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陈小平   《中国医学工程》2012,(8):121+123-121,123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肱骨髁上骨折患儿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传统开放式手术复位治疗,观察组30例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就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优良率、骨折愈合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肱骨髁上骨折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可加快骨折愈合,恢复肘关节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改善了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两种手术方法治疗儿童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C臂透视下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微创固定及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手术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38例,从肘关节功能、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及治疗费用方面对治疗效果进行综合评定比较。结果:C臂透视下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微创固定组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与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手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手术组治疗费用多于C臂透视下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微创固定组(P0.05)。结论:C臂透视下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微创固定治疗儿童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治疗效果理想,综合评价优于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手术,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分析外侧小切口辅助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可行性以及其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2月-2016年6月于本院骨科收治入院的肱骨髁上骨折患儿131例,按ID数分为对照组(n=80)与观察组(n=51)。对照组采用传统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外侧小切口辅助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比较分析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儿均顺利实施手术。观察组优良率为96.08%,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尺神经损伤发生率为1.96%,低于对照组的1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肘内翻、骨化性肌炎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侧小切口辅助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有效可行,相比传统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术后并发症少,临床疗效好,可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皮穿针(克氏针)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2011年7月收治的90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患儿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患儿行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对照组患儿行闭合复位患臂悬吊牵引复位或石膏外固定治疗,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儿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患儿关节功能总优良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患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少,与对照组患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交叉内固定是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理想选择方法,在临床工作中要针对不同骨折采用不同手术方法才能满足肘关节功能恢复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刘亮洪 《中外医疗》2011,30(20):33+35-33,35
目的了解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表现,探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对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将60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Ⅰ组30例使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Ⅱ组30例使用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治疗,然后比较2组疗效。结果Ⅰ组治疗方法的优良率显著高于Ⅱ组,P〈0.05。结论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比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治疗的疗效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三种克氏针内固定方式治疗Gartland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2016年2月~2020年6月采用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的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儿童56例,术中根据复位后骨折稳定性采用不同克氏针固定方式进行分组,其中A组18例,采用外侧两枚克氏针固定;B组26例,采用外侧三枚克氏针固定;C组12例,采用内外侧三枚克氏针交叉固定。观察三组患儿的手术指标、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所有患儿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10个月。A组平均手术时间(25.5±7.3)min,较B组与C组用时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平均透视次数(12.1±2.2)次,较B组与C组次数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儿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日和术后3个月的Baumann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肘关节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种克氏针内固定方式治疗Gartland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均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7.
曾晓辉  万玲玲  夏群英 《当代医学》2021,27(30):118-119
目的 探究暴露与埋藏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小儿肱骨外髁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9年1—10月收治的肱骨外髁骨折患儿100例,随机分成甲组(暴露克氏针固定治疗)和乙组(埋藏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各50例.比较两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 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甲组拔针时间短于乙组,住院费用低于乙组(P<0.05);两组针道感染率、皮肤激惹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肘关节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11,P=0.646).结论 应用暴露法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小儿肱骨外髁骨折患儿,疗效显著,可有效缩短拔针时间,并能降低住院费用,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两种疗法对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儿童的效果。方法:选取128例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4例。观察组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角度以及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手术时间(40.28±11.46)min、术中出血量(8.39±4.76)mL以及术后住院时间(3.82±1.15)d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的屈曲丢失角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伸展丢失(0.92±0.45)和屈伸活动范围丢失角度(2.07±0.78)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肘关节功能为优、良、中、差的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与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均具有较高的肘关节功能优良率,疗效显著,但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具有微创、恢复时间短以及出血量少等优点,术后功能恢复好,因而效果更好,适合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分析空心钉和克氏针两种固定方法治疗儿童肱骨外髁Ⅱ型骨折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收治的50例儿童肱骨外髁Ⅱ型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与B组各25例,A组患者给予空心钉固定治疗,B组患者给予克氏针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愈合时间、关节功能恢复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等,为儿童肱骨外髁Ⅱ型骨折的临床手术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结果:A组患者经过治疗后优良率为92.0%,B组患者经过治疗后优良率为88.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以及功能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12.0%)明显低于B组(2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空心钉和克氏针固定在治疗儿童肱骨外髁Ⅱ型骨折的疗效相近,骨折愈合和关节功能恢复方面无明显差异,但克氏针固定术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空心钉固定。  相似文献   

10.
