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迷迭香酸抗血栓和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迷迭香酸是丹参水溶性成分之一。大鼠体内实验(iv)表明,它能抑制静脉血栓形成。阻抑胶原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促进纤维蛋白溶解活性。当剂量为50及100 mg/kg时,血栓形成的抑制率分别为41.9和54.8%(P<0.vv05)。当剂量为100及150mg/kg时,血小板聚集的抑制率分别为30.4%(P<0.05)和46.4%(P<0.01),血浆优球蛋白溶解时间缩短(P<0.05)。纤维蛋白原含量无明显变化。以上结果说明,迷迭香酸有温和的抗血栓作用。其机理可能与抗血小板聚集和增强纤维蛋白溶解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单甘酯对血小板聚集、粘附功能及出血时间和纤维蛋白原含量的影响。方法 :比浊法观察血小板聚集功能 ,玻瓶法观察血小板粘附功能 ,小鼠剪尾法观察出血时间 ,比色法测定纤维蛋白原含量。结果 :单甘酯 2 5、5 0mg/kg对血小板粘附有明显抑制作用 ,2 5、5 0、10 0mg/kg(iv)能明显抑制胶原和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血小板聚集 ,对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无抑制作用 ;40、80mg/kg(ip)可明显延长小鼠尾出血时间 ;2 5mg/kg(iv)即可降低大鼠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结论 :单甘酯有明显的抑制血小板功能和降低血浆蛋白原含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汉防己甲素对大鼠血脂和家兔凝血与纤维蛋白溶解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每日给大鼠ip汉防已甲素(Tetrandrinc简称Tet)15mg/kg,连续20d,能明显降低血清HDL-C、HDL3一C、HDL-C/TC、HDL3-C/TC和HDL3-C/HDL-C,说明Tet对大鼠血脂调理有不良作用;对家兔体外凝血和纤维蛋白溶解实验表明,Tet在体外具有促进家兔纤维蛋白溶解和抑制凝血酶引起的血液凝固过程.  相似文献   

4.
三七[Panax notoginseng(Burk)F.H.CHEN]根的70%甲醇提取物对DIC(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实验模型的抗凝血作用已验证。在促凝系统中,当70%甲醇提取物用于由内毒素所致大鼠DIC时,剂量为200mg/kg,可抑制血小板和纤维蛋白原的减少以及出血性肝坏死的形成。为查明对DIC作用机理,作者采用由内毒素、胶原、ADP花生烯酸所致血小板凝集作用及由凝血酶引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natrahagin水解纤维蛋白原的特性及其对血小板聚集的影响。方法:SDS-PAGE,水解纤维蛋白原活性测定,血小板聚集实验。结果:Natrahagin与纤维蛋白原以1:50(w/w)孵育,5min内A_α-链几乎完全降解,γ-链的完全降解则至少需6h;其水解可凝固纤维蛋白原的活性为0.349±0.044g·min~(-1)·g~(-1)。Natrahagin浓度依赖性地抑制利托菌素对富血小板血浆和凝血酶(80U·L~(-1))对洗涤血小板的聚集反应,IC_(50)(95%可信限)分别为56(40-79)和3.3(1.4-8.0)mg·L~(-1)。但即使natrahagin达200mg·L~(-1),对ADP和胶原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仍无抑制作用。结论:Natrahagin是一种α,γ-纤维蛋白原溶解酶,可选择性抑制血小板膜糖蛋白Ib介导的血小板聚集。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离鉴定丹参内生真菌,考察其代谢产物粗提物的体外抗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凝集活性。方法:对丹参的叶、茎和根中的内生真菌进行分离,采用ADP诱导血小板凝集实验测试丹参内生真菌粗提物的抗血小板凝集活性,并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筛选出的活性内生真菌进行鉴定。结果:共分离得到80株内生真菌,发现5株内生真菌的粗提物具有良好的抗血小板凝集的作用。结论:丹参中分离的多种活性内生真菌具有潜在的抗血小板凝集活性,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开发。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川芎嗪抗血栓作用及机制。方法:观察大鼠灌胃给予川芎嗪(20、40和80mg/kg)后对下腔静脉结扎和电刺激致血栓形成的影响,同时测定家兔灌胃给予的川芎嗪(10、20和40mg/kg)后对凝血酶、二磷酸腺苷(ADP)、胶原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非闭塞性静脉血栓形成、凝血酶抑制率和对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的影响。结果:川芎嗪对凝血酶、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均有抑制作用,但对胶原诱导的抑制能力较弱。川芎嗪有效地减少实验动物动静脉血栓的形成,在体内与凝血酶也有一定的亲和力,且能较好地延长PT。结论:川芎嗪具有一定的抗血栓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保护内皮与抑制血小板聚集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阿藿烯对大鼠血栓形成和凝血功能的影响,评价其抗血栓活性。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血塞通阳性药组(50mg/kg)、阿藿烯低剂量组(25mg/kg)、中剂量组(50mg/kg)、高剂量组(75mg/kg),各组动物连续灌胃5d,末次给药2h后建立下腔静脉结扎模型、FeCl3致动脉血栓模型、断尾流血时间测定模型测定阿藿烯对血栓形成和凝血的影响;并测定各组大鼠给药前及给药后2h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结果:阿藿烯能抑制动静脉血栓的形成,使血栓重量降低,且高剂量阿霍烯对动静脉血栓形成的抑制率均大于40%;同时有效延长大鼠断尾流血时间,并能使大鼠血浆APTT、PT明显延长(P<0.05),且都具有剂量依赖关系。结论:阿藿烯有抗血栓活性。  相似文献   

