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噬血细胞综合征是近年来新发现且从骨髓细胞学角度提出的一种病症,是单核一巨噬细胞系统的良性反应性组织细胞增生征,国内外已见报道。但儿童患者甚少见。Reiner等(1988年)报告的一组(23例)病例中患者年龄自22岁至77岁.中数年龄为44岁。本院曾收治2例儿童患者,现予报道。1病例报告例1,孙××,男,7岁。因乏力、畏寒、发热半月余,鼻衄一天而入院。查体:T39℃、P140次/分、R24次/分、BP12/8kPa,急性面容.双颌下、颈部、腹股沟均可触及豆粒大之淋巴结,烟充血,双侧扁桃体【”肿大充血,胸骨无压痛,心肺未见异常.版软,… 相似文献
3.
1 病例资料女 ,10个月。因发热 4天入院。发病以来体温 37~ 4 0℃ ,口服退热剂体温可下降 ,有时呕吐 ,无咳喘 ,大小便无异常。既往史、个人史及家族史无异常。查体 :体温 38℃ ,脉搏 135 /min ,体重 10kg。面色萎黄 ,无皮疹 ,双侧耳后、颈部及腹股沟区均可触及数个直径 2~6m 相似文献
4.
噬血细胞综合征3例报告刘源,陆井之,达万明(兰州军区总医院血液病研究所兰州730050)噬血细胞综合征(Hemaphagocyticsydrome,HS)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骨髓组织细胞增生活跃并吞噬各种血细胞,致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的一组综合征。临床上... 相似文献
5.
病儿女 ,1 0个月 ,因发热、腹泻 1 0d ,皮肤水肿伴黄染 4d入院。病儿 1 0d前出现发热 ,初起体温 39℃左右 ,伴腹泻 ,日解大便 7~ 8次 ,呈水样 ,当地诊所输液无好转 ,4d前大便转糊状 ,含黏液脓血 ,伴排便时用力 ,当地医院拟诊肠炎 ,应用丁胺卡那、先锋必、病毒唑等治疗无好转 ,3d前出现皮肤苍白、发黄及眼睑、下肢浮肿 ,同时查血三系下降 ,针刺部位出血不止 ,尿量减少 ,转我院。当地血常规 :发病开始白细胞 4 1× 1 0 9/L、中性 7 1 %、血小板 37× 1 0 9/L、血红蛋白 1 0 7g/L ;发病第 7天血常规 :白细胞 1 8× 1 0 9/L、中性 5… 相似文献
6.
对我院血液室1998~2004年小儿噬血细胞综合征误诊5例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男4例,女1例,年龄1~4岁,4例为1岁左右.发病季节以7~9月份多见.首发症状大多以咳嗽、发热开始,高热持续1~2周,38~41 ℃,热型不一而入院.个别有皮疹,扁桃体肿大,触诊肝、脾,浅表淋巴结发病早期大多轻度肿大,急性期明显增大;其中肝肿大位于右肋部3~7 cm.脾肿大位于左肋部1~3 cm,浅表淋巴结不同程度肿大,数目多少不一.有胸腔积液2例,有肾功损害、尿蛋白阳性、镜检见红白细胞、颗粒管型2例. 相似文献
7.
8.
9.
目的:探讨噬血细胞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分析18例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资料、原发病、治疗及转归。结果:18例患者主要表现为发热(94.4%)、肝脾淋巴结肿大(77.8%)、外周血细胞减少(>61.1%)、肝功能异常(88.9%);经针对原发病及采用化疗和免疫疗法治疗后3例治愈,6例好转,4例放弃治疗,5例死亡。结论:小儿噬血细胞综合征临床病情凶险,病死率高,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对预后十分关键。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析小儿噬血细胞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以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期间该院收治的小儿噬血细胞综合征患儿7例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的7例患儿中,3例痊愈,占42.86%,2例好转,占28.57%,2例死亡,占28.57%,治疗总有效率为71.43%。结论临床上在对小儿噬血细胞综合征进行治疗时,应该将实验室检查、临床体征、骨髓细胞学检查以及临床症状作为基本依据,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在支持治疗和抗感染治疗的基础上,尽早运用丙种球蛋白和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治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1病例资料男,10岁。因间断发热1月余,伴全身水肿、尿少、呼吸困难20余天入院。患儿体温呈弛张热型,最高达40℃,病初眼睑、颜面轻度水肿,后水肿延及全身,且出现少尿、呼吸困难等症状,曾2次在当地医院住院,B超检查示肝、脾大,胸、腹腔积液,腹水检查蛋白及细胞数增多;血白蛋白降低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