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进一步比较胃上部癌全胃切除与近端胃切除的疗效。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胃上部癌120例为研究对象,针对不同手术后的相关对照疗效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实施不同手术后在术后并发症方面比较,总并发症发生率全胃切除组为21.43%(9/42),近端胃切除组为20.51%(10/78),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实施不同手术后5年生存率比较,全胃切除组5年生存26例,5年生存率为61.90%;近端胃切除组5年生存43例,5年生存率为55.13%。两组5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治疗胃上部癌的过程中,全胃切除与近端胃切除的差异不显著,要针对患者的具体病情采用合理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胃上部癌行全胃切除与近端胃切除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胃上部癌患者共76例,采用随机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全胃切除术,对照组患者给予近端胃切除术.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红蛋白与血清清蛋白,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5年生存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胃切除术治疗胃上部癌,能够提高患者的远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3.
4.
晚期胃近端癌46例行食管、胃吻合术20例,食管空肠吻合术22例。剖腹探查4例均在14个月中死亡,手术2年生存29例(69.0%),3年生存19例(45.2%)。晚期胃底、休副产品 无明显手术禁忌证,应积极争取全胃切除术,消化道重建多采用Roux-en-Y空肠-食管吻合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联合脏器切除对进展期胃上部癌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26例进展期胃上部癌行联合脏器切除手术,对其生物学特性、浸润、转移情况及疗效进行综合分析.结果26例中存活5年以上者7例,生存率26.9%,且生活质量良好.结论包括全胃的联合脏器切除是治疗进展期胃上部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7.
肝门部癌除高位胆管癌以外 ,还包含了凡侵犯肝管分叉部的多种癌 ,如胆囊癌、原发或继发性肝癌等。尽管有着不同的病理生物学特性及临床表现 ,然而 ,一旦侵犯肝门 ,它们都可以引起一个亟需外科解决的共同问题 ,即梗阻性黄疸。我科 1990~ 2 0 0 0年收治肝门部癌共 66例 ,采用电凝锐性解剖方法 [1 ] 手术切除 3 5例 ,手术切除率达 5 3 .0 %,现将手术切除治疗的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3 5例肿瘤均侵犯肝门部 ,男 2 0例 ,女 15例 ,年龄 2 6~ 62岁。其中肝门部胆管癌 2 6例 ,占 74 .3 %,胆囊癌7例 ,占 2 0 .0 %,原发性肝癌 (… 相似文献
8.
老年贲门癌及胃体癌44例治疗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老年贲门癌及胃体癌44例治疗体会(222023)江苏省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杨以连孙晓卫贲门癌、胃体癌多须施行胃近端次全切除或全胃切除。该手术损伤大、难度亦大。尤其是老年人体质多较虚弱,常常伴有并存病,重要脏器功能多有减退,应激能力差,远不如一般成年人...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告160例高龄(平均69岁)贲门癌(122例)与胃体癌(38例),而且绝大多数为中晚期,均行根治性或扩大根治性手术,手术死亡率仅1.8%。围手术期处置是否得当极为攸关,本文详细介绍了围手术期的各项注意事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胃体癌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方式。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 1999- 0 2~ 2 0 0 4 - 0 2间收治的胃体癌行根治性全胃切除 ,Roux -en -Y式“9”字空肠襻代胃术 16例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 16例无手术死亡 ,食管空肠吻合口瘘 1例 ,术后近期均恢复良好 ,术后 6个月体重增加 9例 ,无明显变化 3例 ,下降 4例。结论 本术式操作相对简单、安全 ,容易掌握实施 ,并发症少 ,能够代替胃的储存功能和营养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胃癌胃全切除手术和胃部分切除手术后患者的临床预后差异。