孙义忠  刘宝平  范先东 《河北医学》2016,(11):1825-1827
目的:探讨改良经皮克氏针固定对儿童肱骨髁上骨折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40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的方法分为改良经皮克氏针固定组(观察组)和小夹板外固定组(对照组)各20例,手法复位后,观察组采用改良经皮克氏针固定,对照组采用小夹板外固定,观察两组恢复状况(强力性水泡、切开复位、愈合天数)、影像学情况(Carrying角、Baumann角、Tilting角)、关节活动情况,参照Flynn标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观察组患儿强力性水泡发生率、切开复位率、愈合天数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arrying角、Baumann角、Tilting角改变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前臂力量和伸、屈角度数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优良率为90.00%,优于对照组的6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优良率优于小夹板固定治疗,且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锁定加压钢板(LCP)、带锁髓内钉和多枚克氏针应用在中老年肱骨外科颈复杂性骨折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本院2002年10月-2007年3月手术治疗并获得1年随访的肱骨外科颈骨折58例,年龄39-65岁,NeerⅡ型骨折33例,Ⅲ—Ⅳ型骨折25例,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LCP组36例,带锁髓内钉治疗组(A组)11例,多枚克氏针治疗组(B组)11例,各组均采用手法复位。术后就术中出血量、切口总长度、伤口延迟愈合率、8周骨折愈合率、术后肩关节外展活动度方面,将LCP组分别与A组、B组进行统计学分析,肩关节功能按Constant-Murley绝对值标准评分。结果LCP组和A组比较切口总长度、伤口延迟愈合率、8周骨折愈合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肩关节最大外展度数有统计学意义(P〈0.05)。LCP组和B组比较术中出血量、伤口延迟愈合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切口总长度、8周骨折愈合率、肩关节最大外展度数有统计学意义(P〈0.05)。肩关节功能Constant-Murley绝对值评分结果:治疗Ⅱ型骨折LCP组优良率90.9%,Ⅲ—Ⅳ型骨折LCP组优良率85.7%。A组优良率45.5%,B组优良率36.4%。结论治疗中老年肱骨外科颈复杂性骨折首选应用锁定加压钢板技术固定,其临床疗效优于带锁髓内钉和多枚克氏针固定技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微创治疗后踝骨骨折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并对其安全性进行探讨。方法:选取从2010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60位踝骨骨折的患者,将患者分成A组与B组,全部患者在进行手术以前都对踝关节螺旋进行常规的CT检查,并对后踝骨折移位的状况、骨折块的大小、踝关节的水平线与横断面的主骨折的角度进行了解。在A组患者的手术过程中,首先要对内踝和外踝进行复位与固定,按照手术以前CT检查的具体情况对手术过程中导针的方向和位置进行选择,后裸骨折经皮微创空心钉进行固定。B组患者采取改良以后的内外踝切口,再将内外踝切口显露的同时固定和显露后裸。对患者进行6~20个月的随访,根据AOFAS的评分标准进行评分。结果:B组患者中,优13例(43%),良6例(20%),可6例(20%),差5例(17%);A组患者中,优17例(57%),良10例(33%),可2例(7%),差1例(3%),A组的优良率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感染与创伤性神经情况明显优于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创伤性关节炎与畸形愈合的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骨折不愈合以及断钉的情况发生。结论:采取经皮微创空心钉内固定的方式,安全性高,造成的创伤也比较小,同时也能减少感染的情况发生,不会影响其稳定性,是比较安全的手术治疗方式,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09年2月-2012年6月收治的剖宫产后子宫切口憩室9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A组40例患者行宫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B组50例患者采用传统经阴道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全部患者治疗后月经淋漓不尽情况均消失,经期均较治疗前缩短,两组治疗后经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B组,而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明显少于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腹腔镜联合手术及经阴道手术均可有效治疗子宫切口憩室,显著改善患者症状,但前者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快,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方案的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0例异位妊娠患者作研究对象,均为本院妇产科2010年2月-2013年2月收治,随机数字表法分组,0.4 mg/(kg·d)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A组)与1 mg/kg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B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结果:B组选取病例临床总有效率为100%,高于A组9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血β-hCG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5天、第10天两组均有降低,但B组下降幅度显著高于A组(P〈0.05),两组治疗15 d、30 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胃肠道反应率为17.5%,白细胞下降40%,A组分别为80%、8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氨蝶呤采用1 mg/kg,与米非司酮联合治疗异位妊娠,可保证治疗效果,降低不良事件率,保障用药安全,满足了患者生育要求,具有非常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无痛流产前应用米索前列醇,对术中宫颈扩张作用、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的影响,探讨其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将停经6~10周,要求手术终止妊娠的患者300例,随机分为3组,A组(口服米索前列醇)100例,B组(阴道放置米索前列醇)100例,对照组(术前不用药)100例。