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6 毫秒
1.
目的探讨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通液治疗不孕不育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鹿邑真源医院2014年9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不孕不育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输卵管插管通液治疗,观察组采用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通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输卵管通畅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输卵管通畅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通液治疗不孕不育效果显著,在临床应用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李丽  陆毅 《南通医学院学报》2005,25(3):218-218,220
原发性不孕175例行经阴道B超监测下输卵管通液84例,宫腔镜检查及插管疏通术91例。继发不孕185例阴道B超监测下输卵管通液81例,行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通液104例。结果继发不孕和原发不孕两组术后宫腔镜下通液组较阴道B超组输卵管通畅病例明显增加(P<0.01)。宫腔镜检查后继发不孕组输卵管通畅率明显较原发不孕组高(P<0.01)。宫腔镜检查后,继发不孕较原发不孕术后妊娠率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宫腔镜下输卵管通液术较阴道B超监测通液效果好,宫腔镜检查及输卵管插管在继发性不孕症应用价值更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初步探讨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通液疏通术对208例不孕症输卵管阻塞的诊治效果。方法2003年10月至2006年1月,对就诊的不孕症208例,进行输卵管造影,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通液,术后复查输卵管造影,记录输卵管疏通情况。结果208例原发不孕与继发不孕病例行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通液,术后输卵管通畅率56.73%,术前术后输卵管通畅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结论宫腔镜下行输卵管插管通液疏通术,对不孕症患者的诊治效果非常理想。  相似文献   

4.
董艳珍 《基层医学论坛》2016,(30):4204-4205
目的 探讨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通液治疗不孕不育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在我院进行治疗的不孕不育症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研究组采用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通液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输卵管通液治疗,对比2组患者输卵管通畅性以及妊娠情况.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输卵管通畅人数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1年后研究组妊娠率为6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不孕不育症患者采用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通液治疗具有良好的疏通效果,可提高患者妊娠率,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宫腔镜在不孕症诊治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宫腔镜下不孕症患者的宫腔病变情况及输卵管插管通液术在不孕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28例不孕症患者进行宫腔镜检查,并同时行输卵管插管通液。结果不孕症患者中宫腔病变率为72.7%,其中宫腔粘连最常见;继发不孕组宫腔病变发生率高于原发不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卵管插管通液后输卵管阻塞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宫腔镜在不孕症的诊断和治疗中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通液治疗不孕不育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6月~2016年11月收治的不孕不育患者40例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输卵管插管通液治疗;观察组采用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通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通畅率为95%,对照组通畅率为75%,观察组患者的通畅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的受孕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通液用于治疗不孕不育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输卵管阻塞情况,提高受孕率和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普及运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宫腔镜在不孕症患者的宫腔病变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1800例不孕症患者进行宫腔镜检查,并同时给与针对性治疗.结果 不孕症患者中宫腔病变率为85.7%,其中子宫内膜息肉最常见原发不孕组高于继发不孕组;其次为宫腔粘连,继发不孕组发生率高于原发不孕组;另外子宫发育异常,其中以中隔子宫、单角子宫多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息肉去除术后妊娠率提高;输卵管插管通液后输卵管通畅率明显提高,中隔电切术后提高妊娠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宫腔镜可以直视宫腔,定位取材,诊断准确率高,并可同时进行输卵管通液或其他针对性治疗,明显提高不孕的治愈率,是诊治不孕症的必要手段,在不孕症的诊断和治疗中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通液治疗不孕不育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期间在该院接受治疗的不孕不育患者6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输卵管插管通液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通液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输卵管通畅率高于对照组,其1年后的妊娠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通液治疗不孕不育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可提高患者的输卵管通畅率及妊娠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通液治疗90例不孕不育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研究选取不孕不育患者18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9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使用普通输卵管通液治疗不孕不育,治疗组患者采用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通液治疗不孕不育.对比观察两组不孕不育患者的输卵管通畅情况以及妊娠情况.结果 治疗组采用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通液治疗不孕不育的输卵管通畅情况为54.44%以及足月分娩妊娠率为43.33%,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不孕不育的输卵管通畅情况26.67%以及足月分娩妊娠率21.11%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治疗不孕不育患者时应用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通液有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效果,创伤小,安全有效,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0.
