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了解管城区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探讨控制手足口病的策略和措施,为手足口病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Excel软件对管城区2009年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系统手足口病发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9年管城区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1380例,年报告发病率为419.70/10万.全年均有发病.病例男女性别比为1.40:1,病例主要集中在≤5岁年龄段,占报告病例总数的96.01%.病例以散居儿童为主(878例),占病例总数的63.62%;其次为托幼儿童(473例),占病例总数的34.28%.结论 散居和幼托儿童是手足口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重点人群,应加强散居儿童和幼托机构手足口病监测和管理的力度,提高群众的卫生防病意识,从根本上减少手足口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龙岩市某综合医院2008年2012年法定传染病发病情况及流行特征,为更好地制定传染病控制规划,加强传染病管理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某综合医院2008年2012年法定传染病发病情况及流行特征,为更好地制定传染病控制规划,加强传染病管理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某综合医院2008年2012年传染病网络报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8年2012年传染病网络报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8年2012年某综合医院共报告22种法定传染病10844例,其中报告乙类5629例、丙类5215例,无甲类传染病报告。报告发病率居前5位的为手足口病、梅毒、乙型肝炎、流行性腮腺炎、肺结核。传播途径以血液及性传播疾病及肠道传染病为主,分别占42.34%、41.87%。其次是呼吸道传染病,占15.78%。结论手足口病、梅毒为某综合医院主要上报传染病,手足口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成为儿童常见传染病。性传播疾病呈逐年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海门市2007年2012年细菌性痢疾流行病学特征,为科学防控提供准确依据。方法收集整理海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病报告系统中的细菌性痢疾发病数据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7年2012年细菌性痢疾流行病学特征,为科学防控提供准确依据。方法收集整理海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病报告系统中的细菌性痢疾发病数据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7年2012年,海门市共报告细菌性痢疾275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4.52/10万,2011年最高,2009年最低。地区分布以散发为主。时间分布呈明显的夏季高峰。男女报告发病率比为1∶0.98。年龄分布以10岁以下儿童和70岁以上老人报告发病率最高。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占49.45%。结论我市细菌性痢疾以夏季为发病高峰,沿海乡镇报告发病率较高,农民和儿童仍然是防控的重点人群,应该根据流行特征切实加强防控措施,以降低细菌性痢疾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2009年江苏省洪泽县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为制定针对性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的方法,对1~12月份报告的手足口病病例的流行病学进行分析。结果 2009年1~12月份洪泽县共发生手足口病448例,其中1例为重症病例,无死亡病例。发病率为115.68/10万,去年同期累计发病35例,发病率为9.09/10万,与去年同期累计比上升1172.06%。发病年龄多集中于3岁以下儿童,占发病总数的86.83%。结论 3岁以下儿童尤其是散居儿童是手足口病防治工作的重点人群。除对患儿进行积极的隔离治疗和疫点处理外,加强对散居儿童家长或监护人的宣传力度,倡导建立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也是控制疫情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描述手足口病在广外地区的流行特征,寻找手足口病的季节性分布特征,为手足口病监测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广外地区2006~2013年手足口病发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采用圆形分布法进行季节性分析。结果2006~2013年广外地区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数为1167例,总发病率为134.97/10万。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所有病例中,5岁以下儿童发病最多,占全部发病的80.46%,主要集中于托幼儿童(48.93%)和散居儿童(42.07%)。圆形分布法显示手足口病发病有明显季节性特征,发病高峰日期为7月5日,发病高峰时期为4月28日~9月7日。结论针对手足口病发病特征,应在发病高峰来临前做好充分防控准备,着重加强儿童家长健康教育和托幼机构卫生管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栾川县2009~2013年手足口病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9~2013年手足口病疫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9~2013年栾川县累计报告手足口病1285例,无死亡病例,年平均发病率为76.55/10万。全县14个乡镇均有病例报告,病例主要集中在城关镇、赤土店镇、栾川乡;发病集中在4~7月;男性发病806例,女性479例,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以5岁以下散居儿童为主要发病人群。实验室确诊病例176例,肠道病毒71型(EV71)75例,占42.61%。结论2009~2013年栾川县手足口病发病有明显的地区、季节和人群差异,应针对重点人群采取综合性防控措施,有效控制手足口病疫情。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郑州市手足口病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郑州市手足口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0年共报告病例7814例,3 -6月出现发病高峰,5岁以下儿童发病占93.38%;男女之比为1.57:1;主城区发病高于其它地区;重症病例中,EV71感染占84.09%.结论 郑...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玉门市近5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和流行现状,为全市防控措施和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手足口病疫情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009~2013年全市手足口病年平均发病率92.48/10万,报告病例达到668例。全年每月均有发病,6~11月为发病高峰(占总数的91.77%);发病地区以农村为主(81.29%);发病年龄以1~5岁为主(74.55%);发病职业主要集中在散居儿童和托幼儿童,分别占发病总数的45.21%和38.17%,流行优势株以Cox A16为主(87.5%)。结论玉门市手足口病发病率较高,以1~5岁儿童为主,发病高峰期较长,要加强重点时段、重点人群手足口病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2011年洛阳市手足口病流行特征,为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1年洛阳市手足口病疫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1年洛阳市报告手足口病7241例,无死亡病例,发病率为110.57/10万。城市区和城乡结合部发病率较高,5月为发病高峰,3岁及以下儿童占病例总数的88.29%,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散居儿童占66.83%,幼托儿童占31.27%。确诊病例中EV71感染占49.82%。重症病例中EV71感染占75.70%。结论洛阳市手足口病有明显的地区、季节和人群特征,应针对重点人群采取综合性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0.
