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解毒活血汤治疗动脉硬化闭塞症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动脉硬化性闭塞症 (ASO)的发病率在逐年增加 ,由于病因不明 ,缺乏确切理想的治疗方法。我们从“因邪致瘀”观点出发 ,自 1996年 6月~ 1997年 12月以解毒活血法治疗早期肢体动脉硬化病人 74例 ,现将临床观察结果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共治疗 74例 ,男性 61例 ,女性 13例 ;年龄 35~76岁 ,平均 5 9岁。其中双下肢发病者 31例 ,单下肢发病者 2 7例 ,四肢发病者 4例 ,单上肢双下肢发病者 3例 ,单上肢发病者 3例 ,共累及肢体 117条。多数病例足背动脉、胫后动脉、股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部分病例股动脉和尺桡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有 2 5例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解毒通脉汤治疗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8例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中血脉瘀阻证病人口服解毒通脉汤治疗,56d后观察病人临床表现改善情况和ABI、TcPO2变化。结果:治疗后临床表现明显改善(P〈0.05~0.01),ABI、TcPO2检测结果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提高(P〈0.01)。结论:解毒通脉汤对动脉硬化闭塞症治疗有效,间接验证了中医因邪致瘀理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动脉硬化性闭塞症 (arteriosclerosisobliterans ,ASO)是一种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 ,属于祖国医学“脱疽”、“脉痹”的范畴。近年来本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病残率和死亡率均较高 ,已受到医学界的高度重视。现将近 10年来中医药治疗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研究进展概述如下。1 病因病机目前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发病原因尚未完全明了。根据流行病学研究 ,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发病率与年龄、性别、高血脂症、高血压病、糖尿病、肥胖、吸烟、高密度脂蛋白低下等有关。目前公认的发病学说有 :脂质浸润学说、内膜损伤反应学说、平滑肌细胞增殖学说、… 相似文献
4.
5.
康脉胶囊治疗Ⅰ期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脉硬化闭塞症 (atherosclerosisobliterans ,ASO)日渐增多的趋势、严重的后果和不令人满意的疗效使其正在成为备受关注的疾病。我们应用纯中药制剂康脉胶囊治疗ASO病人 92例 ,收到了满意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共治疗 92例 (1999年 2月— 2 0 0 1年 8月 ) ,男78例 ,女 14例 ;年龄 4 2~ 77岁 ,平均 5 6岁。病程 1个月~ 3年 ,平均 2 1年。按照 1995年 10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病专业委员会修订的标准[1] ,所选病人均为ASOⅠ期 (局部缺血期 )的病人。2 治疗方法所有病例均单纯口服康… 相似文献
6.
1999年 1月至 2 0 0 2年 1月我院收治髂主动脉硬化闭塞症 8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均为男性。年龄平均 6 5 2岁 ( 5 2~ 79岁 )。主要临床表现 :间歇性跛行 8例 ,静息痛 3例 ,肢端足趾干性坏疽 1例。 8例股动脉搏动均消失。病人中伴高血压 4例 ,冠心病 3例 ,糖尿病 1例。有吸烟史 6例。采用超声多普勒血流仪测定踝、肱指数 ,8例患肢均小于 0 5。术前经皮动脉穿刺插管完成包括腹主动脉分叉在内的双侧下肢动脉造影 ,术前造影结果显示 :腹主动脉下段狭窄 ,一侧髂总及髂外动脉闭塞 6例 ,一侧髂总、髂外动脉及同侧股浅动脉闭塞 2…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方法:对8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采用针刺治疗,观察跛行距离、踝肱指数、凝血、血脂指标、炎症细胞因子指标,分析相关指标变化及治疗效果。结果:80例中治愈8例,好转55例,无效17例,跛行距离、踝肱指数、凝血、血脂指标、炎症细胞因子指标变化明显(P<0.05)。结论:针刺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通脉冲剂预防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祖国传统医学的活血化瘀原理,结合现代医学理论,从保护内皮细胞和拮抗氧自由基损伤的角度探求预防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atherosclerosis obliterans,ASO)的有效方案,方法:选择健康雄性日本杂交大耳白家兔20只,随机为预防组和对照组,均用气囊导管损伤动脉内膜,免疫损伤,高胆固醇饲料喂养的方法诱导制作ASO动物模型,在制模的同时,预防组给予通脉冲剂治疗,对照组不给予药物治疗,共20周,实验过程中动态观察家兔跛行情况及总甘油三酯(total 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血内皮素(endothelin,ET),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及脂质过氧化物(lipid peroxide LPO)的变化,实验结束后取髂股动脉做病理检查,结果:预防组仅1只家兔出现跛行情况,TC,TG,ET,LPO升高和NO、SOD降低的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预防组动脉班块的面积较小,光镜下改变也较轻微。结论:通脉冲具有降低血脂,血胆固醇,拮抗ET,氧自由基和增加NO水平的作用,对于预防ASO的形成有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血管腔内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该方案的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1年1月我院行血管腔内介入治疗的38例ASO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导丝疏通、球囊扩张和支架置入治疗,少数配合股深动脉成形术疏通血管。结果:38例患者治疗成功率较高(97.37%),术前和术后7天患者各病变部位ABI值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管腔内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可以获得满意疗效,该方案创伤小,病死率和术后并发症低,使用范围广,手术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10.
