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消化道息肉可以发生在消化道的任何部位 ,但以大肠段多发 ,消化道息肉的常见并发症是出血和恶变 ,以前多以剖腹外科手术摘除 ,损伤大 ,经济负担重。 2 0世纪 6 0年代以来 ,开展了内镜下息肉摘除的内镜外科治疗方法 ,大多数病人均得到了及时有效的治疗。我院内镜室从 1984年以来共治疗消化道息肉近 4 0 0例 ,未出现任何并发症。现将内镜下治疗大肠息肉 15 6例的术前、术中、术后护理工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 15 6例 ,男 10 9例 ,女 4 7例 ,最小年龄 7岁 ,最大年龄 76岁 ,平均年龄 4 6 .5岁。大肠息肉分布 :直肠 112例 ,乙状结肠 33例 ,…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大肠息肉的临床特点及结肠镜在诊治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整理大肠息肉167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就诊原因、息肉的大小、部位、形态、病理学特点及内镜治疗情况.结果:便血是结肠息肉最常见的就诊原因;直肠、乙状结肠是息肉的好发部位.结论:大肠息肉在内镜下摘除是安全、简单、痛苦小、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内镜诊治大肠息肉的应用价值及技术要领。方法对内镜检出的922例大肠息肉及496例经内镜治疗的大肠息肉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大肠息肉好发于直肠和乙状结肠(81、5%),且随年龄增加发病率有所上升。多发息肉较单发恶变率高,腺瘤癌变率高。结论大肠息肉为癌前病变,一旦发现应及时切除,只要掌握技术要领,并发症是可避免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幼儿大肠息肉内镜下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大肠息肉患儿病历,采用内镜下高频电切及微波烧灼的方法进行息肉治疗。结果 28例患儿中发现直肠息肉24枚,乙状结肠4枚,息肉直径1~3cm,其中带蒂息肉26枚,亚蒂息肉2枚,予高频电切除,残端有渗血者予微波烧灼,术后组织病理示大多为幼年性息肉。术后患儿恢复良好,无穿孔、迟发性出血等发生。结论幼儿大肠息肉主要分布在直肠、乙状结肠,病理类型以幼年性息肉为主,应用高频电切及微波烧灼治疗,效果好,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 5 76例大肠息肉的内镜下及病理特点分析 ,探讨内镜下切除大肠息肉病理检查对早期大肠癌的诊断和治疗价值。 5 76例大肠息肉中伴有不典型增生者 81例 ( 1 4.1 % ) ,癌变者 3 7例 ( 6.4% )。癌变部位以直肠和乙状结肠多见 ( 78.4% ) ,腺瘤息肉癌变率为1 6.3 % ,其中绒毛状腺瘤癌变率为 3 1 .3 % ,而炎性息肉癌变仅 1例 ( 0 .3 % )。大于 2 cm息肉癌变率为 3 1 .4% ,无蒂息肉癌变率达 5 7.1 %。因此 ,对较大、无蒂或腺瘤性大肠息肉 ,应早期内镜下切除及病理检查 ,以便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并探讨急性下消化道大出血的临床诊断和处理方法。方法统计46例急性下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出血病因、诊断方法、临床治疗和转归。结果46例下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经结肠镜检查、病理检查、血管造影及手术诊治证实,病因依次为结直肠癌(21例)、结直肠息肉(10例)、炎症性肠病(5例)、血管病变(4例)及其他肠道疾病(2例),4例原因不明。①内科保守治疗:33例下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经内科保守治疗后出血停止;出血停止后均择期行结肠镜检查,29例明确诊断,其中10例结直肠息肉出血行高频电切术,16例结直肠癌行外科手术治疗,3例炎症性肠病行云南白药、康复新液、锡类散灌肠及柳氮磺吡啶口服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4例因肠道准备欠佳诊断不明。②急诊内镜处理:急诊结肠镜检查4例,其中炎症性肠病2例,进行云南白药、康复新液、锡类散灌肠及柳氮磺吡啶口服治疗;结肠癌2例,行内镜下止血后出血停止。③介入诊治:选择性CT血管造影或DSA检查发现血管病变4例,行血管栓塞治疗立即停止出血。④急诊手术探查:5例患者内科保守治疗效果欠佳,急诊手术探查发现结肠癌3例、肠套叠2例,手术切除后出血停止。结论下消化道大出血首选药物保守治疗,出血不能控制者宜积极选用急诊内镜或造影检查治疗。  相似文献   

7.
