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通量血液透析缓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与营养改善状态。方法选择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四川省绵阳市四〇四医院收治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5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6例。观察组患者采取高通量[膜超滤系数Kuf20.0~55.0 m L/(h·mm Hg),尿素清除率3.08~3.20 m L/s]血液透析,对照组采用低通量[膜超滤系数Kuf 4.2~8.0 m L/(h·mm Hg),尿素清除率3.00~3.17 m L/s]血液透析。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微炎性因子水平下降情况[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营养指标增长情况[总蛋白(TP)、体质指数(BMI)、白蛋白(ALB)],营养评分量表(SGA)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IL-6、TNF-α、Hs-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149.7±21.3)ng/L比(310.4±41.4)ng/L,(2.2±0.5)μg/L比(5.4±1.0)μg/L,(2.6±0.5)mg/L比(5.5±1.2)mg/L](P<0.01);TP、ALB显著高于对照组[(72.3±4.3)g/L比(61.5±4.2)g/L,(38.7±1.6)g/L比(32.4±1.5)g/L],BMI显著高于对照组[(29.2±2.2)kg/m2比(22.0±2.0)kg/m2](P<0.01);观察组营养改善状态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患者长时间的高通量血液透析后微炎症状态和营养状态均有明显的改善,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血液透析选择较佳的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探讨营养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的收治时间在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期间),随机抽取红篮球将患者分成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在血液透析过程中给予营养干预,对照组在血液透析过程中不给予营养干预,干预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的营养不良发生率、体质量及肱三头肌皮皱厚度。结果实验组营养不良发生率3.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营养不良发生率33.33%,两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体质量(60.87±10.43)kg高于对照组(57.62±10.42)kg(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的肱三头肌皮皱厚度为(15.96±4.84)cm,高于对照组的肱三头肌皮皱厚度为(13.07±4.65)cm(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在治疗中采取营养干预具有积极意义,能有效减少营养不良事件的发生,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3.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及发生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为营养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对98例患者进行3d内的24h膳食调查及改良定量主观营养评估(MQSGA),并进行必要的人体学测量及生化指标的测定。结果 膳食调查结果显示,实际标准体质量每日能量摄入量(DEI)为(117.15±5.98)kJ/(kg·d)、每日蛋白质摄入量(DPI)为(1.02±0.42)g/(kg·d),优质蛋白质的摄入量为(19.8±12.9)g/d。患者的DPI、DEI及优质蛋白质的摄入量均低于推荐标准。营养评估结果显示营养不良患者比例占48.9%。透析充分患者较透析不充分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0岁及以上老年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明显高于60岁以下患者(P<0.05)。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发生比例较高,主要与透析不充分、蛋白质及能量摄入不足、年龄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低氮低热量肠外营养对食管癌术后营养状态、血糖和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2012年1月-2013年12月,将60例符合标准的食管癌患者按照1:1的比例随机分为低氮低热量组(研究组)和传统氮热量组(对照组),每组30例,均行开胸食管癌切除胸内吻合术。术后前5 d采用全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研究组按热量20 kCal/(kg·d),氮0.1 g/(kg·d)给予,对照组按热量35 kCal/(kg·d),氮0.2 g/(kg·d)给予。术后观察并记录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术前1 d、术后第3、6天测定血浆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术前和术后第1、3、6天查动脉血气测PaO2、PaCO2、乳酸浓度等指标,并在输注肠外营养开始后3 h测末梢血糖。结果:术后第3天和术后第6天两组各蛋白指标均较术前有所降低,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第1、3、6天的PaO2显著高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PaCO2、乳酸和末梢血糖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心律失常、肺部感染、刀口感染和吻合口瘘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总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食管癌术后低氮低热量肠外营养与传统氮热量相比营养状态相似,但能更好控制术后血糖水平,有利于降低肺损伤及降低总的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西宁地区老年尿毒症患者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并发症及死亡原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1年5月在我院血液透析中心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120例,以老年患者为研究组,60岁以下患者为对照组,探讨两组患者原发病、合并症及死亡原因。结果:①老年组维持性血液透析尿毒症患者的并发症多于非老年组,死亡患者存在合并症的比例更高(P<0.05),心血管事件是老年患者主要死亡病因;②死亡组与对照组相比,两组原发病的构成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③45例老年死亡患者中死于心血管疾病26例(57.7%),脑血管疾病3例(6.6%)。