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视网膜母细胞瘤易感基因RB自发现以来就是细胞周期以及肿瘤研究的重点,而后发现的RB蛋白家族成员(pRB,p107,p103)在细胞周期和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pRB在细胞周期中与E2F以及其细胞因子可以相互作用,并调控细胞的生长发育和分化等过程.若pRB与细胞因子的相互作用受到破坏,就可能改变细胞周期进展,甚至导致肿瘤的发生.大肠癌中RB的表达与其他肿瘤相比具有特殊性,此特殊性可能与大肠癌特殊的肿瘤成因或者RB的某些特殊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2.
E2F1蛋白在病理性瘢痕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是临床上常见的病理性瘢痕,是创伤后过度愈合反应的结果,以成纤维细胞的异常增殖及合成分泌大量细胞外基质为特征,其形成机理尚不清楚,研究表明基因失调是其中的关键.E2F基因是细胞周期G1向S期过渡的重要调控因子,在调节细胞周期进程和调节细胞增殖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本实验的目的是检测E2F1基因在病理性瘢痕组织中的表达,以正常皮肤组织做对照,初步探讨E2F1在病理性瘢痕形成中的生物学作用.方法利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正常皮肤、成熟瘢痕、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组织中E2F1蛋白的表达,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组织中E2F1蛋白表达两组间无明显差异,与正常皮肤、成熟瘢痕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E2F1蛋白表达在病理性瘢痕组织中增高,促进瘢痕组织中细胞的增生,对病理性瘢痕的形成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旨在探讨E2F1核转录因子在人类睾丸组织中的表达与生精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32例人类非梗阻性无精子症睾丸组织石蜡标本,采用HE染色观察曲细精管病理变化,同时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睾丸组织中核转录因子E2F1的表达;对照组选取13例人类正常睾丸组织。通过分析病理组HE染色,比较E2F1阳性染色范围及程度,评价E2F1核转录因子与生精功能的关系。结果非梗阻性无精子症睾丸组织HE染色显示精曲小管中无或仅少量精子,精曲小管的生精上皮脱落、排列紊乱,精曲小管壁部分有玻变、纤维变,生精细胞萎缩。32例非梗阻性无精子症睾丸组织中E2F1阳性表达8例,阴性表达24例,阳性率25%;13例正常睾丸组织中E2F1的阳性表达9例,阴性表达4例,阳性率69.23%;x2=7.694,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1)E2F1核转录因子表达缺失与睾丸生精功能障碍密切相关;(2)非梗阻性无精子症睾丸组织精曲小管的生精上皮脱落、排列紊乱,生精阻滞。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E2F1对H2O2诱导的人乳腺癌细胞MDA-MB435凋亡的影响.方法 通过脂质体法转染目的质粒pcDNA3.1(+)/E2F1进人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435,筛选稳定表达E2F1的细胞克隆,通过Western blot法鉴定高表达E2F-1的MB435细胞克隆C1、C2和C3,并应用锥虫蓝染色法检测100 μmol/L H2O2处理后细胞的存活率变化.结果 在细胞克隆MB435/E2F1-C1、C2和C3中有高水平的E2F1表达,这些高表达E2F1的肿瘤细胞经100 μmol/L H2O2刺激后细胞存活率(分别为63.4%、54.2%和32.9%)相对于对照组(90.9%)均明显降低,且其降低的水平与E2F1的表达水平成正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E2F1对H2O2诱导的人乳腺癌细胞凋亡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E2F-1蛋白在胃癌及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与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对80例原发性胃癌癌组织与癌旁黏膜中E2F-1的表达进行检测,同时对4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进行对照性研究,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E2F-1在癌组织与癌旁黏膜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2.5%(58/80)和30.0%(24/80),在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22.5%(9/40),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1)。癌组织、癌旁黏膜中E2F-1的表达在不同的临床病理特征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E2F-1蛋白在胃癌组织中超表达,E2F-1的反常表达与胃癌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是临床上常见的病理性瘢痕 ,是创伤后过度愈合反应的结果 ,以成纤维细胞的异常增殖及合成分泌大量细胞外基质为特征 ,其形成机理尚不清楚 ,研究表明基因失调是其中的关键。E2F基因是细胞周期G1向S期过渡的重要调控因子 ,在调节细胞周期进程和调节细胞增殖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本实验的目的是检测E2F1基因在病理性瘢痕组织中的表达 ,以正常皮肤组织做对照 ,初步探讨E2F1在病理性瘢痕形成中的生物学作用。方法 利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正常皮肤、成熟瘢痕、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组织中E2F1蛋白的表达 ,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组织中E2F1蛋白表达两组间无明显差异 ,与正常皮肤、成熟瘢痕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E2F1蛋白表达在病理性瘢痕组织中增高 ,促进瘢痕组织中细胞的增生 ,对病理性瘢痕的形成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E2F1和CD105对病理性瘢痕血管生成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E2F1和CD105在40例病理性瘢痕,20例非病理性瘢痕以及20例正常皮肤的表达。通过计数和统计学方法探讨E2F1和CD105标记的微血管密度的关系。结果E2F1和CD105标记的微血管计数在病理性瘢痕和非病理性瘢痕、正常皮肤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在病理性瘢痕中,E2F1的表达和CD105标记的微血管密度呈正相关。结论E2F1可能对病理性瘢痕形成过程中血管的形成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E2F1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通过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E2F1在肾透明细胞癌及对应瘤旁组织中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E2F1的mRNA水平与临床病理资料的关系及表达相关性。结果:与对应瘤旁组织相比,E2FJ的mRNA水平在肾透明细胞癌手术标本中表达明显升高(P=0.0002),相应的蛋白水平对比与mRNA变化一致;E2F1的mRNA水平在不同年龄、性别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组织学分级、肿瘤直径大小、T分期、临床分期和大血管浸润与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2F1表达上调可能在肾透明细胞癌的肿瘤形成中发挥作用,且E2F1表达升高可能促进肾透明细胞癌的恶性进展。  相似文献   

10.
