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诺维苯是一种半合成长春碱类抗癌新药,对晚期乳腺癌及非小细胞肺癌疗效显著,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该药对局部皮肤、组织的刺激性强。有文献报道使用诺维苯后静脉炎的发生率高达93.3%,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痛苦。为了探讨有效预防诺维本致静脉炎的方法,我科2004年2月1日-2006年2月1日对65例多周期化疗的肿瘤患者分别采用锁骨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外周静脉(包括头皮针、静脉留置针)穿刺及外周静脉穿刺三向瓣膜式中心静脉置管(PICC)3种途径输注诺维本,并对应用效果进行观察比较,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诺维苯(Navelbine,简称NVB),是新一代有效抗肿瘤药物。对晚期乳腺癌及非小细胞肺癌疗效显著,广泛应用于临床。但诺维苯对局部皮肤、组织的刺激性强,炎症反应常累及穿刺静脉和肢体。有文献报道使用诺维苯后静脉炎的发生率高达93.3%,给患者和医生护士带来诸多不便,为了探讨有效预防方法,我科从2003年5月起对63例肿瘤患者分别采用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及锁骨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两种途径输注诺维苯并进行观察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PICC)和静脉留置针技术在用药便捷、静脉炎、患者舒适度及费用方面的差异。方法:对需要开颅手术的癫痫患者应用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PICC)。结果:PICC置管与静脉留置针在静脉炎发生方面以及舒适度方面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ICC置管疼痛发生率远远小于静脉留置针;PICC置管在生活自理方面优于静脉留置针,同时二者费用相差不多。结论:PICC技术是癫痫患者开颅术后维持静脉通畅,保证药物及时准确应用,及预防静脉炎的有效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4.
两种途径行诺维苯联合草酸铂化疗局部毒性反应观察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李晓华  李虹  余秀君 《华西医学》2003,18(2):254-254
目的 :经外周静脉和IPCC (是经皮外周中心静脉置管 )两种途径输注诺维苯联合草酸铂化疗的局部毒性反应观察。方法 :将 6 2例接受诺维苯联合草酸铂化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成两组 ,接受PICC途径输注的30例为观察组 ,接受外周静脉输注的 32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静脉炎、周围神经毒性反应。结果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结论 :接受诺维苯联合草酸铂化疗的患者应用PICC途径输注 ,安全、效果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前瞻性研究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与传统的经锁骨上或下静脉置管(CVC)及普通留置针3种化疗静脉通路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2001年2月~2003年6月,将90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NSCLC)随机分为3组.分别应用PICC导管通路、CVC置管通路和普通留置针,实施相同的化疗方案(NP),比较3种通路的优劣,予以χ2检验.结果PICC置管组与CVC置管组相比,PICC置管组无严重穿刺并发症(气胸、血气胸、误穿动脉、大出血、感染),无中途脱管现象,导管留置时间较长(P<0.05).PICC置管在控制发生静脉炎和留置时间等方面明显优于普通静脉留置针组,无1例发生药物外渗损伤.但PICC组输液流速较慢,可能发生导管阻塞漂移及肺栓塞,是其潜在的缺点.结论在NSCLC化疗静脉通路中,PICC置管并发症发生明显少于CVC置管通路和普通留置针,利于保护血管,但其远期的安全性有待研究.  相似文献   

6.
华芳  黄国金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5):3843-3844
目的 探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中晚期恶性肿瘤以静脉输液方式化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将90例采取输液化疗的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采用PICC穿刺置管,对照组采用浅静脉留置针.比较两组患者堵管、渗漏、静脉炎、脱针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堵管、渗漏、静脉炎、脱针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采取静脉输液方式化疗时采用PICC穿刺置管,可降低堵管、渗漏、静脉炎、脱针的发生率,效果优于浅静脉留置针.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传统中心静脉置管(股静脉置管)及四肢静脉留置针3种不同静脉给药途径在预防化疗静脉炎中的护理效果.方法 将在我科进行化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226例分成3组,其中采用PICC化疗(A组)76例,采用股静脉置管化疗(B组)80例,采用四肢静脉留置针化疗(C组)70例,比较化疗后静脉炎的发生率.结果 A、B、C组发生静脉炎的例数分别为5,10,18例,静脉炎发生率分别为6.58%、12.82%、25.71%,A组和B组的静脉炎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A组与B组比较,静脉炎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结论 PICC和股静脉置管均能有效地预防化疗静脉炎的发生,PICC和股静脉置管对预防化疗静脉炎的效果无明显差别,均能有效地预防化疗静脉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肺癌患者行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后血栓性静脉炎发生的原因,以寻求恰当的护理措施.方法 对2002年8月-2005年6月收住的30例行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的肺癌患者的血栓性静脉炎的发生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肺癌患者血液淤滞、反复的穿刺损伤血管内膜、封管技术不正确使血液反流等因素可能导致血栓性静脉炎的发生.结论 肺癌患者PICC后血栓性静脉炎的发生不容忽视,应给予有效的护理措施进行预防.  相似文献   

9.
老年患者血管条件普遍较差,为满足老年患者长期静脉给药治疗的需要,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在常规外周静脉穿刺输液的基础上,先后开展了外周留置针静脉穿刺输液法,经股静脉穿刺、锁骨下静脉穿刺、颈内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置管输液法及经外周置入的中心静脉置管(PICC)输液法.   ……  相似文献   

10.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具有安全、方便、易于掌握、保存时间长(可达1年),可避免患者频繁扎针的痛苦及防止化学性静脉炎等优点[1].  相似文献   

