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8 毫秒
1.
罗云  熊志伟  张婧  赵国巍  梁新丽  廖正根 《中草药》2015,46(17):2540-2548
目的 研究三七总皂苷(PNS)微丸的成型性与物料粉体、软材性质的相关性。方法 PNS粉体与不同比例的微晶纤维素、乳糖、淀粉混合,采用挤出滚圆法制备微丸;以90%累积平均粒径、密度、压缩度、豪森比、比表面积、孔隙率、吸湿性、临界相对湿度、休止角等指标表征混合粉的粉体学性质;以液固比、塑性指数、液点、塑点、稠度等表征软材的性质,以Feret粒径、横纵比、得率、密度、脆碎度及溶出度等指标评价微丸的成型性;采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及偏最小二乘回归法分析原料性质与微丸成型性的相关性。结果 PNS微丸的性质与其粉体性质无直接相关性;软材的液固比、液点、塑点等性质与粉体的孔隙率呈正相关,与粉体的密度、临界相对湿度扩散速率呈负相关;微丸密度与软材含水量呈正相关;微丸的溶出速率与粉体的孔隙率呈正相关,与吸附速率常数呈负相关。结论 挤出滚圆法制备PNS微丸的成型性与原料物性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物料粉体学性质与中药微丸成型性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黄洋  贾晓斌  朱静  陈斌  陈红霞  刘齐 《中国中药杂志》2010,35(23):3136-3139
目的:探讨挤出滚圆法制备微丸的过程中物料粉体学性质对成型性的影响。方法:以当归补血汤提取物为模型药物,考察提取物粉末粒径及加入辅料润湿后所得软材的黏附性对微丸成型性的影响。结果:当归补血汤提取物粉末粒径在一定范围内越小其微丸成型性越好,软材黏附系数需要在特定的范围内才能制备成圆整度较好的微丸。结论:物料的粉体学性质影响了中药微丸的成型性。  相似文献   

3.
栀子提取物微丸的制备及其性质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选栀子提取物微丸的处方工艺,并考察其粉体学性质和收率.方法:运用国产挤出滚圆机制备栀子提取物微丸;采用单因素试验优选微丸处方和制备工艺;评价微丸的粉体学性质和收率.结果:采用挤出滚圆法制备的栀子提取物微丸外形美观,圆整度好,大小均匀,成品收率高.结论:采用挤出滚圆法可制备性质优良的栀子提取物微丸,且快速稳定、可操作性好、工艺简单、成本低廉、节能环保,尤其适合于工业化大生产.  相似文献   

4.
朱莉  沈岚  冯怡  林晓  胡蓉婉 《中成药》2011,33(2):249-252
目的:采用挤出滚圆-流化床包衣法制备麦冬皂苷肠溶微丸,借鉴粉体学评价指标与体外释药性能相结合的方法综合评价微丸质量.方法:采用国产球形微九造粒机制备麦冬皂苷微丸丸芯,采用L9(34)正交设计实验优化工艺条件;用Mini Glatt 3型流化床包衣设备,将微丸包肠溶衣,考察微丸的各项粉体学评价指标及体外释药性能.结果:挤出滚圆的最优工艺参数为挤出速度30 Hz,滚圆转速45 Hz,滚圆时间6 min,制得的丸芯粉体学评价指标(圆整度、粒径分布、堆密度、脆碎度、收率)优良;12%包衣增重的微丸体外释药理想,符合现行版药典肠溶制剂要求.结论:采用挤出滚圆-流化床包农法制备麦冬皂苷肠溶微丸,工艺简便,粉体学评价指标测定结果及体外释药性能评价表明成品符合质量要求,为中药缓控释制剂提供一种便捷可行的制备方法及评价手段.  相似文献   

