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某某男,46岁。临床诊断:风湿性心脏病。心电图见附图。本图为Ⅰ,Ⅱ,Ⅲ导联为同步导联描记。各导联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相等,间隔匀齐之F波。在Ⅱ,Ⅲ导联倒置,频率250次/分。F波均以2:1的房室传导下传心室,室率125次/分,三个导联均可见R-R间距长  相似文献   

2.
1 病历简介  患者女性 ,2 0岁 ,临床诊断 :甲亢 ,扁桃体炎。心电图示 :服用心得安前窦性 P波规律出现 ,P- P间距为 0 .6 6秒 ,心率 90次 /分 ,P- R间期为 0 .12秒 ,QRS波时限 0 .0 7秒 ,QRS波 : 、av F呈“R”型 , 呈 rs R’型 ,V1 呈 r S型 ;T波 : 导联低平 , av F导联倒置。服用心得安 2 0 m g后 ,90分钟复查 ,P- P间距 0 .72~ 0 .86秒 ,心率 70~ 84次 /分 ,律不齐 ,P- R间期 <0 .10秒 ,QRS波明显增宽畸形 ,时限为0 .12秒 , 、av F、 V1 导联 QRS波呈 QS型 ,V3~ V6 导联QRS波呈“R”型 , 、 、av F导联的 T波直立 …  相似文献   

3.
1 病历简介 患者女性,20岁,临床诊断:甲亢,扁桃体炎.心电图示:服用心得安前窦性P波规律出,P-P间距为0.66秒,心率90次/分,P-R间期为0.12秒,QRS波时限0.07秒,QRS波:Ⅱ、avF呈"R"型,Ⅲ呈rsR'型,V1呈rS型;T波:Ⅱ导联低平,ⅢavF导联倒置.服用心得安20mg后,90分钟复查,P-P间距0.72~0.86秒,心率70~84次/分,律不齐,P-R间期<0.10秒,QRS波明显增宽畸形,时限为0.12秒,Ⅲ、avF、V1导联QRS波呈QS型,V3~V6导联QRS波呈"R"型,Ⅱ、Ⅲ、avF导联的T波直立,为B型预激综合征.心电图诊断:1.窦性心律,2.T波改变;3.心得安诱发B型预激综合征.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性,46岁,工人。心跳,气短,恶心,呕吐二周,于1972年3月21日入院。临床诊断:心肌病。心电图分析:各导联P波消失,可见心房纤颤波(f波),在V_1导联比较清楚,R—R间期绝对不等,说明心律为心房纤颤。肢体导联QRS电压算数和<0.5mV,示低电压,心室率平均80次/分;可见较长而恒定的R—R间期,如:aVF中R_2—R_3间期为1.56秒,V_1中的R_2—R_3间期亦为1.56秒,因此aVF中的R_3和V_1中的R_3均为结性逸搏,提示存在第Ⅱ度房室传导阻滞。额面向量心电轴为-60°,Ⅰ、aVL导联为qRS波,Ⅱ、Ⅲ、aVF为rS型波,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性,53岁。因呼吸困难、心悸胸闷及下肢浮肿半个月,于1994年12月8日入院。既往患慢性支气管炎20余年。体检:呼吸急促,轻度紫绀,颈静脉怒张,桶状胸,两肺呼吸音低,散在干湿性罗音闻。心率142次/分,律不齐,心音低沉,肺动脉瓣区第Ⅱ心音亢进,三尖瓣区可闻及Ⅲ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 入院心电图示各导联P波清晰可见,但形态不同。在同一导联上至少有3个不同形态P波,但没有主导性P波,P—R间期变化在0.12秒~0.15秒之间,P—P间期与R—R间期明显不等。P波频率100~143次/分,每一个P波均能下传心室。QRS波呈室上性,形态一致。心电图诊断为紊乱性房性心动过速。  相似文献   

6.
男、27岁,轻度阵发性心悸胸闷2天入院,查体:脉搏72次/分,血压16/9kPa,心律不齐。心电图示:(1)入院时QRS波起始部均有△波,大部分为宽QRS波(R’),时限约0.15秒,无有关P波;少数为窄QRS波(R),时限约0.11秒,其前见有关P波,P-R间期0.08秒。Ⅰ导联的QRS波均呈R波,有△波,第2、6个R波前方见有关P波,T波直立,显然系窦性激动所致。其余R’波前方无有关P波,T波倒置,R波后第一个R’波提早出现,R-R’联律间期相等,2’—R’间期大致相等,R’波短阵出现,最后一个R’波后有较长代偿间隙,R’—R—R’间期等于R’—R’间期的2倍(代偿完全)。  相似文献   

