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胰腺假性囊肿的外科治疗体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回顾性分析5年余收治的25例胰腺假性囊肿的病例资料。行囊肿空肠吻合术7例,囊肿胃吻合术1例,单纯囊肿外引流术9例,内引流+外引流术2例,外引流+脾切除术1例,外引流+半胃切除+胃空肠吻合术1例,囊肿切除术1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1例,非手术治疗2例。外引流术后1例因胰瘘而再行瘘管空肠吻合术,1例因胰瘘而再行瘘管切除术,1例囊肿胃吻合术后并发消化道出血经非手术治疗而愈,其余病例术后均痊愈。提示胰腺假性囊肿应根据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治疗方式,大多能治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胰腺囊性疾病破裂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胰胆外科收治的20例胰腺囊性疾病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胰腺假性囊肿15例,胰腺囊性肿瘤5例。结果 5例胰腺囊性肿瘤患者均行手术切除,其中2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3例行胰体尾脾切除术。15例胰腺假性囊肿患者中,行超声引导下胰腺假性囊肿穿刺置管引流2例;内镜下胰管内支架引流2例;内镜下胰管内支架引流联合超声引导下胰腺假性囊肿穿刺置管引流2例;手术治疗9例,其中假性囊肿外引流1例,假性囊肿内引流8例(胰腺假性囊肿空肠吻合5例,胰腺假性囊肿胃吻合3例)。术后发生胰瘘3例(A级2例,B级1例),胃排空障碍1例,肺部感染2例,腹腔积液1例。随访3个月至5年,平均25.6个月,1例胰腺假性囊肿患者行内镜下胰管内支架引流术后假性囊肿复发,还有1例胰腺假性囊肿患者行假性囊肿内引流术后复发,2例复发患者均经非手术治疗后症状好转,痊愈出院。结论正确地鉴别胰腺囊性肿瘤与胰腺假性囊肿是胰腺囊性疾病破裂治疗方式选择的前提。胰腺囊性疾病破裂的治疗较常规胰腺囊性疾病的治疗急迫,治疗方式的选择至关重要,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出个体化治疗方案,使患者最大程度获益。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超声内镜引导下经胃引流治疗早期胰腺假性囊肿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至2008年在超声内镜引导下早期经胃穿刺置管引流进行治疗的23例巨大胰腺假性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假性囊肿位于胰头部3例,胰体部11例,胰尾部9例,囊肿平均直径11 cm(8~18 cm),均为单发囊性,所有病例在超声内镜引导下经胃引流治疗胰腺假性囊肿,假性囊肿发现至穿刺手术间隔17~65d,平均31 d.2例术后发生囊肿感染,1例改用外引流,另1例改用手术内引流治疗治愈;3例出现消化道出血,保守治疗后治愈.2~3个月后CT复查,6例患者假性囊肿完全消失,余15例患者囊肿明显缩小,所有患者腹胀、腹痛症状缓解.随访1年,无溃疡、出血、囊腔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超声引导下早期经胃穿刺置管引流治疗胰腺假性囊肿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超声引导下微创治疗急性胰腺假性囊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应用微创方法治疗急性胰腺假性囊肿的优势及最佳时机选择。方法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对34例急性胰腺假性囊肿行穿刺抽吸术及置管引流术;并于术后定期复查,以观察评价治疗效果。结果对8例囊肿直径6cm者,采取穿刺抽液术治疗,穿刺1~4次/例,平均2.4次/例,2~4周治愈,平均2.6周。26例直径≥6cm者,采取穿刺置管引流术,引流时间16~45d,平均31.8d;住院时间12~25d,平均18.6d。34例患者中共有32例接受随访,其中26例随访半年无复发;有6例复发,均为囊肿直径≥6cm者,经再次穿刺置管引流术后治愈。结论超声引导经皮穿刺抽吸术或置管引流术是治疗急性胰腺假性囊肿的首选方法,方法简便,疗效确切,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可重复操作等优点;在治疗时机上,只要胰腺假性囊肿诊断成立,无论选择穿刺抽吸术或置管引流术,均以尽早治疗为原则。  相似文献   

5.
假性胰腺囊肿治疗术式的选择与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院自1974年1月至2000年12月共收治假性胰腺囊肿100例,采用非手术治疗17例,手术治疗83例,现就术式的选择与评价讨论如下。1B超引导下穿刺囊肿排液置管引流术 本法适于病情危重不能耐受剖腹探查手术或手术时机尚未成熟不适于内引流者。本组有4例腹部外伤或手术后12~15天出现直径15~17cm的巨大假性胰腺囊肿,其中1例胰头部囊肿压迫十二指肠致不全梗阻。4例均行B超引导穿刺置管吸引出约3000ml液体,淀粉酶测定值500索氏单位以上。引流后肿块消失并解除压迫症状。2例形成胰瘘,4个月后治愈…  相似文献   