11.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PICC)是从外周静脉穿刺置管,其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深静脉穿刺技术,临床上广泛用于中、长期需要静脉输液的患者[1],其中,需要反复多次进行化疗的肿瘤患者PICC置管是一种安全、可靠的选择,避免反复静脉穿刺致机械性静脉炎或化疗药物外渗的化学性静脉炎与组织坏死[2].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或锁骨下静脉置管与前臂静脉留置针在血液病患者并发深部真菌感染时应用两性霉素B中的比较,探讨如何减少患者静脉炎及并发症发生率和再次静脉穿刺的发生率,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法:80例血液病患者分为两组,40例PICC置管或锁骨下静脉置管组为A组,40例前臂静脉留置针为B组,记录静脉炎、疼痛发生情况、留置时间。结果:A组留置时间30~68天,B组留置时间1~5天;A组静脉炎率5%,B组静脉炎率45%;A组疼痛率5%,B组疼痛率35%;结论:在血液病患者并发深部真菌感染时应用两性霉素B治疗中,选用PICC置管或锁骨下静脉置管效果明显优于前臂静脉留置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作为肿瘤患者输入化疗药物的重要手段,以其安全、使用周期长和操作维护简便而被医护人员和患者所接受而广泛应用于临床.据报道[1],在PICC使用过程中机械性静脉炎为其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自2006年我科对预防PICC后机械性静脉炎进行了前瞻性研究,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地塞米松软膏外涂预防诺维苯所致静脉炎的效果.方法 将经外周浅静脉行诺维苯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按首次入院时日期单双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70例,对照组72例,平均使用诺维苯4次.观察组化疗第1天开始采用地塞米松软膏外涂沿穿刺静脉走向皮肤10~12cm,连续3d,2~3次/d;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比较2组静脉炎的发生率,发生时间及程度.所有数据均行X2检验.结果 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静脉炎发生严重程度较对照组轻(P<0.05);观察组静脉炎发生时间也比对照组明显延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地塞米松软膏外涂能有效预防诺维苯外周静脉化疗后外周浅静脉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头皮针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在儿童经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中应用效果。方法 对我院80例在超声引导下行外周中心静脉置管的患儿临床资料分析,比较各自优缺点,寻求最佳置管途径。按年限和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穿刺鞘内的超声穿刺针穿刺置管,观察组应用7号头皮针替代塞丁格套件中的22G套管针穿刺置管,比较2组在一次穿刺成功率、皮下淤血发生率、静脉炎发生率、患儿置管依从性方面差异。结果 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及患儿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而置管中出血或皮下淤血发生率、静脉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超声引导下,选择7号头皮针穿刺成功率大于塞丁格包内配置的穿刺针,且患儿置管依从性明显提高,并发症的发生率低,取材方便,临床运用效果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头皮针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在儿童经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中应用效果。方法 对我院80例在超声引导下行外周中心静脉置管的患儿临床资料分析,比较各自优缺点,寻求最佳置管途径。按年限和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穿刺鞘内的超声穿刺针穿刺置管,观察组应用7号头皮针替代塞丁格套件中的22G套管针穿刺置管,比较2组在一次穿刺成功率、皮下淤血发生率、静脉炎发生率、患儿置管依从性方面差异。结果 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及患儿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而置管中出血或皮下淤血发生率、静脉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超声引导下,选择7号头皮针穿刺成功率大于塞丁格包内配置的穿刺针,且患儿置管依从性明显提高,并发症的发生率低,取材方便,临床运用效果好。  相似文献   

17.
潘清莲 《齐鲁护理杂志》2012,18(26):121-122
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一种从周围静脉导入且末端位于中心静脉的深静脉置管技术,适用于长期静脉输液、肿瘤化疗、肠外营养、老年患者输液,还可用于NICU的患者治疗。PICC有许多优点,但亦存在一些并发症危险。2011年2月,我院收治1例胶质瘤复发患者,结合其病情及静脉穿刺情况为其行PICC,置管1周后,置管处顽固性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经锁骨上或下静脉置管(CVC)及普通留置针3种静脉通路化疗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对策.方法:将 114 例肺癌患者随机分为PICC置管组46例CVC置管组28例和留置针组40例,分别应用PICC通路、CVC通路和普通留置针,实施相同的化疗方案(EP),观察3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导管留置时间.结果:PICC置管组无严重穿刺并发症(气胸、误穿动脉、大出血、感染等)发生,无脱管现象发生,导管留置时间较长,与CVC置管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ICC置管组在静脉炎发生情况、导管留置时间等方面均优于留置针组(P<0.05).结论:肺癌患者化疗不同静脉通路中,PICC通路并发症发生明显少于CV 通路和普通留置针,有利于保护血管.  相似文献   

19.
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的急救应用体会(附207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中心静脉 (或称深静脉 )穿刺置管术是一项基本临床操作技术 ;近年来新型配套穿刺置管器械已越来越广泛应用于临床 ,现就我科 1997年 2月~ 2 0 0 0年 4月实施的 2 0 7例作一分析总结。一、资料和方法1.材料和方法 :配套穿刺置管器械为Arrow (美国 )和Ohmeda牌 (英国 ) ,分别有单腔、双腔及 12、 14、 16号等多种型号。穿刺操作方法为常规中心静脉置管技术[1] ,穿刺置管路径为左右锁骨下静脉、左右颈内静脉、左右股静脉。2 .临床资料及结果 :全组均在急诊情况下实施 ,患者除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外 ,均不同程度配有外周浅静脉套管留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下肢外周静脉穿刺至股静脉置管在化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38例需经下肢化疗的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17例采用经下肢外周静脉穿刺至股静脉置管的方法给药,对照组21例采用头皮针或浅静脉留置针的方法给药。比较2组患者化疗静脉炎的发生率。结果研究组化疗静脉炎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下肢化疗的患者建议予股静脉置管,以降低化疗静脉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