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制备盐酸美金刚缓释微丸,并对其体外释放度进行考察。方法:采用流化床包衣法制备盐酸美金刚载药微丸,再用Eudragit RL 30D和Eudragit RS 30D进行包衣,制成盐酸美金刚缓释微丸,并考察盐酸美金刚缓释微丸的体外释药行为。结果:体外释放度试验显示,制备的盐酸美金刚缓释微丸在24 h内平稳释放且释药完全,释药规律符合零级释药模型。结论:用本方法制备的盐酸美金刚缓释微丸具有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制备别嘌醇缓释微丸,考察其释药机制.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进行处方筛选优化,用数学模型拟合释放曲线.结果:微晶纤维素(MCC)的用量对微丸的成球性、释药速率有显著的影响,别嘌醇缓释微丸的体外释药行为符合Higuchi方程释放模型.结论:制备别嘌醇缓释微丸具有较好的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制备盐酸普拉克索缓释微丸。方法:采用挤出-滚圆法制备盐酸普拉克索微丸,再用EudragitRL30D和EudragitRS30D进行包衣,最终制成盐酸普拉克索缓释微丸,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药物含量。结果:体外释放度实验显示,制备的盐酸普拉克索缓释微丸在24 h内平稳释放且释药完全。结论:用本方法制备的盐酸普拉克索缓释微丸体外释药平稳,释药规律符合一级释放模型。  相似文献   

4.
目的制备丹参总酚酸胃漂浮缓释微丸,初步评价其体外释药特性及释药机制。方法用挤出滚圆法制备素丸,以乙基纤维素为包衣材料,流化床制备丹参总酚酸缓释微丸,并考察其体外释放度。结果包衣微丸表面光滑圆整,不同批次间微丸释药重现性良好。在人工胃液中,微丸的8 h漂浮率达到95%左右,微丸的体外释药符合Higuchi方程。结论丹参总酚酸缓释微丸具有较理想的体外漂浮及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5.
赵利枝  陈小伟  郝贵周 《齐鲁药事》2013,32(5):287-288,291
目的制备法罗培南钠缓释微丸,并对其体外释药特性进行研究。方法挤出滚圆法制备载药丸芯;以乙基纤维素N-100为包衣材料,以聚维酮k30为致孔剂,流化床包衣制备法罗培南钠缓释微丸;考察包衣增重、致孔剂用量等因素对缓释微丸释放度的影响,并考察其体外释药特征及释药机制。结果所制备的微丸有明显的缓释特征,体外释放符合Higuchi释药动力学方程。结论制备的法罗培南钠缓释微丸具有较理想的体外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伊拉地平缓释胶囊制备工艺,并对其体外释药进行考察。方法:采用醇溶上药法(流化床底喷装置)制备伊拉地平微丸,并进行伊拉地平微丸质量评价及粉体学性质研究。用乙基纤维素(EC)和羟丙甲基纤维素(HPMC)为包衣材料,采用流化床进行包衣制备伊拉地平缓释微丸,对缓释微丸体外释放进行评价并考察不同热处理时间以及人工胃液对缓释微丸药物释放的影响,同时对批内和批间释药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制备得到的伊拉地平微丸质量良好,不同热处理时间(1~12 h)对于伊拉地平缓释微丸的释药特性影响不大,在制备过程中可不进行热处理,干燥即可。人工胃液会显著地降低伊拉地平缓释微丸的释药速率,宜将其置于肠溶胶囊中。伊拉地平缓释微丸批间及批内重复性较好,在0.1%十二烷基二甲基氧化胺溶液12 h释放符合零级释药模型动力学过程。结论:制备得到的伊拉地平缓释胶囊缓释效果好,达到了释药要求。  相似文献   

7.
目的制备盐酸文拉法辛缓释微丸,并对其体外释药行为进行研究。方法先用文拉法辛溶液对空白微丸进行上药,通过EC包衣制得速释微丸,然后用速释微丸为丸芯,用EudragitEudragitNE30D,水分散体为包衣材料制备缓释微丸,再将速释微丸和缓释微丸以1:2的比例混合得到最后的缓释微丸。并分别考察了包衣增重对体外释药行为的影响。结果对制备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微丸进行了体外释放研究,表明增重20%,速释微丸和缓释微丸以1:2的比例配比结果最为理想。结论盐酸文拉法辛缓释微丸具有较好的释药性能及良好的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8.
左乙拉西坦缓释微丸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左乙拉西坦(levetiracetam,LEV)缓释微丸的制备工艺及其对体外释药的影响。方法 采用挤出滚圆法制备LEV含药丸芯,以Surelease? E-7-19010为缓释包衣材料,采用流化床包衣技术制备LEV缓释微丸。结果 LEV缓释微丸的12 h体外释放符合一级释药特征。有无致孔剂、包衣材料的用量、含药丸芯的大小对缓释微丸的体外释药行为有影响,而转篮转速对于缓释微丸的体外释药行为无显著影响。结论 自制的缓释微丸工艺简便,具有良好的缓释特征。  相似文献   

