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茵栀黄注射液辅助治疗新生儿肝炎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15例婴儿肝炎综合征患儿采用普通保肝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茵栀黄治疗,观察治疗后转氨酶及黄疸变化情况。结果治愈10例,显效4例,好转1例,总有效率100%。用药期间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结论茵栀黄注射液治疗婴儿肝炎综合征疗效显著,能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茵栀黄口服液治疗婴儿黄疸的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12月-2010年6月我院儿科门诊和病房黄疸婴)L108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茵栀黄口服液,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4%、对照组71.7%,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组胆红素值下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茵栀黄口服液辅肋治疗婴儿黄疸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脂微球载体前列腺素E1(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戊型淤疸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73例患者分为治疗组(37例)和对照组(36例),治疗组用前列地尔注射液,对照组用苦黄注射液,其他保肝药物两组相同,疗程4周。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6.49%(32/37),对照组有效率63.89%(23/3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5.02,P〈0.05);治疗组治疗后TBil比对照组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7,P〈0.05);AL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地尔注射液联合其他保肝药物治疗戊型淤胆型肝炎退黄效果好,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茵栀黄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疗效。方法新生儿黄疸患儿68例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34例,观察组34例。对照组单纯采用蓝光照射治疗,观察组是采用组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茵栀黄口服液。观察患儿黄疸消退时间,以及治疗过程中的症状,测量治疗前后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DBIL)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有总有效率为94.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3%,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胆红素日均下降(43.8±11.5)μmol/L,平均4d左右降至正常水平;对照组为(29.4±12.9)μmol/L,平均6 d左右降至正常水平;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对新生儿黄疸的患儿进行治疗采用茵栀黄联合蓝光照射治疗,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单纯采用蓝光照射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应用茵栀黄注射液治疗婴儿肝炎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计算机检索在Cochrane Central、PubMed、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维普数据库(VIP),纳入茵栀黄注射液治疗婴儿肝炎综合征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并对其进行质量评价,使用RevMan 5.0进行统计数据分析.结果 共纳入4篇随机对照试验.在临床总疗效方面meta分析结果显示,OR =9.48,95% CI(4.05,22.18),在降低血清胆红素方面加权均数差(WMD)=-37.62,95% C(-50.03,-25.21),缩小肝脏体积方面WMD=-0.86,95% CI(-1.59,-0.13),在降低血清中丙氨酸转氨酶活力(SALT)方面WMD=-20.72,95% CI(-29.38,-12.07),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常规治疗组相比,茵栀黄注射液结合常规疗法治疗婴儿肝炎综合征疗效更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茵栀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方法随机将87例病儿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及治疗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茵栀黄注射液治疗),检测日均胆红素下降幅度及观察平均治疗天数,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胆红素的日均下降值及平均治疗天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茵栀黄注射液治疗新生儿黄疸,可迅速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明显缩短治疗时间,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探讨茵栀黄口服液联用妈咪爱干预新生儿黄疸的疗效。方法:将150例足月新生儿黄疸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新生儿均给予早期充足哺乳等常规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于新生儿出生1d后给予口服茵栀黄口服液及妈咪爱,观察两组患儿在用药后新生儿胆红素峰值,需蓝光治疗的概率。结果:观察组新生儿黄疸峰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新生儿黄疸需蓝光治疗的概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茵栀黄口服液、妈咪爱可以有效降低新生儿黄疸峰值,减少需蓝光治疗患儿的比率,且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行茵栀黄、熊去氧胆酸以及腺苷蛋氨酸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2016年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收治的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9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行腺苷蛋氨酸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茵栀黄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生化指标及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56%,高于对照组82.22%(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总胆汁酸、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等生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上述指标均有明显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早产率、剖宫产率、胎儿窘迫发生率以及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24 h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行茵栀黄、熊去氧胆酸及腺苷蛋氨酸联合治疗,能够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化指标及妊娠结局,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林秋菊 《实用预防医学》2011,18(6):1076-1077
目的探讨系统性治疗措施对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的临床影响,为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治疗提供参考方向。方法 80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平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基础内科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替比夫定或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生存率、TBil(总胆红素)、PTA(凝血酶原活动度)、ALB(白蛋白)及HBV DNA变化,同时观察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经过治疗后,治疗组生存率80.0%,对照组生存率60.0%,治疗组生存率较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4~8周后TBil、ALB及PTA指标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4—8周后病毒复制得到控制,与对照组血清HBV DNA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不良反应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拉米夫定、替比夫定与基础内科治疗联合的系统性治疗措施应用于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治疗可提高生存率,加快肝功能好转及HBV DNA水平下降,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小儿推拿联合强光疗法与茵栀黄口服液联合强光疗法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永康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收治的123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按治疗方法分为推拿联合强光疗法组(推拿组)、茵栀黄口服液联合强光疗法组(茵栀黄组)、单纯强光疗法组(对照组)。对照组患儿给予强光疗法,推拿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小儿推拿护理,茵栀黄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均连续治疗4 d。比较3组患儿的临床疗效、血清胆红素水平、临床指标和住院费用、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3组患儿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推拿组患儿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茵栀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 d、治疗4 d后,3组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2 d、治疗4 d后,推拿组和茵栀黄组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3组患儿光疗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茵栀黄组患儿的光疗时间显著长于推拿组和对照组(均P0.05)。推拿组患儿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3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小儿推拿、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较好,二者均有利于降低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且小儿推拿操作简单、成本低廉,能显著缩短患儿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对重型肝炎患者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将绍兴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66例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内科治疗;治疗组36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人工肝血浆置换术;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及肝纤维化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ALT、TBil、层黏连蛋白(LN)及Ⅲ型前胶原(PCIll)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治疗组治疗后ALT、TBil、血氨、LN和PCHI水平分别为(76.48±10.85)U/L、(71.81±16.67)μmol/L、(52.13±4.71)mmol/L、(100.53±5.73)μg/L和(107.36±11.30)μg/L,与对照组比较,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569、4.012、2.187、2.021、3.232,P〈O.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3.33%:56.67%,x2=0.535,P〈0.05)。结论血浆置换治疗对重型肝炎患者肝功能及肝纤维化指标均有明显改善作用,并能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苦参素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对慢性乙肝(CHB)患者补体C3、CRP水平及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的影响。方法:164例CHB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84例和对照组80例,两组均给予阿德福韦酯治疗48周,观察组在疗程的前24周联用苦参素。在治疗前、24周和48周分别检测补体C3、CRP及HBV-DNA水平。结果:治疗后24周及48周察组HBV-DNA转阴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补体C3、CRP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且观察组补体C3水平高于对照组,CR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苦参素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CHB可显著提高疗效,改善肝脏炎症活动和器官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3.
