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CT分型和影像学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胸腰椎结核患者的CT影像学资料。结果 47例患者117个椎体受累,涉及胸椎12例(25.53%),胸腰椎17例(36.17%),腰椎18例(38.30%)。单个椎体受累7例,2个椎体受累32例,3个椎体受累6例,4个椎体受累2例,以连续2个椎体破坏为最常见(68.09%)。整个椎体破坏31个,部分椎体破坏57个;68个椎间盘受累,椎间盘破坏椎间隙狭窄18个,椎间隙消失8个。结论脊柱结核病变具有多样性,合理有效的影像学分型对临床手术和/或介入联合药物治疗提供手术路径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全球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结核病例数居世界第2位,仅次于印度,结核菌感染率为44.5%。目前我国结核病人估算有600多万人,主要集中在25岁及以上人群,每年约有13万人死于结核病,死亡平均年龄在55.2岁,其中骨关节结核占结核病的13%,脊柱结核占骨关节结核的75%。脊柱结核因造成骨质破坏、椎体塌陷、肉芽组织形成,甚至发生病理性骨折等容易对脊髓形成压迫,对人体危害较大。在积极抗结核治疗基础上行外科手术是治疗脊柱结核的有效方法。本文就脊柱结核的外科治疗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脊柱结核的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CT在脊柱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3例脊柱结核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3例脊柱结核患者发生于腰椎和胸腰段者18例,均累及2个或以上椎体,共涉及57节椎骨.2个椎体呈局限性骨质破坏,椎体形态正常;41个椎体呈不规则骨质破坏,椎体楔样变形;14个椎体呈广泛性骨质破坏,椎体崩解碎裂.12例骨质破坏区见点状死骨.所有病例椎间盘均有不同程的狭窄,8例骨性椎管变形,17例有椎旁软组织改变,其中椎旁脓肿形成8例.结论 脊柱结核患者CT检查,对明确诊断,评估病变的严重程度,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脊柱结核诊断与治疗的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骏  姜玲 《西藏医药杂志》2004,25(3):29-32,34
近年来,结核病随着HIV感染患者和免疫系统缺陷患者的增多,呈死灰复燃之势,尤其在经济欠发达的国家和地区。中国是全球2 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每年新发病例占全球总数的16 % [1] ,并且各地疫情不平衡,西部地区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 ] 。脊柱结核是最常见的骨关节结核,约占骨结核的5 0 % ,占全部结核的3%~5 % [3 ] 。脊柱结核中椎体结核约占99% ,椎弓结核占1%。对此,如诊治有误,可引起较高的致残率。因此,骨科医生对于脊柱结核的诊断与治疗这一历史课题必须再次引起重视。1 诊断早期诊断是临床医生追求的目标。目前国内骨关节结核的诊断…  相似文献   

5.
脊柱结核是最常见的骨关节结核,约占骨结核的50%,占全部结核的3%~5%。典型病变其X线诊断特征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椎体破坏,相应椎间隙变窄或消失。但随着人口老年化.以及免疫抑制药物的出现等原因,出现许多不典型结核.单纯依靠X线和CT很难与脊柱其他感染性疾病,脊柱肿瘤,甚至脊柱压缩性骨折作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儿童脊柱结核的CT影像特点,提高诊断正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检查或抗结核治疗痊愈的30例儿童脊柱结核的CT影像资料,分析儿童脊柱结核的特征性影像表现.结果 儿童脊柱结核椎体受累以胸椎多见64.4%(58/90);其次为腰椎受累,占26.6%( 24/90);而颈椎受累占7.8%( 7/90).病变椎体骨质破坏主要为中心型63.3% (19/30),以边缘性为主的椎体破坏率10.0%(3/30).而后凸畸形发生率达76.7%(23//30).结论 儿童脊柱结核在CT上有一定特异性表现,胸椎受累常见,主要为椎体中心型骨质破坏,多致儿童脊柱后突畸形.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影像学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06年~2014年本院25例脊柱结核患者影像资料进行综合性分析。结果CT及MR表现:所有病例椎体均有变形、骨质破坏。伴有死骨18例、椎旁脓肿14例、椎间盘破坏10例、附件破坏8例,脓肿环状强化10例。结论 1脊柱结核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是椎体变形、变扁,骨质破坏、大部分破坏区内可见小死骨,部分椎间盘及附件破坏、椎间隙变窄、常累及多个椎体,椎旁脓肿形成。2 CT及MR能早期发现脊柱结核,提高其检出率和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CT、MRI对脊柱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43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脊柱结核病例,对其CT和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3例中腰椎结核28例,胸椎结核16例,颈椎结核4例,骶尾椎结核3例.表现为椎体破坏,单个或多个椎体受累,多伴椎旁冷脓肿,可致椎管狭窄;部分椎间盘受累,表现为椎间隙变窄或消失;少数可累及附件.结论:CT的高密度分辨率和MRI的多轴位成像对脊柱结核有重要的诊断价值.CT、MRI能清楚显示椎体破坏及椎旁冷脓肿,了解病变范围及椎管有无狭窄,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骨与关节结核是一种常见病 ,以脊柱结核为多见。我院自 1994年以来 ,对手术治疗的 38例胸腰椎结核病人加强围手术期康复护理 ,收到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38例 ,其中男 2 9例 ,女 9例 ;年龄 32~ 5 5岁。CT或MRI检查 ,胸椎结核椎体破坏 11例 ,腰椎结核椎体破坏 2 7例 ,合并不全瘫 2 3例。1 2 治疗方法与结果 本组术前抗结核治疗 2~ 4周后 ,行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 ,其中 18例行内固定术。术后继续抗痨 8~ 10个月 ,卧床 2~ 3月。结果 :住院 2 4~ 6 2d ,平均 46d。胸、腰背部疼痛消失 ,血沉正常…  相似文献   

