻疗法治疗37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一、诊断标准:1.临床表现为突发性腰部或腹部剧烈绞痛或钝痛,或向小腹、大腿内侧、会阴部放散;绞痛后有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2.B超检查结石阳性,有时伴存肾积水。3.腹部X线平片示结石阳性。4.排泄性尿路造影示结石阳性。凡具备2、3、4任何一个条件,同时伴有第1项条件者即可确诊。二、随机分组:将73例病人按收治时间早晚排成1~73号,单号入治疗组,共37例,双号入对照组共36例。治疗组应用自拟中西医结合总攻疗法,  相似文献   

20.
本组46例,男33例,女13例,年龄21~48岁,平均31.5岁,病程5天至7年,以上全部经肾盂造影或B超确诊;结石<1cm,伴肾盂积水。治疗方法:处方:金钱草40~60g,海金沙30g,鸡内金15g,滑石20g,石韦12g,霍麦12g,篇蓄12g,木通10g,牛膝109,生地159,甘草3g。加减:肾绞痛剧烈加乳香、没药、元胡;腰痛加川断、杜仲;小腹痛加乌药、元胡、郁金;尿热加银花、公英;尿病加乌药、元胡;尿血加三七;阴虚加麦冬、玉竹、玄参;气虚加黄茂、党参、鹿角胶。用法:每日1剂、文火煎3次,每次取4OOInl,共120Oml,并每日饮水100ed以上。治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