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中药在澳大利亚归属于补充药物范畴。《澳大利亚补充药品监管指南8.0》和《评册药物证据指南1.1》出台后,澳大利亚形成了完整的以风险管理为核心原则的风险评估机制,根据补充药品应用的风险程度划分为低风险、中等风险和高风险3类。根据审批途径和申请类别,按照国际协调人用药品技术要求理事会(ICH)的通用技术文件(CTD)的5个模块提交申请资料,包括药品质量报告、安全性的非临床研究报告、疗效的临床研究报告、处方信息等,并以列册药物(AUSTL)、评册药物[AUSTL(A)]和注册补充药物(AUSTR)3种途径申请审批上市。只有被列入澳大利亚治疗用品登记注册目录(ARTG)的治疗性产品才能在澳大利亚进行合法的上市销售。通过对澳大利亚补充药物监管现状的分析可以看到澳大利亚新药注册制度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比较完善,对中药产品的注册管理值得我们深入了解和借鉴。这对于开拓我国中药企业海外市场、提高中药的技术研发能力、扩大中医药的影响力都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2005—2020年申请临床试验中药新药的审评审批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玲玲  胡流芳  张晓东  周刚  周跃华 《中草药》2021,52(12):3765-3774
为了解2005—2020年中药新药临床试验(investigational new drug,IND)申请及审评审批的实际情况,分析中药IND研究及评价的规律,对相关中药新药IND申请情况进行了较系统的整理,从申请品种数量、审批结论情况、注册分类、治疗领域、处方来源、剂型分布、地域分布、开展临床试验情况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1)2005—2020年申请IND的中药新药品种总数为1096个。注册分类以6类最多,且批准率较高,而有效部位批准率较低。此外,注射剂的批准率较低。62%的中药新药品种的适应症集中在呼吸、消化、精神神经、妇科、心血管。获得IND批准的588个中药新药制剂中,有319个品种进行了临床试验登记,27个已申请药品上市许可(new drug application,NDA)。(2)从召开临床试验申请前(preIND)沟通交胡会的品种数、IND申请获批后开展临床试验的情况、2021年申请IND的品种数分析,中药新药研发积极性有明显提高的迹象。(3)临床经验方等具有较好人用经验的中药新药IND批准率较高,而有效部位、科研方的批准率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3.
2012年9月21日,广州白云山和记黄埔中药有限公司"穿心莲片"获得澳大利亚药品管理局(Therapeutic GoodsAdministration,TGA)成功列册(登记号:AUST L 201241),这是继脑心清片后,  相似文献   

4.
《中草药》2010,41(4):672-672
为了扩大学术交流,提高新药研究水平,经国家新闻出版主管部门批准,我部从1996 年起,每年出版增刊一册。1996~2009 年增刊 包括中药创新药物开发的思路和方法、中药现代化研究、中药知识产权保护、中药专利的申请及中药走向国际等热点内容。  相似文献   

5.
与以往药品审批耗时较长相比,如今有四类新药将步入审批“快车道”,2002年12月1日起实施的《药品注册管理办法》(试行)对此有了明确规定。 这项规定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对下列新药申请可以实行快速审批:新的中药材及其制剂,中药或者天然药物中提取的有效成分及其制剂;未在国内外获准上市的化学原料及其制剂、生物制品;抗艾滋病病毒及用于诊断、预防艾滋病的新药,治疗恶性肿瘤、罕见病等的新药;治疗尚无有效治疗手段的疾病的新药。规定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在收到上述新药的注册申请后,应当就是否符合快速审批的条件…  相似文献   

6.
从制备方法看中药注射剂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常用中药剂型的制法,当属注射剂技术要求最高、研制难度最大、存在问题最多。笔者针对中药注射剂的药物组成已发表了文章[1],现进一步讨论其制法的相关问题。1中药注射剂制法概况笔者仅从1985年我国《药品管理法》颁布执行以来,经国家正式批准纳入《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1~20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中成药标准汇编》(13册)、《新药转正标准》(1~44册)和《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收载的目前仍在生产使用的10....  相似文献   