6.
探讨彩超引导下穿刺置管治疗胰腺假性囊肿的疗效。回顾性分析30例胰腺假性囊肿患者彩超引导下穿刺置管治疗临床资料,并与手术内引流进行比较。30例患者经置管引流10~100 d,全部临床治愈,随访3~12个月,无复发,较手术内引流组创伤小,并发症少,但恢复时间较长。彩超引导下穿刺置管治疗胰腺假性囊肿简单、经济、有效,是治疗胰腺假性囊肿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巨大胰腺假性囊肿内引流术治疗的术式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且行囊肿内引流的13例巨大胰腺假性囊肿(长径15 cm)的临床资料。结果均经B超或/和CT以及术后病理学检查明确胰腺假性囊肿的诊断。行囊肿空肠Roux-en-Y型吻合术的6例,其中术后囊肿感染2例。囊肿胃吻合术3例,术后囊肿感染2例,消化道出血1例,其中2例需二次干预。囊肿胃肠道一期内、外引流术4例,其中囊肿胃一期内、外引流术2例,术后1例囊肿感染,非手术治疗后痊愈;囊肿空肠Roux-en-Y一期内、外引流术2例,无术后并发症。全组无死亡病例。结论对部分巨大胰腺假性囊肿,囊肿胃肠道一期内、外引流术可能更为合适。对适宜行囊肿胃吻合术的巨大胰腺假性囊肿,建议行囊肿胃一期内、外引流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CT引导的经皮穿刺置管引流联合胆道镜治疗胰周脓肿的方法和效果。方法:5例重症胰腺炎合并胰周脓肿患者,在CT引导下行病灶穿刺引流,待窦道形成后,将窦道扩张,用胆道镜经窦道多次清除脓腔内坏死组织。结果:5例患者CT引导下穿刺置管均成功,每例患者经胆道镜脓腔清理2~6次,其中3例治愈;2例胰腺假性囊肿,经开腹行囊肿空肠吻合术治愈。无因穿刺、引流和胆道镜清理脓腔引发的并发症。结论:CT引导经皮穿刺、置管引流、窦道扩张和胆道镜清理,多种微创方法结合是治疗胰周脓的常有方法。  相似文献   

9.
胰腺假性囊肿的诊治体会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总结胰腺假性囊肿的诊治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46例胰腺假性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7例保守治疗,行内引流术12例,外引流术9例,序贯式内外引流术5例,胰腺部分切除术13例。结果 保守治疗者均痊愈,无复发;行内引流术者中有1例发生肠瘘,其余11例恢复良好无复发;行外引流术1例出现胰瘘,2例复发;行胰腺部分切除术者有1例出现胰瘘,其余恢复良好。结论 根据病情和病程选择合适的术式是治疗胰腺假性囊肿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胰腺假性囊肿41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胰腺假性囊肿的诊断及外科手术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行手术治疗的41例胰腺假性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单纯囊肿外引流术7例(17.1%),单纯囊肿切除10例(24.4%),囊肿及胰尾部切除+脾切除术3例(7.3%),囊肿空肠Roux-en-Y吻合18例(43.9%),囊肿胃吻合3例(7.3%)。结果术后发生并发症8例(19.5%),1例囊肿胃吻合术患者术后2d出现消化道出血,经非手术治疗而痊愈出院;2例患者(单纯囊肿外引流术1例,囊肿空肠Roux-en-Y吻合1例)早期出现不全性肠梗阻,经过保守治疗出院;2例单纯囊肿外引流术患者术后出现胰瘘,1例胰瘘经保守治疗治愈,另外1例因长期胰瘘而再行瘘管空肠吻合术而治愈;1例囊肿空肠Roux-en-Y吻合术后出现逆行感染,经抗炎保守治疗后病情缓解;全组切口感染2例,1例保守换药,另1例换药后行二期缝合均获痊愈。无手术死亡病例。随访37例,时间6个月~5年,平均(3.3±1.9)年,2例单纯囊肿切除术患者于术后1年复发,经保守治疗症状缓解。结论胰腺假性囊肿在经保守治疗渡过急性期后,应根据需要采取个体化的外科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明确不同固定器械在胫骨干不同骨折类型固定中的特点,以指导临床应用。方法:68例胫骨干骨折,行加压钢板螺钉、交锁髓内钉、单侧外固定架固定后,作临床疗效分析。结果:加压钢板固定组42例,感染5例,骨不连1例,平均愈合时间3.8个月;交锁髓内钉固定组13例,无感染及骨不连,平均愈合时间5.4个月;单侧外固定架组13例,骨不连1例,踝关节背伸受限3例,平均愈合时间4.5个月。结论:胫骨骨折交锁髓内钉固定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好,适用范围广,但要注意及时进行动力加压。加压钢板及外固定架固定应选择各自的最佳适应证,以达到理想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17.
《Anaesthesia》1984,39(1):80-80
The Faculty of Anaesthetists of the Royal College of Surgeons of England, 35–43 Lincoln's Inn Fields, London WC2A 3PN. Telephone: 01-405 3474.  相似文献   

18.
19.
Operations were performed on 48 patients with aneurysms of the thoracic aorta, one of them had a rupture of aneurysm of the noncoronary sinus followed by the formation of a fistula between the aorta and the right atrium. The fistula was ligated by an access through the right atrium with good nearest and long-term results.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