毛芬 《当代医学》2016,(26):39-40
目的:探讨宫腔镜在妇产科不孕不育症中的临床诊治价值。方法收集诊断为不孕不育症患者122例,均接受宫腔镜输卵管插管通液术或宫腔镜手术。通过电话联系,随访半年以上,宫腔镜输卵管插管通液术随访者共计50例,宫腔镜手术随访者共计72例。分析(1)宫腔镜输卵管插管通液术患者术后疗效;(2)宫腔镜手术患者术前术后妊娠情况。结果(1)原发性、继发性不孕不育症患者在接受加压注药后输卵管通畅数量、妊娠结局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宫腔镜手术患者术前、术后妊娠例数、妊娠次数、人流次数、自然流产次数、引产次数、足月活产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本次研究认为宫腔镜用于治疗妇产科不孕不育症的疗效肯定,保留患者子宫的完整性,使其免受巨大创伤,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藏瑞琴 《中外医疗》2012,31(31):29-30
目的观察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通液术治疗不孕不育的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07年3月—2010年2月妇科收住的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通液治疗不孕不育患者50例。结果通过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通液治疗后,患者术后输卵管通畅情况明显较术前好转,P〈0.05。讨论不孕不育是女性常见的疾病,最常见病因是输卵管不通,该研究组采用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通液术治疗后观察,输卵管的通畅情况明显好转,而且集诊断、治疗于一体,直观、快捷、彻底的治疗输卵管阻塞情况,降低了宫外孕发病率,且操作简单、经济、安全,是不孕不育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宫腹腔镜联合行输卵管宫角植入术对输卵管通畅率及术后妊娠率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0年8月本院收治的28例输卵管近端阻塞的不孕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行宫腹腔镜联合下36侧输卵管宫角植入术,术后恢复月经后取出支架行宫腔镜下输卵管通液术,再于术后3~6月后行再次宫腔镜下输卵管通液术,评价输卵管通畅度。结果:术后第1次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通液术均显示输卵管通畅,通畅率达100%,术后3~6月再次行宫腔镜输卵管通液术,31侧完全通畅,5侧通而不畅,完全通畅率86.1%。术后随访2年,宫内妊娠20例、异位妊娠1例、未孕7例,妊娠率为71.4%。结论:宫腹腔镜下输卵管宫角植入术对输卵管近端梗阻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官腔镜与腹腔镜联合治疗输卵管不孕的疗效及临床价值。方法我院在2011年2月~2012年8月期间共收治90例输卵管性不孕患者,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45例)给予宫腔镜与腹腔镜联合治疗,对照组(45例)在官腔镜下进行插管通液术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总结实验组患者输卵管病变情况与妊娠的相关性等。结果实验组输卵管的复通率(87.1%)、妊娠率(51.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复通率(5933%)、妊娠率(2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2%。显著低于对照组(6.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输卵管的粘连程度越重,其术后的妊娠率就越低,组间相比,正常的宫内妊娠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官腔镜与腹腔镜联合疗法可有效地提高输卵管阻塞的复通率及妊娠率,尤其是轻、中度粘连患者,并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应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输卵管妊娠不同的保守治疗方法对保留患者生育功能的疗效及生殖状态的影响.方法:对于有生育要求的238例异位妊娠患者,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3组,腹腔镜手术组109例(腹腔镜组),开腹手术组54例(开腹组),药物保守治疗组75例(药物组),比较3组患侧输卵管通畅率、术后宫内妊娠及再次异位妊娠的情况.结果:腹腔镜组治疗后输卵管通畅率均高于开腹组和药物组(P<0.05),而腹腔镜组宫内妊娠率高于开腹组(P<0.05),3组再次异位妊娠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输卵管异位妊娠的综合治疗适合于有保留生育功能要求的输卵管妊娠患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宫腔镜联合腹腔镜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的效果及输卵管盆腔病变程度对不孕症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2010年7月~2012年7月浙江省人民医院妇科收治的92例输卵管不孕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47例,对照组45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宫腔镜联合腹腔镜治疗,对照组采用宫腔镜下进行插管通液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输卵管再通情况及再阻塞的情况,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下腹持续性疼痛例数及妊娠率。分析输卵管病变程度与妊娠的关系。结果观察组输卵管阻塞再通率(89.41%)明显高于对照组(73.