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建立科学高效的护理绩效考核方法,对调动临床护士的积极性,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制定护士绩效考核评价分配方案,设计护士工作绩效考核项目、具体内容及每项分值,进行量化考核,考核成绩与当月奖金挂钩并作为评先、评优的依据。结果:实施绩效考核后患者综合满意度、护理人员对奖金分配满意度有提高,与实施绩效考核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实施护士绩效考核,激发护士工作积极性,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进一步推进优质护理工作深入持久地开展。  相似文献   

2.
邓凤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4,39(10):1440-1442
目的: 探讨量化考核指标对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的效果.方法: 于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对手术室实施量化考核制度,并与2010年6月未实施量化考核前进行对比,分析两阶段护理质量指标及患者与医生对护理人员满意度的差异.结果: 与未实施量化考核前比较,实施后护理人员服务意识、文书整理能力、工作责任心、解决问题能力、专科知识学习能力、专科操作能力、预见性护理能力、病房管理能力等护理质量指标评分均显著提高(P<0.01).实施前医生及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分别为60.0%、56.0%,实施后医生及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分别为90.0%、9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结论: 手术室应用量化考核制度可增强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邹惠平 《吉林医学》2011,(35):7639-7640
目的:探寻在特需病区临床护理中促进护理人员认真履行基本护理服务职能、转变服务模式、提高服务质量与效率的方法。方法:制定统计细则,量:根据每班每人工作量各自下班时如实记录,护士长核查;质:根据满意度及工作质量护士长定期考核,每月统计1次。将此作为每月奖金分配考核内容。结果:实施此方法后,护理人员的护理积极性及护理质量明显提高,满意度提高。结论:在特需病区中实施护理质与量的量化考核,对护理工作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分析手术室护理工作量化考核的实施效果。方法:根据卫生部颁发的《医院评审标准》,结合手术室实际情况,制定《手术室护理量化考核》标准,对每位护士进行考核并采取相应的激励措施。结果:实施后护理差错发生率为2.13%,显著低于实施前的6.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医师满意度及患者满意度分别为97.73%、97.36%,显著高于实施前的69.54%、72.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手术室护理工作采取量化管理,可以提高手术医师和患者的满意度,减少护理差错的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ICU护理绩效考核实施方法与效果。方法:制订适合ICU的绩效考核方案及评价标准,根据绩效考核结果进行二次奖金分配。结果:实施ICU绩效考核2年后,护士对奖金分配满意度提高50%,离岗意愿下降60%,护理质量考核合格率达100%。结论:通过ICU护理绩效考核对奖金进行二次分配,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充分调动护士工作积极性,有利于提高ICU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稳定护理队伍。  相似文献   

6.
目的 将绩效考核应用于优质护理服务中,提高关节骨病科的护理管理效率.方法 把科室护理人员每月的奖金分为绩效奖金和量化奖金,建立适合关节骨病科奖金分配制度的考核指标.结果 实施运行关节骨病科护士绩效考核10个月,问卷调查表明98%以上的护士赞成新方法,护理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高,患者满意度提高.结论 通过建立绩效考核管理方法,有效地激励了护理工作,发挥了良好的价值取向,提高了护理效率和质量,为临床护理绩效考评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岗位量化考核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我院岗位量化考核制度实施后收治的175例患者作为观察组,考核制度实施前收治的1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岗位考核制度实施后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评价、护士工作满意度、护理呼叫次数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评分及护士工作满意度指数量表(IWS)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日平均护理呼叫次数为(1.8±0.7)次/d,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3.7%(24/175),对照组日平均护理呼叫次数为(3.4±1.3)次/d,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5.3%(53/15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岗位量化考核制度能显著提高护士工作积极性和患者满意率,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临床护理质量得到了提升。  相似文献   

8.