5.
挤出滚圆法制备复方杞芪微丸的处方及工艺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应用挤出滚圆法制备中药复方杞芪微丸,研究微丸制备的最佳处方和工艺。 方法:用新型的挤出滚圆造粒机制备复方杞芪微丸;采用单因素考察和正交设计筛选最优处方和工艺条件;考察了微丸的粉体学性质和收率。结果:用挤出滚圆法制备的杞芪微丸圆整度好,大小均匀,成品收率高。结论:用国产的挤出滚圆造粒机可以制备中药微丸。该工艺简便易行,制得的微丸质量好,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陈丽华  冯怡  徐德生  汪益涵  李俊松 《中草药》2008,39(11):1648-1652
目的应用挤出滚圆法制备芍药甘草方微丸。方法在考察提取物的物理性质的基础上,用挤出滚圆造粒机分别制备芍药、甘草微丸;采用单因素试验优化制剂处方及工艺条件;评价了微丸的粉体学性质、收率和体外溶出度。结果用挤出滚圆法制备的芍药、甘草微丸在30min内体外溶出均达90%以上,且圆整度好,收率高。结论挤出滚圆法制备芍药甘草方微丸工艺简便易行,制得的微丸质量好,收率高,体外释药迅速。  相似文献   

7.
挤出滚圆法制备当归补血微丸的处方及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红霞  贾晓斌  陈彦  施亚芳  孙晶 《中成药》2006,28(11):1565-1568
目的:应用挤出滚圆法制备复方当归补血微丸,研究微丸制备的最佳工艺和处方。方法:用新型的挤出滚圆造粒机制备当归补血微丸;采用单因素考察和正交设计筛选最优处方和工艺条件;考察了微丸的粉体学性质和收率。结果:用挤出滚圆技术制备的当归补血微丸圆整度好,大小均匀,收率在85%以上。结论:挤出滚圆法可以制备中药微丸。该工艺简便易行,制得的微丸质量好,收率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挤出滚圆法制备黄连效应组分微丸,研究中药微丸制备的新工艺。方法:在考察黄连效应组分物理性质的基础上,用新型的挤出滚圆造粒机制备黄连效应组分微丸,采用单因素试验优化制剂处方及工艺条件,评价了微丸的粉体学性质、收率和体外溶出度。结果:用挤出滚圆法制备的黄连效应组分微丸在15 min内体外溶出均达85%以上,且圆整度好,收率高。结论:用挤出滚圆法可制备中药微丸,该工艺简便易行,制得的微丸圆整度好,收率高,体外释药迅速。  相似文献   

9.
润湿剂对葛根黄酮微丸粉体学和溶出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微丸制剂为代表的多单元型给药系统,以其特有的优越性逐渐成为目前缓控释制剂的研究热点之一,是中药新剂型的一个重要方向。但是微丸的成型技术仍是中药制剂研究的难点。中药复方制剂成分复杂,其提取物的物料性质差异也较大,是影响微丸的成型性的主要因素。本实验对挤出滚圆法制备葛根黄酮微丸的制药技术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0.
挤出滚圆法制备中药复方杞芪微丸及其性质考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应用挤出滚圆法制备中药复方杞芪微丸,研究中药微丸制备的新工艺。方法用新型的挤出滚圆造粒机制备杞芪微丸;采用L9(34)正交设计实验优化制剂工艺条件;考察了不同处方微丸的粉体学性质、收率和体外溶出度。结果用挤出滚圆法制备的杞芪微丸圆整度好,大小均匀,收率在85%以上。结论用国产的挤出滚圆造粒机可以制备中药微丸。该工艺简便易行,制得的微丸质量好,收率高;体外溶出实验效果理想,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李延年  伍振峰  尚悦  王芳  万娜  李远辉  李慧婷  杨明 《中草药》2018,49(10):2372-2377
目的研究不同干燥方式对丹参浸膏粉体学性质的影响。方法以丹参提取物为模型药物,通过减压干燥、真空微波干燥及喷雾干燥得到3种浸膏粉,以粒径、粒径分布宽度、粒径范围、松密度、振实密度、豪斯纳比率、休止角、压缩度、黏性、比表面积、孔体积、含水量和吸湿性13个物理指标综合评价粉体学性质,并将粉体物理属性归纳为均一性、堆积性、流动性、可压性和稳定性5个方面,建立相应的物理指纹谱。通过物理属性数值评价粉体学性质;运用相似度评价法比较3种粉体的相似度;构建参数指数、参数轮廓指数以及良好可压指数,用于分析粉末的可压性。结果 3种干燥方式所得粉体均具有较差的流动性和稳定性,其中减压干燥和真空微波干燥粉体具有良好的堆积性,喷雾干燥粉体具有优越的均一性和可压性;由相似度可知,喷雾干燥与减压干燥浸膏粉体学性质相似度为79%,与真空微波干燥的相似度为81.3%。结论中药物理指纹谱可用于评价不同干燥方式对中药提取物粉体学性质的影响,以及物理性质对药物成型性的影响,为中药浸膏粉体提供了新的评价模式。  相似文献   