莫瑜洁 《上海医药》2012,33(16):51-52
目的:了解江桥社区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今后开展传染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江桥社区2009~2011年手足口病资料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描述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结果:2009~2011年江桥社区共报告1453例手足口病患者,病例以非本市户籍的流动人口为主,集中在4~7月份,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占总病例的96.21%,男女性别比例为1.63:1,发病以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为主。结论:加强疫情监测、开展联防联控和健康教育,特别是加强托幼机构、外来人口聚集地等重点场所的监控是防治手足口病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2010~2012年间手足口病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收集的4120例手足口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描述。结果:2010~2012年共报告病例4120例,发病年龄集中在5岁以下(92.83%),尤以3岁以下报告最高(66.40%);男女比例1.50:1,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幼托儿童2340例(56.80%),明显多于散居儿童1648例(40.00%)及学生96例(2.33%);全年均有发病,高峰为5~8月;实验室诊断病例中,EV71占48.80%,CoxA16占24.40%;其他肠道病毒占26.80%;无死亡病例。结论:2010~2012年足口病报告呈逐年上升趋势,5~8月为发病高峰季节,3岁以下散居和幼托儿童是发病的主要人群,EV71是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惠州市手足口病流行期间(2009—2010年4—10月)的病原学特征及流行病学规律,为科学制定手足口病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2009—2010年手足口病流行期间共收集578份疑似手足口病标本,用荧光定量RT—PCR法进行肠道病毒通用型、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A16)定量分型。结果578例被检测患儿中406例为肠道病毒阳性,阳性率为70.24%;EV71阳性208份,检出率为35.99%;CoxA16阳性145份,检出率为25.09%;手足口病2009年以CoxA16流行为主,2010年以EV71流行为主。手足口病重症病例EV71阳性率为81.55%。手足口病发病以幼儿为主,主要集中在4岁以下儿童,占83.91%。结论手足口病在不同时期的肠道病毒感染往往呈现不同的流行特点,年龄小于3岁的EV71阳性手足口病患儿已成为重症病例的危险因子。及时、持续地开展手足口病病原学调查,预测其流行规律,有助于更好的制定其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内江市2010年至2012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国家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查询内江市2010年至2012年手足口病临床诊断病例和实验室确诊病例,并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内江市2010年至2012年手足口病发病率分别为22.98/10万、36.86/10万和70.65/10万,2012手足口病发病率明显高于前两年,但重症及死亡病例有所减少。5~9月份为高发季节,以0~5岁儿童发病居多,男性多于女性。结论相关机构应针对我市手足口病特点进行积极防范,控制传播途径,减少感染,做好疫情预测。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近三年东莞市手足口病发病情况,探讨适宜的手足口病防控措施。方法对2011-2013年东莞市人民医院手足口病临床资料数据进行分析。结果累计报告手足口病21817例,其中住院病例4978例,门诊病例16 839例,每年总发病情况未见明显变化(P〉0.05);2011、2012年均住院率大致相仿,2013年略有下降(P〈0.05);近三年重症手足口病发生率略有下降(P〈0.05)。病例主要集中在5岁及以下幼儿,占病例总数的98.89%,其中男性多于女性。2011-2012发病呈现双峰分布特点,最高峰出现在5、6月份,2013年发病呈单峰分布,且高峰推迟到9月份。结论 5、6月份和9月份为手足口病的高发月份,近三年手足口病的总发病情况仍未见明显减少,病例主要分布在5岁及以下幼儿,应加强易感人群在高发月份的防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高州市手足口病流行特征,探讨手足口病防控策略.方法 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高州市2008-2012年手足口病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5年共报告手足口病发病1781例,其中重症病例16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6.79/10万,发病率最高的为2012年(87.38/10万);全市28个乡镇街道均有病例发生,排在前3位的是石古镇(占11.12%)、潘州街道(占9.71%)、大坡镇(占8.20%);每年发病高峰在4、5月,但在10月份有一个小高峰;发病的高危人群为0~5岁组散居儿童;重病病例病原检测以EV71为主.