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现代高科技战争形成了战伤救治的新特点.从海湾战争到科索沃战争,远程打击、非接触、超视距等作战样式不断翻新,导弹、贫铀炸弹、石墨炸弹等广泛应用,激光武器、微波武器、气象武器、电磁脉冲武器、新型核生化武器、二元毒剂弹、中子弹等悄然登场,使得现代高技术局部战争呈现出杀伤威力大,作用时间长,伤亡机制复杂,新伤类、新伤型增多,救治难度大等特点.特别是杀伤力极强的高暴力、窒息性、化学性等武器能迅速使人呼吸神经麻痹,甚至会引起窒息,或呼吸骤停而死亡,这使得战时卫勤保障变得更加困难.美军研究认为,受伤10min内抢救是最有希望存活的.因此,医师正确诊断和及时有效的治疗将成为降低死亡率的主要措施.如何在数分钟内建立起有效的呼吸支持,对保障伤员的生命安全,可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是新时期军队卫勤保障重伤救治中重点研究的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2.
快速止血对减少战场伤亡至关重要,作者对目前外军战创伤常用急救止血敷料的主要种类、作用机制、使用现状、主要优缺点及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以进一步加强对止血敷料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3.
创伤引起的多发伤致残率和致死率高,救治难度大但目前创伤救治的医疗模式仍然存在不足,创伤患者的救治面临巨大挑战。人工智能(AI)是基于机器学习、强化学习和深度学习等基础算法的智能技术,现已应用于创伤患者的救治工作中,其高效精准的计算机视觉、规划决策以及大数据统计分析等技术方向既提高了创伤患者救治的安全性和效率,同时也降低了临床医师的工作负荷,弥补了传统创伤救治模式的不足。笔者对AI在创伤急诊分诊、诊断、治疗及战创伤预防等方面的应用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AI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止血材料对于战场和灾难环境中大量失血创伤患者的救治至关重要。针对受伤部位和受伤严重程度不同,需要使用不同类型的止血材料来紧急止血。目前对于体表伤口、四肢及交界处出血,急救止血材料已得到很好的应用,而针对胸腹腔及腔内脏器等出血创口较深且不可压迫性出血情况,在急救早期处理中仍无理想的止血材料。笔者就现有止血材料的分类和作用...  相似文献   

5.
战创伤止血敷料的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将当前国内外主要止血材料进行了分类,简要概括这些材料性能及特点,并介绍了一些国内外常用的战创伤止血敷料,分析当前止血敷料的研究现状,并展望未来止血敷料的发展,为使用者了解应用止血敷料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7.
创面敷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皮肤是维持内环境稳定和阻止微生物入侵的屏障。烧伤后发生的许多局部和全身问题与丧失皮肤屏障有关。重建或恢复皮肤屏障是烧伤治疗的最终目标 ,在达到这个目标前 ,一个性能优良的创面覆盖物可暂时起到皮肤屏障功能的部分作用 ,提供一个有利于创面愈合的环境 ,等待创面上皮化或过渡到重建永久性皮肤屏障。在传统上使用最多的敷料就是纱布。纱布多由棉花、软麻布和亚麻布加工而成 ,属于惰性敷料 ,对创面的愈合无明显促进作用。这种敷料虽然具有吸收性好、保护创面、制作简单、价格便宜、可重复使用等优点 ,但其缺点也很突出 ,比如 :①无法保…  相似文献   

8.
新型亲水性聚氨酯敷料表面界面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合成一种新型亲水性聚氨酯(PU)并制成敷料,以克服传统敷料在创面积液生菌和粘结伤口的问题。方法 用聚乙二醇(PEG)代替普通聚醚合成了一种亲水性PU预聚体,用于制备双层外科敷料,其内层为吸水性PU泡沫,外层为透湿性PU弹性体薄膜。结果 这种聚氨酯与普通聚氨酯相比,材料的亲水性增强,泡沫的保液量大幅度提高。同时研究了配方中异氰酸酯与羟基的摩尔比(NCO/OH)、PEG用量和分子量及交联剂用量对PU表面亲水性的影响,得到了制备亲水性PU材料适宜的工艺配方:PEG-1000(60wt%),TDI(37wt%),甘油(3wt%)。通过对PU材料的临界表面张力的测定,预示这种亲水性聚氨酯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结论 这种材料能够满足敷料的吸液保湿等综合性能的要求,是一种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新型敷料材料。  相似文献   

