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杨志华  何忠 《黑龙江医药》2004,17(6):469-470
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由于心脏传导系统的缺血梗塞可发生心律失常,其中室内传导阻滞症是影响近期预后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对150例AMI老年患者中合并室内传导阻滞症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探讨AMI老年患者合并室内传导阻滞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公永明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2):1702-1702
急性心肌梗死(AMI)时,由于心脏传导系统的缺血或梗死,可出现各种类型的心脏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AVB)是老年AMI患者较常见的临床表现。为了解老年AMI时AVB的发生和转归,本研究对162例老年AMI中合并AVB的发生率、梗死部位和AVB的转归进行分析,比较老年AMI合并AVB与否在心力衰竭、病死率、休克发生率等方面的差异,以了解AVB对老年AMI患者病情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脏传导阻滞病死率与不合并传导阻滞的病死率关系。方法选用15年来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38例,其中合并心脏传导阻滞47例,针对不同类型分别讨论。结果合并房室传导阻滞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例中死亡率15.38%,不合并房室传导阻滞的急性心肌梗死者的病死率4.46%,合并完全右柬支阻滞的病死率42.86%,合并完全左束支阻滞的病死率66.67%。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完全左或右束支阻滞增加病死率,合并房室传导阻滞中除I^0AVB外;其余均增加病死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合并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预后的影响,对高血压合并急性心梗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疗效进行研究。方法:选择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合并急性心肌梗塞的86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结果显示经过对症治疗和综合护理干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显著干预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高血压合并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患者预后,减少并发症发生,对患者的康复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熊焰  沈庆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9):1086-1086
急性心肌梗死(AMI)前发作心绞痛(AP)可使心肌处于缺血预适应(IP)状态,从而对冠状动脉阻塞后的严重缺血心肌具有保护作用。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近10年51例老年AMI,探讨AMI前心绞痛对老年AMI近期预后的影响。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病例来源于1990年1月~2000年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AMI患者51例,其中男34例,女18例,年龄60~85岁,平均(71.94±6.22)岁,AMI的诊断标准:(1)典型胸痛史;(2)心电图有典型ST-T上抬和T波改变或伴有新出现的病理性Q波;(3)血清肌酸磷酸激酶有动态变化(升高超过正常上限2倍),除外影响心肌酶谱改变的疾病。1.2方…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I)临床特点及影响近期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22例老年AMI患者资料,年龄大于60岁,根据发病后4周内预后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对发病时的年龄、性别、吸烟史,是否合并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及AMI发病后24h内TG、TC水平用t检验或χ^2检验方法,进行单因素分布;同时对影响老年人AMI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表明:年龄、吸烟、糖尿病、高血压病和高脂血症在生存组和死亡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发现年龄每增加1岁,其死亡危险性增加1.34倍;吸烟者死亡危险性是非吸烟者的6.02倍;有高脂血症史者死亡危险性是无高脂血症史者4、78倍。结论老年人AMI症状不典型,易漏诊误诊;年龄、吸烟史、糖尿病、高血压病和高脂血症史是影响老年人AMI近期预后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7.
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是急诊科常见病,有的患者无典型胸痛,只表现为头晕、胸闷、呼吸困难、邻近体表部位疼痛等症状,有时心电图无特征性变化,这些都给诊断造成很大的困难。为进一步掌握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现对本院近5年接诊的76例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前壁急性心肌梗死(AMI)伴有新出现的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入院后新出现的RBBB,或入院时即有RBBB但既往心电图无RBBB)通常提示大面积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期间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和病死率高,给予积极治疗尤其是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此类患者的近期预后的影响国内报道较少,对此笔者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
急性心肌梗死(AMI)一旦出现右束支传导阻滞时,可导致心脏血流动力学变化,患者的病死率高.AMI后相关动脉(IRA)的早期开通能挽救濒死心肌,缩小AMI面积、改善心室功能,从而改善患者预后.大规模研究证明,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能尽早、充分、持续地开放IRA,挽救濒死心肌[1].本研究主要探讨急诊PCI治疗对AMI并发右束支传导阻滞患者临床及预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Ⅲ度房室传导阻滞(AVB)是一种严重而致命性的心律失常,尤其是发生在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早期,为心内科的急症。治疗上包括使用异丙肾上腺素、阿托品、654-2、等药物,严重者应行右心室起搏器治疗。现将下壁AMI并发Ⅲ度AVB的预后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老年肺结核和糖尿病患者明显增多,二者合并发生也呈增多趋势。糖尿病合并肺结核可以改变肺结核的临床特征,延误结核病的诊断和治疗。现回顾本院门诊及住院治疗的40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以了解两者的临床特征,分析其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2.
郭春生  崔颖  郑华 《中国药物与临床》2010,10(12):1388-1390
<正>脑卒中具有发病率、复发率、致残率及致死率都很高的特点。其中部分脑梗死患者发生出血性转化(HT),对临床转归产生一定影响。我院2005—2008年收治的60例脑梗死  相似文献   