9.
目的:制备右美沙芬树脂口服缓释混悬液,并考察其释药特性。方法:采用离子交换树脂为载体制备含药树脂微粒,用流化床进行包衣,并通过处方优化制备右美沙芬树脂口服缓释混悬液。对含药树脂微粒、含药树脂包衣微粒及含药树脂缓释混悬液进行释药特性研究。结果:含药树脂微粒的释放度随着释放介质离子强度的增加而增大,其释药动力学过程可用Viswanathan方程表征;采用含药树脂包衣微粒制备的右美沙芬树脂口服缓释混悬液的物理稳定性良好,其释药动力学过程符合Higuchi模型。结论:采用离子交换树脂为药物载体,并对该含药树脂微粒进行流化床包衣,可以制备符合Higuchi模型释药的右美沙芬树脂口服缓释混悬液。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制备氧氟沙星缓释微丸,开发氧氟沙星新剂型。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以体外累积释药百分率为指标,筛选缓释微丸的最佳处方,并考察制剂的稳定性。结果:缓释微丸的释药动力学符合Higuchi方程,制剂的稳定性良好。结论:氧氟沙星缓释微丸制备工艺可靠,质量可控。  相似文献   

11.
刘卫  王盟  杨雪萍  张强  王中师  孙昕 《中国药房》2011,(31):2905-2907
目的:研制钩藤总碱缓释滴丸。方法:以滴丸释放度、外观质量的综合评分为指标,以钩藤总碱与丙二醇混合后在处方中的用量、硬脂酸与聚乙二醇(PEG)6000的比例、滴制温度和滴速为考察因素,用正交试验优选处方,制备钩藤总碱缓释滴丸;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制剂中钩藤碱含量;用转篮法测定制剂的释放度。结果:优选的处方为钩藤总碱与丙二醇混合后占45%,硬脂酸与PEG6000的比例为1∶4,滴制温度为70℃,滴速为45滴·min-1;制备的滴丸中钩藤总碱的含量为(85.8±4.2)%;释放过程符合Higuchi方程。结论:钩藤总碱缓释滴丸制备方法可行,制剂质量可控。  相似文献   

12.
左金丸总生物碱缓释片的制备及体外释放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制备左金丸总生物碱缓释片并考察其体外释放行为。方法:以左金丸总生物碱为主药,以羟丙基甲基纤维素为凝胶骨架材料制备缓释片,并对处方中辅料用量进行正交优化。通过药物释放动力学模型拟合左金丸总生物碱缓释片中盐酸小檗碱和吴茱萸碱的释放过程,并推测其释药机制。结果:每片缓释片中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微晶纤维素和乳糖的最佳用量分别为100、50和15mg。盐酸小檗碱的释放接近Higuchi方程,吴茱萸碱的释放接近Peppas方程,2种成分的释放机制均为药物扩散和骨架溶蚀共同作用。结论:左金丸总生物碱缓释片缓释效果明显,符合设计要求,制备工艺简单可行。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抗癌灵缓释滴丸的包衣工艺进行研究,并考察其体外释放度。方法:以释放度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选包衣工艺。结果:最佳包衣处方为:缓释层乙基纤维素水分散体(Surelease)与羟丙甲纤维素(HPMC)比例为15∶6,缓释层聚合物增重百分数为4%,肠溶层FS30D增重百分数为20%。释药行为符合Higuchi方程,具有明显的缓释特征。结论:该包衣工艺简单实用,所制备的滴丸具有良好的缓释效果,符合中国药典要求。  相似文献   