9.
创伤登记是收集并记录创伤患者救治过程及时间节点的重要工具,创伤数据库的运行对降低患者病死率、促进创伤救治体系建设、制定政策提供参考依据有重要意义。美国、英国、德国等发达国家已建立创伤登记系统并成熟运行。国内创伤登记系统处于起步阶段,尚存在数据缺失、数据不连贯、并发症不填写、忽视出院后治疗数据、人力财力限制等问题。在人员...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 探讨透明敷料IV3000联合粘性敷料在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BD)患者管路固定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9年7月至2021年3月在介入专科护理门诊行PTBD引流管维护的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分为两组:观察组194例,采用IV3000联合爱立敷固定导管,对照组200例,采用常规的蝶形导管固定装置思乐扣固定导管。1周后比较两组的固定牢固度、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MARSI)、器械相关性压力性损伤(DRPI)、材料费用、护理耗时、患者舒适度和满意度、护士评价得分等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MARSI发生率、材料费用和护理耗时分别为2.58%、(85.00±0.00)元和(6.61±1.28) min,低于对照组的10.50%、(156.40±0.80)元和(12.08±2.22) min;观察组的患者舒适度、满意度、护士评价得分分别为94.33%、96.91%、(8.45±0.75)分,高于对照组的84.50%、88.00%、(8.05±0.68)分,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导管均固定牢固,未发生脱管或管路移位现象,未见明显DRPI现象。结论 透明敷料IV3000联合粘性敷料爱立敷能有效固定PTBD导管,较思乐扣组不良反应少,材料费用和护理耗时更低,患者舒适度和满意度较高,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观察188例门诊开放性创伤患者使用比亚芬与普通凡士林敷料在开放性创伤换药中的疗效,并比较两者的差异。比亚芬较之普通凡士林敷料能减轻开放性创伤患者换药所致的伤口疼痛,缩短伤口的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3M透明敷料在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的应用效果。方法:小儿头皮静脉输液穿刺成功后,使用3M透明敷料固定。结果:3M透明敷料可与患儿头皮皮肤严密结合,固定牢固,轻微的晃动或碰触,不易发生鼓针,弥补了普通胶布在潮湿皮肤上贴不住的弊端。结论:小儿头皮静脉输液不论是血管的选择还是固定方法都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对方法积极改进对护理工作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伤口感染是创伤患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伤口愈合,对其正常生活以及后续治疗产生消极影响[1]。有研究报道,微生物的大量繁殖、多耐药微生物的存在以及细菌微菌落的形成是阻碍伤口愈合的重要因素[2],其感染病原菌的变迁和耐药菌的逐步上升,已引起广泛重视。银离子敷料为新型的伤口敷料,含有一定量的银化合物,持续释放银离子,具有杀菌抗菌的作用,并且为伤口提供有利的湿性环境,有效促进伤口愈合[3]。笔者应用该敷料处理创伤后感染伤口,与传统换药方法作比较。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刘氏烧伤敷料(注册号:冀药管械准字2004第2640022号)的物理及生物学性能进行检测并观察临床效果。结果显示刘氏烧伤敷料既具有密闭性,又有良好的通透性和黏附力,抗拉力和伸张力强,无毒无抗原反应;临床应用于烧伤Ⅲ°切痂植皮、深Ⅱ°削痂、浅Ⅱ°新鲜烧伤和肉芽植皮创面,供皮区均取得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高新技术战争以军事技术、武器装备和信息化程度的高科技含量以及诸兵种联合作战为特征,而且存在武器杀伤威力大、作用时间长、杀伤机制复杂、伤情多元化等特点。使野战救护范围和难度明显增大,给野战救护的速度、效率和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提高对现代战争的认识,了解和掌握现代战伤和不同环境中伤员的伤情伤势状况,更有  相似文献   