9.
范雪亮 《中国医药》2012,7(10):1343-1344
丹参多酚酸盐是从单味中药丹参中提取的以丹参乙酸镁为主要成分的丹参多酚酸盐类化合物,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广泛用于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等心血管疾病,现将其药理及临床应用概述如下. 1丹参多酚酸盐药理作用 1.1丹参多酚酸盐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过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王强等[1]观察丹参多酚酸盐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过氧化损伤后脑组织内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丙二醛含量的影响,探讨其缺血脑保护的作用机制,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丹参多酚酸盐低剂量治疗组(10 mg/kg)和丹参多酚酸盐高剂量治疗组(30 mg/kg).结果: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丹参多酚酸盐治疗组大鼠神经损伤行为学评分及脑梗死体积减少,脑组织内SOD、GSH-Px活性升高,丙二醛含量下降,结论:丹参多酚酸盐可通过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保护抗氧化酶的活性,从而介导神经保护作用.凌大林等心]探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对缺血缺氧条件下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野葛Pueraria lobata根茎中主要成分为葛根素和大豆黄苷等异黄酮。葛根素和大豆黄苷在人肠内微生物作用下可转化为大豆黄酮和毛蕊异黄酮。作者研究了葛根素、大豆黄苷及其肠内代谢物大豆黄酮等的抗过敏、抗血栓作用。抗血小板凝集的体外实验显示,葛根素、大豆黄苷和大豆黄酮对二磷酸腺苷(ADP)和胶原所致血小板凝集显示抑制作用,大豆黄酮的抑制活性最强,对ADP和胶原所致血小板凝集的IC_(50)分别为0.2和0.05mg/mL;在体内实验中,腹腔注射葛根素和大豆黄苷抑制血小板凝集的效果比口服用药效果差。对  相似文献   

11.
韩伟  赵松峰 《中国医药》2010,5(10):910-912
目的 观察丹参多酚酸盐延缓大鼠衰老的作用.方法 取健康6个月龄雄性Wistar大鼠100只,完全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衰老模型组、阳性对照药(维生素E 200 mg/kg)组、丹参多酚酸盐30.0 mg/kg和15.0 mg/kg两个剂量组,每组20只.采用皮下注射5.0%D-半乳糖的方法制作大鼠衰老模型,观察给药后大鼠大脑组织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含量以及大脑蒲肯野细胞的凋亡指数.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衰老模型组大鼠大脑组织SOD活性降低、丙二醛含量增加、蒲肯野细胞的凋亡指数增加[SOD:(140.60±2.67)U/mgprot比(189.00±3.95)U/mgprot;丙二醛:(0.83±0.04)nmol/mgprot比(0.38±0.04)nmoL/mgprot凋亡指数:(18.53±1.64)%比(6.00±0.38)%;P<0.01];维生素E 100 mg/kg组、丹参多酚酸盐30.0 mg/kg和15.0 mg/kg两个剂量组与衰老模型组相比,大脑组织SOD活性均明显增加[(157.21±3.12)、(159.33±3.99)、(149.36±2.72)U/mgprot,均P<0.01]、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0.5999±0.030)、(0.606±0.042)、(0.657±0.046),均P<0.01,蒲肯野细胞凋亡指数显著降低[(36.24±1.76)%,(38.97±1.81)%,(45.70±1.96)%,均P<0.01].丹参多酚酸盐30.0 mg/kg组与维生素E200 mg/kg组的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丹参多酚酸盐15.0 mg/kg组与前两者的作用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丹参多酚酸盐具有延缓大鼠大脑衰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CL-1500能使 CCl_4对小鼠的 LD_(50)增大。大鼠静注 CL-1500 100mg/kg,可使胆汁流量增加50%;大鼠灌胃100mg/kg 能明显抑制 CCl_4所致的谷—丙转氨酶的升高。CL-1500小鼠静注 LD_(50)为729.5±2.9mg/kg,皮下注射为1732±176mg/kg。  相似文献   

13.
目的:本文研究尖吻蝮蛇毒纤维蛋白溶解酶FⅡ_a体内的溶栓作用。方法:采用兔颈动脉血栓模型,大鼠颈动脉血栓模型和大鼠大脑中动脉血栓模型三种动脉血栓模型,观察FⅡ_a的体内溶栓活性。结果:FⅡ_a剂量为0.625mg/kg时,对兔颈动脉血栓和大鼠颈动脉血栓即有溶解作用;而在1.25mg/kg时,对大鼠大脑中动脉血栓才有溶解作用。随着剂量的增加,对三种血栓的溶解作用相应增强。大鼠的肾、肝、心、肺组织学检查没有发现出血。结论:FⅡ_a在体内能够溶解血栓,并且在有效的溶栓剂量下不会引起出血反应。  相似文献   