7.
2013年3月4日讯:近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药品审评中心发布《2012年度中国药品审评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底,新批中药37个,包括中药新药21个、改剂型14个、仿制药2个。其中,九味熄风颗粒为首个用于治疗小儿抽动症的中药复方药物。2012年中药药物临床研究批准39个,包括临床试验37个,生物等效性试验2个。报告显示,2012年,药品审评中心全年受理新注册申请6919个(以受理号计)。其中,受理中药新申请共519个。2012年,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采取两项措施鼓励中药创新。首先鼓励体现中药临床特点的创新。按照中药研发的规律和特点,在中药新药审评中,充分考虑临床应用价值及疗效特点,加强对于中药新药临床有效性假设及研究逻辑的审评,推动中药临床试验从验证性研究向探索性研究的转变。其次,对中药实施分类审评,对于有效部位、有效成分新药,重点关注其立题依据及安全性研究;对用于中医优势病种及非优势病种的中药复方新药,根据其人用经验,探索进行有效性的差异化评价;对于中药注射剂,严格控制安全风险,体现临床优势。(张东风)  相似文献   

8.
从现代新药研究发展趋势来看,中药与天然药物在很大意义上已经开始出现部分重叠,甚至融合,也可以说,中药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应用的天然药物,是我国天然药物的主要组成部分。基于以上具体情况,我国把天然药物与中药产品从药品的注册管理上归于一起是符合实际的,在技术要求和技术审评方面,既有区别又有密不可分的联系。下面结合中药新药、天然药物研究发展趋势和审评体会,谈谈个人的一点认识。1包括中药在内的天然药物已成为新药研究的热点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虽然新的手段在化学合成药物的研究中大量应用,但作为新化合物的新药的发现越来越…  相似文献   

9.
台湾中药新药的品质管制及注册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中药新药的品质管制 依据台湾行政院卫生署研讨有关中药临床试验之中药新药查验登记须知草案,所列之中药新药计有下述6类:①未收载于固有典籍之中药方剂,限于台湾以外地区依传统中医药理论并经其卫生主管机关以药品核准上市已久者。②收载于固有典籍之中药方剂:包括新疗效、新使用途径药品(注射剂除外)。③新复方。④含新中药材之制剂。⑤含中草药新药用部位之制剂。⑥注射剂。  相似文献   

10.
药品研制,是指为申请药物临床试验和上市许可而进行药品研发的全过程,一般包括药物科研开发、新药临床前研究、新药临床研究、新药申报与审批等.药品的研制是药品整个社会化过程的源头,对药品的稳定性、安全性、有效性影响至关重大.研制过程规范,其结果才能科学可信,药品内在质量才有基础.唯其重要,<药品管理法>一贯将药品研制有关行为纳入其调整范围,新修订的<药品管理法>(下称本法)更对其作出了一些新的规定.现结合学习体会浅述之.  相似文献   

11.
近年我国中药新药注册申请不批准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张晓东  张磊  王海南 《中国中药杂志》2012,37(15):2333-2337
目的:分析近年来我国中药新药注册申请不批准的原因,探讨其中所反映的我国中药新药研发和注册管理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方法:通过数据库检索2006—2008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承办的中药新药注册申请中审评结论为"不批准"的全部品种,查询每个品种不批准的具体原因,并进行分类整理。统计涉及各类不批准原因的品种在全部不批准品种中所占的百分比,以进一步判读各类原因的主次关系。分析和探讨上述结果折射出的我国中药新药研发和注册管理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结果:检索范围内审评结论为"不批准"的中药新药品种共247个。其中申请临床试验品种218个,不批准的原因共9大类,29种具体原因;申请上市品种29个,不批准的原因共5大类,9种具体原因。申请临床试验的中药新药品种不批准的主要原因包括研发立题问题、非临床有效性问题和非临床安全性问题。申请上市的品种不批准主要原因为临床有效性问题。结论:近年我国中药新药注册申请不批准涉及多方面的原因,其中主要原因包括有效性问题、安全性问题以及立题依据问题。这也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前我国中药新药研发和注册管理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通过检索加拿大天然健康产品数据库(LNHPD),对在加拿大成功注册上市的92种中成药的特点及现状进行分析,发现有效注册者所属企业主要集中于北京、广东、天津等中医药发展情况较好的地区;有效注册的中成药包括单味/单一有效成分药64种(69.6%)、复方制剂28种(30.4%),剂型以片剂、胶囊剂为主,具有剂量准确、理化性质...  相似文献   