方法方便选取2014年11月—2015年11月在该院住院治疗的132例胃癌患者,根据手术治疗术式的不同将分为部分切除组(76例)和全切除组(56例),部分切除组患者采取胃部分切除术治疗,全切除组患者采取胃全切除术治疗,并比较两组患者通气时间、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术后胃肠道免疫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部分切除组患者通气时间、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术后CD4+/CD8+和血清白蛋白等分别为(3.0±0.6)d、(1.3±0.4)d、(6.0±1.1)d、(1.5±0.3)、(3.1±0.2)g/L,全切除组患者分别为(3.9±1.2)d、(2.6±1.3)d、(7.9±2.5)d、(1.0±0.1)、(3.8±0.4)g/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部分切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9%,全切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4.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胃癌患者实施胃全切除术相比,胃部分切除术有助于减轻患者手术损伤,保证患者肠道免疫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该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青年人胃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选取解放军总医院1998年至2008年间40岁以下青年人胃癌患者136例(其中男性90例,女性46例),按肿瘤部位、大体类型、组织学类型、浸润深度、TNM分期、生长方式及转移情况等进行比较。结果:患者自然病程多在9个月左右,肿瘤好发部位以胃窦部及胃体部居多;WHO分型中印戒细胞癌所占比例高;Lauren分型中,女性更易患弥漫型胃癌。结论:大多青年人胃癌确诊时已属中晚期,且组织分化差、恶性程度高、预后也差。故临床医生应掌握好青年人胃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旨在对青年人胃癌进行早期诊断与早期治疗,以提高其生存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在高龄胃癌患者(≥70岁)中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作者所在医院2009-09/2012-09年间行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的49例高龄胃癌患者(≥70岁)及83例低龄胃癌患者(〈70岁),比较两组患者术前临床特点,术后近期恢复情况、并发症及远期生存质量。结果高龄组贲门胃底癌、胃窦癌发生率分别为41.1%、28.3%;低龄组发生率分别为25.3%、44.6%,高龄组贲门胃底癌发生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组患者术中输血率为18.4%,低龄组为8.4%,有统计学差异(P〈0.05);高龄组术后并发症率为16.3%,低龄组为1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时,高龄组患者发生不适症状6例(12.2%),低龄组患者发生不适症状9例(1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在高龄胃癌患者的应用可行、安全。 相似文献
14.
管形胃代食管在食管癌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管形胃在食管癌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及对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2007年8月-2008年8月同期对比40例管形胃组和40例传统手术组术后并发症的情况,术后消化道症状和用药的情况及胃镜、钡餐复查的情况。管形胃组切除胃贲门部及胃小弯侧,原位移植入食管床替代切除的食管,与食管残端吻合治疗胸段食管癌。结果全组无死亡,无吻合口瘘发生,管胃组术后早期心肺并发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术后随访6月管胃组与对照组比较无严重的吻合口狭窄、胸胃综合症及明显的反流性食管炎,服用消化道动力药和制酸剂的量和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减少。结论采用本术式重建消化道更符合生理解剖的要求,在保证肿瘤切除率的同时,明显减少术后近远期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由于目前对于胃癌手术的近端切除范围长期存有争议,不同研究学者所建议的切除范围不尽相同,但对距离肿瘤的有效切除范围已有基本共识,即早期胃癌23 cm,进展期胃癌53 cm,进展期胃癌56cm。如果术后病理证实切缘残端无癌细胞浸润,即使术中的切除范围小于上述范围也无碍患者生存。所以,在保证切缘残端无癌浸润的前提下,不必强行限定切除范围,既可以降低手术范围,又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该综述旨在总结近年来本领域内的最新进展,总结经验。 相似文献
16.