结论:在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尿毒症患者并发症多,心脑血管疾病是死亡的主要原因,其死亡率高于国内水平[1]。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开同对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的有效性,观察开同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相关营养指标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F)、血红蛋白(Hb)、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同时选择30例体检健康者为健康对照组。在常规血液透析基础上,治疗组口服开同(a-酮酸)0.12g/(kg。d),对照组无治疗,总观察期20周。分别在实验开始及20周检测患者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血红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浓度。结果:与正常人比较,治疗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TG、TC水平显著升高(P<0.05),ALB、PALB、Hb显著降低(P<0.05),20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和P<0.05,治疗组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血红蛋白均显著升高,胆固醇、甘油三酯明显降低。结论:开同可有效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低蛋白饮食辅助α-酮酸延缓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恶化的作用。方法:将肾功能处于失代偿期的糖尿病肾病患者分为单纯低蛋白饮食组(对照组)和低蛋白饮食辅助α-酮酸(试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试验组给予优质蛋白0.6 g/(kg·d),并同时补充α-酮酸0.1 g/(kg·d)。对照组只给予优质蛋白0.7g/(kg·d),两组患者热量的摄入量均为30~35 kcal/(kg·d),动态观察两组患者肾功、营养状况、血脂、血糖的变化。结果:试验组患者肾功能恶化延缓,血脂、血糖、尿蛋白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营养状态无明显受损。结论:低蛋白饮食辅助复方α-酮酸制剂具有减轻氮质血症,改善糖、脂、蛋白质代谢,减少尿蛋白排泄,延缓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恶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分析高通量血液透析对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在我院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中抽取4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为对照组(n=20)与研究组(n=20),研究组进行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超滤系数:15 mL/(h·mmHg);对照组进行低通量血液透析治疗,超滤系数:5.5 mL/(h·mmHg),比较两组透析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及1、3年生存率情况。结果研究组透析过程中发热、头晕、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20%)低于对照组(75%),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30%)低于对照组(65%),差异显著(P0.05);两组1年生存率差异比较基本一致(P 0.05),无统计学意义;3年生存率(80%)研究组高于对照组(50%),差异显著(P0.05)。结论相比于低通量血液透析,采用高通量血液透析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概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及生存率,推广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9.
屈巧兴  莫迪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17):2219-2220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失衡的原因,为预防并发症、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提供整体护理,从而提高其生存质量。方法:对160例血液透析患者(观察组)实施整体护理干预,与160例实施常规护理的血液透析患者(对照组)比较,观察患者饮食营养状况、透析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满意率。结果:经SGAN评分,观察组营养不良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水负荷过高、血压异常及内瘘闭塞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患者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实施整体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态与生存质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比较强化营养护理在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1月进入本院治疗的血液透析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n=50)和营养组(n=50)。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营养组给予强化营养护理模式,观察比较护理前及护理6个月后患者的体质量指数(BMI)、相关生化指标、营养不良-炎症评分量表(MIS)和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评分情况。结果:护理6个月后,常规组的BMI为(22.9±2.6)kg/m~2、血清白蛋白(36.5±4.5)g/L、肌酐(833.4±89.3)μmol/L以及血红蛋白(94.2±10.3)g/L,均明显低于营养组的(24.1±2.5)kg/m~2、(41.5±5.1)g/L、(1 084.3±156.6)μmol/L以及(104.3±12.2)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6个月后,营养组MIS评分为(5.89±0.68)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14±1.5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6个月后,营养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和总分较护理前明显升高,但常规组无明显变化;营养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和总分均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营养护理能明显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可以在维持性透析患者的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终末期肾脏病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的营养不良发生率,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月间在温州市中心医院血透室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86例终末期肾脏病患者,采用改良定量主观整体评估表(MQSGA)评价MHD患者营养状况,根据MQSGA评分(〉10分者判为营养不良)将患者分为营养正常组与营养不良组,并采用t检验或x2检验比较营养正常组与营养不良组患者问临床指标包括年龄、性别、透析龄、体重指数、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差异。