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面神经研究的现状与发展方向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迟放鲁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6,41(1):3-4
外周性面神经麻痹的问题一直受到耳鼻咽喉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整型外科和中医内科关注。过去推测贝尔面神经麻痹的病因与病毒、缺血、自身免疫、血管痉挛有关,上个世纪90年代已经注意到贝尔面神经麻痹患者血液中单纯疱疹病毒抗体阳性,但缺乏直接证据。最近的临床研究资料表明已经从贝尔面神经麻痹患者面神经内液体中检测到单纯疱疹病毒DNA片断,并在Ramsay-Hunt综合征患者血清中检测到水痘病毒DNA。北京协和医院等成功复制了单纯疱疹病毒诱发面神经炎的模型,相关研究内容见本期重点号。面神经功能评估方面国外有较多的评价体系。在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手术方法中,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面神经减压、面神经吻合、面神经移植的方法。对晚期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目前已发展了包括面部整形的一系列康复治疗手段。我国面神经诊断和治疗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正在缩小。 相似文献
2.
急性单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的临床疾病,其年发生率10万人中约为15~30人。然而,双侧同时发生面神经麻痹(bilateral simultaneous facial palsy,BSFP)则极其少见。文献报道同时发生的BSFP约占周围性面瘫患者的0.3%~2%,与单侧面瘫病因学分类不同之处在于BSFP很少归因于特发性或Bell面瘫,BSFP病因明确甚为困难,并且常表现有严重原发疾病。本文报告1例BSFP,并分析讨论引起BSFP最常见的病因。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告1016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类固醇治疗效果,认为其预后取决于病变的程度,而与应用类固醇剂量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4.
面神经麻痹作为一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与社交的疾病,目前越来越受到重视,面神经麻痹可分为中枢性面瘫和周围性面瘫两种类型,中枢性面瘫患者病变在面神经运动核以上,周围性面瘫系面神经核团或其下的面神经各段损害所致的面神经瘫痪,以面部表情肌的瘫痪为显著特征,出现提额、皱眉、加深鼻唇沟和露齿等动作。 相似文献
5.
6.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相关的面神经麻痹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影响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相关的面神经麻痹发生的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9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相关的面神经麻痹的病例资料。结果:650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中相关的面神经麻痹发病率为4.46%,术前8例(1.23%)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并发症,其中5例为胆脂瘤型,耳流脓史平均20.5年;术中12例(1.85%)为乳突根治术中损伤面神经所致。其中6例为胆脂瘤型中耳炎,6例为骨疡型中耳炎,损伤部位8例在面神经水平段,4例在锥曲段;术后9例(1.38%)为面神经水肿或炎症反应所致。结论:慢性胆脂瘤型中耳炎病程较长,面神经解剖标志不清,医师术中操作不当是导致面神经麻痹发生的因素。 相似文献
7.
8.
孙媛张海利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9,(6):339-340
面神经鞘瘤(facial nerve Schwannoma,FNS)来源于施万细胞,包膜完整,生长缓慢,不容易恶变,大多数面神经鞘瘤为良性肿瘤,部分有侵袭性,其可以发生在面神经传导路上的任何位置。一般认为其有性别偏向,女性多于男性,以中年妇女多见。临床表现常有面神经麻痹、听力下降、眩晕等症状,对无面神经麻痹或仅伴有轻微面神经麻痹,尤其是不以面神经麻痹为首发症状的患者,早期诊断困难,误诊率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双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6—2003年双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7例,其中明确诊断6例,分别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L2型1例、Machado-Jesoph病1例、双下颌骨骨折1例、格林-巴利综合征变异型1例、Vogt-小柳-原田病1例、Bell面神经麻痹1例。诊断不明1例,诊断为可疑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或Lyme病。脑脊液检查5例其中有阳性发现者4例。Lyme抗体检查6例中有阳性发现者1例;影像学检查5例中有阳性发现者2例;肌电图和瞬目反射检查7例,均为周围性损害。7例患者均应用激素和维生素治疗。结果患者随访时间最长2个月,以House-Brackmann Ⅰ级为面神经麻痹完整治愈标准。治愈4例,好转2例,无效1例。结论 双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在临床中少见,诊断和鉴别诊断困难,诊断失误可以危及患者的生命,应该在临床中得到足够的重视。临床中面对这样的患者,应详细询问病史,做细致的全身检查;同时应了解可能的原发病及其特点,才能做出正确判断。 相似文献
10.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临床常见病之一。我院耳鼻喉科与针灸科通过多年临床实践发现某些面瘫虽经积极治疗,效果并不满意。为了对面瘫的治疗取得更好的效果,我院耳鼻喉科与针灸科在九三年中,抽出50例,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及通过氦氖激光照射翳风穴治疗本病,取得良好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选择各抽出50例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和单纯西药对照组。治疗组50例,男27例,女23例;年龄4~27岁,平均37岁;病程1天至2个月,平均31天;春季发病32例,秋季发病5冽,余为夏季发病。对照组50例,男24冽,女26例;年龄18~… 相似文献
11.
为掌握治疗面瘫的时机或方法及评估面神经功能恢复的可能性,寻找简便可靠的检测手段,我院于1993年7月~1997年7月,经神经电图测试并获得治疗者共24例,其结果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24例面瘫患者,男15例,女9例;年龄最小者8岁,最大者53岁,... 相似文献
12.