10.
兰香谋 《黑龙江医药》2012,25(3):468-469
结核病已成为威胁我国人民健康的传染病第一杀手,骨与关节结核约占结核病总发病率的3%[1],占肺外结核发病率的35%,是发病率最高的肺外结核[2],脊柱结核是肺外结核常见部位,其中椎体结核约占99%.致残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治疗颇为棘手,应引起高度重视.以前一般采用经前路的病灶清除.由于病灶使该段稳定性遭破坏,故术后常要长时间卧床休息,而脊柱结核是否使用内固定一直存在争论.现就目前脊柱结核外科手术治疗进展情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老年性脊柱结核的MRI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老年性脊柱结核的MRI表现及其诊断要点。方法收集2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老年人脊柱结核的MRI资料。观察椎体、终板、椎间盘及椎旁肿块的信号变化和增强表现。结果(1)21例共53个椎体破坏,9个椎体压缩骨折。椎体破坏表现为T1WI低信号17个,混杂低信号36个;T2WI高信号17个。混杂高信号36个。(2)22例共25个椎间盘受累。6个椎间盘重度破坏消失,余19个受累椎间盘MRI信号不均匀。有不均匀强化。(3)椎旁肿块14例。结论老年性脊柱结核椎间盘均有破坏变窄,椎体破坏范围广泛,椎旁脓肿明显。硬膜囊和脊髓易受压。MRI对老年性脊柱结核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脊柱结核是最常见的骨关节结核。脊柱结核的外科治疗近年来多主张采用脊柱前后路内固定。我院自2000年至2005年应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前路病灶清除植骨的方法,共手术治疗胸腰椎结核56例,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56例中,男36例,女20例;年龄19~35岁。病灶位于胸椎16例,腰椎21例,腰骶段19例。病变累及最多6个椎体,破坏较重,无跳跃椎体。12例不全瘫。行CT检查发现明显的脓肿、死骨,结核破坏较重。椎体缺损指数评分均大于1分。血沉10~60mm/1h。1·2术前治疗术前均行四联(链霉素、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  相似文献   

13.
脊柱结核的外科治疗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张之栋 《安徽医药》2008,12(1):58-61
近年来,脊柱结核随着肺结核的发病率上升而增加,尤其在HIV患者中发病率更高,有一定致死率和致残率。结核菌对一线化疗药物耐药性不明显,四联短程化疗方案可以治愈脊柱结核,但是脊柱结核隐匿性的发病特点决定患者就医时已是中晚期,椎体破坏严重,出现脊柱失稳和畸形,或伴有截瘫症状。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可以有效治疗中晚期的脊柱结核,改善或治愈截瘫症状,减少或预防后突畸形,减少卧床时间,增加植骨愈合率,减少治疗的痛苦和费用。  相似文献   

