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纵隔巨大原发性生殖细胞瘤31例手术治疗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纵隔生殖细胞瘤的发生、临床特点及其治疗。方法对31例纵隔巨大生殖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纵隔生殖细胞瘤术前不易明确诊断。31例中术后病理:成熟型畸胎瘤15例,占所有生殖细胞瘤的48%,未成熟畸胎瘤5例,精原细胞瘤4例,内胚窦瘤2例,混合瘤4例,恶性外胚层来源1例。手术方式包括单纯肿物切除,肿物加肺或心包部分切除,肿物加血管或膈神经切除和胸膜剥脱等。手术相关死亡2例,手术病死率为6.4%。成熟型畸胎瘤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97%。恶性纵隔生殖细胞瘤的5年生存率为43.7%。结论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是巨大原发性纵隔生殖细胞瘤治疗的主要手段,由于肿物巨大,多和纵隔结构粘连紧密,充分的围手术期处理,认真选择切口,手术中避免损伤重要组织器官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颅内生殖细胞瘤的综合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颅内生殖细胞瘤的综合治疗方法。方法颅内生殖细者胞瘤患17例,5例实施脑立体定向活检手术,10例手术切除肿瘤,其中3例于切除术前实施脑室-腹腔分流术;5例实施手术切除联合放射治疗。2例实施手术切除联合化学治疗,3例实施手术切除加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5例实施放射治疗联合化学治疗,2例实施单纯放射治疗。结果临床症状均改善,随访13例,11例恢复正常工作,2例生活能自理。结论颅内生殖细胞瘤的综合治疗比单一。治疗方案可以获得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生殖细胞瘤起源于胚生殖细胞,也称胚生殖细胞瘤,占颅内原发瘤的1%,好发于松果体区,也可以发生于松果体以外部位,如第三脑室、鞍上、下视丘、基底节、额叶、颞叶深部,也可发生于幕下,第四脑室。这些发生于松果体以外部位的生殖细胞瘤称为非松果体区生殖细胞瘤,过去称为异位松果体瘤,以鞍区和基底节区多见。本文收集8例非松果体区生殖细胞瘤,所有病例均经我院手术病理证实。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松果体区生殖细胞瘤的不同治疗方法间疗效的差异。方法回顾分析36例松果体区生殖细胞瘤,病理诊断13例,临床诊断23例。治疗方法:局部放疗15例,全脑放疗9例,全脑全脊髓放疗10例。应用spss10.0软件包分析各组的差别。结果总体3年无瘤生存率62.41%,5年无瘤生存率54.61%。结果显示全脑全脊髓放疗组有最低的转移率及最高的长期生存率,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推荐全脑全脊髓放疗为松果体区生殖细胞瘤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脊髓髓内生殖细胞瘤1例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脊髓髓内生殖细胞瘤临床病理学特性,方法:报告1例罕见的伴有滋养层细胞成分的脊髓髓内生殖细胞瘤,同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脊髓髓内生殖细胞瘤的组织学改变为类似于性腺原基发生的生殖细胞瘤。免疫组化染色肿瘤细胞PLAP(+)、AFP(-),当伴有滋养层细胞时β-HCG( )。结论:脊髓髓内生殖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肿瘤,应该与一些脊髓发生的肿瘤相鉴别,该瘤对放射治疗极为敏感。  相似文献   

6.
小儿小脑星形细胞瘤10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小儿小脑星形细胞瘤的临床特征、治疗策略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101例经病理学证实的小儿星形细胞瘤病例的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结果 男性50例,女性51例,平均年龄9.8岁.肿瘤大小3~7.5 cm.实性瘤体型46例,瘤在囊内型24例,囊在瘤内型31例;39例位于小脑蚓部,62例位于小脑半球,9例位于第四脑室并与脑干粘连.手术全切除92例,近全切除9例.87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5年,术后生存率100%.所有病例均未接受放、化疗.结论 小儿小脑星形细胞瘤多发生于小脑半球,小脑蚓部也不少见,影像学和组织病理有助于诊断.治疗应以显微手术全切除为主,单纯手术全切除远期预い后良好.  相似文献   

