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智 《中国骨伤》2018,31(9):787-789
正由于上肢具有多关节且各关节屈伸旋转活动范围广,功能要求复杂,与生产生活关系密切,故对骨折的治疗要求较高。因解剖形态及功能要求差异很大,上肢不同部位不同年龄骨折的治疗方法也各不相同,与下肢长骨干骨折应用髓内钉治疗近年来已取得共识  相似文献   

2.
对桡骨远端骨折的新认识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桡骨远端骨折的新认识张长青,龚炎培综述桡骨远端骨折是上肢最常见的骨折,占骨科急诊病人的1/6左右。传统的治疗方法以保守治疗为主。因多数人认为即使畸形愈合也不影响腕关节功能,而如产生骨性关节炎,腕关节为非负重关节,对功能影响也不大。由于忽视桡骨远端骨...  相似文献   

3.
两种不同内固定方法治疗肩锁关节骨折/脱位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肩锁关节周围无丰厚软组织保护,直接暴力极易造成肩锁关节损伤,使关节稳定装置遭到破坏,锁骨骨折和肩锁关节脱位也因此成为骨科临床上常见的上肢创伤之一。根据骨折后锁骨移位或脱位的程度不同,其治疗方法很多,对于移位和脱位明显的损伤,常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复位骨折和脱位,重建喙锁韧带和肩锁韧带,保留肩关节的功能。关于锁骨远端移位性骨折和肩锁关节完全脱位的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4.
重视关节内骨折的治疗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期《中华创伤骨科杂志》是以“关节内骨折”为主要内容的重点刊,涉及下肢的胫骨平台骨折、髌骨骨折、Pilon骨折、跟骨骨折及上肢的肩胛盂骨折、桡骨远端骨折的手术治疗一关节内骨折,特别是高能量的损伤由于骨折移位、关节塌陷及软组织损伤等增加了治疗的难度。治疗上根据关节内骨折的特点应做到:对骨折损伤正确判断,把握手术时机,应用微创技术,尽可能达到骨折的解剖复位及对线,最大限度恢复关节功能特别强调关节内骨折的治疗要个体化  相似文献   

5.
陈旧性颈髓损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颈椎减压融合手术对陈旧性颈椎骨折脱位引起的颈脊髓或神经根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1999年1月~2003年12月手术治疗因颈椎骨折脱位合并不同程度颈脊髓损伤后1个月以上的患者58例,总结临床资料,比较手术前后感觉运动功能的改善程度。结果:平均随访27个月。术前ASIA分级A级的7例患者术后上肢有1~2个神经根功能改善者3例,下肢出现肌肉活动功能改善者2例:术前B级的11例患者术后8例上肢活动有改善,6例出现下肢功能改善;术前C级6例患者术后达D级3例,E级3例:术前D级34例患者术后达到E级24例,10例仍为D级。所有患者术后ASIA的感觉及运动评分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结论:减压融合手术对陈旧性颈椎骨折脱位引起的颈脊髓损伤或神经根损伤仍是有效的治疗方法,脊髓功能的恢复与脊髓损伤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6.
踝关节是一个负重关节,其骨折脱位是临床常见损伤,及时关节面解剖原位固定,早期功能锻炼是恢复踝关节功能、减少并发症及后遗症的可靠保证。我院自1999年6月~2004年4月共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84例,治疗效果较好,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旋前型踝关节骨折、脱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4,自引:0,他引:54  
踝关节骨折、脱位是创伤骨科最常见的骨折、脱位之一。旋前型踝关节骨折、脱位的损伤机制较为复杂,包括下胫腓联合损伤。本文通过复习近 10年的文献,介绍旋前型踝关节骨折的生物力学特性、 X线评价和治疗方法。 临床上对踝关节骨折、脱位最普遍的分类方法有两种,即 Lauge- Hansen和 AO- Danis- Weber分类方法。 Lauge- Hansen按损伤机制将踝关节骨折、脱位分为旋后-内收、旋后-外旋、旋前-外展、旋前-外旋和垂直压缩五型;而 AO- Danis- Weber则主要根据腓骨骨折的水平将其分为 A、 B、 C三型。由于旋前-外展和旋前-外旋型…  相似文献   

