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院前急救作为院内急诊科的外延,肩负着争分夺秒挽救病人生命的责任,它是急诊医疗服务的最前沿,是患者未到达医院前实施的现场救治和途中监护的医疗活动.急诊医学的任务及工作重点在于院前现场急救、运送病人(包括途中监护急救)及医院内急诊三部分[1].院前急救是指伤病员从现场到医院之前的就地抢救、监护、运送到医院的过程.院前急救的及时与否与水平高低关系到患者的后续治疗效果乃至预后.现将对龙里县人民医院急诊科从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1823例院前急救病例中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急性脊髓损伤院前死亡病因、急救技术及院前急救体系建设,提高救治率.方法 分析137例病人院前救治过程及创伤情况.结果 137例病人中院前死亡37例(27.0%),存活100例(73.0%).结论 急性脊髓损伤病人院前死亡病因主要是多发伤,与急救技术、急救时间亦有显著关系,也有赖于院前急救体系的建设与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院前死亡病例的急救现状,对院前死亡病例的急救影响因素进行归纳研究,就其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方法随机抽取2010年7月至2012年6月,2年中我市120分布在各区域的五个急救分站的院前死亡病例126例,对急救反应时间,救治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从出救至到达现场进行急救的时间平均为9.70min。另外我市120出救的通讯调度时间平均为1min,因此急救反应时间平均在10min以上。救护车到现场前,极少数患者有机会接受心肺复苏。126例病例中仅有2例现场心肺复苏成功。结论今后的院前急救发展方向:①应加强网络分站建设,力求缩短急救半径和急救反应时间;②在市民中普及急救知识,提高自救互救意识;③加强院前急救的规范性,提高复苏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院前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的急救与护理措施。方法2013年5月31日-2013年7月10日院前AMI患者40例,快速到达现场的迅速评估,完善院前必要的检查及处理,包括采取将患者就地平卧,立即给予吸氧,观察心电图有无ST-T改变,并询问病史,测量血压、呼吸,建立静脉通路等有效措施,同时给予患者心理安慰,以稳定其情绪,在心电监护下遵医嘱给药治疗。对危重患者进行心肺复苏,对AMI患者进行初步的现场急救处理后,应尽快转入院内CCU进一步治疗。结果成功救治患者39例,死亡1例。结论快速、有效、正确的救治,恰当的急救护理措施是成功抢救患者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杨利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20):3160-3161
目的 探讨全程无缝化急救护理模式在突发群伤救治中的应用,以更好地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方法 结合10起突发群伤事故,对其进行院前、院内急诊科救治及专科救治三位一体的全程无缝化的急救护理.结果 10起突发群伤事故中除现场死亡2例外,其余患者均全部治愈出院,无后遗症的发生.结论 在突发群伤事故救;中应用全程无缝化急救护理模式,使抢救工作井然有序,患者得到了快速、有效的救治,为患者赢得宝贵的时间,有助于提高患者生存率,减少后遗症的发生,保障了绿色生命通道的畅通.  相似文献   

6.
院前急救是急诊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突发事件现场抢救危重伤员非常重要,严重创伤患者的最佳抢救时间是在最初30分,对危重病人的急救全过程而言,现场急救和转运途中的救治监护非常重要,这就要求我们院前急诊急救人员在最短的时间内到达现场,迅速对患者病情做出评估,建立静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骨折患者现场急救的重要性。方法回顾总结山西省古交矿区总医院镇城底分院2007年5月至2010年5月32例院外急救骨折患者的体会。结果 32例骨折患者,其中2例院前死亡,30例患者由于现场急救方法得当,转运及时,得到了很好的救治。结论严重创伤现场急救的首要原则是抢救生命,当意外发生骨折时,正确的现场急救可以为下一步治疗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院前与院内急救一体化救治模式在重大车祸伤的救治作用。方法对13起重大车祸伤136例伤员实施院前、院内急救一体化,急救措施分别是心肺复苏48例次,心脏电除颤36例次,吸氧、辅助呼吸65例次,静脉穿刺输液95例次,加压包扎止血42例次,颈托夹板固定16例次,院内专科手术36例次。结果恢复良好105例,伤残26例,死亡10例,其中现场死亡7例,院内死亡3例,死亡原因主要是脑疝、呼吸循环功能衰竭及失血性休克。结论对重大车祸伤实施院前与院内急救一体化,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医疗理念,使整个急救程序环环紧扣,保持了治疗的整体性和连续性,使急救工作达到快捷、规范、优质、高效的目标,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陶菲菲  韩尧 《首都医药》2011,(15):36-36
2011年7月15日,北京120、999院前医疗急救联合指挥调度平台启动仪式在北京急救中心举行。该平台的启动意味着今后市民无论拨打120或是999,联合指挥调度平台都可以尽快调派区域内离急救现场最近的急救车前往,使患者得到最及时、有效的救治。  相似文献   