转录因子E2F在控制细胞周期的进展中起关键作用 ,E2F既能作为靶基因的激活剂使细胞由G1期向S期过渡 ,又能作为靶基因的抑制剂并诱导细胞凋亡。它在胃癌的形成中是起癌基因作用还是起抑癌作用 ,其机制正处研究之中 ,本文对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膀胱癌转录因子E2F-1、E2F-3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9例膀胱癌与12例正常膀胱粘膜中E2F-1、E2F-3的表达,以统计学方法分析其表达与肿瘤分级、分期、复发之间的关系。结果:E2F-1在膀胱癌组织与正常膀胱粘膜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2.1%(32/39)和41.7%(5/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癌组织E2F-1的表达在不同的临床病理特征之间差异无显著性;E2F-3在膀胱癌组织与正常膀胱粘膜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3.8%(21/39)和91.7%(11/12),差异有显著性(P〈0.05)。癌组织中E2F-3的表达在不同的分级、分期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E2F的异常表达参与膀胱癌的发病过程,并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肿瘤的恶性程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circ-MTHFD1L在胰腺导管腺癌(PDAC)进展中的作用,并分析其与miR-217与E2F3的相互调控关系,为PDAC的标志物选择和靶向疗法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Arraystar Human cir-cRNAs微阵列分析法分析20例PDAC组织和癌旁组织中差异表达的circRNAs.通过qRT-PCR检...  相似文献   

14.
15.
16.
目的 探讨七氟醚代谢相关药酶细胞色素P450 2E1(CYP2E1)在肝移植无肝期肝外组织的表达变化.方法 24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无肝期30 min组(A组)和60 min组(B组)和对照组(C组),各组均吸入七氟醚麻醉.A和B组通过阻断肝门模拟肝移植无肝期,相应时间终点截取各组大鼠肝外组织(小肠、肺脏和肾脏),C组麻醉后直接处死,截取大鼠肝外组织(小肠、肺脏和肾脏)应用RT-PCR、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检测七氟醚代谢相关药酶CYP2E1在其中的表达.结果 A和B组肝外各组织中CYP2E1的表达显著强于C组(P<0.05);CYP2E1在小肠和肾脏的单一细胞中表达,而在肺脏的多种细胞中表达.结论 大鼠无肝状态下,CYP2E1在肝外器官组织中表达增多,可能促进七氟醚的肝外代谢;肺脏可能是最主要的肝外代谢器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E2F1蛋白信号的转导通路对胆管癌细胞凋亡的影响中的作用。方法:根据E2F1基因cDNA序列,设计针对目的基因的4个siRNA靶序列,将其插入U6启动子下游,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Gsensil中,通过酶切鉴定和DNA测序鉴定。采用脂质体介导法将构建好的4个siRNA表达载体分别转染于QBC939细胞中;以RT-PCR检测E2F1基因在转染前后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转染后对细胞凋亡率的影响。结果:重组质粒酶切后呈线性化,酶切鉴定及DNA测序结果显示插入片断正确。转染48h后,4个siRNA表达载体均抑制了E2F1 mRNA的表达,沉默E2F1基因后细胞的凋亡率显著增加。结论:E2F1的siRNA真核表达载体转染QBC939细胞后,该表达载体具有抑制E2F1基因表达、促进细胞凋亡的功能,可以用于后续胆管癌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E2F3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26例前列腺癌、2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和10例正常前列腺组织中E2F3 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E2F3 mRNA及蛋白的表达与临床分期有关,晚期(C+D期)E2F3 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早期(A+B期,P〈0.05),低分化癌E2F3 mRNA及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高中分化癌(P〈0.05)。前列腺癌中E2F3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良性前列腺增生(P〈0.05)及正常前列腺组织(P〈0.05)。结论E2F3表达可能与前列腺癌的恶性程度有关,E2F3在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Identification of a novel gene on chromosome 13 between BRCA-2 and RB-1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ETHODS AND RESULTS: By differential display we isolated a new cDNA-fragment, named C13, that is downregulated in malignant prostate tissues. Northern hybridization revealed the fragment to be part of 3.0 and 4.4 kb mRNAs.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Southern blotting and radiation hybrid mapping demonstrated a chromosomal localization of C13 on 13q12-14 closest to the SHGC-34125 marker. In the 5% chromosomal environment of C13 we detected changes of the allelic status in 13 of 21 prostate cancers. A downregulation was detected at the mRNA level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carcinoma. The 3.0 kb full length cDNA clone encodes a protein with an open reading frame of 2,202 bp or 733 amino acids. The corresponding protein contains a putative nuclear localization signal, several glutamine clusters and an alpha-helix-rich domain. By in situ RNA hybridization we could demonstrate the mainly epithelial expression of the C13 mRNA in prostatic tissue. CONCLUSIONS: The localization of C13 between the tumor suppressor genes BRCA-2 and RB-1, the detected allelic imbalances, the downregulation of its mRNA in some prostatic cancer tissues, the epithelial expression and the described protein structure suggest that this gene encodes a protein that may have tumor or metastasis suppressing function in prostate tissue.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