8.
双切口双钢板治疗骨折-脱位型胫骨内髁骨折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回顾性分析双切口双钢板治疗骨折-脱位型胫骨内髁骨折。方法 骨折-脱位型胫骨内髁骨折19例(AO分类:41-B3.2),男10例,女9例,平均年龄36.0岁,平均随访11.2个月。用Rasmussen评分法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19例患者下肢力线全部矫正,其中优良16例,占84.2%,一般3例,占16.8%,不伴早晚期并发症。结论 用双切口双钢板治疗骨折-脱位型胫骨内髁骨折是一种可靠的手术方法,疗效佳,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后内侧人路治疗胫骨后内髁骨折伴脱位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2008年2月至2011年5月,收治胫骨后内髁骨折伴脱位11例.用HSS膝关节临床功能恢复评价标准评分分析手术治疗效果。结果11例患者下肢力线纠正,关节稳定。其中优7例、良3例、可1例。治疗优良率90.9%。1例患者出现创伤性关节炎,理疗及消炎镇痛药等治疗,症状缓解。结论后内侧入路T型支撑钢板固定是治疗胫骨后内髁骨折伴脱位的有效方法。疗效显著,并发症少。后内髁骨折解剖复位,坚强内固定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本奈骨折为第一掌骨基底部骨折脱位,是手部最常见的骨折之一,常常复位容易固定困难,如治疗不当,往往形成一个疼痛、僵硬而畸形的关节,严重影响拇指对掌和外展功能。2002~2007年,我院骨科应用手法复位、∝石膏固定治疗本奈骨折48例,方法简单,效果理想。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第二颈椎骨折脱位的手术治疗及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第二颈椎骨折脱位是一种上颈椎常见的严重创伤,特殊的解剖结构决定了其手术难度大、风险高的特点。近年来,随着各种颈椎内固定系统的问世和技术的改进,对于此类骨折脱位的手术治疗出现了一些新方法,包括:颈后路C1-2植骨融合内固定术、C1后弓切除减压术、枕颈融合内固定术、颈前路内固定术治疗齿突骨折脱位;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椎弓骨折脱位。可使用器械包括椎板夹、棒或钢板、螺钉等。每种方法和器械都有其优缺点和适应证。本文总结了各种术式和多种内固定技术应用的适应证、效果和潜在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Pilon骨折的分类与功能评价   总被引:50,自引:2,他引:50  
Pilon骨折的概念由Destot于1911年提出,其特征是涉及胫骨远端关节面上干骺端骨折,呈现不同程度的嵌插与粉碎,伴有关节软骨损伤和关节面分离,可涉及内踝、外踝、后踝的骨折。Pilon骨折的分类,目前临床应用较多的是Rtiedi-Allgoewer分类(1969)与AO/OTA分类方法(1996)。Rueedi-Allgoewer分类依据关节面的粉碎程度和移位程度,将Pilon骨折分为三型。AO/OTA分类中,Pilon骨折主要涉及43-B3、43-C1、43-C2、43-C3,共分为两型4组12个亚组。Pilon骨折治疗结局评价主要用Burwell-Charnley(1965)骨折复位放射学评价标准和Tornetta(1993)临床治疗结果评价标准,也可用Mazur(1979)踝关节评价分级系统、Baird-Jackson(1987)踝关节评分系统。  相似文献   

13.
肩锁关节脱位和锁骨远端骨折是常见的上肢创伤,占全身骨折脱位的4.4%~5.9%,其治疗方法很多。近年来采用锁骨钩钢板治疗,以固定确切、操作简单、符合局部解剖及生物力学要求、不损伤关节面、可早期功能锻炼及容易在基层开展等优点,成为治疗首选。现总结我院的治疗体会,分析其并发症原因,以便今后更好的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4.
颈椎骨折脱位内固定治疗方式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不同手术内固定方式治疗颈椎骨折脱位伴颈髓损伤的效果及其必要性。方法:采用6种不同的内固定方法,于伤后1-5d内治疗不同类型的颈椎骨折脱位伴颈髓损伤34例,并进行术前术后临床比较。结果:34例固定效果均良好,按ASIA评分标准,术后脊髓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及时有效的减压、准确稳固的内固定能使颈椎、颈髓损伤病人主动、有效地恢复功能,内固定方式应根据骨折机制、损伤部位及类型选择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下肢骨折手术固定技术的选择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范顺武  陈意磊 《中国骨伤》2012,25(7):535-539
<正>下肢是成人骨折的常见部位。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髋关节周围骨折的发生率逐步上升。与此同时,城市化、公路交通和建筑业的繁荣伴随着意外事故的增加,使得下肢长骨骨干骨折、粉碎性骨折、开放骨折等高能量创伤更为常见,骨科医生面临更大的挑战。下肢骨折治疗的主要目标是恢复肢体力线、促进愈合、恢复关节功能与行走。大部分下肢骨折很难通过保守治疗获得满意的临床结果而需要手术固  相似文献   