内镜介导下高频电切除大肠息肉9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大肠息肉的临床特征及内镜下治疗可行性。方法:对内镜介导下高频电切除大肠息肉9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2例病人共119个息肉成功行内镜下高频电切除,其中4例出现迟发性出血,1例并发周边灼伤,1例原位复发。92例病人中有2人2个息肉术后病理示部分恶变。结论:大肠息肉尤其是腺瘤是大肠癌前病变,具有一定的恶变机会,必须给予积极治疗,内镜下高频电切除以其安全、简便、经济、效佳以及能取得病理组织成为治疗大肠息肉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结直肠息肉的发病部位以及左、右半结肠息肉的病理类型,为临床工作中内镜下息肉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6年6月于我院行内镜下结肠息肉治疗术并符合纳入标准的住院及门诊患者共339例,息肉687枚,分析其临床及病理特点。结果 339例患者检出息肉687枚,其中非腺瘤性息肉269枚,占39.2%,腺瘤性息肉418枚,占60.8%。左半结肠(直肠、乙状结肠及降结肠)除回盲部外的右半结肠均以腺瘤性息肉居多,尤其是管状腺瘤。回盲部以非腺瘤性息肉居多。结论结直肠息肉多发生在左半结肠为主,尤以直肠和乙状结肠最多,病理类型以管状腺瘤居多,结肠镜操作中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内镜检查和治疗大肠息肉的疗效及技术特点。 方法 :对 10 3例大肠息肉患者的 15 1枚息肉行内镜下电切除术。镜下采用混合电凝、电切法 ,息肉过大者采用分次套切法 ,无蒂息肉先进行粘膜下注射生理盐水 ,使息肉隆起后再分块电切。息肉离断残基无活动出血后退镜。 结果 :15 1枚息肉中 5 3枚 (35 % )完整切除 ,术后 1年复查未发现残留癌组织。 98枚 (6 4 .9% )分块切除 ,有 1例术后 1年复查发现有残留癌组织。随访中发现9例患者有新生腺瘤。 结论 :经内镜检查切除大肠息肉是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提高急性结肠梗阻的的诊治的认识。方法 :回顾分析 72例急性结肠梗阻病例。结果 :72例中 ,不完全性结肠梗阻 5 0例 ,完全性 2 2例 ,结直肠癌 40例 ,粪石嵌顿 8例 ,乙状结肠扭转 6例 ;65例行肠镜检查 ,5 5例明确诊断 ,1例死亡 ;19例经非手术治愈 ,43例行择期手术 ,1例发生吻合口漏 ;10例行急诊手术 ,1例死亡。结论 :结肠梗阻最常见的原因是结直肠癌 ,结肠镜检查在诊治中有重要价值 ,择期手术可以降低手术并发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11.
电子结肠镜检查4 000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民生  李玫  张琪  戴淑美  季东 《齐鲁医学杂志》2005,20(6):501-502,505
①目的观察结直肠疾病发病情况并探讨病变与临床症状的关系。②方法抽取经电子结肠镜检查病人4000例,统计结直肠病变的部位、形态、病理改变及临床表现。③结果结直肠病变主要集中于直肠和乙状结肠。结直肠病变的检出由高到低依次为结直肠息肉、结直肠的非特异性炎症、结直肠癌、溃疡性结直肠炎等。④结论直肠、乙状结肠是结直肠息肉、炎症、溃疡、肿瘤的主要发病部位。结直肠腺瘤性息肉是结直肠肿瘤的高危因素。黏液血便是结直肠恶性肿瘤和溃疡性结直肠炎的报警信号,肛诊对于直肠癌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中老年人宜每3~5年进行结肠镜的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不同年龄和不同性别组结肠癌和结肠息肉的肠镜检查特点.方法 回顾性对比分析1853例结肠癌和结肠息肉患者的发病年龄、性别、分布部位及病理结果.结果 老年组结肠癌和结肠息肉的检出率均明显高于中年组和青年组;女性病例中,结肠癌发生比例以中年组最高;同时共存结肠癌与息肉的病例有1.94%.结肠癌和结肠息肉多好发于直、乙状结肠,但不同病理类型有一定的好发部位.结论 对不同年龄和不同性别组结肠癌和结肠息肉的肠镜特点的认识,有助于提高结肠癌和结肠息肉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3.
