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血虚发热被历代医家所重视,本文通过对历代血虚发热的研究,从病因病机、临床用药等方面归纳探讨,寻找血虚发热的脉络和诊治规律,以期全面地认识血虚发热,从而拓宽思路,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发热是儿科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约占就诊患儿的35%左右,引起小儿发热的原因复杂多样,很容易造成误诊误治。为了交流经验。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本编辑部特邀请省内有经验儿科中、西医对这一专题撰稿讨论,以期对读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发热原因及其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择52例急性脑血管病发热患者,给予病情观察、心理护理、感染发热护理及非感染发热护理等干预措施,对其临床护理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急性脑出血病发热患者经过临床护理干预后,治愈21例,有效28例,死亡3例,总有效率为94.2%。结论:给予急性脑出血病发热患者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改善患者发热症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4.
以发热为主要症状恶性肿瘤的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深入探讨发热与恶性肿瘤的关系,提高临床医生对恶性肿瘤临床表现多样化的认识,从而提高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自1996年以来国内公开发表讨论“不明原因发热”的文章26篇。涉及病例数1251例,其中恶性肿瘤236例。结果 以发热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肿瘤涉及多系统、各年龄层次,热型多样,容易误诊。结论 肿瘤在发热性疾病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并有发病率增高的趋势。重视病史采集、系统查体,积极开展活组织检查技术、提高尸检率和举办各种形式的临床病理讨论会是提高临床诊断水平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发热是临床常见症状之一,而药物直接或间接引起发热,在临床工作中易被忽视,本文对我院从1995年1月~2005年5月的52例药物热进行分析,了解药物与发热的关系,以提高临床医生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药物热2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艳威 《海南医学》2005,16(1):122-122
发热是临床常见症状之一,而药物直接或间接引起发热,在临床工作中易被忽视,本文对我院从1995年1月—2003年10月的26例药物热进行分析,了解药物与发热的关系,以提高临床医生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单红梅  赵醴  成彧 《中华全科医学》2020,18(10):1790-1792
儿童发热是儿科/全科医生临床遇到的常见症状,如何规范处置,尤其对婴幼儿患者,对临床医生而言是一挑战。本文回顾1例婴儿发热病例,对罕见病临床表征多样化,长期发热婴儿病例规范处置进行基于文献的讨论。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针对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热期所制定护理措施的有效性。方法:对以往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护理措施得当,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热期患者顺利渡过此期,进入下一病程。结论:熟悉发热期病程发展,注意病情观察,提高预见性,采取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对出血热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是患者安全度过病程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正> 发热,临床极为常见。由于发热的原因繁多,临床表现错综复杂,因此对某些发热性疾病的诊断迄今仍为临床的一个难题。现就文献复习并结合临床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对发热性疾病诊断的几个问题介绍如下。一、不明高热的诊断目前,有人把体温在38.5℃以上,持续发热三周以上,而经过完整的病史询问、体检、常规实验室检查后而不能明确诊断者,称为不明高热。 1976年国内某地报道226例长期发热的病因分析,发现其病因可分为三大  相似文献   

10.
常爱琴  李莉 《中国民康医学》2007,19(19):919-920
发热是恶性肿瘤病人常见临床症状,据报道,恶性肿瘤病例发热占60.1%,其中47.4%病人的发热直接与恶性肿瘤有关[1]。而恶性肿瘤病人病程中发热,大多数为合并感染引起。因此,对恶性肿瘤病人住院期间发热的观察以及发热的原因鉴别,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降低肿瘤病人的死亡率,提高  相似文献   

11.
<正>不明原因发热(fever of unknown origin,FUO)是以发热为主要临床症状,病因包括感染性疾病、肿瘤性疾病、非感染性炎症反应等,因其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和特异的实验室及影像学特征,给临床诊断带来极大的挑战,虽然当今诊疗技术飞速发展,但FUO的明确诊断率并未明显提高,仍是临床诊断的难题之一,现对FUO的诊断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 FUO的定义1961年Petersdoff等([1])通过对100例发热患者的前瞻性研究总结后将FUO定义为:反复发热体温>38.3℃,病程  相似文献   