于新萍  谷新萍 《农垦医学》2012,34(4):356-359
目的:探讨护士绩效考评与绩效分配在我院的实践效果.方法:制定护士绩效评价量化指标,将绩效评价管理与量化管理相结合,对护士工作业绩进行评定,并按绩效量化指标进行奖金分配,比较实施前后病人对护士工作满意度、护理工作质量情况.结果:病人满意度由实施前的91.47%提高到95.10%,前后比较,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护理工作质量综合评分由实施前的89.39±3.09分提高至实施后93.91 ±2.35,前后比较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护理投诉明显下降,护理科研较实施前明显提高.结论:护理绩效改革规范了管理岗位,调动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增强了护士责任心,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和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科学合理的手术室护理管理模式。方法从考勤、工作量、工作质量、工作态度四方面制定详细的量化考核细则。个人记自己工作量分;质检人员记环节质量检查分;护士长记考勤分、工作态度分和终末质量分。月底统计每个护士全月总分,作为部分工资和奖金分配的依据。结果量化考核的实施,有效激发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了护士的工作责任心,确保了护理质量,提高了手术医师和病人满意度,缩短了手术病人住院日.手术例数和经济收入也逐年增长。结论量化管理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得、高风险高收益的分配原则.可提高护士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工作质量,规范护理管理,提高管理效能,是行之有效的护理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责任护士量化考核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三级甲等医院评审要求,每月对责任护士进行量化考核,将开展量化考核前后两年的临床护理质量进行对比。结果开展责任护士量化考核两年,分级护理质量及基础护理质量明显提高,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提高。结论通过实施责任护士量化考核,使临床护理质量不断提高,护士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呼吸内科优质护理服务中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取回顾性方法对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间的100例呼吸内科优质护理服务中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通过护理前后的临床数据比较,护理后服务态度、主动性、工作能力和病区管理以及关爱、沟通与健康宣教的评分均明显高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为83.0%,护理后为9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长对责任护士责任制整体护理考核干预前评分为(77.3±4.5)分,干预后评分为(92.1±2.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中对于呼吸内科优质护理服务中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是可行的,提高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并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同时,提高护士长对责任护士责任制整体护理考核的满意度,值得临床中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2.
罗艳  杨相梅 《医学教育探索》2014,(12):1239-1241
目的 探讨应用案例分析,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促其为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方法 对我科普通病房共61名护士进行每日半小时案例分析培训。培训后通过问卷调查护理人员对案例分析培训的评价,同时对培训前后病人满意度调查结果、护理部每月考核成绩、护理论文质量情况、护理不良事件数量进行比较。相关数据行t检验或r检验。结果 每日半小时案例分析实施后,大多数护理人员认为自身各项能力得到提高。培训后的病人满意度(t=-0.391)、护理部每月考核成绩(t=3.823)、护理论文质量(X^2=5.495)均有提升,而护理不良事件减少(X^2=6.441),与培训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每日半小时案例分析能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科研能力,提升病人满意度,并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有利于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层级管理与责任包干护理相结合的护理模式(以下简称:层级责任包干护理模式)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对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实施前采取小组责任制,实施后采取由护士长→护理组长→责任护士的层级管理与责任护士分管患者全面实施责任包干护理相结合的模式,比较实施前后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结果 实施层级责任制护理后与实施前的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比较(P<0.01),前者明显优于后者,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实施层级责任制管理既可以提高护理质量,明显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密切医护关系、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及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介绍精神科优质护理服务活动的实践,观察实施效果。方法:贯彻卫生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工作精神,改革护理分工方式,制定护士的分层管理制度,建立护士能级结构,完善绩效考核制度,实施高分险患者风险评估和健康教育,有效利用护理支持系统。结果:实施优质护理后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高于实施前P<0.5。结论:在精神科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可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庄增红 《铁道医学》2014,(10):1237-1240