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术后2个月再阻塞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出现持续性下腹疼痛,观察组1例(2.13%)明显少于对照组3例(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均未见子宫穿孔及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观察组患者术后2年妊娠率(53.19%)明显高于对照组(2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出现2例输卵管妊娠,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输卵管病变程度越重,术后妊娠率越低(P〈0.05);两组中轻度粘连患者的妊娠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联合腹腔镜治疗输卵管性不孕可明显提高输卵管阻塞的复通率及患者术后妊娠率,且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分级与输卵管通畅的关系,分析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同分期(I期-Ⅳ期)对输卵管功能的影响,探讨不同程度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引起的不孕与输卵管通畅的相关性。方法:对确诊的178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根据疾病程度分为4组(分期按照RAFS法,分为I期组、II期组、Ⅲ期组和Ⅳ期组),对所有患者行腹腔镜手术,术中观察输卵管形态及输卵管通畅程度,通过术后随访,探讨不孕患者与输卵管通畅与否的相关性。结果:Ⅰ、Ⅱ期患者输卵管通畅率分别为94.64%和83.33%,与Ⅲ、Ⅳ期(分别为71.43%和53.12%)相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年内术后妊娠率Ⅲ、Ⅳ期分别为52.4%和50.0%,与Ⅰ、Ⅱ期的21.4%和37.5%相比明显增高(P〈0.05)。结论:轻度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输卵管通畅率高于Ⅲ、Ⅳ期患者,Ⅲ期及Ⅳ期子宫内膜异位症引起的不孕和输卵管通畅与否存在一定相关性,但早期(Ⅰ期和Ⅱ期)子宫内膜异位症引起的不孕与其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宫腹腔镜联合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症的疗效。方法研究对象为2009年1月~2012年1月间我院确诊的输卵管性不孕症患者76例,其中对照组38例行宫腔镜下插管通液治疗;观察组38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同时行宫腹腔镜联合治疗。比较两组的再通率。结果观察组38例共74条输卵管,其中2例因宫外孕切除患侧输卵管各1条,梗阻70条,术后通畅63条,再通率为90.0%;对照组38例共72条输卵管,其中4例因宫外孕切除患侧输卵管各1条,梗阻69条,术后通畅49条,再通率为71.0%。两组再通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远端梗阻再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腹腔镜联合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症再通率高,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原发性不孕(PI)与继发性不孕(sI)患者子宫输卵管造影(HSG)的特点及导致输卵管不通畅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369例不孕患者的水溶性造影剂DSA下HSG造影资料,根据不孕的原因为PI及sI两组,对两组一般情况及造影结果进行比较;再以双侧输卵管通畅与否为因变量,以年龄、生育史、是否有宫外孕史、盆腔手术史、输卵管结核病史、流产史、原发或继发性不孕、合并其它疾病与否、子宫形态异常与否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二分类1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输卵管不通畅的危险因素。结幂PI组年龄比sI组小[(27.27±3.82)岁VS(29.97±4.80)岁],双侧输卵管通畅率较sI组高(45.50%vS34.74%),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宫外孕史、流产史及子宫形态异常是输卵不通畅的危险因素(OR值=0.903、O.198、1.542、0.120;95%的可信区间:0.903~0.958、0.120—0.352、1.002~2.375、0.036~0.399)。结论PI和sI在年龄及输卵管通畅率方面存在差异,大龄、宫外孕史、流产史及子宫形态异常是输卵不通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性不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彩虹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23):149-150
目的探讨输卵管性不孕的治疗方法,提高其妊娠率。方法对2003年1月-2005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不孕症患者中,患输卵管不畅、阻塞(输卵管性不孕)的患者,对采用输卵管内注药,配合口服止痛化徵胶囊加中药抗炎通管汤保留灌肠治疗的妊娠率与输卵管通畅的妊娠率进行比较;在此基础上,研究输卵管异常合并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情况。结果①输卵管性不孕患者治疗后的妊娠率为38.63%,与输卵管通畅患者的妊娠率44.33%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输卵管异常发生率为80.56%,痛经患者输卵管异常发生率为59.91%;③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输卵管异常治疗后妊娠率为31.03%,痛经患者输卵管异常治疗后妊娠率为42.11%。结论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性疾病,可以使40%以上的输卵管性不孕患者妊娠,疗效肯定,安全易行,有其临床实用性,适合基层医院。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宫腔镜、腹腔镜联合手术诊断、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的疗效与护理。方法对120例输卵管性不孕患者予宫腔镜、腹腔镜联合手术进行诊治,并在手术前后配合相应的护理干预。结果120例患者均成功完成宫腔镜、腹腔镜联合手术,手术时间(50.8±19.1)min,术中出血(26.5±9.3)ml,术后住院(6.1±0.8)天。术中、术后无并发症发生。随访(19.1±4.2)个月,失访13例,随访率89.2%(107/120),共有62例患者受孕,妊娠率57.9%(62/107)。结论宫腔镜、腹腔镜联合诊治输卵管性不孕直观而准确,良好的护理干预可以进一步提高输卵管通畅率,提高妊娠率,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