12.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是一种新出现的由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又称新型布尼亚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在中国、韩国和日本均有报道,有较高的病死率。本文对该疾病在中国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和诊断、治疗与预防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疾病的认识,了解该疾病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白血病发热的原因及其处理问题,虽经许多学者进行详细研究,但意见仍有分歧,有待进一步研究解决。本文目的是通过分析本院住院白血病病例发热时与临床有关因素的关系,并温习文献以提高对白血病发热原因及其处理的认识。材料与方法一、病例选择:本院自1955年4月至1964年1月共收治急性白血病106例,住院期间发热者103例(90%);慢性白血病39例,住院期间发热者25例(51.2%)。现选择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揭示临床应用小柴胡汤治疗癌性发热取得较好疗效。方法:通过详细阐述小柴胡汤之主症、用药及煎煮方法,揭示小柴胡汤治疗癌性发热之根本。结果:临床中,通过辨证论治,对有往来寒热一症之癌性发热患者,小柴胡汤具有较好效果。结论:癌性发热患者,有往来寒热一症者,可应用小柴胡汤进行退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揭示临床应用小柴胡汤治疗癌性发热取得较好疗效。方法:通过详细阐述小柴胡汤之主症、用药及煎煮方法,揭示小柴胡汤治疗癌性发热之根本。结果:临床中,通过辨证论治,对有往来寒热一症之癌性发热患者,小柴胡汤具有较好效果。结论:癌性发热患者,有往来寒热一症者,可应用小柴胡汤进行退热。  相似文献   

16.
物理降温在临床应用中的几点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晓红 《安徽医学》1995,16(2):51-51
<正> 物理降温作为一种简单易行的降温措施对各类发热病人均可取得显著的疗效,是临床常用疗法之一。我从事护理工作多年,对近千例发热患者(其中主要为感染性发热,大手术后、大面积烧伤烫伤、脑部损伤等引起的发热)在针对  相似文献   

17.
王辉  苟安栓 《新疆医学》2010,40(1):79-81
发热待查(原因不明发热,FUO)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多样,是内科常见的疑难杂症之一。本文对我院2007年1月~2009年12月期间住院的210例发热待查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的分析总结,旨在提高FUO病因诊断率及治疗水平。  相似文献   

18.
陈晓红   《中国医学工程》2013,(1):160+163-160,163
目的探讨小儿发热的临床护理方法,以期提高护理水平,提高诊治效果。方法对我院儿科收治的伴有发热症状的22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护理体会。结果本组220例患儿在进行对症治疗和精心护理下,在治疗后90min及120min后可获得较好的降温效果。结论对发热患儿采取有效的护理服务可以缓解家长们的焦虑情绪,提高治疗的积极性,保证患儿的身心健康和用药安全,在降低患儿高热惊厥的发病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幼儿急疹发热期临床特点,以提高早期确诊率。方法 对61例幼儿急疹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发病年龄多在5-8月46例;较集中在4、5、6月份27例;以高热为突出表现者61例,首次发病48例;轻度伴随症状39例:发热3-5天,热退出疹;应用抗生素治疗46例,单纯抗病毒治疗15例。结论 幼儿急疹在出疹前难以确诊,发热期应根据临床特点提高早期诊断率,对于疑似病例应慎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20.
脑出血是指脑实质内有血管破裂,大多数是由于动脉破裂所致,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脑血管意外。脑出血发热的体温高低,持续时间的长短直接影响病人的预后,分析发热原因,及时找出应对的措施,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该文对临颍县人民医院2004年1月~2006年1月收治的210例脑出血并感染性发热的患者,就其发热的病因及预后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