目的:探讨护理团队对提高手术护理管理质量的效果。方法:将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本院实施护理团队管理的80例手术患者设为观察组,将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实施常规性护理管理的80例手术患者设为对照组,分别于护理团队实施前后采用自行设计的护理质量调查问卷及患者满意度问卷了解患者对护理人员服务意识、工作责任心、解决问题能力、专科知识学习能力、专科操作能力、文书管理能力的评分及满意度,并记录两阶段护理错差率。结果:与未实施护理团队相比,实施后患者对护理人员服务意识、工作责任心、解决问题能力、专科知识学习能力、专科操作能力、文书管理能力的评分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未实施前相比,实施后配错药、文书归档错误、遵错医嘱、术后压疮发生率显著下降,患者满意度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手术室实施护理团队管理模式能有效提高护理人员护理质量,降低护理风险,提高患者满意度,有利于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护理细节管理在危重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07年12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480例危重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40例。观察组在医疗护理的过程中运用细节管理护理模式,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针对入院、治疗、出院等一系列的护理过程给予评分,对所给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价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及其和家属对护理人员的服务质量、服务态度、需求满意度。结果运用护理细节管理患者生活质量及其和家属对护理人员的服务质量、服务态度、需求满意度明显提高(P<0.05);除用药指导外的其他项目满意度均明显提高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细节管理可以明显提高危重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及家属对医疗护理的满意度,有助于改善护患关系,在临床医疗护理过程中值得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服务模式对提高患者满意度和护理质量的作用。方法: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在眼科门诊护理管理工作中实施人性化护理服务模式(试验阶段),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行常规护理服务模式(对照阶段),对比分析两阶段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护理人员工作质量、护理引起的纠纷事件占眼科纠纷百分比的差异。结果:与对照阶段比较,试验阶段患者对眼科门诊护理技术、健康指导、心理护理、热情服务、形象感觉、服务态度等护理工作满意度评分均显著提高(P〈0.01)。试验阶段护理人员主动服务意识、工作责任心、解决问题能力、与医生配合度、与患者沟通能力等护理质量评分均较对照阶段明显提高(P〈0.01)。试验阶段护理引起的医疗纠纷低于对照阶段(P=0.017)。结论:在眼科门诊护理工作中应用人性护理服务模式可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和护理人员工作质量,有利于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和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18.
实施PDCA持续改进 提高医院患者满意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科学评价医院实施PDCA取得的成效,进而提升医院服务质量。方法:委托社会第三方以电话回访的形式对实施PDCA前后的出院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两次样本量均在1000人次以上,调查内容涵盖医疗服务质量、医疗服务态度、医疗反应性、医疗服务环境、尊重患者权益、医德医风等项目。结果:实施PDCA前后的15项患者满意度指标中有11项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院在全员、全业务流程开展的PDCA持续改进取得了显著成效;医院在医疗、护理服务质量方面有较大改进,而在后勤管理方面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患者满意度调查为量化评估PDCA在医院的实施效果开辟了途径,为医院改进服务质量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护理干预对于神经外科动脉瘤栓塞治疗护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于2011年4月~2013年8月间来我院行栓塞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分别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和系统化的护理干预,观察评价2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护理干预的实施后,干预组各维度的得分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P均<0.05);干预组患者中仅2例不满意,护理满意度达96.67%,而对照组(86.67%)相比显著升高(P<0.05);干预组未发生动脉瘤再次破裂和脑血管痉挛,并发症的发生率仅为5.00%,经组间对比发现,干预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减少(P<0.05)。结论:护理干预的实施,显著改善了神经外科动脉瘤病人栓塞治疗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减少了并发症,有效的提高了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应用绩效管理的效果,旨在提高护理人员工作效率及积极性,提高患者满意度。方法在作者医院妇产科护理工作中应用绩效管理制度,对比分析制度实施前后医生及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以及护理差错发生率。结果制度实施后,患者对护士生活照料、护理技术、热情服务、健康指导、心理护理、出院指导、功能锻炼等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评分显著提高(P<0.05),医生对护理人员护理技术、护理态度、医护配合、工作责任心、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满意度评分显著提高(P<0.05)。实施前后护理人员在危重护理、基础护理、优质护理、病房管理、文件管理等护理方面的质量评分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制度实施后护理人员差错发生率显著下降(P<0.05)。结论在妇产科优质护理工作中实施绩效管理,体现按劳分配的原则,能提高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确保护理工作能持续、稳定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