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楚雄州近3年无偿献血人群结构状况,为今后制定无偿献血宣传招募策略和建立一支固定的献血者队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本血站2011~2013年参加无偿献血的献血者资料,对无偿献血者的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等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男性献血者明显高于女性献血者,男女比例为1.62:1。30~39岁和40~49岁人群献血比例较大;初中及以下学历人群和农民及其他职业献血者所占比例较大。大中专院校师生、公务员、医务人员、军人的献血率明显偏低。结论:本州无偿献血工作中,应注重加强对大中专院校师生、公务员、医务人员等的宣传招募工作,继续做好农村居民的宣传招募,进一步推动楚雄州无偿献血事业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定西市无偿献血人群的分布状况。方法:从2005年1月至2013年12月,对参加无偿献血的93496位献血者进行统计分析,内容包括文化程度、职业、年龄、组织方式四个方面。结果:文化程度以初中以下,年龄以21至30岁献血居多,职业以其它即自由职业者为主要献血人群,献血方式以个人自愿献血、团体献血和互助献血为主。结论:针对不同献血人群,着力招募更多献血者,满足当地临床用血需求。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32784人份不同职业、性别、血型、年龄组、文化层次的自愿无偿献血者与指令性献血者的献血数据分别进行统计分析,了解其所占比例,达到科学有效地征召定期无偿献血者、建立应急献血队伍、落实献血预案、实现计划采供血、保证临床及时、足量、安全用血的目的.方法:分类统计不同职业、性别和ABO血型以及各年龄组、不同文化层次无偿献血人群的献血次数,找出本市定期无偿献血人群在于哪个阶层、什么年龄段、献血与性别、血型、文化程度的关系.结果:职业的顺位是,自愿无偿献血:学生>工人>市民>干部>农民>其他;指令性献血:25岁前,工人>学生>干部>教师>军人>其他;26岁以上,工人>干部>教师>医务工作者>警察>其他;年龄组的顺位是,自愿无偿献血:21~25岁>1 8~20岁>26~30岁>31~35岁>36~40岁>41~45岁;指令性献血:31~35岁>26~30岁>35~40岁>21~25岁>41~45岁>18~20岁;学历的顺位是,自愿、指令性献血1~3次:中专>大学>初中;4次以上:献血者的学历顺位是,大学>中专>初中.ABO血型顺位是,自愿献血O>B>A>AB;指令性献血B>O>A>AB;结论:18~40岁人群中参与自愿无偿献血的人数较多,建立定期无偿献血队伍应在这两组年龄段选择;25岁前以大中专在校学生自愿无偿献血为主,建立应急血源基地应考虑此年龄组;自愿无偿献血和指令性献血队伍,男性多于女性2.3倍;女性41岁以上、男性46岁以上的人群很少参与自愿献血.A型血人群,自愿和指令性献血均低于包头地区血型分布比例,不同的是,自愿无偿献血者B型(31.37%)低于指令性献血(33.96%),自愿无偿献血者O型(33.34%)高于指令性献血(31.31%),自愿无偿献血AB型(10.10%)高于指令性献血(9.58%).征召A型定期无偿献血者比较困难;加强对农民的献血知识宣传,可以迅速壮大农民自愿无偿献血队伍.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蚌埠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项目的合格率及不同职业、不同文化程度及不同献血模式与血液检测项目合格率的关系,为完善献血招募和献血者筛查的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对蚌埠地区2011~2013年间采集的114 736份无偿献血样本的检验结果进行职业、文化程度、献血模式的分类和统计分析。结果 2011~2013年蚌埠地区的献血者总体不合格率为3.3%,低于此前报道的5.6%;专业技术人员、军人、学生的不合格率分别为2.8%、2.6%、2.0%,与平均不合格率(3.3%)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工商业者的梅毒抗体不合格率为7.1%,与0.6%的平均水平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专科以上文化程度人员的不合格率低于专科以下人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个体自愿无偿献血的不合格率为3.2%与团体自愿无偿献血的不合格率4.1%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种献血模式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不合格率差异较大。结论对献血者进行ALT的筛查会使血液的不合格比例大幅下降;应对工商业者等人群加强梅毒抗体(TP)的筛选检测;团体献血者应加强宣传和ALT的筛查,减少不合格率;文化程度较高的人群以及专业技术人员、军人、学生可以作为相对较安全的低危献血人群进行招募。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2010年8月至2011年8月焦作市无偿献血人群的分布调查,为本市无偿献血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调查期间的无偿献血者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献血次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4261名献血人员中,男性19344名,女性14917名;年龄20-50岁占总献血人数91.07%;无偿献血者构成以农民为主(占62.24%),城镇居民和企事业职工其次;献血人群与职业和文化程度存在显著关系;献血二次以上者相对较多,占56.09%.结论进一步做好无偿献血的宣传和招募工作,鼓励更多的企事业职工和学生加入到无偿献血的群体,建立一支广覆盖的献血人群.  相似文献   

6.