7.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睾丸生殖细胞瘤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睾丸生殖细胞瘤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睾丸生殖细胞瘤患者的二维声像图表现,并结合相关临床表现及血清甲胎蛋白(αFP)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值进行综合分析。所有病例均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结果术后病理诊断精原细胞瘤13例、胚胎癌4例、畸胎瘤7例、卵黄囊瘤4例、混合性生殖细胞瘤5例。各类肿瘤其二维超声各具一定特征,其中所检测到的最小肿瘤大小为0.4cm×0.6cm。本组睾丸生殖细胞瘤肿块内动脉血流收缩期峰值流速[(25±11)cm/s]明显高于正常人睾丸动脉[(8.97±2.74)cm/s],而其阻力指数(0.58±0.09)与正常参考值(0.54±0.09)有较大的交叉。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睾丸生殖细胞瘤的符合率达97%(32/33)。本组10例睾丸生殖细胞瘤患者αFP升高,2例βhCG升高,3例αFP和βhCG均升高。结论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睾丸生殖细胞瘤有很高的诊断价值,且能早期发现肿瘤;结合相关临床表现及血清αFP、βhCG等资料,可进一步为睾丸生殖细胞瘤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等提供可靠的信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瘤段切除带血管蒂腓骨移植融合膝关节治疗胫骨上段骨巨细胞瘤的临床疗效。方法:4例胫骨上段骨巨细胞瘤患者均瘤段切除,采用带血管蒂腓骨多段重叠移植融合膝关节,填补切除术后遗留的胫骨缺损,结果:4例患者骨愈合良好,无切口并发症。术后随访5~6年,肿瘤无复发,结论:瘤段切除带血管蒂腓骨移植融合膝关节治疗胫骨上段骨巨细胞瘤有较好的疗效。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颅内生殖细胞瘤致垂体柄增粗伴中枢性尿崩症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措施,以减少误诊误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例误诊为淋巴细胞性垂体炎的颅内生殖细胞瘤致垂体柄增粗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例因多饮、多尿,伴胡须、腋毛稀疏3年,发热1周入院,曾经相关检查误诊为淋巴细胞性垂体炎导致中枢性尿崩症,给予口服糖皮质激素治疗3个月无效,后行经蝶垂体柄占位活组织病理检查确诊为生殖细胞瘤。行2次化学治疗、1次放射治疗后,瘤体明显缩小。随后给予激素替代治疗,效果良好。1周前出现上呼吸道感染,停用激素替代,进而出现垂体危象,予激素等治疗后患者病情好转出院。现病情稳定。结论颅内生殖细胞瘤致垂体柄增粗诊断除需考虑年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影像学检查资料外,确诊需依据病理检查结果,以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0.
颅内生殖细胞肿瘤的诊断和综合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颅内生殖细胞肿瘤的诊断和综合治疗进行分析和总结。方法:回顾10年间34例颅内生殖细胞肿瘤,其中生殖细胞瘤20例,畸胎瘤7例,高度恶性非生殖细胞瘤性生殖细胞肿瘤7例。结果:20例生殖细胞瘤中15例行脑室腹腔分流术,19例放射治疗,2例联合化疗,5例复发;畸胎瘤7例全部手术切除,除1 例恶性畸胎瘤外其他6例无复发;7例高度恶性非生殖细胞瘤性生殖细胞肿瘤中1例行γ-刀治疗后手术治疗,2例行放疗联合药物化疗,随访1~3年并存活至今,其他4例均于1年内死亡。结论:颅内生殖细胞瘤的首选治疗方法是放疗,并联合化疗;畸胎瘤者应予手术切除,其中恶性畸胎瘤者应加用足量放疗和化疗;高度恶性非生殖细胞瘤性生殖细胞肿瘤应用“三明治”疗法,先化疗观察肿瘤标志物降低情况,接着足量放疗(50~60Gy),待肿瘤标记物正常时,如仍有肿瘤残存可再手术切除,如肿瘤标记物仍高,则继续化疗和(或)放疗。[著者文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脊髓胶质瘤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分析我院54例脊髓胶质瘤病例的病理类型、生长部位、症状体征以及手术效果。结果 脊髓胶质瘤以室管膜瘤和星形细胞瘤为主,其中以室管膜瘤居多而且手术全切率较高,星形细胞瘤手术全切率较低。结论 脊髓胶质瘤可以做到早期诊断,不能全切者应进行减压并结合放疗。  相似文献   

12.
黄澍  黄小钦 《新医学》2007,38(8):516-517,F0003
目的:总结颅内生殖细胞瘤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对38例颅内生殖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改变进行分析。结果:38例中年龄小于18岁32例(84%),偏瘫14例,尿崩症11例。头痛、呕吐8例,视力减退8例,视乳头水肿8例,丘脑底部综合征7例,复视4例,性早熟3例。肿瘤位于松果体区13例,鞍区11例,基底节区14例。位于松果体区或鞍区的生殖细胞瘤,CT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病灶,增强扫描后呈均匀或不均匀强化,钙化不多见;磁共振表现为不规则形病灶,T1、T2加权像呈均匀等信号,增强扫描后病灶明显强化。基底节区生殖细胞瘤在CT上表现为形态不规则病灶;磁共振上表现为T1加权像混杂低信号,T2加权像呈混杂高信号。结论:颅内生殖细胞瘤患者以儿童、青少年多见,病变多位于松果体区、鞍区或基底节区。临床主要表现为颅内压升高、尿崩症、视功能障碍或偏瘫,结合影像学检查有助于其诊断。  相似文献   