13.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6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是心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糖尿病并发心血管病的比例是非糖尿病患者的3—5倍,因心血管病死亡的糖尿病患者占70%。因此糖尿病性心血管病受到国内外学者越来越多的关注。现将本院2007—2009年住院的120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4.
早期再灌注治疗是目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最重要的方法,其目的不仅仅是恢复心外膜大血管的血流,而且要完全并持久地恢复心肌水平的灌注。准确及时地评价心肌水平的血流灌注,对于临床疗效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拟对心肌灌注的评价方法及其临床意义作一综述。1血管造影评价心肌灌注1·1 TIM I血流分级(TIM I Flow Grades,TFG)。TIM I血流分级是近20年来用于评价心外膜冠脉血流的基本方法。在溶栓治疗时代,GUSTOⅠ和Ⅴ研究显示,TIM I血流分级和急性心梗溶栓后死亡率相关。但进一步的研究提示TIM I血流分级与临床预后并不是线…  相似文献   

15.
吲哚布芬对急性心肌梗死辅助溶栓治疗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临床常见的急性多发病,正确诊治对挽救濒死心肌,改善预后、降低急性期新出现缺血事件和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1].本研究收集了87例AMI早期发病患者,采用吲哚布芬(indobufen,易抗凝)辅助溶栓治疗随机试验,观察其治疗后2 h,胸痛主观记录缓解情况及2周随访情况比较,旨在探讨吲哚布芬对AMI辅助溶栓治疗的疗效评价,梗死面积预测及判断预后心功能价值.  相似文献   

16.
心源性休克(CS)是急性心肌梗死(AMI)严重并发症之一,是AMI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主要原因,病死率高达60%~80%[1],预后差。目前证实高龄、前壁心肌梗死、左室射血分数(LVEF)<40%、既往糖尿病史等与AMI病死率增加有  相似文献   

17.
急性脑血管病对心脏的影响.近年来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认识与讨论其特征、发病机制对临床有一定指导意义.现对本院186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心电图进行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8.
<正>声门型喉癌一般分化较好,转移较少,往往预后较好。但是也有部分患者因为缺少医疗意识或是临床诊疗不准确,使其就医之时,已处于较晚期,致使预后不甚理想。现通过总结62例声门型喉癌患者的随访资料,对声门型喉癌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9.
先天性胆管扩张症(既往称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是儿童常见胆道疾病,主要发生在儿童期.如能早期诊断、及时手术治疗,预后较好.对35例先天性胆管扩张症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及手术方法进行总结分析,探讨其临床特点,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于洪艳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7):1028-1028
老年人由于机能减退,神经系统不敏感,重要脏器代偿功能下降,一旦发生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症状不典型,且预后不良[1]。本文就2004年4月~2007年4月我院收治的56例70岁以上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