7.
<正> 病例简介与心电图分析患者男性。72岁。原患冠心病多年,因心慌气急,心前区疼痛3小时入院。现将入院时心电图分析如下(见附图): 窦性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形态、间距不等的f波,R—R间距不规则。平均心室率80次,其QRS波形态有两种表现。凡R—R间距小于1.0秒者(Ⅰ导联中R_2—R_3间距最短0.64秒,aVR导联中R_6—R_7间距1.0秒)QRS波群的形态呈RBBB型,QRS时限等于  相似文献   

8.
<正> 1、病例介绍 患者,男,24岁,因阵发性心悸一周就诊。临床诊断:心悸待查。1997年2月23日心电图Ⅱ导联(见附图)示:开始记录P波顺序发生,P—P间距0.48秒,部分P与T融合,P—R间期逐渐缩短,最短R—R间距为0.36秒,且中间夹有逆行P波(R—P’为0.14秒,P’—R为0.26秒),心电图诊断;①窦性心动过速,②不典型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伴房性反复心搏。约五分钟后记录第二次心电图以上现象消失,P—P间距0.80秒,P—R间期0.18秒,为正常窦性心律(图略)。2、讨论  相似文献   

9.
图为患儿的常规12导联心电图:窦性节律,P波的频率79~97次/分,R—R基本规则为56次/分,QRS时间为0.15”,V_1导联呈rsR’示完全性右束枝传寻阻滞, I、aVL呈rS型,S波迟钝,Ⅲ导联呈qR型、QRS电轴+150°示左后分支阻滞,P波与QRS波完全无关,在avL导联可见连续9个P波未下传长达6秒,其后才 出现一个宽大畸形的QRS波,呈qRa型,时间为0.11”的室性逸搏.V_2导联QRS呈两种图型,一种呈Rs型, 一种呈Rsr’S’型交替出现,为单纯性QRS电交替现象.图中TV_1~TV_2深倒,TV_2倒置深达14mm,Q—T间期为0.42”Q—T比值117%,为巨大倒置T波.(本图略有删减)  相似文献   

10.
<正>患者,男,65岁,因反复阵发性心悸4年,再发一天伴胸痛就诊.拟诊为“冠心病”.心电图特征:选自Ⅱ导联,连续记录.可见多个提早出现的逆传P波,配对间期固定为0.58秒,P’-P’间期距离恒等为2.72秒,P’-R间期0.11秒,心室波群均为室上性,R—R间期不规整,P—P间期1.00秒,P—R间期0.14秒.入院后再次心电图检查,仍见频发交界性过早激动,配对间  相似文献   

11.
<正> 患者女,62岁。于1993—12—29入院,入院前5天置心悸,心跳停歇感。体温36.5℃,血压20/12Kpa,两肺呼吸音清,心率88次/分,频发早搏,10~15次/分,无心音分裂,无病理性杂音,心电图表现:在以导联第1、3、4、5、6、8、9、10QRS波群前面均有P波,形态相同,P—R间期相等为0.16秒,且规律出现为窦性下传QRS波群,其中第1、4、5、6、9、10QRS波群呈QS型,时相>0.12秒,结合V5导联第1、2、5、6、9、10窦性下传QRS波群呈Rs型,时相>0.12秒,可判定为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图型;在V_1导联第3、8窦性下传QRS波群呈rS型,在V_5 导联第4、8个窦性下传QRS波群呈Rs,时相都为0.08秒,为正常QRS波群;在V_1导联第2、7及在V_5导联第3、7QRS波群为提前发生的,前面无P波且畸形,可确定为室性早搏。临床诊断:冠心病,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12.
患者女性,40岁,临床诊断:高血压,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心电图特征: 各导联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不等,形态不一的“f”波,频率350次/分,R—R不等,最长R—R达1.4秒,平均室率60次/分。部分导联中QRS形态和波幅略异,QRS波时间0.09秒。但在Ⅰ导联的第二个、Ⅲ导联的第四个、avr导联的  相似文献   

13.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80岁.2000年3月5日因发作性心前区疼痛,2天加重并恶心呕吐入院,入院时心电图:窦性心律,心率94次/分,P-R间期0.28秒,Ⅱ、ⅢaVF导联呈Qr型,在上述导联ST段与T波融合呈弓背型单向曲线并有不同程度抬高.心电图诊断:1)窦性心律;2)Ⅰ房室传导阻滞;3)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再次复查心电图所示,仅示以Ⅱ导联连续记录,示窦性P波规律出现,P-P间距0.56秒,频率107次/分,多数P波后无QRS波,QRS波群为两种形态:一种为Qr型,时限0.06秒,(较窄为窦性P波下传的室上型);另一种呈qR型,时限较宽,于前一QRS波后1.56秒出现,其前无有关P波为室性逸搏,在其室性逸博后均出现2个窦性P波1:1下传,心室逸博后第1个下传的P-R间期均固定为0.51秒(韦金斯基现象).心电图诊断:1)窦性心动过速;2)急性下壁心肌梗死;3)高度房室传导沮滞;4)室性逸搏伴韦金斯基现象(超常传导),如下图所示.  相似文献   