结果86例MHD患者中,有42例患者MQSGA评分≤10分,纳入营养正常组;11~20分者有42例,21~35者有2例,共44例纳入营养不良组,营养不良发生率为51.16%,重度营养不良发生率为2.33%;营养正常组与营养不良组的年龄、Kt/v、Alb、hs—CR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在性别、透析龄、体重指数、血红蛋白、血肌酐、血尿素氮、胆固醇、甘油三酯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HD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高,血白蛋白可作为反应机体营养状况的可靠生化指标,而年龄、微炎症状态、透析充分性是影响MHD患者营养状态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广东省人民医院肾内科暨血液净化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残余尿量情况,并分析残余尿量与透析质量的相关性。方法:记录2012年3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行维持性血液透析超过3个月患者的残余尿量,并收集患者临床和实验室资料,分析患者残余尿量与透析质量的相关性。定义尿量〈100ml·(24h)^-1为无尿,100~400ml·(24h)^-1为少尿,〉400ml·(24h)。为尿量正常。结果:共384例患者纳入本研究,男女比例为194:190。其中无尿者179例,少尿患者98例,尿量正常者107例。有尿患者的年龄、干体重、血压、尿素氮下降率、Kt/V、血白蛋白及血红蛋白水平与无尿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有尿患者透析龄较短[(27.49±23.54)个月佛(58.38±44.37)个月,P〈0.001)],血清钾[(5.01±0.86)mmol·L^-1 vs (5.21±1.01)mmol·L^-1],P=0.037]、钙[(2.16±0.25)mmol·L^-1 vs (2.26±0.31)mmol·L^-1,P=0.001]、磷[(1.97±0.66)mmol·L^-1 vs (2.12±0.64)mmol·L^-1,P=0.018]、甲状旁腺素[(283.65±382.81)Pg·L^-1 vs (459.98±610.91)Pg·L^-1,P=0.001]、碱性磷酸酶[(75.71±66.51)U·L^-1 vs (121.60±219.75)U·L^-1,P=0.01]、肌酐[(884.66±263.81)mol·L^-1 vs (1027.90±277.51)mol·L^-1,P〈0.001]β2微球蛋白[(35.02±11.81)mg·L^-1 vs (44.52±13.23)mg·L^-1,P〈0.001]水平明显较低。尿量正常的患者与少尿者比较,透析龄更短[(34.42±27.29)个月粥(20.98±17.12)个月,P〈0.01],血肌酐[(925.90±232.63)μmol·L^-1 vs (847.66±284.95)μmol·L^-1,P〈0.01]、β2微球蛋白[(39.77±11.33)mg·L^-1(30.76±10.57)mg·L^-1,P〈0.01)水平明显低。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残余尿量随着透析时间的延长逐渐减少,透前血钾及甲状旁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综合护理干预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改善情况。方法:2010年6月~2012年6月我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共10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分别行常规护理和综合护理,比较2组营养状况。结果:观察组经综合护理干预后,营养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439,P<0.01)。前白蛋白、血清白蛋白、转铁蛋白、血红蛋白等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987,10.139,4.407,5.719,P<0.01)。结论: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钙磷代谢状况,研究不同血液透析方法对钙磷代谢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治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25例,将患者分为单纯血液透析组(单纯HD组)及混合透析组,对这两组的血钙、血磷、甲状旁腺激素(iPTH)、钙磷乘积等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25例患者血钙平均值2.14±0.29mmol/L.血钙〈2.1mmol/L41例(32.8%)。血磷平均值2.01±0.77mmol/L,血磷〉1.78mmol/L67例(53.6%),iPTH平均值315.76±371.75pg/ml,iPTH〈150pg/ml55例(44%),iPTH〉300pg/ml45例(36%),其中iPTH〉1000pg/ml8例(6.4%)。与单纯HD组相比,混合透析组血钙、血磷、钙磷乘积及iPTH等指标明显低于单纯H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相当比例的血液透析患者未能满意的控制钙磷代谢紊乱及其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应进一步加强透析,可联合血液透析滤过及血液灌流等透析方式来加强对钙磷及iPTH的控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钠曲线联合超滤曲线的设定是否能减少透析低血压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和不同钠浓度曲线设定对患者钠摄入及体重变化的影响。方法:纳入宁夏人民医院透析中心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透析低血压发生频率大于20%的16例患者,采用前瞻性研究。每个患者均顺序经历3种透析模式,A组:采用0超滤曲线及钠曲线;B组:采用1超滤曲线及钠曲线(平均钠浓度为138mmol·L^-1);C组:采用1超滤曲线及钠曲线(平均钠浓度为143mmol·L^-1);透析过程中监测透析液电导、血钠浓度、血压尿素清除指数(KT/V)值及透析间期体重增长量等。