李秋亚 《甘肃医药》2014,33(3):214-215
目的:结合少数民族地区特证,分析献血人群,探索适合本地区的无偿献血工作途径,有针对性的招募献血者,保证临床用血需求.方法:对2004年7月1日-2013年6月30日所有在本血站参加无偿献血的献血者的登记表信息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结果:自2004年7月1日-2013年6月30日,无偿献血的献血总人数17084人,按民族分类汉族占无偿献血比例的56.24%;男性多于女性;按年龄分18~40岁占到无偿献血比例的83.77%;按职业结构自由职业者占29.31%,其次是学生占26.7%,公务员14.29%,其余各职业均不到10%.结论:军人、国家公务员、医务人员、公司职员、少数民族农牧业人群献血比例较低,下一步血源招募要以这部分人群为侧重点,加大宣传力度,调整配套政策,完善服务,挖掘其无偿献血潜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本州无偿献血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等特征与血液检测合格率进行统计分析,为持续有效地招募低危无偿献血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分析2006年1月—2010年12月在海西州中心血站街头和站内采血点参加无偿献血的样本,结合血站局域网络查询献血者详细资料及无偿献血者登记表信息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结果:海西州无偿献血者当中男、女性别比为2.57∶1;(21~30)、(31~40)、(41~50)岁三个年龄段献血人群比例92.54%;高中(中专)献血比例最高,占献血者总数的38%,工人献血比例在各职业中最高,达9.32%;人群分布状况中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等特征的献血合格率差别不大。结论:海西州无偿献血人群存在性别差异,(21~50)岁年龄段,初中(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工人、军人、公务员、医务人员、教师等是献血的低危人群,应成为招募低危固定献血者的目标人群。  相似文献   

8.
许井彦  马学东 《吉林医学》2012,(34):7504-7505
目的:了解松原市2011年献血的基本情况。方法:对松原市2011年街头献血屋、采血车及中心血站全部参加自愿参加无偿献血的14 593人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按血型分类,B型分布最多,为4 734例次,占32.44%,其次为O型与A型,分别占29.04%与27.64%;按年龄分类,31~40岁年龄段最多,为5 432例次,占37.22%,其次为21~30岁与41~51岁年龄段,分别占27.23%与26.59%;按性别分类,男8 178例次,占56.04%,女6 415例次,占43.96%;按职业分类,自由职业最多,为3 362人次,占23.03%,血量达1 262 650 ml,占总血量的13.27%。结论:无偿献血主力军是自由职业和农民,由于松原市没有大专以上的院校,学生比例很少,但公务员和医务人员献血却极少,随着用血量的逐年增加,需要公务员太医务人员积极参与无偿献血。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嘉峪关市2010—2015年无偿献血人群的结构状况,为推动无偿献血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0—2015年嘉峪关市无偿献血登记表的数据及计算机系统的统计数据,对无偿献血者按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无偿献血人群以男性居多,占72.26%;以26~45岁年龄段为主,占68.15%;职业以工人、自由职业者为主,分别占58.54%和21.24%;教师、公务员、医务人员无偿献血的比例偏低;文化程度以高中及中专、初中及以下为主。结论根据无偿献血主要人群在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方面的显著特征,今后应有针对性地做好无偿献血宣教、招募等工作,以不断壮大无偿献血队伍,保障临床血液的供应与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寻找无偿献血宣传适宜的目标人群,采取有效方式,使本市无偿献血宣传工作能够有效开展。方法:选取本市2012年下半年参加献血者24 641例,对其进行年龄、性别、血型、职业等的分类统计。结果:自由职业者53.44%、工人12.11%、农民3.48%、教师6.36%、事业文员0.36%、军人0.32%、公司职员5.55%、医务人员5.06%、公务员7.17%、学生1.66%、其他4.49%,团体献血比例达到20%,而且献血者和年龄、文化程度、捐献次数、血型都具有一定的关系。结论:应针对团体企事业单位及城乡进行无偿献血宣传重点开发区域。  相似文献   

11.