结果:A组、B组的宫颈扩张效果及手术时间、出血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的宫颈扩张效果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术中出血量A组、B组明显减少(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无痛流产前使用米索前列醇可扩张宫颈,减少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具且有安全、简单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为临床治疗做出指导。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174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A组,再选取同期149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B组,对两组患儿临床病因、诱因、临床症状、各年龄阶段发病情况、门诊治疗效果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儿临床病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诱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咳嗽、流涕外,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各年龄阶段发病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表现在2岁以下儿童发病率最高,随着年龄增大逐渐降低(P〉0.05);A组患儿门诊治愈率74.14%(129/174)明显低于B组的93.96%(140/14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门诊治愈率低,应该加强患儿营养,提高其免疫功能,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3种内固定对股骨髁间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条件的股骨髁间粉碎性骨折患者行手术切开复位后分别采用普通钢板内固定(A组)、髁支持钢板内固定(B组)及动力髁部螺丝内固定(C组),比较3组患者Sanders临床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3组患者Sanders临床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并发症以A组多见,但同B组、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对股骨髁间粉碎性骨折只要遵循切开复位内固定的原则,就有利于患者的关节功能恢复,采用3种内固定的临床效果无差异,对手术质量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8.
血清胱抑素检测对糖尿病早期肾功能损害的诊断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C)水平检测对糖尿病早期肾功能损害的诊断意义。方法:将80例I型或2型糖尿病患者按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3组,无糖尿病的正常人为1组。A组为20例无糖尿病的正常人。B组为正常蛋白尿患者32例(UAER〈20μg/min);C组为微量蛋白尿患者29例(UAER20-200μg/min);D组为大量蛋白尿患者19例(UAER〉200g/min);同时测定各组血肌酐及Cystatin C,并计算肌酐清除率。结果:血清Cystatin C和CCr在B、C、D三组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Scr在B组和C组间的差异无显著(P〉0.05),而C组的Scr高于A、B、D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Cystatin C在A组和B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C组、D组与A组、B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Cystatin C是临床上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敏感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宫腔镜下不同手术方式对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的治疗效果。方法A组宫腔镜下刮匙搔刮并取出息肉,然后负压吸引全面吸净宫腔;B组在宫腔镜直视下以环状电极电切息肉基底部,两组比较治疗效果。结果A组:术后3个月、6个月的月经量减少,有显著性差异(P〈0.05),12个月的月经量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B组: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经量均减少,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妊娠隋况:A组不孕症19例,术后6个月内妊娠8例,B组中不孕症26例,术后6个月内妊娠2例,两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12个月内妊娠A组8例,B组妊娠7例,两组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复发情况:6个月内A组复发4例,B组复发3例,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12个月内A组复发16例,B组复发4例,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于治疗月经量增多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若不考虑生育问题,应首选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而要求生育的患者宜采用刮匙搔刮并负压吸引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旋入式自锁髓内钉与交锁髓内钉固定成人肱骨干骨折的疗效.方法:52例成人肱骨干骨折患者,22例患者采用旋入式自锁髓内钉固定(A组);30例患者采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B组).分析两种治疗方法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肩关节功能及并发症.结果:A组平均手术时间为47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50 ml,明显低于B组平均手术时间为70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125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平均92分,优良率为93.3%;B组平均分为91分,优良率为90.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旋入式自锁髓内钉治疗成人肱骨干骨折,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效果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