10.
院前急救是指从救治现场到医院之前进行的抢救、监护及送往医院的过程,同时也是急救医学中的重点内容。职业暴露则是指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实验等活动中被化学、物理及生物等有害因素影响,对人体造成伤害的情况[1]。院前护理工作属于一项特殊性的工作,导致医务人员容易暴露在各种职业危险因素中,因此必须提高对院前护理急救职业暴露的重视,以提出有效的防范措施,以保障院前急救医务人员的健康。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团队式急救模式在急诊急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10年10月—2013年11月收治的1000例采用团队式急救模式进行救治的多发性创伤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择本院2008年10月—2010年6月收治的采用常规救治模式的1000例患者资料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院前反应、接诊至入院时间、救治效果。结果本研究2000例患者中轻伤458例(占22.9%),重伤1542例(占77.1%);其中对照组轻伤230例(占23.0%),重伤770例(占77.0%)。观察组轻伤228例(占22.8%),重伤772例(占77.2%)。观察组的院前反应、接诊至入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救治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急救工作中开展团队式急救模式能提高救治效果,降低医疗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严重创伤院前死亡患者的临床特点和高危因素,为院前救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急诊科接诊的严重创伤院前死亡患者17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172例创伤院前死亡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年龄(26.9±15.2)岁,17~33岁占55.2%;外省工人居多;交通伤占74.4%;现场或送医院已经死亡占72.1%,途中死亡占3.5%,急诊科死亡24.4%;多发伤占91.9%;平均急救反应时间11.8 min;现场目击者有施救占7.0%,其中1.2%的施救方法基本正确;行心肺复苏占38.4%。结论普及全民的急救意识,健全急救医疗服务体系,提高急救人员对严重创伤的救治水平,降低创伤院前死亡率。  相似文献   

13.
院前急救的安全隐患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院前急救时急诊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院前的急救是密不可分的。院前急救是患者未到达医院前所进行的现场的救治和转送途中的监护等医疗活动。及时有效的院前救治,对于维持患者的生命,减轻患者的痛苦,为人院后的进一步诊治,提高抢救的成功率、患者的痊愈率、减少患者的致残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进步,人民的法律意识和医疗常识不断增强,院前急救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四肢骨折患者院前现场急救措施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 对我院接诊的88例四肢骨折患者采取院前抢救措施,现场进行骨折肢体复位、处理外伤出血、补充血容量、抗休克等救治.结果 86例妥善转运至医院接受治疗,成功率97.93%,2例车祸患者因内脏系统受损严重而死亡.结论 四肢骨折患者院前积极救治、妥善转运,能够减轻患者痛苦,又为院内后续治疗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多发伤院前急救的经验及急救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通过综合急救方法所救治的248例多发伤患者为研究组,2002年1月至2006年12月以常规转运急救方式的多发伤患者209例为对照组,对其院前急救的临床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经院前综合急救方法和未经院前综合急救患者的治愈率、死亡率及住院时间等。结果两组患者治愈率、死亡率及住院时间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合理正确的综合院前急救措施是提高多发伤患者救治成功率的有效措施。对多发伤患者进行早期现场急救和初级生命支持,尽早恢复多发伤患者的呼吸循环功能,并给予液体复苏、止血及骨折固定等院前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正>军事演习期间军事训练伤的急救是一个从院前急救到院内急救有组织的连续过程。伤员从受伤开始到得到有效救治这段“黄金时间”决定了绝大部分伤员的预后。一个规范、程序化的院前、院内急救流程是确保伤员能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有效救治的前提。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救以及院内溶栓治疗,探讨院前院内急救链对抢救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总结本院2008年1月-2012年12月间68例急性心肌梗死的救治情况以及运用院前院内急救链抢救急性心肌梗死对疾病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本组68名急性心肌梗死中,治疗好转60例,现场死亡5例,院内死亡3例,院内死亡率为4.4%,抢救成功率为88.2%。结论通过院前院内急救链能缩短溶栓时间,确保在发病后能及时得到再灌注治疗,挽救濒死心肌,最大程度保存心脏功能,从而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现场救治中的镇痛处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近年来,突发的心脏病和创伤已成为人们的主要致死或致残因素之一。因此许多地区已建立了一些院前(创伤)救治程序用于指导院前和医院间转送过程中的医疗工作。因为许多危重伤病员需要几经转送,常有较长的距离,故需要有效的治疗方法使疼痛消失或/和缓解。 十多年前,人们强调疼痛对儿茶酚胺水平的影响以及吗啡在减轻心肌负荷方面可能具有的有益作用,而很少想到如何缓解疼痛。也许由于麻醉医师在现场救治系统的发展中有着密切的关系,认为现场救治过程中对病人提供充分的疼痛缓解才是表明急救医疗系统的成熟。因为院前救治中缓解疼痛是没有疑议的,在医院内的疼痛治疗医学研究中,病人的疼痛缓解程度常表现为不一致,不完全。故有人认  相似文献   

19.
目的:针对急性脑出血患者按照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程序实施护理,针对最终救治结果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研究共计纳入病例84例(均为某院在2016年1月~2017年8月所接诊病例),按照随机抽选的方式于组内任选42例为对照组由患者家属送至医院后实施对应救治操作,余下42例患者为观察组结合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对策实施护理,对救治结果间差异性加以比较。结果:通过统计可以发现,观察组于本次研究中救治用时短于对照组,且在并发症情况上同样存在优势,P0.05。结论:针对急性脑出血患者按照院前-院内一体化模式进行护理能明显缩短该部分患者救治用时,更能达到对并发症控制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徐科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5):693-694
目的:总结颅底骨折病人急救体会。方法:结合院前与院内急诊室对我急救中心2004年1月~2005年6月救治的45例初步诊断颅底骨折病人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45例初诊颅底骨折病人正确诊断与急救的35例,有漏诊合并颅脑损伤的7例,误诊3例。治疗上一部分因为漏诊而致抢救不到位。结论:院前颅底骨折急救中,首先判断病情,防止漏诊颅脑损伤。其次,院前要优先处理合并颅脑损伤,再处理颅底骨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