动脉硬化性闭塞症中西医结合治疗过程中红细胞免疫状态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过程中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红细胞免疫状态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利用致酶酵母菌法对82例接爱中西医结合治疗的ASO患者进行红细胞免疫系列检查。结果:所有患者均存在红细胞C3b(RBC.C3b)受体花环结合率及红细胞免疫促进因子(RFER)降低,而红细胞免疫复合物(RBC.CIC)受体花环结合率及红细胞免疫抑制因子(RFIR)升高,且以Ⅲ期病人最明显;同时表明红细胞免疫抑制状态随中西医结合有效治疗而逐渐恢复。结论:ASO患者存在继发性红细胞免疫缺陷,且同ASO疾病进程及治疗效果密切相关;红细胞免疫功能检测为探讨ASO发病机制,为了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提供了新的免疫学理论依据和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11.
脉荣合剂治疗肢体动脉硬化性闭塞症临床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中药治疗肢体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肢体动脉硬化性闭塞症130例随机分为脉荣合剂治疗组(n=100),通塞脉片对照组(n=30)。结果:治疗组治愈率56%,全部有效。脉荣合剂治疗组明显优于通塞脉片对照组(P<005)。脉荣合剂有降低血脂作用,治疗前后比较,对TC、VLDL、HDL、LDL、AI有显著性差异(P<001。对血流变学的多数指标亦有明显降低作用(P<005)。结论:脉荣合剂治疗肢体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2.
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lower extremity athcrosclcrotic occlulive discasc,LDAOD)是血管外科常见病,也是导致慢性下肢缺血的主要原因。临床上表现为间歇性跛行、静息痛、下肢溃疡、坏死等,其发病率随社会老龄化而增加,因此成为众多学者关注的重要课题。现就该病治疗方法的进展及疗效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老年动脉硬化闭塞症与糖尿病郭水英曾庆玲林爱珍福建省煤矿中心医院(福建350001)老年动脉硬化闭塞症(ASO)与糖尿病(DM)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两者关系密切,互为因果。近10年来,我们对840例ASO患者伴DM进行了回顾追踪研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非手术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膳食结构的改善 ,动脉硬化性血管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医学上将动脉硬化所导致的全身动脉阻塞性疾病统称为动脉硬化闭塞症 (ASO)。很多老年人不同程度地患有动脉硬化病 ,动脉硬化性血管疾病是一种全身性疾病 ,动脉硬化斑块阻塞血管可遍及心、脑、肾和四肢等部位。四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最常见 ,病变部位主要在髂股动脉、锁骨下动脉。肢体动脉的阻塞可造成肢体缺血 ,产生肢体发凉、麻木、苍白、疼痛等症状 ,导致肢体坏疽甚至危及生命。当有肢体缺血症状时 ,应及时到专科医院诊治。下肢缺血的治疗原则应以努力行血管… 相似文献
15.
痛风性动脉硬化闭塞症治疗观察郭水英李亨氵利冯蔚芬黄敏福建省煤矿中心医院(福建350001)1980年~1996年,我科收治痛风性动脉硬化闭塞症62例,对其临床特征观察,按中西医结合方法进行治疗,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1.1临床特征本组病例男48例,女... 相似文献
16.
崔公让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05,11(2):91-93
动脉硬化闭塞症(arteriosclerossis obliterans,ASO)是动脉血管临床最常见的疾病,由于动脉管腔狭窄、闭塞,受供组织发生营养障碍,甚者发生坏疽,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与生存质量。动脉硬化的临床防治经过近50年的努力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为提高这一顽疾的诊疗水平,特组织国内部分专家进行笔谈。 相似文献
17.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4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owerextremityatheroscleroticocclu sivedisease,LEAOD)是血管外科常见病,是导致慢性下肢缺血的主要原因,其发病率随年龄增大而增加,Criqui统计65岁以上的男性约10%患有LEAOD,而75岁以上则有20%的发病率[1];北美60岁以上的高血压患者中有近25%患有慢性下肢缺血[2]。LEAOD是全身动脉硬化的局部表现。在我们的一组158例严重多节段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中,50%以上合并有心脑血管疾病,25%以上合并有糖尿病。严重的合并症是导致临床治疗效果欠佳和死亡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在下肢缺血的治疗中,不仅要注重肢体血管…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软坚清脉方对肢体动脉硬化性闭塞经皮氧分压(TcpO2)的变化.方法:将100例患者分设软坚清脉方组50例(85肢)、丹参对照组40例(71肢)、多烯康对照组10例(16肢),分别对患肢进行TcpO2进行临床疗效动态对比研究.结果:三组患者膝以下部位TcpO2下降,氧弥散及微循环明显障碍.4周时,各组治疗前后及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12周时软坚清脉方组治疗前后于患肢远端TcpO2差异显著(P<0.01),且优于两对照组(P<0.01).延长治疗24周时软坚清脉方组仍显示较好的优势(P<0.01),且对缺血严重部位疗效突出.结论:软坚清脉方有明显改善缺血肢体经皮氧分压作用;延长服药时间,则疗效更稳定、持久.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腔内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9年12月至2011年12月腔内治疗的32例(43条患肢)下肢ASO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访其疗效。结果 30例(40条患肢)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或较前明显减轻,治疗后踝肱指数(ABI)0.62±0.15,较术前(0.35±0.15)明显提高(P<0.05)。随访时间3~15个月,13例患者仍存在间歇性跛行,2例术后3个月对侧股浅动脉以远部位动脉狭窄闭塞,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后症状缓解,其他病例症状缓解。结论腔内介入治疗下肢ASO短期疗效满意,远期效果尚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20.
通心络胶囊治疗肢体动脉硬化性闭塞症——附52例临床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肢体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是中老年人常见的一种肢体缺血性疾病,属传统医学“脉痹”“脱疽”范畴。我院自1998年12月-2000年8月应用通心络胶囊治疗Ⅰ、Ⅱ期肢体动脉硬化性闭塞症52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