14.
犬钩虫抗凝肽(Ancylostoma caninum anticoagulant peptide,AcAP5)是一种已报道的FXa抑制剂,它对防止血栓溶解的TAFIa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本文进一步研究rAcAP5的纤溶活性和溶栓活性。采用发色产物法测定rAcAP5对TAFIa的抑制作用,用比浊法测定rAcAP5对尿激酶(UK)诱导的纤维蛋白溶解时间的影响,通过血栓称重法进行体外溶栓实验和体内动静脉旁路溶栓实验。采用常规方法测定正常大鼠优球蛋白溶解时间(ELT),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和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含量。rAcAP5浓度依赖地抑制TAFIa活性,其IC50为63.7 nmol/L,为一个强的TAFIa抑制剂。rAcAP5(5-40 nmol/L)能够显著地加速尿激酶诱导纤维蛋白的溶解,缩短纤溶时间。rAcAP5能够提高尿激酶诱导的血栓减重(P<0.05),单独使用rAcAP5也能显著增加体外实验的血栓减重(P<0.05)。在大鼠体内的动静脉旁路模型中,单次静脉给予rAcAP5(50-200μg/kg)能够剂量依赖地增加血栓减重(P<0.01)。rAcAP5在有效剂量对正常大鼠的ELT、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和FDP含量均无明显影响。研究结果提示:rAcAP5是一个强效溶栓多肽,它可能通过抑制TAFIa的活性而在血栓表面具有溶栓活性,而不影响循环血液中的纤溶活性和纤维蛋白原含量。  相似文献   

15.
联苯胺对大鼠肝脏线粒体同工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不同浓度联苯胺(50mg/kg,100mg/kg,200mg/kg)对大鼠进行腹腔注射,研究了大鼠肝脏线粒体Ca^2 -ATP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其同工酶的变化。结果表明在联苯胺作用下这2种酶的活性表现为低浓度被激活,高浓度被抑制;在同工酶谱中出现了ATPl、SOD3和SOD4这3种酶的特异性表达。分析认为,联苯胺对大鼠肝脏线粒体的毒性作用可能为一种混合机制。  相似文献   

16.
夏天无总碱对大鼠血小板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夏天无总碱(COAMTA)体外实验和体内给药都明显抑制ADP诱导的大鼠血小板聚集,并明显抑制血栓的形成和血小板粘附。COAMTA iv 0.3mg/kg对大鼠实验性血栓形成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制率为31.3%。提示上述作用可能是该药治疗脑血管栓塞等疾病有效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7.
作者综述了中医方剂小柴胡汤对循环系统的药理作用如下: 1.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小柴胡汤(0.9g/kg)给小鼠灌服,其药效的高峰能抑制由2μmol/L胶原蛋白静注后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作用的50%,其抑制效果相当(或稍高)于地塞米松(1mg/kg),阿司匹林(300mg/kg)或消炎痛(2mg/kg)的作用,且具有特有的双抑制高峰(服药后1h和5h)。 2.平衡血凝和纤溶作用实验方法、剂量同上,结果证实,它有显著的激活抗血栓素Ⅲ(凝血系统抑制因子)和α2-血浆溶酶抑制因子(纤溶系统抑制因子),  相似文献   

18.
链霉菌产生的新型纤溶酶的纤溶性质和溶栓作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王敏  王骏  邵明远  王敏  王以光 《药学学报》1998,33(7):481-485
目的旨在进一步确证纤溶活性的蛋白酶SW-1的溶栓作用和性质。用体外加热平板法、试管凝块法和在体内对大鼠静脉血栓溶解及对纤溶因子的作用等实验,发现SW-1在体外可直接降解纤维蛋白,而无激活纤溶酶原的作用。在体内,SW-1对大鼠静脉血栓有显著的溶解效果,与同剂量尿激酶的溶栓作用相当。给药(iv)30min后,SW-1引起大鼠血浆中纤溶酶、纤溶酶原水平提高,纤维蛋白原水平下降,而对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α2-纤溶酶抑制剂无显著影响。提示SW-1是一种具有纤溶活性的蛋白酶,而不是纤溶原激活剂。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道杧果甙(Mangiferin)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及抗炎作用。作者将2%阿拉伯树胶杧果甙混悬液给大鼠和小鼠腹腔注射于50、100及200mg/kg剂量时产生中枢神  相似文献   

20.
活性氯化稀土的毒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活性氯化稀土进行了大鼠急性、蓄积毒性及90天喂饲试验。活性氯化稀土大鼠经口LD_(50)为2553mg/kg,属低毒类物质,对大鼠无明显蓄积作用;90天喂饲试验结果表明,剂量为250mg/kgb.w.及以下时,各项生长发育、血液学、生化学及病理组织学指标均未见不良改变,活性氯化稀土混合物大鼠最大无作用剂量为250mg/kg b.w.,人的日容许摄入量建议值为2.5mg/kgb.w.。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