14.
张联合 《江西医药》2014,(8):764-766
目的:分析63例脊柱结核的螺旋CT表现,提高对脊柱结核的认识和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经手术病理或临床治疗证实的脊柱结核病例的螺旋CT表现。其中男38例,女25例,年龄16-71岁,平均年龄36.8岁。临床主要为胸腰背痛;低热,盗汗;乏力;实验室检查血沉快等。结果病变部位:颈椎6例,胸椎34例,腰椎40例,尾椎2例;累及单个椎体45例;累及多个椎体18例。63例均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破坏,以局限溶骨性破坏为主,但破坏常呈混合性,破坏区呈混杂密度,以低密度改变为主,边缘模糊,椎体常呈楔形改变;本组有60例可见椎旁脓肿;56例可见死骨形成;椎间盘、椎管及附件受累51例,椎管狭窄28例。结论螺旋CT可以显示病变范围及对椎管的累及程度,多能明确脊柱结核的诊断,对临床治疗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回顾性分析脊柱结核的X线平片,CT及MRI表现,提高对脊柱结核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对2002年1月至2012年2月经临床,手术病理及影像证实为脊椎结核患者31例,男15例,女16例。年龄8~71岁。31例均拍有脊柱正侧位片;26例进行CT检查;31例进行MR扫描;16例做了CT增强扫描:21例做了MR增强扫描。结果病变椎体:颈椎3~7椎体3例6个椎体;胸4~10椎体9例17个椎体,累及胸8左侧椎弓根1例;胸11-腰1,2,4,5椎体16例27个椎体;骶1,2,3椎体2例5个椎体。骨性椎管狭窄9例。分型:中心型4例;边缘型20例;韧带下型6例;附件型本组未见单独附件发病,累及胸椎8左侧椎弓根和腰1同侧椎弓根,椎板及横突各1例(曾诊为转移瘤)。X线平片椎间隙变窄及消失18例,椎间隙稍宽4例。椎体破坏23例,椎旁脓肿15例;CT表现椎间隙变窄13例,椎体破坏28例,椎旁脓肿27例;MRI表现椎间隙变窄29例,椎体破坏(内部信号不均匀)31例,椎旁脓肿28例;其中3例中心型X线及CT检查无异常,MR检查椎体内部信号不均匀,2~3个月复查诊断为脊柱结核。CT、MRI增强椎旁脓肿呈梭形或环形厚壁强化,中心无强化。结论 X线平片,CT及MRI均能对典型的脊柱结核进行诊断,三者结合更能做出正确的诊断,以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6.
<正>脊柱结核约占骨、关节结核的48%,其好发部位以腰椎多见,其次为颈椎、胸椎、胸腰椎,而发生在颈胸段结核(cervi-cothoracic spinal tuberculosis,CTSTB)约占整个脊柱结核的5%。颈胸段包括C7~T3椎间盘及椎体及其附属结构,解剖上颈胸交界处是颈椎前凸与后凸性胸椎之间的过渡区。因为颈椎是负重结构,结核破坏这些椎体常导致脊柱不稳、严重后凸畸形、大面积椎旁脓肿和进行性神经功能缺损,给患者带来严重的痛苦。因此应当尽早手术,清除病灶,重建颈胸结合部的稳定性。结核病灶清除,神经压迫的解除,脊柱后凸的复位及脊柱稳定性的重建和维持是CTSTB手术治疗的主要目的。单纯前路手术具有直视下操作,根治性清创,更广泛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脊柱结核与脊髓瘤的CT影像资料,以提高鉴别诊断率。方法回顾分析29例脊柱结核与16例脊柱骨髓瘤临床和CT资料。结果 29例脊柱结核共有35个椎体受累,呈不规则虫蚀样骨质破坏,有死骨形成的10例,19例伴发明显的腰大肌脓肿和椎旁脓肿,10例伴发椎间盘病变,椎间隙狭窄。16例脊柱骨髓瘤共39个椎体受累,呈现大片状或局限性溶骨性破坏,椎体变形26个2例见椎旁软组织肿块。结论脊柱结核与脊柱骨髓瘤各有一定的特征表现,当难以鉴别时应以临床,影像,实验室检查及病理分析相结合。  相似文献   

18.
脊柱结核病例近年来在临床上有所增加 ,特别是椎体破坏严重 ,椎间骨质缺损大并发截瘫的治疗比较棘手 ,方法多种 ,疗效各异 ,我们采用手术内固定支撑 ,加强脊柱的稳定性 ,恢复椎体原有高度 ,使椎管容积扩大 ,同时病灶易于清除 ,再加椎管减压及椎间植骨。经临床观察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1990年 5月~ 2 0 0 0年 12月我院治疗两个相邻椎体大部破坏的椎体结核患者 19例 ,其中男性 6例 ,女性 12例。椎间骨质缺损距离 2 3~ 5 2cm。截瘫指数Ⅳ级 5例 ,Ⅲ级 9例 ,Ⅱ级 5例。采用哈氏棒支撑内固定 18例 ,D…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提高脊柱结核的CT诊断价值与鉴别诊断.方法 对X线怀疑或已诊断脊柱结核的50例患者进行CT扫描,并分析CT影像表现.结果 49例显示椎体破坏,42例椎旁脓肿,2例病变侵及椎管,41例椎间盘破坏,7例椎体附件破坏.结论 脊柱结核在CT上有着典型的影像学表现,特别是对于估价骨质破坏程度和侵及椎管及椎旁软组织块影的范围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20.
刘俊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3):442-443
脊柱结核的椎体病变是因循环障碍及结核感染所致,临床主要表现为骨质破坏及坏死,并有干酪样改变和脓肿形成,椎体因病变和承重而发生塌陷,使脊柱形成弯度,棘突隆起,背部有驼峰畸形,胸椎结核尤为明显[1].近年来患病人数逐年上升,从而严重威胁着众多脊柱结核患者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同时在一定程度上给患者的家庭甚至整个社会都带来了沉重的压力和负担[2].随着对脊柱结核发病机制的进一步认识和研究,其全面系统的综合疗法也被广泛应用于此类疾病的治疗[3].笔者对86例脊柱结核患者进行外科手术和相关药物的联合治疗,临床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