李颖 《现代保健》2014,(11):54-56
目的:观察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合并糖尿病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7月-2013年7月收治入院的80例老年心力衰竭合并糖尿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临床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口服卡维地洛,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治疗效果、超声心动图变化情况及血糖控制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LVEDd与LVESD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LVEF均明显升高,而观察组的LVESD、LVEDd、LVEF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治疗前血糖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治疗后血糖控制情况明显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维地洛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合并糖尿病患者治疗中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罗剑锋 《现代保健》2014,(17):49-51
目的:观察重组人胰岛素注射液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8例确诊为糖尿病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4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采用中效人胰岛素(诺和灵30R)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重组人胰岛素注射液(优泌林30R)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以及胰岛素抵抗指数等指标。结果:经过4个月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空腹血糖分别降低至(5.68±0.26)mmol/L和(6.83±0.41)mmol/L;餐后2 h血糖分别降低至(6.81±0.58)mmol/L和(8.83±0.43)mmoL/L;糖化血红蛋白分别降低至(5.38±0.17)%和(7.42±0.22)%。与治疗前比较,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以及其他临床指标如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等均得到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改善更加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人胰岛素注射液治疗糖尿病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张勤颖 《现代保健》2014,(6):98-100
目的:探讨对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患者采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的临床治疗效果的研究。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2月-2013年5月收治入院的60例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情况、临床效果及血糖控制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进行常规控制血糖的治疗方法,均有明显效果,其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经IPC治疗后,其间歇性跛行、下肢静息痛、坏疽、行走距离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治疗前血糖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之间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对控制血糖无明显影响,但对下肢血管病变有着明显的治疗效果,有效地防止糖尿病足、坏疽情况的发生及恶化,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瞿艳芳 《现代保健》2013,(21):41-42
目的:探讨多潘立酮缓解和改善慢性胃炎患者临床症状的疗效,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取80例在本院消化内科接受治疗的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两组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对照组用药法莫替丁,观察组用药多潘立酮,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疗效。结果:治疗两周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50%,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总积分比较,治疗一周、两周后与治疗前总积分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潘立酮可以明显的改善慢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协调胃运动、促进胃排空有关,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超声治疗仪联合血脂康在降低血脂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在黑龙江省医院中西医结合科治疗的高脂血症患者80例,随机将其分为采用超声治疗仪联合血脂康治疗的观察组和仅单独采用血脂康降脂治疗的对照组,每组4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总体治疗效果和治疗前后血液中的血脂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3.536,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血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3.265,t=4.021,t=-2.871,t=3.665;P〈0.05)。对照组在治疗前后组内比较TG、TC和LDL-C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2.18,t=2.994,t=2.276;P〈0.05)。治疗后两组组间比较TG、TC、HDL-C和LDL-C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2.998,t=-3.046,t=2.887,t=3.028;P〈0.05)。结论:采用超声治疗仪联合血脂康进行降脂治疗,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血脂水平,并且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p2微球蛋白(β2-MG)和胱抑素C(CysC)检测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肾损害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检测72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观察组)及30例非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对照组)的血清总胆红素(TBil)、β2-MG、CysC、肌酐(cr)和尿素氮(BUN)的含量,比较两组之间及观察组轻度、中重度患儿之间的检测结果,比较观察组治疗前后血清TBil、β2-MG、CysC水平和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血清β2-MG、CysC水平。结果观察组血清TBil、β2-MG、Cys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2.71、41.10和8.47,均P〈0.05);观察组轻度患儿TBil、β2-MG、CysC水平均低于中重度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9.96、14.16和8.08,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TBil、β2-MG、CysC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5.46、54.21和14.18,均P〈0.05);血清β2-MG、CysC水平与TBil水平成正相关(r值分别为0.81和0.53,均P〈0.05),BUN、Cr水平与TBil水平无相关性(r值分别为0.21和0.16,均P〉0.05)。结论血清β2-MG、CysC水平检测能够准确反应肾脏功能损伤情况,可作为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肾损伤的敏感的准确指标,对病情的评估及临床疗效的判断也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在治疗糖尿病肾病上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3年9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16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观察组选择EECP+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选择常规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胱抑素-C(Cys-C)、血清肌酐(Scr)、24 h尿微量白蛋白(MALB)、β2-微球蛋白(β2-MG)量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Cys-c、β2-MG、24 h MALB及Scr均明显高于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应用EECP治疗3个疗程后四组指标均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ECP能够保护糖尿病肾病患者肾脏功能,阻止糖尿病肾病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