结果:①C组透析后血钠浓度较透析前升高(P〈0.05),C组透析后血钠浓度与其他两组透析后钠浓度比较有差异(P〈0.05);②C 组透析后平均动脉压(MAP)比A组高(P〈0.05);③B组和C组的低血压的发生率与A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B组比A组透析失败次数明显降低(P〈0.05);④B组和C组的Kt/v值较A组明显增高(P〈0.05);⑤3组间透析间期体重增加量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透析过程中,钠曲线联合超滤曲线的设定能减少透析低血压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而且不同钠浓度设定不引起透析间期体重的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对维持性血液透析( MHD)患者应用阿司匹林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100例透析充分的MHD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治疗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治疗。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 P<0.05),出血事件无显著差异( P>0.05)。透析时间、血磷、spKt/V是MHD患者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阿司匹林可有效降低MHD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发生,且危险性无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7.
个体化健康教育对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个体化健康教育对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仅接受一般护理指导。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实施为期6个月的个体化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健康相关生活质量(HRQOL)评分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HRQO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明显高于干预前(均P〈0.01);观察组患者干预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个体化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并减少其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腹膜透析治疗终末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3年4月第三军医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新桥医院肾内科终末期糖尿病患者42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腹膜透析治疗,观察治疗1年后各项血生化指标及血压变化情况,记录治疗6个月后各人体测量学指标和改良定量主观整体评估法评分(MQSGA评分)。结果透析6个月后,患者血糖、血钙、血磷、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分别为(8.6±3.4)mmol/L、(2.1±0.3)mmol/L、(1.8±0.2)mmol/L、(153.5±17.4)mm Hg(1 mm Hg=0.133 kPa)、(86.6±16.3)mm Hg,较透析前水平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蛋白、血红蛋白、血肌酐、尿素氮、24 h尿蛋白定量分别为(55.4±5.3)g/L、(114.2±10.7)g/L、(612.6±198.5)μmol/L、(16.2±3.6)mmol/L、(437.5±73.2)mg,明显优于透析前(P〈0.05)。透析后,全血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等指标分别为(11.4±5.1)mpa·s、(6.4±1.6)mpa·s、(1.8±0.2)mpa·s、(9.3±2.5),较透析前明显改善(P〈0.05);体重指数、血清白蛋白、胆固醇、中臂肌围、三头肌皮褶厚度、MQGSA评分分别为(22.4±3.2)%、(45.3±6.7)g/L、(5.1±1.2)mmol/L、(23.5±4.2)cm、(1.5±0.2)cm、(16.3±2.5)分,明显优于透析前(P〈0.05)。结论腹膜透析是治疗终末期糖尿病肾病的有效方法,可有效保护残余肾功能,改善患者营养状态,提高其生存质量,值得临床上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腹膜透析患者营养不良一炎症一动脉硬化综合征(MIA)与低三碘甲腺原氨酸(T,)综合征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09年3—4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肾内科进行随访的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年龄将患者分为老年组(≥65岁,49例)和非老年组(〈65岁,60例)。检测患者的血清TSH、血清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L)、血清游离甲状腺激素(FT4)水平,同时评估血压、主观综合营养评估(SGA)、蛋白氮呈现率(PNA)、肌酐动力法评估的瘦体重(LBM—ck)等指标。结果:老年组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C反应蛋白水平、脉压、低T3综合征发生率分别为28.6%、(9.02±10.4)mg/L、(60.2±15.0)mmHg〈42.9%,比非老年组的8.3%、(3.43±5.09)mg/L、(52.0±20.2)mmHg、21.7%更高(P〈0.05);老年组患者FT3水平为(2.41±0.35)pg/mL,低于非老年组的(2.57±0.31)pg/mL(P〈0.05)。老年组患者血清FT3水平与LBM—ck、PNA呈正相关(r=0.297、0.385,P〈0.05),而与C反应蛋白水平、脉压呈负相关(r=-0.302、-0.284,P〈0.05)。结论:老年腹膜透析患者更易罹惠MIA,且低血清FT3与MIA之间关系密切,MIA与低T3综合征之间可能存在恶性循环的通路。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高通量血液透析对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矿物质和骨代谢的影响。方法选择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60例,将60例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高通量透析治疗组和低通量透析治疗组,治疗6个月,分别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甲状旁腺素、25羟基维生素D3等指标的变化。结果高通量透析组的磷、钙磷乘积、甲状旁腺素水平分别为(1.52±0.50) mmol/L、(3.05±1.19) pg/L、(368.61±235.32) pg/L,较治疗前((1.78±0.55) mmol/L、(3.94±1.31) pg/L、(427.45±288.93)pg/L)显著下降( P<0.05),钙、25羟基维生素D3水平分别为(2.3±0.16) mmol/L、(21.64±8.51)nmol/L,较治疗前((2.12±0.18)mmol/L、(16.77±7.69)nmol/L)显著升高(P<0.05),而低通量透析组治疗前后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甲状旁腺素、25羟基维生素D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与低通量透析相比,高通量透析可改善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矿物质和骨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