13.
生殖细胞瘤是颅内较为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多数起源于中线附近,如松果体区、三脑室和鞍上池。新生儿至老年均可发生,但仍以青少年多见,发病高峰12~14岁,男女比例约2.2:1。肿瘤为高度恶性,浸润性生长,并可沿脑脊液循环播散种植。治疗手段有手术治疗和(或)放射治疗(包括精确放疗,如γ-刀),结合化学治疗和生物治疗等综合治疗。利用立体定向的γ-刀治疗,  相似文献   

14.
嗜铬细胞瘤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小艳  陈再君 《临床荟萃》2004,19(22):1306-1308
嗜铬细胞瘤是起源于肾上腺髓质、交感神经节或其他部位的嗜铬组织。这种瘤持续或间断地释放儿茶酚胺,引起持续或阵发性高血压,伴头痛、多汗、心悸,多个器官功能及代谢紊乱,如不及时诊断和治疗,具有巨大的潜在危险,可在药物、麻醉、分娩、手术等情况下诱发高血压危象或休克,而嗜铬细胞瘤的治疗与早期诊断密切相关。我们通过分析和比较嗜铬细胞瘤的各种诊断方法,旨在提高诊断嗜铬细胞瘤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脊髓肿瘤的临床症状,体征,影像学特征和手术切除技巧。方法:分析了经显微手术切除的14例脊髓肿瘤,包括室管膜瘤,星型细胞瘤,血管网状细胞瘤等病理类型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无手术致残率,绝大多数病人得到满意疗效。结论:对于绝大多数髓内肿瘤,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是最根本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副神经节瘤腹腔镜手术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晓 《护士进修杂志》2008,23(18):1681-1683
嗜铬细胞瘤多位于肾上腺髓质,约有10%发生在肾上腺外的交感神经节细胞,称为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或副神经节瘤.我院1993年2月~2007年7月应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副神经节瘤11例,均获成功,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基底节—丘脑区生殖细胞瘤仅占颅内生殖细胞瘤的4~10%,其影像学表现与松果体区及鞍上区生殖细胞瘤不同,但该瘤对放疗很敏感,所以术前正确诊断极其重要。本文报告10例朝鲜人的基底节—丘脑区生殖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10例均为男性,10~40岁,平均16岁。均经病理证实:6例手术切除,4例走向活检取得标本。血清与CSF中AFP及B-HCG均在正常范围。MR场强为0.5T、1.5T与2.0T,每1例均行冠、矢状面及轴面T1加权(T1WI)、T2加权(T2WI)成象,并静脉注射马根维显后行TIWI增强扫描,层厚为5~7cm,矩阵256X256。MR检查后2周内9…  相似文献   

18.
X刀是直线加速器与计算机有机结合的产物 ,在神经外科疾病的治疗上与传统治疗手段相比有其固有的特点。我科1995年 10月~ 1999年 5月 ,对 5 6 8例颅内肿瘤患者施行 X刀治疗 ,现对其疗效特点进行分析。1 资料与方法本组使用 Varian6 0 0 C型直线加速器 ,Fischer立体定向治疗计划系统。男 336例 ,女 2 32例 ;年龄 4~ 75岁。其中脑胶质瘤 2 0 4例 ,颅内转移瘤 97例 ,脑膜瘤 6 9例 ,室管膜瘤 31例 ,松果体瘤 2 4例 ,垂体腺瘤 6 8例 ,实体性颅咽管瘤 17例 ,听神经瘤 33例 ,三叉神经纤维瘤 4例 ,髓母细胞瘤 15例 ,异位生殖细胞瘤 6例。均经临…  相似文献   

19.
小儿睾丸卵黄囊瘤6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小儿睾丸卵黄囊瘤的临床病理及预后,方法 对6例小儿睾刃卵黄囊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化以及随访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瘤组织由多形性瘤细胞排列成网状结构、血管套样或腺样,瘤细胞质内外有透明小体。免疫组化显示瘤细胞AFP、AAT染色( )。结论 病理检查容易明确诊断,测定血清AFP水平对确定肿瘤性质、监控治疗效果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松果体区生殖细胞瘤扩散的途径和MRI表现。方法24例松果体区生殖细胞瘤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其中13例经临床和诊断性放疗证实为松果体区生殖细胞瘤的扩散。结果16例沿脑脊液(CSF)种植;9例沿室管膜下扩散;13例向邻近脑组织浸润蔓延。侧脑室旁扩散为等T1长T2或稍长T2,多个结节或连接成片;小脑幕、大脑镰和软脑膜扩散多表现为“绳索”样增粗,也可为多个或单个结节;环池、第4脑室和小脑上蚓池多为强化结节。除3例透明隔和1例脊髓马尾瘤灶外,MRI均显著均匀强化。结论扩散除具有恶性肿瘤扩散的共性———直接浸润蔓延和沿CSF种植外,还可沿室管膜下扩散,MRI增强扫描可清楚显示多发的和较小的转移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