16.
肌腱末端病是由于运动性劳损所致肌腱附丽区的变性疾患,在运动员中常见,严重影响训练,且治疗康复比较困难。是造成部队非战斗减员的主要软组织劳损之一。15例跟腱末端病,均为男性,年龄20~50岁。病史3~30年,平均14年,其中有明确的急性跟腱拉伤史者6例...  相似文献   

17.
目的运用接枝水凝胶硅胶膜桥接修复周围神经,电镜下观察实验动物神经修复的形态,评价其临床应用的效果。方法临床采用接枝水凝胶硅胶膜桥接修复神经损伤患者共48例,其中锐器伤20例,闭合性骨折合并神经损伤12例,开放性骨折合并神经损伤16例。动物实验将家兔坐骨神经切断,随机分为A、B、C三组,分别予直接缝合、接枝水凝胶粘合、缝合处理,饲养3个月后处死,镜下观察神经纤维再生情况。结果48例患者术后平均随访2—5年,均恢复了痛觉。22例桡神经、7例正中神经损伤患者予接枝水凝胶硅胶膜桥接修复后畸形消失,功能基本正常。15例尺神经损伤患者中4例手内在肌萎缩,功能恢复不佳。动物实验大体观察及镜下观察所见,修复神经断端均与正常神经基本相同。结论接枝水凝胶硅胶膜桥接吻合处神经形态、色泽与正常神经无差异,无吻合口痕迹,术后功能恢复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5G云+医疗”物联网联动新模式对提高严重创伤患者救治效果的作用。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6年11月至2020年11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青州医院收治的410例严重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58例,女152例;年龄16~80岁[(45.7±16.1)岁]。损伤严重度评分(ISS)为17~55分[(...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获取中国汉族创伤患者ISS和新ISS(NISS)的半数致死量(LD50)并探讨其对创伤后并发症及死亡结局的预测价值. 方法 对来源于中华创伤数据库收录的6 542例汉族创伤患者进行Probit回归分析,获取ISS和NISS在不同年龄段的LD50值.再利用ISS、NISS、ISSLD50ISS和NISS LD50NISS对来源于大坪医院的1 148例汉族创伤患者并发症及死亡结局进行预测.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预测能力.通过DeLong-DeLong非参数法比较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各指标的预测价值. 结果 16 ~44岁、45~ 64岁和≥65岁三个年龄段ISSLD50值(LD50ISS)分别为55,49和33;NISS的LD50值(LD50NISS)分别为62,56和43.在预测ARDS、MODS时,ISS/LD50ISS和NISS/LD50NISS的AUC大于单独应用ISS和NISS(P<0.05),具有更高的预测价值.在预测脓毒症时,ISS/LD50ISS和NISS/LD50NISS与单独应用ISS和NISS具有相同的预测价值.在预测死亡时,ISS/LD50ISS和NISS/LD50NISS的AUC均>0.9(分别为0.907和0.903),表现出较高的预测价值. 结论 本研究提出中国汉族不同年龄段创伤患者ISS和NISS的LD50值,可作为早期预测创伤后ARDS、MODS和死亡结局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损伤控制复苏(damage control resuscitation,DCR)在抢救严重多发伤合并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DCR救治严重多发伤合并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27例(DCR组),并与传统正压液体复苏治疗的32例患者(对照组)的结果进行比较.观察乳酸清除时间、凝血功能、DIC发病率及病死率等.结果 采用DCR救治严重多发伤合并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疗效良好,乳酸清除时间短,凝血功能恢复快,DIC发病率及病死率显著降低,与传统正压液体复苏疗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DCR能够明显提高严重多发伤合并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生存率,同时也为其他类型休克患者的复苏抢救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