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分析颈前路减压钛网植骨带锁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3 2例脊髓型颈椎病施行颈前路减压钛网植骨带锁钢板内固定术,对临床结果进行Odom’s临床疗效评定及钛网植骨融合影像学分析。结果 3 2例病人随访3个月~1年,优良率为84.3 8% (2 7/3 2 ) ,椎间融合率为10 0 %。结论 颈前路减压钛网植骨带锁钢板内固定术对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满意,是有效的颈椎前路内固定系统之一  相似文献   

2.
赵江涛  李洪涛  宫云昭 《医学综述》2009,15(10):1594-1595
目的观察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6年3月至2008年9月在我院行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的14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4例病例均获得随访,平均15个月。所有植骨在3~4个月内融合,融合率100%。术后6个月日本骨科学会评分平均为15.3分。平均改善率为82.6%,其中优12例,良2例。结论颈前路减压植骨钢板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是一种实用,且疗效满意的外科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3.
颈前路手术结合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颈前路手术结合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52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均采用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钛网植骨或Cage植入结合颈前路带锁钢板固定术。结果 52例中,优32例,良13例,可5例,差2例,优良率86.5%。结论应用颈前路减压、Cage植入或钛网植骨、颈前路带锁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具有支撑、稳定手术节段和诱导成骨的优点,术后颈椎即时稳定性好,椎间融合率高,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颈前路带锁钢板内固定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5例多节段颈椎病患者采用颈前路减压植骨带锁钢板内固定术,术后按照JOA评分系统评价脊髓功能,观察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植骨融合率及有无内固定松动脱落等并发症。结果术后随访8—50个月,平均18个月。45例均获得牢固的骨性融合,融合率为100%,无钢板和螺钉松脱或断裂。术后JOA评分均改善,优10例,良23例,可12例,优良率73.3%。结论颈前路带锁钢板能提供术后即刻稳定,有效维持椎间高度及生理弧度,提高植骨融合率,治疗多节段颈椎病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颈椎前路减压植骨加自锁钢板内固定术与Cage 椎间融合器植入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48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经颈前路减压,20例部前路减压加Cage 椎间融合器植入,28例采用植骨并行带锁钢板固定,对结果进行临床及影像学分析.结果 随访0.5-3 年,平均2.3 年.两组病例术后12个月骨性愈合,均无植骨块移位、脱出或陷入,无钢板、螺钉折断、滑脱等并发症 Cage 椎间融合器植入组和植骨+自锁钢板组两者手术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脊髓型颈椎病可采用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加用ORION 带锁钢板内固定,能增加稳定性,应用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分析颈椎单纯前路减压植骨与减压后外加自锁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64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 ,经颈前路减压 ,30例取自体髂骨移植 ,34例采用植骨 ,并行带锁钢板固定。同时对结果进行临床及影像学分析。结果 随访 0 .5~ 3年 ,平均 2 .3年。两组所有病例术后 1 2周骨性愈合 ,均无植骨块移位、脱出或陷入 ,无钢板、螺钉折断、滑脱等并发症。单纯植骨组和植骨 自锁钢板组两者手术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颈椎ORION自锁钢板操作简便安全。结论 脊髓型颈椎病可采用前路减压植骨融合 ;加用ORION带锁钢板内固定 ,能增加稳定性 ,应用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颈前路AO带锁型钢板在颈椎骨折脱位手术中的作用和疗效. 方法 对21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施行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及AO颈前路带锁钢板内固定术,术后随访观察神经恢复情况、植骨融合率、椎间高度情况以及有无内置物并发症. 结果 21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1个月,术后6个月脊椎功能均有明显改善,症状缓解,植骨融合率达100%,无钢板和螺钉松动或断裂现象.结论 颈前路带锁型钢板治疗颈椎骨折脱位对于术后早期病人的护理与康复以及后期植骨融合和神经功能改善起到了重要作用,术后颈椎即刻稳定,防止植骨块移位,能显著提高植骨融合率,对于术后判断颈脊髓的状况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Zephir颈前路钢板系统在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4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行颈前路开槽式扩大减压植骨Zephir钢板系统内固定术。术后进行6-11个月(平均7个月)随访。结果:术后症状明显缓解,脊髓功能明显恢复占91.2%(31/34)。术后6个月植骨融合率达到100%。无钢板和螺钉松动及断裂现象存在。结论:应用颈前路开槽式扩大减压植骨Zephir钢板系统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具有减压彻底、植骨牢靠,可获得术后颈椎即刻稳定,术后无需行石膏固定和显提高植骨融合率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颈前路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颈前路间盘摘除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 46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颈前路减压钢板植入术。对临床结果进行 40分法评分及影像学分析。结果 :46例病人随访 3个月至 2年 6个月 ,平均随访 1 1 .4个月。临床疗效优良率 81 %。植骨融合率 97.8% (45 /46 )。其中单节段椎间融合率 1 0 0 % (1 4/1 4) ,多节段椎间融合率为 96 .7% (3 1 /3 2 )。结论 :颈前路钢板内固定对于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是有效的 ,不仅降低了骨不连发生率 ,而且提高了植骨融合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颈前路减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3例脊贸型颈椎病患行颈前路减压植骨钢板内固定术,并对临床结果进行Odom's法疗效评定及影像学分析。结果:随访57例,优26例,良21例,中8例,差2例,优良率82.4%。植骨融合串为92.98%(53/57),无植骨块移位、塌陷和钢板断裂、松动及螺钉松动、退出等并发症。结论:颈前路钢板内固定对于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是有益的,植骨融合率高,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内固定在脊髓型颈椎病前路减压中的作用。方法:143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经前路减压后自体骼骨植骨,带锁钢板内固定。获得随访病历132例,随访时间20个月,观察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植骨融合率,椎间高度及颈椎生理曲度恢复情况。结果:单节段与两节段病变者术后3月均获得骨性愈合,融合率为100%,16例3节段病变者融合率为81.3%,内固定并发症为5/132(3.8%)。术后椎间高度与生理曲度均获得满意重建。JOA记分平均改善率65.8%。结论:在脊髓型颈椎病前路减压手术中应用带锁钢板内固定可有效维持椎间高度和生理曲度,并有助于后路间接减压。  相似文献   

12.
