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木瓜及其混淆品的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木瓜及其混淆品光皮木瓜、小木瓜进行性状,显微,理化鉴别,方法简便易行,结果准确可靠,适用于基层药检部门及医疗单位在实际工作中运用。  相似文献   

2.
汤圭 《海峡药学》2008,20(5):67-68
本文通过对木瓜与其混淆品光皮木瓜进行性状及薄层色谱鉴别,方法简便易行,结果准确可靠,适用于基层药检部门、医药公司、医疗机构在实际工作中运用。  相似文献   

3.
由药木瓜的历史与《诗经》一样悠久。从"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琼琚指美玉)的诗句来看,《诗经》时代的人们以木瓜比喻交友结谊,大有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之意。木瓜入药,以皱皮者为佳,皱皮木瓜是木瓜属植物中品种资源最为丰富的,至少有23个之多。经过古代医药学家  相似文献   

4.
<正>按照《药品注册管理办法》(试行)中有关提高质量标准的要求,参照《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和有关文献资料,对独活、木瓜、甘草的薄层色谱(TLC)鉴别进行试验摸索。检测方法具有分离效果好、灵敏、准确、Rf值适中等优点,结果满意。1仪器、试剂、试药、对照品岛津自动铺板器、层析缸;硅胶G(青岛海洋华工厂);试剂均为分析纯;独活、木瓜、甘草对照药材及蛇床子素、甘草酸铵对照品均为中国药品生物制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 对败酱草及其混淆品的品种、基原和标准进行整理。方法: 对历版《中国药典》、全国各省市的地方药材标准及饮片炮制规范进行梳理,按照药材名称、植物来源、药用部位逐项分析。结果: 败酱草混淆品主要为苣荬菜(北败酱)和菥蓂(苏败酱),全国各地方标准中存在名称混淆、植物来源混乱和药用部位不一致等情况。结论:本文对收载败酱草及其混淆品的全国法定标准进行了整理、比较和分析,为败酱草的规范化生产、检验及正确使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不同炮制方法对木瓜中水溶性有机酸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酸碱滴定法以0.1moloLNaOH标准溶液为滴定液,苹果酸为对照品测定水溶性有机酸的含量。结果水溶性有机酸含量:生品6.61%,炒黄品5.78%,炒焦品4.87%,酒炙品4.82%,盐炙品4.77%。结论炮制温度和时间对木瓜中水溶性有机酸的含量有影响。  相似文献   

7.
巴戟天与其混淆品的鉴别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巴戟天为茜草科植物巴戟天的干燥根。又名:鸡肠风、三蔓草、不凋草、三角藤。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以后历代本草均有记载。有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的功能,用于阳痿遗精。宫冷不孕。月经不调。少腹冷痛,风湿痹痛。筋骨痿软。由于其功效强、应用广、用量大、供应紧。因此市面上混淆品经常出现。为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现将正品与其混淆品的鉴别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山东省11种中药材曾出现过混淆品。这些混淆品与正品的来源不同,在功用或性状方面与正品存在某些相似部分,但又不完全相同。现将山东省常见的混淆品报告于下。1合欢花2010年版药典收载本品为豆科合欢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鉴别补骨脂与混淆品。方法对补骨脂及其混淆品的生药性状、显微特征、薄层色谱进行了鉴别研究。结果补骨脂与其混淆品的生药性状、显微特征、薄层色谱有明显差异。结论其混淆品不能混充补骨脂入药,应予以鉴别。  相似文献   