王辉 《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2011,(1)
在临床中很多微生物可以引起周围性面神经麻痹(PFNP)和/或非细菌性脑膜炎。临床检查和病史能够帮助我们推测病因,选择针对性治疗。本文回顾性分析了2000~2005年瑞士Basel儿童医院收治的12月龄以上的PFNP和/或非细菌性脑膜炎的患儿,用Boferroni校 相似文献
13.
14.
报告复发性Bell's麻痹5例(共复发8例次)的临床资料。发病率为6.8%(5/74),4/5为同侧复发型。其诊断要点在于排除其他病因,治疗同Bell's麻痹,预后一般较好(本组有6例次恢复至Ⅰ级)。并对本病的病因与分类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探讨伴或不伴轻微面神经麻痹的面神经鞘瘤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资料完整、面神经功能House-Brackmann分级(HB)≤Ⅱ级的面神经鞘瘤患者诊断及治疗过程.结果 8例患者均不以面神经麻痹为首发症状且均有误诊史,其中6例存在误治史.术前均行CT和(或)MRI检查,证实肿瘤位于面神经的不同位置.4例术中保留面神经行肿瘤切除术,术后随访17~180个月,面神经功能(HB)Ⅱ~Ⅲ级;2例术中发现肿瘤侵犯广泛,破坏耳蜗及前庭,与面神经无法分离,予以牺牲神经切除肿瘤,行耳大神经移植术,术后分别随访56和79个月,面神经功能(HB)Ⅳ级;1例拒绝牺牲面神经,术中行面神经减压术,术后11个月面神经功能Ⅱ级,肿瘤无增大;1例术中发现肿瘤来源于鼓索神经,予以牺牲面神经分支,并行面神经减压术,术后11个月面神经功能Ⅱ级.结论 面神经功能分级(HB)≤Ⅱ级的面神经鞘瘤多不以面神经麻痹为首发症状,诊断困难.手术方法取决于肿瘤的特点、范围和患者的意愿.对明确面神经来源的肿瘤,如果肿瘤与面神经之间容易分离,可以保留面神经行肿瘤切除;如果不易分离,当肿瘤侵犯桥小脑角、内听道、耳蜗、前庭时,可以考虑牺牲面神经;对拒绝牺牲面神经者,可行面神经减压术,并定期影像学随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各种原因所致周围性面瘫行面神经减压术的经验和疗效。方法回顾分析37例周围性面瘫的临床资料、面神经减压的手术方式及疗效。结果 37例中,包括颞骨骨折、中耳乳突手术后、中耳乳突炎、面神经瘤、听神经瘤及中耳癌等不同原因。术后随访3月至4年,其中25例面神经功能恢复至House-BrackmannⅠ、Ⅱ级(68%)。面瘫病程<2月者手术减压效果明显优于>2月者。结论面神经减压术是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有效手段,对保守治疗恢复不满意、有手术指征的患者,应尽早行面神经减压术。 相似文献
18.
星状神经节封闭加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瘫痪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以星状神经节封闭和针灸治疗33周周围性面神经瘫痪患者,并对基颜面皮肤温度变化进行了比较。结果:(1)经SGB|针灸治疗后,两侧颜面和患侧前额的皮肤温度较单纯针灸和单纯SGB两组显著增高,且维持时间长。(2)SGB、针灸和SGB+针灸三种疗法的疗效比较,SGB组总有效率为77.7%,针灸组总有效率为70.0%,SGB和针灸组之间治疗结束时得分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9.
面神经减压术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面神经减压术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时机和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0~2007年4月周围性面神经麻痹60例,分别在3个月内和3个月以上行面神经减压术,以House-Brackmann(H﹠B)分级法作为疗效评价标准,采用χ2检验进行组间疗效对比.结果 3个月以内组有效率显著高于3个月以上组行面神经减压术(P<0.05).结论 面神经减压术是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有效手段,早期行面神经减压术可明显提高有效率. 相似文献
20.
《中华耳科学杂志》2016,(5)
目的分析和探讨鼓室-乳突手术后迟发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10年3月~2014年12月接受鼓室-乳突手术术后出现迟发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共7例患者的临床诊治过程,包括其病史、专科查体、影像学及听力学检查、手术经过、面神经麻痹发生的时间、治疗用药及随访情况等。结果 664例鼓室-乳突手术的患者中,有7例在术后出现了迟发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发生率为1.05%,面神经麻痹的发生时间是术后5~14天,平均11天,面神经功能情况:HBⅣ级4例,Ⅲ级2例,Ⅱ级1例,6例术前颞骨CT检查显示面神经水平段裸露,3例伴有耳周疼痛,3例有面部受冷风刺激史,3例进行了疱疹病毒抗体检测,其中3例阳性;经抗病毒、糖皮质激素、营养神经等治疗,10天后所有患者的面神经麻痹症状明显好转,其中1例恢复正常,1月后5例恢复正常,余1例在2月后也恢复正常。结论迟发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鼓室-乳突术后少见的并发症之一,多发生在术后10天左右,其发生的具体病因不明,可能与局部细菌感染或病毒感染、鼓室内填塞物刺激或鼓索神经牵拉肿胀等因素有关。经积极药物治疗,大部分患者的面瘫症状可在10天内得到明显改善,2月后均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