From January 1984 to December 1987, 520 pathologically proved cases of colorectal carcinomas were treated in Mackay Memorial Hospital - 272 (52.5%) were male and 248 (47.7%) were female. The distribution of carcinomas in the colorectum were caecum 27 (5%), ascending colon 49 (9.1%), transverse colon 70 (13%), descending colon 41 (7.6%), sigmoid colon 93 (17.3%), rectosigmoid colon 19 (3.5%) and rectum 239 (44.4%). Fourteen cases (3.3%) had double carcinomas. When 334 barium enema examinations (210 single contrast, 124 double contrast) and 207 colonoscopies were done, false negative results were found in 31 (14.76%) single contrast barium enema (BaE-S) and eight (6.45%) in double contrast barium enema (BaE-D) examinations, and 7 (3.38%) colonoscopic examinations failed to demonstrate cancer lesions because of incomplete examinations from technical problems. False negative in BaE were mostly due to failure to recognize or misinterpret the lesions especially in the rectum. Colonoscopy is significantly more accurate than BaE-S but not with BaE-D. BaE especially BaE-D can be complementary to colonoscopy in a nearly obstructing colon. Direct biopsy of the lesion makes colonoscopy more useful than BaE. Complete removal of a malignant polyp turns colonoscopy into a therapeutic modality. However, a well-trained endoscopist is essential in making colonoscopy a less suffering and more accurate examination. In a symptomatic patient, a confirmatory examination is always needed after positive BaE finding. Sometimes this can be avoided by having colonoscopy done first.  相似文献   

14.
小儿便血全麻下成人型结肠镜诊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使用成人型结肠镜对全身麻醉下的小儿便血患者进行同步病因诊断和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地对40例便血患儿全麻下的成人型结肠镜检查和治疗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全部患儿顺利进行了诊断及治疗,37例明确诊断,确诊率为92.5%。病变以大肠息肉最多30例,炎症病变6例,大肠钩虫症1例。大肠息肉全部分布于直肠和乙状结肠分别为22例及8例。除1例直肠息肉"自截"脱落遗留残根外,其余息肉全部一次性高频电圈套摘除。术后即发出血1例,迟发出血1例。麻醉意外1例。术后随防,1例多发性息肉患儿术后1年余复发。结论:儿便血主要原因为大肠息肉,且位于直肠者居多;成人型结肠镜应用于2岁以上小儿是安全可靠的,且具诊断和治疗双重作用;据小儿结肠息肉大多分布在直肠、乙状结肠的特点,插镜深度达全乙状结肠为宜;全身麻醉为小儿成人型结肠镜检查和治疗的顺利进行提供良好态势;治疗性镜检术后卧床休息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结直肠病变肠镜治疗后延迟性出血的原因及再次肠镜治疗价值.方法 回顾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结直肠隆起性病变(息肉、腺瘤、早癌、脂肪瘤)肠镜下给予氩气刀凝固术、黏膜下切除术、黏膜下剥离术或尼龙绳套扎术治疗后延迟出血的45例患者,针对其延迟性出血的病因,总结再次肠镜治疗的方式及临床结局.结果 肠镜治疗后延迟性出血的好发部位依次是直肠(28.89%),乙状结肠(24.44%),升结肠(22.22%);腺瘤及上皮内瘤变病灶更易发生(88.89%).延迟性出血的形式主要为病灶切除处创面渗血,也可有血管涌血或喷血.本组延迟性出血肠镜下治疗方式主要是钛夹夹闭和圈夹缝合,5例黏膜下注射1∶10 000肾上腺素及氩气刀凝固术治疗,35例氩气刀凝固术合并钛夹夹闭术治疗,3例钛夹夹闭治疗,2例圈夹止血治疗.42例一次性肠镜止血成功,3例又出血,再次行肠镜下治疗,1例重新给予钛夹夹闭及圈夹止血后出血停止,另2例转外科行结肠切除术.