136例青年胃癌患者预后影响因素临床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青年人胃癌的临床病理特点与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对解放军总医院1998年至2008年间136例40岁以下(含40岁)青年胃癌患者(其中男性90例,女性46例),按肿瘤部位、大体类型、组织学类型、浸润深度、TNM分期、生长方式及转移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并对所有病例进行随访。结果:121例获得随访结果,结果显示影响青年人胃癌生存率的因素:年龄(RR=0.965)、性别(RR=0.904)、脉管癌栓(RR=0.978)、嗜酸性粒细胞(RR=0.952)、肿瘤浸润深度(RR=0.967)、肿瘤最大径(RR=0.979)、淋巴结转移(RR=0.982)、远处转移(RR=0.974)、临床分期(RR=0.911)等均P〈0.05,其余因素未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结论:影响青年胃癌人胃癌生存率的主要因素有年龄、性别、脉管癌栓、嗜酸性粒细胞、肿瘤浸润深度、肿瘤最大径和淋巴结转移,具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研究食管癌和胃癌的发病特点,提高基层医院食管癌和胃癌的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至2013年8月成都市新都区中医医院胃镜联合病理活检确诊的107例食管癌和胃癌患者资料,比较其性别、年龄分布及肿瘤发病部位,并统计胃癌患者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情况.结果 男、女患者所占百分率分别为77.57%和22.43%.食管癌、胃癌患者男、女百分比分别为95.83%0、4.17%和62.71%、37.29%,两组性别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食管癌和胃癌患者在<60岁、≥60岁所占比例分别为43.75%、56.25%和22.03%、77.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肿瘤部位在食管上段、中段、下段所占比例分别为10.42%、60.41%、29.17%.胃癌患者肿瘤部位在贲门、胃体、胃窦、胃角所占比例分别为23.73%、25.42%、38.98%、11.86%,其Hp检测阳性率为77.97%.结论 男性食管癌、胃癌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大于60岁为高发人群,食管癌和胃癌的最常见发病部位分别为食管中段和胃窦部.Hp感染和胃癌有关.胃镜联合病理活检是诊断食管癌和胃癌的最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8.
985例进展期胃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进展期胃癌的流行病学特点及探讨各因素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01-01~2004-12间,在我院进行胃镜检查并经病理确诊为进展期胃癌的患者,对其按年龄、性别、发病部位、胃镜分型、病理及并发症进行分组,对各因素进行统计描述,分析各因素之间相关性。结果4年来,检出进展期胃癌患者,平均57.97岁,年龄按从小到大分段,检出率分别为0.61%、5.99%、17.15%、28.73%、28.32%、16.35%、2.84%,70岁之前随年龄的增长检出率呈近似直线上升,之后呈直线下降。男女之比为2.49∶1.0。胃镜分型以Ⅱ型、Ⅲ型为主。发病部位以贲门胃底部、胃窦部为主。年龄与性别、胃镜分型、发病部位间存在相关性,性别与发病部位,发病部位与胃镜分型间存在相关性。各因素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进展期胃癌的发病年龄、性别、发病部位、胃癌分型间存在着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粤西地区近20年来2507例胃癌临床流行病学特征的变化情况,探讨其变化规律及可能的发展趋势。方法总结分析粤西地区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等五家医院自1990~2009年经病理确诊为胃癌的2507例资料,将20年资料按每5年为一时期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09年段与1990~1994年段相比较,胃癌的收治率增加了147%,平均每年上升7.35%;发病中位年龄从53岁上升至59岁,上升了6岁;男女比例从2.91下降至2.24;发病部位胃窦从42.66%下降至40.13%,胃底贲门从22.39%上升至23.29%,胃角从8.88%上升至10.39%,胃体增加缓慢,而幽门管无明显变化;组织分化高中分化从76.06%下降至64.34%,低未分化从23.94%上升至35.66%;平均住院时间从18.25天降至15.46天,首发至初次确诊的平均时间从41.85个月降至15.78个月;城镇比例从24.44%上升至45.35%,乡村比例从75.56%下降至54.65%。结论近20年来粤西地区胃癌的发病趋势复杂化。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胃癌神经侵犯(Perineural invasion PNI)与胃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28例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2002年日本肿瘤协会公布的JGC-TNM分期标准),研究神经侵犯与胃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及其对胃癌预后的意义。结果χ2检验结果显示:胃癌神经侵犯与浸润深度、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均显著相关(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PNI(+)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及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PNI(-)组患者(P=0.018),与胃癌患者预后密切相关。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神经侵犯不是影响胃癌术后患者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P=0.238)。结论胃癌神经侵犯与胃癌患者预后有关,并提示预后不良,但不能作为判断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指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