16.
复位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肥城矿务局第二医院骨科(271613)郭延章,杨德勇,李光宪,郭伟胸腰椎骨折椎体脱位合并截瘫是煤矿医院常见的一种损伤。复位减压及内固定是目前治疗脊柱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的主要方法,其内固定器械较多,更新换代较快,自1991...  相似文献   

17.
髋臼骨折的手术策略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唐佩福  王岩 《中国骨伤》2005,18(2):87-90
髋臼骨折位置深在,解剖复杂,手术显露和固定都非常困难。对于移位较大的髋臼骨折,闭合复位必然导致骨折畸形愈合,切开复位内固定虽然能获得解剖复位,但是手术并发症非常多。髋臼骨折无论采取哪一种方法治疗,其结局均可能为创伤性关节炎或股骨头坏死。为了更好的治疗髋臼骨折,要求骨科医师必须全面掌握髋臼的解剖结构、生物力学、骨折分类、治疗方法以及并发症的预防等基础知识。  相似文献   

18.
肱骨近端骨折为上肢骨折的好发部位,骨折后骨性解剖结构改变,肩袖功能紊乱,二头肌间沟移位,固定不确实造成骨折畸形愈合,骨折造成肱骨头缺血性坏死等问题困扰着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如何选择操作简便、固定可靠、并发症少的手术方式,一直是骨科医师关注的问题。自2000年3月至2005年1月本院采用切开复位三叶草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24例,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上肢骨折患者进行疼痛管理,分析疼痛与骨折类型、患者年龄、性别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完善创伤骨科上肢骨折患者疼痛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差问卷和疼痛评估量表对创伤骨科随机收治的164例上肢骨折患者采用多模式镇痛方式,术后均应用PCIA及静脉滴注氟比洛酚酯50rag进行追踪调查,观察不同骨折部位、年龄、性别差异对疼痛及疼痛治疗满意度的影响。结果:上肢骨折后中度及以上疼痛的患者为78%,女性疼痛程度高于男性,男性术后最大疼痛评分(4.71±0.899)分,均低于女性(6.05±1.13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不同年龄段患者骨折后疼痛最大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骨折部位患者疼痛最大评分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肢骨折患者疼痛情况因性别、年龄、部位而异,医务人员在患者骨折后予以合理的疼痛管理,才能保证患者得到及时合理的镇痛治疗,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髋部骨折脱位合并坐骨神经损伤治疗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回顾分析髋部骨折脱位合并坐骨神经损伤的诊断治疗特点。方法:对47例髋部骨折脱位合并坐骨神经损伤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随访1~3年。男35例,女12例,年龄18~62岁。髋部骨折脱位分类:单纯髋关节后脱位8例,单纯髋臼骨折4例,髋臼骨折合并髋关节后脱位29例,股骨头、股骨颈骨折合并髋臼骨折各3例。坐骨神经损伤类型:单纯腓总神经损伤34例,腓总神经、胫神经联合损伤13例,非手术治疗15例。手术治疗32例。结果:解剖复位21例,满意复位14例,不满意复位4例。坐骨神经恢复情况:优10例,良18例,差10例,劣9例。结论:对于单纯髋关节后脱位或髋臼骨折移位小于0.5cm者,应用非手术治疗。而对于骨折移位大于0.5cm者,应采取手术治疗,尽早解剖复位并探查坐骨神经,以减低创伤性髋关节炎的发生,并促进坐骨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