14.
<正> 患者男性,18岁,临床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 入院次日,心电图检查,avF和V_5导联P波形态正常,P—P周期变化于0.64—0.94秒,平均心房率约79次/分,为窦性心律不齐。QRS波群形态和时限正常,大部分R—R节律匀齐,其周期为0.96秒~0.98秒,平均心室率62次/分。P与QRS无传导关系,诊断为Ⅲ(?)房室传导阻滞。 V_5的R_4—R_5突然延长达1.65秒,R_5—R_6仍然为  相似文献   

15.
患者,女,62岁,因心慌、胸闷1小时来院,急诊心电图检查显示:Ⅰ、Ⅱ、avR、av1、avF、V3~V6导联的QRS波群前均未见明显P波,也未见明显F波,而在n、V2导联的QRS波群前似乎可见“P”波,形态尖小,“P”-R间期≥0.12秒,QRS波群为室上性,R—R匀齐,频率136bpm,QRS波群后似乎继有“T”波。考虑到十二导联同步心电图检查从V1、V2导联见到“P”波而判断其他导联QRS波群前也是有“P”波的,因而没多加考虑,即心电图诊断为窦性心动过速(其余改变在这里未详述)。  相似文献   

16.
患者 男,49岁,于2002年6月24日早晨,无明显诱因出现心悸、气促、胸闷、头晕、自汗、呕吐等症,继而四肢冷厥,口唇粘膜苍白,神志呆顿急诊入院.体查:T36.5、R26次/分、P200次/分、收缩压60mmHg以下.急查心电图显示:心室率220次/分,以R波为主导联Ⅱ、Ⅲ、avF、V3、V5的T波均深倒,P波无法辨认,QRS波群增宽至0.14秒,但可发现Ⅰ、Ⅱ、V5向下的波群增宽,似有粗钝切迹,尤其V1 R波尖耸、降支有钝锉、波峰达0.17秒,avR的R/Q>1.心电图诊断:1、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伴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2、右心扩大.3、冠状动脉相对灌流不足.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 ,4 9岁 ,于 2 0 0 2年 6月 2 4日早晨 ,无明显诱因出现心悸、气促、胸闷、头晕、自汗、呕吐等症 ,继而四肢冷厥 ,口唇粘膜苍白 ,神志呆顿急诊入院。体查 :T36 .5、R2 6次 /分、P2 0 0次 /分、收缩压 6 0 mmHg以下。急查心电图显示 :心室率2 2 0次 /分 ,以R波为主导联Ⅱ、Ⅲ、avF、V3、V5的T波均深倒 ,P波无法辨认 ,QRS波群增宽至 0 .14秒 ,但可发现Ⅰ、Ⅱ、V5向下的波群增宽 ,似有粗钝切迹 ,尤其V1R波尖耸、降支有钝锉、波峰达0 .17秒 ,avR的R/Q >1。心电图诊断 :1、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伴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2、右心…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性,60岁,临床诊断为肺心病。心电图Ⅱ导联(附图)示P波高尖、P-P间距为0.58秒、心率103次/分,可见频发室性早搏。在成对室性早搏的第2个早搏的T波上可见倒置的P波,且与前一窦性P波的间距为0.54秒,表明该P波是室性早搏室-房传导所致的逆行P波。该室性早搏经房室交界区纵向分离的双径路前向性和逆向性传导交替激动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性,55岁。胸闷、心悸、心前区隐痛3天,入院当天因晕厥一次而于1981年3月14日急诊入院.在3个月前曾患急性下壁心肌梗塞。体检:神志清楚,面色苍白,冷汗淋漓,血压测不出,心率210次/分,律齐,无杂音。肺无罗音。腹软,肝脾未触及。即于上午9.30分和9.45分先后进行了2次心电图检查。临床诊断:1.阿斯综合征;2.亚急性下壁心肌梗塞。心电图特征 1981年3月14日上午9时30分:各导联无 P 波,R-R 规则,QRS 间期0.12秒,ORS 宽大畸形,频率210次/分,各导联 T 波与主波方向相反。V_1呈 rS 型,S 波增宽,V_5呈 R 型,R 波增宽,提示似左束支传导阻滞图型(图1)。额面电轴 7°。  相似文献   

20.
房室交界区的交替性逆行传导表现为心室至心房的逆行传导时间长短交替,是一种罕见的心律失常。现将我院近期内遇到的2例介绍如下。 [例1]风心病患者,女性,49岁,有甲亢及房颤史,图1为房颤消失后的一次心电图记录。Ⅱ导联为房室交界区逸搏心律,心率46~50次/分,稍有不齐。每个正常形态的QRS波后都有逆行P波,R-P间期固定为0.11秒。V_1导联中逆行P波开始部分为浅倒形,随后呈尖峰状,其R-P间期长短交替,短者同Ⅱ导联,长者约为0.24秒。在aVF导联,仅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