结论 高州市手足口病发病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和人群性,防控重点应从重点时间、重点人群出发,并着力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地处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少数民族主要居住地河池市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为当地今后手足口病防治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主要通过《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收集该市下辖的11个市县区2008—2012年手足口病病例疫情报告.采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及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结果该市11个市县区在5年中报告手足1:7病病例共30701例,死亡病例共29例。年均人群发病率为165.42/10万,3岁以下幼儿占总病例数的72.87%,而散居儿童占总病例数的85.88%.死亡病例中散居儿童占28例。5年中,2010年和2012年是出现病例数较多的年份,病原学检测显示,柯萨奇病毒A16和肠道病毒71感染者每年交替出现高峰,感染病例较多的年份以肠道病毒71为主,相应的死亡病例数也增多。结论需进一步加强河池市下辖各市县区手足口病疫情及病原学监测,了解其流行特征,做出该疾病流行高峰的初步预警。减少当地手足1:7病的感染者。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儿童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临床特点,为降低该病发病率提供有效意见。方法选取在2009年至2012年期间本县诊治的患有手足口病的儿童共690例,将其临床诊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调查。结果该病患者大部分为6个月以上,5岁以下的婴幼儿。个体性的发病儿童主要集中于6个月至2岁,而群体发病主要为集中在3至5岁的儿童。该病发病季节主要集中夏秋季,即5月至7月,临床表现多为轻微症状,且治疗后效果良好。结论在手足口病流行的季节应加大对于该病的宣传力度,提高人们意识,保护婴幼儿,迅速隔离患者,积极治疗患者,减少该病发病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2008年泰安市岱岳区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并提出预防控制对策。方法: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8年泰安市岱岳区手足口病患者进行三间分布的统计学分析。结果:泰安市岱岳区2008年报告手足口患者422例,分布在18个乡镇办事处,发病最多的是粥店街道办事处99例,患者最少的是角峪镇2例;聚集性患者主要发生在幼儿园;发病主要集中在10~12月,占全年发病的53.32%;以1~5岁儿童为主,占发病的87.20%;散居儿童占66.59%,托幼儿童占29.62%,学生占3.79%。结论:泰安市岱岳区2008年手足口病以1~5岁儿童为主,与高发地区接壤的乡镇办事处发病较多,第4季度发病达到高峰,要高度重视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树立群防群控意识,强化措施,狠抓落实。  相似文献   

19.
安徽省某县2008~2009年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孝东  潘发明 《安徽医药》2010,14(12):1412-1413
目的了解安徽省铜陵县2008~2009年468例手足口病流行特征,为今后进一步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铜陵县"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网络报告的手足口病例数据进行相关统计分析。结果 2008~2009年共报告468例,发病时间显示高峰在4~6月份,地区分布显示居住在农村儿童发病393例,占83.97%,职业分布显示散居儿童占61.75%,年龄在0~5岁年龄组发病占95.09%,男女比例1.56∶1。结论农村散居0~5岁的儿童是手足口病的重点发病人群,做好以农村家长为重点人群,以托幼机构为重点场所的手足口病预防控制工作是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临湘市2008至2010年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防控策略和措施的调整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2008至2010年临湘市确诊的手足口病例为研究对象,分析病例的时间、空间和人群分布特点和发病规律。结果 2008至2010年临湘市共确诊手足口病例534例,病例集中在4~10月,手足口病疫情有明显的发病高峰。病例年龄中位数为5岁,男女性别比为3.1∶1,重症病例3例,无死亡病例。服用益生菌能显著降低手足口病发病率。结论手足口病有较明显的季节分布特点,感染人群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特别是3岁以下男童;服用益生菌能降低发病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