10.
金钱草及其易混淆品的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月丽  胡整 《海峡药学》2013,25(3):33-34
目的鉴别比较金钱草及其易混淆品。方法采用性状、显微及理化鉴别方法对金钱草及其易混淆品进行鉴别比较。结果金钱草及其易混淆品在显微特征、化学成分上差别较明显。结论本法简单可靠,可用于金钱草及其易混淆品的鉴别。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为防止因误用混淆品而降低临床疗效,建立畲药地稔及其易混淆品的鉴别方法。方法 采用显微鉴别法进行地稔及其易混淆品秀丽野海棠、中华野海棠、方枝野海棠药材组织结构的鉴别;基于HPLC指纹图谱,建立地稔及其上述混淆品的液相色谱鉴别方法。结果 地稔根横切面皮层石细胞、栓内层簇晶均较多,为其与易混淆品的主要显微区别;基于HPLC指纹图谱,地稔及其易混淆品的区别主要有2点:一是相对于没食子酸峰相对保留时间约为1.1的色谱峰为不同的2种化学物质;二是上述化学物质的色谱峰与没食子酸峰的峰面积比值相差较大,地稔中该比值均>0.90,平均值为1.35,而其易混淆品中该比值均<0.30。结论 建立的显微和液相鉴别方法能快速地将地稔及其易混淆品进行区别,并且操作简单,易于推广应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随着仪器分析法的广泛应用,对照品在药品检验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根据《中国药典》及药品检验实践,对照品是指用来检测中药有效成分以及化学合成药物的标准物质,包括了杂质对照品,但不包括色谱法中用到的内标准品。目前,对照品使用中主要存在不同检验目的下对照品的混淆、使用说明书未仔细阅读、称重不精确、正确保存与使用对照品以及对照品的有效期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砂仁及其混淆品的来源和主要性状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小荣 《海峡药学》2001,13(3):66-69
本文对常用中药材砂仁及其混淆品的来源和主要性状特征作了阐述和比较,包括正品砂仁5种,同豆蔻属混淆品8种,山姜属混淆品6种,从而较全面澄清砂仁的混乱状况,为医药市场质量把关提供参考,同时对混淆品的药用价值也作出了简要评价。  相似文献   

14.
前胡最早出自《名医别录》。《雷公炮炙论》:“凡使前胡,勿用野蒿根,缘真似前胡,只是味酸。若误用,令人反胃不受食。”前胡自古混淆品众多,据古籍记载,前胡与柴胡也有混淆。《本草纲目》:“前胡有数种,惟以苗高二尺,色似斜蒿,叶如野菊而细瘦,嫩时可食,秋月开白花,类蛇床子花,其根皮黑肉白,有香气为真。大抵北地者为胜,故方书称北前胡云。”  相似文献   

15.
林巧之 《海峡药学》2008,20(4):69-70
目的为防风与其混淆品的鉴别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薄层色谱、紫外光谱等方法。结果正品与混淆品分别具有不同的鉴别特征。结论能准确对防风与其混淆品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区分青葙子及其混淆品,以利用药安全.方法从基源、性状、粉末显微、薄层色谱等方面对青葙子及其混淆品进行鉴别.结果青葙子与其混淆品有明显区别.结论青葙子及其混淆品虽外形相似,但只要掌握鉴别要点,则可区分.  相似文献   

17.
目的:区别蛇床子及其混淆品,保证临床正确用药.方法:从性状特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方面对蛇床子及其混淆品进行比较.结果:蛇床子及其混淆品在性状特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方面均有区别.结论:蛇床子与其混淆品差别明显,不可混用.  相似文献   

18.
《中国药房》2017,(36):5126-5130
目的:建立鉴别川牛膝"味"的方法。方法:采用电子舌技术。采集温度为25℃,采集时间为120 s,采集周期为1 s,搅动速度为1 r/s,清洗液为纯化水。以电子舌传感器第120 s所得响应值为"味"分析数据,通过主成分(PC)分析、判别因子(DF)分析对获取的"味"相关数据进行处理,以此区分川牛膝药材及其混淆品,以及川牛膝药材的不同产地、不同生长年限及其市售商品的不同批次。结果:1批川牛膝药材及其4批混淆品判别因子(DF)相差较大;四川宝兴、金口河、天全产药材样品可聚为一类;1、2年生与3、4年生药材样品DF相差较大;不同批次市售商品DF相差较大。结论:川牛膝药材及其混淆品、不同产地川牛膝药材、不同生长年限川牛膝药材及其不同批次市售商品的"味"存在显著差异;电子舌技术能快速区分上述类别药材的"味"。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介绍鱼脑石及其混淆品的鉴别方法。方法通过性状特征进 行比较。结果鱼脑石及其混淆品可以从外形进行区别。结论增强对鱼脑石及其混淆品的识别能力。  相似文献   

20.
丁始阳  姜慧祯 《药学实践杂志》2001,19(6):378-378,357
目的:建立乌梅及其混淆品(山杏、山李子)的鉴别方法。方法:通过对乌梅及其混淆品的性状、薄层色谱及紫外吸收光谱三方面的比较加以区别。结果:乌梅及其混淆品在药材性状,薄层色谱及紫外吸收光谱方面,均存在明显差异。为乌梅的真伪鉴别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