自1998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颁布实施后,献血模式发生了根本的转变,自愿无偿献血已逐渐成为临床用血的主要来源.多年来,舟山市医疗机构临床用血100%来自自愿无偿献血,为了保证临床供血的安全、及时、有效,我站对自愿献血人群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宣传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通过对舟山海岛2011年进入血站和流动献血点的献血人员进行统计分析,为探讨提高海岛人群无偿献血的积极性,创新海岛无偿献血模式,缓解血液供需紧张局面,寻求献血招募的新思路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掌握海东市无偿献血人群分布情况,以便为今后开展献血志愿者招募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抽取2008年—2012年12月登记的18岁~60岁献血员资料,从年龄、性别和文化程度等方面进行比对分析。结果:2008年1月—2012年12月无偿献血人数年平均增长率为13.3%。男性比例高于女性,年龄段人口(25~34)岁、(35~44)岁占主导地位。献血人群文化程度在中学/中专文化人群所占比例最大为58.8%,其次是大专和本科人群。多次献血者所占比例较高,而年均增长率也是多次献血者显著高于初次献血者。结论:5年来海东市无偿献血人群数量增长显著,结构已逐渐趋于合理,多次献血人群比例较高,今后还需加强对青年人群的宣传、动员工作。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林芝市中心血站自建站来自愿无偿献血人群结构状况,为推动本市无偿献血可持续健康发展及无偿献血宣传、招募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林芝市2012年10月至2015年6月无偿献血人群的献血信息进行分析。结果3154名无偿献血者年龄在18~55岁,其中以18~27岁比例最高,占53.93%;男性献血比例高于女性;汉族在无偿献血者中所占的比例为80.44%,藏族无偿献血者所占的比例为12.90%;重复献血者比例为23.72%。结论有针对性地做好无偿献血宣传、招募工作,能使林芝市无偿献血的队伍不断壮大,保障无偿献血工作有效发展,确保临床用血需要。  相似文献   

14.
献血人群梅毒感染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东莞市自愿无偿献血人群梅毒螺旋体感染的现状和易感高危因素,为减少输血传播性疾病以及为献血者的招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运用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2006年东莞市无偿献血者56311份血液标本梅毒检测结果以及相关影响因素,所有标本的检测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初筛。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法确诊。结果东莞市2006年自愿无偿献血人群梅毒感染率为6.6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人口的流动性、职业、学历、献血次数等因素与无偿献血人群梅毒感染有关。流动无偿献血者梅毒感染较常住人口的比数比为86.93;学生、军人是最低危的献血人群,与其相比,生产、运输和机械设备操作人员、无业或不便分类以及工作不固定人员等则是相对高危的献血人群(比数比为106.48);无偿献血人群的学历每降低一个等级其梅毒感染几率的比数比为3,23;初次献血者较固定的无偿献血者梅毒感染率高,初次献血者较固定的无偿献血者梅毒感染的比数比为73.43。结论梅毒在东莞市呈现一定的流行趋势,人口的流动性、职业、学历、献血次数与无偿献血人群梅毒感染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2006-2011年东莞市无偿献血人群的构成特点,为今后东莞市无偿献血宣传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东莞市2006-2011年无偿献血人群一般情况及献血情况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6-2011年无偿献血共396984人次,献血人群男、女性别比为2.28:1;献血者文化程度多为初、高中,分别占总人数36.52%及27.01%;献血者职业以"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者最多,占22%。2007-2011年每年2月献血人次为当年最低。固定献血者具有男性献血者多、捐献血小板者多、单次献血量较大、检验合格率高的人群特征。结论东莞市无偿献血的重点人群是工人,应加强对非工人人群(如在校学生、企事业单位职工等)的无偿献血宣传,鼓励更多的献血者成为固定献血者。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14):131-137
目的分析衡阳市2012~2016年无偿献血情况,为推动无偿献血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2~2016年衡阳市无偿献全血的登记表数据。分别对献血者一次性献血量、性别、年龄、学历、职业构成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自2012年来,男性献血者明显高于女性献血者,年轻人、不明职业者和高中及大学学生是献血的主力军。一次性献血400 mL比例偏低。结论应针对女性、年龄大于45岁、初中及以下学历、农民、大学新生等人群加强无偿献血宣传,以壮大无偿献血者队伍。同时,提倡无偿献血一次献血量由300 mL向400 mL转移。  相似文献   

17.