12.
中药粉体的物理性质与屈服压力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考察中药粉体物理性质与屈服压力的相关性。方法:利用Heckel方程中屈服压力来表征粉体的可压性。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考察中药粉体的休止角、崩溃角、平板角、含水量、松密度、振实密度、吸湿性、平均粒径等参数与屈服压力的相关关系。结果:模型药物中屈服压力在52.76~261.64 MPa,其中麦冬、金钱草、五倍子提取物的屈服压力较大,回归方程表明休止角、振实密度、吸湿性、平均粒径与屈服压力呈明显的正相关,崩溃角、平板角、含水量、松密度与屈服压力则呈明显的负相关。结论:中药粉体的物理性质是影响其可压性的重要因素,其中休止角、振实密度、吸湿性和平均粒径对可压性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3.
王洁  赵国巍  蒋且英  廖正根  明良山  罗云 《中草药》2014,45(14):1998-2004
目的 以湿法制粒工艺制备的肿节风-微晶纤维素(MCC)颗粒为研究对象,研究颗粒粉体学性质及其与片剂成型性的相关性。方法 通过不同工艺和处方得到6种肿节风-MCC混合粉,采用摇摆挤出和高速搅拌2种湿法制粒方式得到12种颗粒,以粒径、比表面积(SSA)、孔容积(PV)、含水量(MC)、松密度(BD)、振实密度(TD)、压缩度(TI)、休止角(AOR)、Kawakita方程参数ab为指标评价颗粒的粉体学性质,以颗粒在5、10、15、20、25、30 kN压力下的抗张强度(TS)为指标评价片剂的成型性,运用多元数据分析研究片剂成型性与原料颗粒粉体学性质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基于多元数据分析,将颗粒粉体学性质提取出2个主成分:第1主成分代表形态参数,第2主成分为压缩特性参数。对片剂成型性影响较为显著的是颗粒压缩性、MC和表面形态。结论 多元数据分析可以对肿节风颗粒按照原料粉制备工艺和制粒工艺进行简单快速地分类,并用于分析肿节风片剂的成型性与原料颗粒粉体学性质的关系;通过控制颗粒的压缩性、MC和表面形态,可以得到具有良好成型性的片剂,对片剂制备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4.
张利  胡容峰 《中草药》2013,44(21):2977-2981
目的 研究六味地黄提取物的吸湿特性,及抗张强度与其含水量、休止角、临界相对湿度(CRH)和卡氏指数等其他物理性质相关性。方法 以六味地黄提取物为模型,以不同的添加方法添加不同的辅料,绘制各粉体的吸湿曲线图,考察其吸湿特性,应用多元线性回归法分析抗张强度与休止角、卡氏指数等其他物理性质的关系。结果 添加辅料的六味地黄提取物吸湿性均得到改善,在考察范围内抗张强度与休止角、压缩指数、松密度、吸湿加速度呈负相关,与水溶性、干燥含水量、CRH、平衡吸湿量、吸湿初速度呈正相关。结论 六味地黄粉体的物理特性直接影响其片剂成型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挤出滚圆法和流化床包衣法制备中药微丸的特点。方法:对挤出滚圆法和流化床包衣法制备微丸的原理、制备流程进行比较,并对2种方法所制备的当归补血微丸进行粉体学、收率和体外溶出等考察。结果:用挤出滚圆法制备的当归补血微丸圆整度好,大小均匀,收率高,体外溶出快。结论:2种方法均能制备当归补血微丸,但挤出滚圆法优于流化床包衣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