吴伟  钟喜红  曾文  官蓉威   《中国医学工程》2015,(2):16-17,19
目的分析前路混合减压植骨融合自锁钢板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2009年6月-2013年6月,本院对34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其中26例合并颈椎不稳,行颈前路混合减压(即椎体次全切除+邻近间隙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自锁钢板内固定治疗。记录患者术前,术后1周,6个月,12个月时JOA评分;观察并发症及植骨融合情况。结果 34例患者获得12~24个月(平均15个月)的完整随访。症状均明显缓解和消失,JOA评分由术前6~10分(平均8.2分)恢复至术后12个月末次随访时13~16分(平均14.8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平均植骨融合时间12周,植骨融合率100%;出现喉返神经损伤1例;1例患者出现钛网下沉。结论前路混合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可以有效解除脊髓前方所受的压迫;恢复颈椎生理曲度,即刻重建颈椎稳定性,显著提高植骨融合率,无传统术式取自体髂骨块植骨相关并发症,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前路带锁钢板内固定在颈前路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11例颈椎骨折、脱位,1例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5例脊髓型颈椎病,1例颈5椎体骨髓瘤,行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前路带锁钢板内固定。结果除1例脊髓完全性损伤者死亡外,其余病例获6月以上随访,术后症状明显缓解,脊髓功能明显改善,植骨均完全愈合。无钢板螺钉松动、断裂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前路带锁钢板在颈椎前路术中应用,可获得有效的固定节段稳定性,防止植骨块移位,能显著提高植骨融合率,维持术后椎间高度,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田勇  卡索  刘成  李丹  马骁 《内蒙古医学杂志》2007,39(11):1372-1373
目的:探讨椎体次全切除Zephir前路钢板结合钛网植骨融合对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价值.方法:对15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钛网植骨融合Zephir钢板内固定,术后平均随访21个月.结果:根据Frankel分级的评价,术后脊髓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和恢复,6个月内均获得骨性融合,无钢板和螺钉断裂及松动.结论:应用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钛网植骨融合Zephir钢板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具有减压彻底、植骨牢固、可获得术后颈椎即时稳定、融合率高、术后不需要外固定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杨军  张仁军 《甘肃医药》2010,(6):672-674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钢板系统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3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颈前路减压、椎体间自体髂骨植骨融合或颈椎椎间融合器(钛网或Cage)融合、钢板内固定术,术后随访5月至2.5年。结果:临床结果按JOA颈椎病疗效判定标准评定,优21例,良7例,有效5例,优良率为85%;NDI评分由术前42.3±2.7分降至26.4±3.5分;平均植骨融合时间为12周,植骨融合率为100%。结论:颈前路钢板植骨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安全有效,提高了植骨融合率,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颈椎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2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颈椎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钢板内固定术,并对其临床结果进行JOA疗效评定及影像学分析。结果 32例前路植骨于11-18周骨性愈合,术后无椎间高度丢失,颈椎生理曲度维持良好。JOA评分由术前的平均8.4分上升到14.2分。手术有效率为93.8%,优良率为78.1%。结论 颈椎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钢板内固定是脊髓型颈椎病有效的治疗方法,前路钢板具有促进植骨融合,防止术后高度丢失等作用,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颈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颈椎前路减压植骨加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25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均行颈前路减压植骨加内固定。结果 全部病例均获得随访,25例患者随访4~18个月,平均随访8个月,植骨块无脱落松动,均达到骨性愈合。结论 脊髓型颈椎病采用颈前路减压加植骨内固定术,手术操作简单、安全,利于骨折块的稳定,并使其达到骨性融合,以保持颈椎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评价颈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CSM)的手术疗效。方法:对22例CSM患者采用颈椎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术后随诊6-24个月。结果:术后3个月椎间植骨均达骨性融合,无钢板、螺钉松动、植骨块松动移位和塌陷发生,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结论: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CSM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78例颈前路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颈前路减压髂骨植骨融合,AO带锁钢板内固定,ORION带锁钢板内固定,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经3-18个月随访,3个月植骨融合者32例,6个月植骨融合者38例,8个月植骨融合者4例,4例失访。单纯髂骨植骨融合椎间高度丢失者26例,占同期髂骨植骨融合术的42%,带锁钢板内固定者无1例发生椎间高度丢失,结论:带锁钢板内固定对恢复颈椎即刻稳定,防止植骨块滑移及椎间高度丢失明显优于单纯髂骨植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颈前路AO带锁型钢板在颈椎骨折脱位手术中的作用和疗效.方法 对21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施行前路减压、自体骼骨植骨及AO颈前路带锁钢板内固定术,术后随访观察神经恢复情况、植骨融合率、椎间高度情况以及有无内置物并发症.结果 21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1个月,术后6个月脊椎功能均有明显改善,症状缓解,植骨融合率达100%,无钢板和螺钉松动或断裂现象.结论 颈前路带锁型钢板治疗颈椎骨折脱位具有使用安全、简便的特点,对于术后早期病人的护理与康复以及后期植骨融合和神经功能改善起到了重要作用,术后颈椎即刻稳定,防止植骨块移位,能显著提高植骨融合率,并且是由钛金属材料制成,术后行MRI检查,仍可获得清晰成像,对于术后判断颈脊髓的状况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