13.
中药材硫磺熏蒸及其现代加工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材加工及贮藏过程中的虫蛀,发霉等现象是中药生产中面临的难题。传统加工方法生产效率低,不能有效保证中药材的品质。硫磺熏蒸由于其成本低,操作简便,是目前基层首选的中药材加工方法。中药经硫磺熏蒸后虽然能解决局部问题,但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长期服用硫熏中药材可能对人体肝、肾等脏器造成较严重的危害。该文对硫磺熏蒸的应用沿革,其对中药材品质的影响以及国内外相关的限量标准进行一个综述,并简要介绍了现代加工技术在食品及部分中药材加工中的应用现状,分析了其在中药材加工中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研究,开发和利用中药材硫磺熏蒸的替代技术提供相关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质量源于设计(quality by design,QbD)理念是先进药品质控理念。将QbD理念应用于中药制药工艺研发时的主要步骤包括:确定关键工艺及其评价指标,辨识关键工艺参数和关键物料属性,建立关键工艺单元数学模型,构建设计空间,实施控制策略并不断改进。QbD理念还能指导建立中药及生产中间体的稳健分析方法。该文综述了在中成药二次开发中QbD方法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今后的发展方向:QbD理念指导下研发中药新药和中药配方颗粒,过程模型化,发展基于工业大数据的控制策略,加强中药工艺放大规律研究,研制新型制药设备。  相似文献   

15.
连续化生产技术具有高质量、高效率、低成本等优势,已在诸多行业广泛应用。中成药作为全生命周期产品,更是迫切需要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适应行业进步与产业发展。近年来,国内外制药企业对药品连续化生产展开了大量的探索与实践,已经有9个化学药品采用连续化生产工艺成功上市,中药制药行业也有不少企业也尝试采用了连续化生产工艺。现从中药生产加工的现状出发,介绍中药实现连续化生产的优势,探讨中药连续化生产必要性,并对其可行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水通道蛋白的发现及其研究使人们对"水"代谢的生理及病理过程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并且长期以来,对于"利水中药"的研究缺乏分子层面的靶点,难以进行深入的、定量化的研究;而水通道蛋白的发现成为诠释"利水中药"发挥其功效机制的新的靶分子。通过水通道蛋白,可以理解中药"利水"功效的内在涵义,还可以对"利水"这一作用进行量化研究。目前,众多学者已经运用水通道蛋白研究成果在中医药领域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并且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该文通过水通道蛋白这一靶分子来探讨"利水"中药功效的发挥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动物类中药是中药中极具特色的一部分,其药性峻猛,药效成分不明确。现行动物类中药的质量控制和评价方法无法有效地控制其有效性及安全性,严重制约了动物类中药的发展。生物评价不拘泥于个别成分的作用,以生物效应直接关联药效和安全性。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生物芯片、高内涵分析等新技术的涌现,从相关靶点、通路或关键生化因子入手,拓展了生物评价方法的领域。生物评价具有药效相关、整体可控等优势,符合中医药质量控制的特点,将成为动物类中药质量标准化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8.
纳米磁性材料在中草药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些年来,以磁性纳米粒子作为载体的样品前处理方法给中草药分析带来了新的契机.该文通过文献查阅,对中草药提取分离方法、纳米磁性材料的特点及其在中草药分析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9.
中药新药处方配伍及组方用药的若干思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药新药的研究与开发是复杂的系统工程,处方配伍及组方用药是新药研究的起始。是决定主治功效及相关实验研究的前提。本文分别从依据中医药理论与临床辨治用药经验;结合现代病因病理认识及中药药效学研究成果;应用的民间药材、少数民族药材、及其新的药物资源;以中药材、天然药物中提取的有效成分、有效部位、有效提取物等方面,组成中药新药制剂。依据中西医药理论与实验研究成果,组成中西药结合新制剂;运用天然药物化学研究的生物活性先导物,进行结构改造或修饰以及类似物合成,研制新制剂;通过中药各种成分与金属离子的络合作用,形成新的络合物,研制中药新制剂等方面,阐述了中药新药研究中的处方来源、组方用药及相关问题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黄芳华 《中国中药杂志》2014,39(6):1136-1139
药效学研究是中药新药研发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前期的药理毒理试验来考察成药性,为后期临床试验提供支持性数据,可减少后期研发风险。近年来中药药效学研究不断发展和进步,但是仍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药效学研究在中药新药研发中作用的发挥。科学合理的设计是实现药效学试验价值与目标的基础。该文总结了审评工作中中药药效学试验设计方面存在的常见缺陷,包括试验项目、检测指标、给药剂量、给药时间、对照、检测时间点等方面的缺陷。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药药效学试验设计的总体思路、关注要点以及具体要求,并提出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