14.
辛伐他汀缓释滴丸的制备及体外释放度考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研制辛伐他汀缓释滴丸,进行体外累积释放度研究并考察药物在载体中的存在状态。方法: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辛伐他汀缓释滴丸释放度,考察影响释放度的各种因素,在此基础上采用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优化处方,并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考察药物在载体中的存在状态。结果:所得优化处方体外释放符合Higuchi模型,体外可持续释药12h,DSC分析表明药物结晶峰消失,形成了固体分散体。结论:该制剂有明显的缓释作用,且制备工艺简单,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15.
复方阿仑膦酸钠缓释片的制备及体外释放度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明立  贺丽平  曾建国 《中国药房》2008,19(34):2690-2692
目的:制备复方阿仑膦酸钠缓释片并考察其体外释放度。方法:以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乙基纤维素(EC)、无水乳糖处方用量为因素,体外释放度为指标,用正交试验优化处方,以湿法制粒压片制备制剂,并考察其体外释放度。结果:筛选最优处方为HPMC 80mg、EC 20mg、无水乳糖20mg。所制制剂可持续12h释药,释放行为符合Higuchi方程。结论:所制缓释片的处方合理,具有良好的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16.
维生素C微囊缓释片的制备及体外释放度实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制维生素C微囊并制成缓释片剂,评价其体外释放特性.方法:采用溶剂-非溶剂法制备维生素C微囊,制成缓释片剂,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载药量,采用转篮法测定体外释放特性.结果:维生素C缓释片剂,可控制药物释放.结论:该方法工艺简单,可靠,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采用复凝聚法制备对乙酰氨基酚(AAP)微囊并考察其体外释药行为。制备AAP复合微囊栓剂,具有良好释放效果。方法:考察复凝聚法制备AAP微囊过程的处方和工艺因素,并进行正交试验设计,筛选出最佳条件制备AAP微囊并考察其体外释药行为。同时采用复合缓释技术(速释部分+微囊缓释)制备复合微囊缓释栓剂,考察其释药行为。结果:建立了复凝聚法制备AAP微囊方法,优化后的制备条件为:明胶阿拉伯胶囊材用量各为7 g(溶液浓度7%),药物用量为8 g,搅拌速度为300 r·min-1,制备温度55℃。此条件制备的微囊形态圆整,粒径均匀,重复性好,包封率为(79.71±0.10)%,载药量为23.11±0.69%。微囊有缓释效果,拟合缓释方程符合一级方程。制备的复合微囊栓与普通栓剂相比,具有更好的释放效果,其中缓释过程药物释放符合Higuchi方程。结论:基于普通栓剂与复合微囊技术制备的新型AAP栓具有更佳的释药特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制备扑热息痛缓释微丸,并对其体外释药情况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挤出滚圆法制备扑热息痛素丸,在流化床内采用丙烯酸树脂水分散体对其包衣,制备扑热息痛缓释微丸。用释放度测定法考察影响药物释放的各种因素,对包衣微丸体外释药机理进行研究。结果包衣材料为丙烯酸树脂NE30D(Eudragit NE30D),质量分数增加6%时包衣微丸在pH 6.18的磷酸盐缓冲液中呈现良好的缓释效果,体外释药过程基本符合Higuchi方程:Y=31.213t1/2+0.425(r=0.993 2)。结论采用挤出滚圆法和丙烯酸树脂流化床包衣,成功地制备了扑热息痛缓释微丸,其体外释药缓慢、持续平稳。  相似文献   

19.
陈宝林  杨昕  张长弓 《医药导报》2007,26(9):1064-1067
[摘要]目的制备白桦脂酸缓释片,并对其释药性质进行研究。方法分别采用不同粒度白桦脂酸不同粒度、含量的羟丙甲纤维素(HPMC),以及不同的压片压力制备白桦脂酸缓释片,在0.5%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溶液的释放递质中测定其释放度。结果HPMC的粒度和黏度、白桦脂酸粒度对本制剂的释药影响较大。随着HPMC用量的增加释药速率减慢。结论白桦脂酸缓释片的释药过程通过Peppas方程拟合,发现释放指数(n值)为0.75,初步说明白桦脂酸从骨架中的释放是扩散和溶蚀综合作用的结果,为不规则转运。影响药物释放的主要因素是白桦脂酸的粒度、HPMC的用量和粒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制备延胡索乙素固体脂质纳米粒缓释片,并研究延胡索乙素固体脂质纳米粒缓释片的释药模型和释药机理。方法: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延胡索乙素固体脂质纳米粒,以乳糖作为冻干剂,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为缓释材料进一步制备缓释片。在单因素考察的基础上,设计正交试验优化延胡索乙素固体脂质纳米粒缓释片处方,并对缓释片体外释药模型和释药机理进行探讨。结果:延胡索乙素固体脂质纳米粒缓释片最佳处方为缓释材料HPMC K4M和HPMC K15M比例为1:1,用量为40 mg,PEG 4000的用量为20 mg,硬脂酸镁用量为片芯质量的0.5%。延胡索乙素固体脂质纳米粒缓释片最佳处方的体外释放行为符合Higuchi释药模型,释药方程为:Mt/M=0.286 8 t1/2-0.073 8(r=0.990 8),12 h内累积释放度为93.56%,缓释片释药机理为扩散和溶蚀共存。结论:制备的延胡索乙素固体脂质纳米粒缓释片,工艺重复性较好,其释药行为符合Higuchi释药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