根据晋城市人口分布状况(农民人口占78.77%),开发农民献血是进一步保障临床用血需求的必由之路。晋城市中心血站自1998年实行自愿献血以来,加大对农民的献血教育和宣传动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对2001—2009年晋城市农民及非农人群无偿献血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格尔木市自愿无偿献血人群的献血状况.方法:8 236名无偿献血者为分析对象,按照<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进行健康征询、体格检查.结果:根据不同性别、年龄、民族、血型、文化程度进行比较存在差别.结论:无偿献血者男明显多于女;按血型顺序:O>B>A>AB;文化程度越低献血人群越少;少数民族人群献血积极性不高(10%);(26~35)岁年龄组的无偿献血者是本地区献血的主要力量.  相似文献   

19.
桂林市自愿无偿献血人群结构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素  罗志  曾秀萍 《广西医学》2006,28(7):1101-1102
目的探讨桂林市无偿献血人群的结构特征,以更好地动员社会各阶层人士参与献血.方法对2004~2005年桂林市无偿献血42 964人次,机采成分血1 354人次的人群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无偿献血职业以工人和学生为主,分别占39.50%和36.78%;年龄以18~24岁为主,占26.10%~29.62%;文化程度以大中专以上居多,占82.3%.城市人口无偿献血占91.51%,而农村人口仅占8.49%.机采成分血的人职业、文化程度与无偿献近似,但年龄以25~44岁为主,占44.02%.结论桂林市无偿献血人群仍以城市的青年工人、学生为主,开发农村及其他阶层人次参与无偿献血报备必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掌握徐州市无偿献血人群分布特征,为本地区科学、合理、有效的献血者招募策略提供依据,使献血者招募工作更具有针对性,探索一条适合本地无偿献血发展途径。方法利用穿越安全输血标准化信息系统,收集2010年1月-2012年12月无偿献血者资料,结合无偿献血登记表信息,采用全样本统计描述分析和比较。结果2010-2012年,徐州市无偿献血者中男性占57.38%、女性占42.62%,献血者男女性别比为1.3461;18-24岁、25-34岁、35-44岁、45-54岁、55-60岁各年龄组献血者占总人数比分别为34.05%、26.24%、28.68%、10.57%和0.47%,前三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后两组与前三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自由职业者、农民、工人、学生和公司职员献血人数占总人数比分别是20.42%、20.27%、18.64%、15.83%、13.02%,累计可达88.18%,是无偿献血的主要血源,军人、公务员、教师、医生分别为1.29%、2.45%、3.22、4.85%,合计人数仅占总献血人数的11.82%,是无偿献血的薄弱人群;各县农村献血人数占总献血人数的47.23%,市区占52.77%;A型、B型、O型、AB型等血型分别占总人数的30.10%、29.53%、29.84%、10.53%,接近3331分布;首次献血人数占总献血人数的31.75%,累计献血2次的占17.97%、献血3次及以上的占50.28%;1次献血量400m和200ml的人员占比分别为76.61%、23.39%,汉族人群占总献血人数的99.46%。结论献血人群构成存在性别、年龄、职业、民族、文化程度等显著差异特征,应根据不同的目标人群有针对性地制定不同的招募策略,才能不断发展新献血者,壮大固定献血者队伍,拓宽血源,保障无偿献血工作可持续发展,确保临床用血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