本组43例延迟性出血患者均经肠镜下止血成功,痊愈出院.肠镜治疗后牢固的创面处理对预防延迟性出血十分重要,患者的基础疾病及术后饮食管理也是延迟性出血的重要因素.结论 对于肠镜治疗后延迟性出血患者及时再次进行肠镜检查及有效治疗,可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电子结肠镜检查的息肉漏诊情况,分析漏诊息肉的内镜和病理特点,并探讨息肉漏诊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近两年来接受2次或以上电子肠镜检查(间隔时间不超过180d)的患者资料,分析息肉漏诊率,漏诊息肉的内镜和病理学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结果178例符合条件的患者中,基础息肉314颗,漏诊息肉87颗,息肉漏诊率为27.7%。漏诊息肉中直径<5、5~<10、≥10mm者分别为55.2%,32.2%,12.6%;Ip型、Isp型、Is型、II型息肉分别为:4.6%、17.2%、75.9%、2.3%;漏诊息肉的部位:直肠21.8%,乙状结肠41.4%,降结肠5.7%,脾曲0%,横结肠17.2%,肝曲1.1%,升结肠11.5%,回盲部1.1%;漏诊息肉中,肿瘤性息肉占64.0%,直径≥1cm、含有绒毛状成分或有高度异型增生3者之一的腺瘤占所有漏诊息肉的11.5%。息肉漏诊率与结肠镜的操作方法(单人法和双人法)、操作者的年资和结肠镜操作熟练程度,都不存在统计学相关。漏诊息肉数和基础息肉数明显相关(r=0.694, P<0.01)。结论大肠息肉的漏诊在电子结肠镜检查中非常普遍。直径<5 mm、Is型的大肠息肉漏诊率最高。息肉漏诊最常见发生于直肠、乙状结肠和横结肠。漏诊息肉数和基础息肉数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7.
结肠镜、腹腔镜双镜联合治疗困难性结直肠息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结肠镜、腹腔镜双镜联合治疗困难性结直肠息肉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10例结肠镜无法完整切除的结肠息肉或结肠镜术中可能出现并发症的病例联合应用腹腔镜、结肠镜,其中腹腔镜辅助结肠镜下治疗5例,结肠镜定位腹腔镜切除4例,结肠镜腹腔镜同步切除1例。结果:1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术后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腹腔镜、结肠镜联合手术完成结肠镜无法治疗的结肠息肉,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和彻底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与结肠息肉的关系。方法经胃、肠镜检查,入选100例结肠息肉,另150例结肠无明显异常者为对照。采用免疫印迹法进行Hp的血清学分型,并取结肠息肉、胃黏膜观察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结肠息肉组Hp阳性率较对照组增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38);与对照组相比,直、乙、降结肠息肉及多发性结肠息肉Hp阳性率增高有统计学意义(P=0.030,P=0.004)。但Hp血清分型的分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Hp感染可能是结肠息肉发生的一个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结肠镜息肉切除术后迟发性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以为该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12年1月-2017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90例结直肠息肉患者为研究对象,予结肠镜息肉切除术治疗,观察迟发性出血的发生情况,并对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本组1090例结直肠息肉患者发生迟发性出血11例,发生率1.01%;单因素分析显示,结肠镜息肉切除术后迟发性出血的发生与年龄、高血压、位置、直径、形态有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息肉位置(右半结肠)、息肉大小(≥2cm)为结肠镜息肉切除术后迟发性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迟发性出血是结肠镜息肉切除术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其发生主要与年龄、息肉位置、息肉大小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20.
唐兴俊  李虹  陈大勇 《西部医学》2012,24(10):1901-1902
目的探讨术中结肠镜在急性消化道大出血诊断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常规检查不能明确病因经内科综合治疗不能止血,需急诊剖腹探查的急性消化道大出血25例患者,在术中进行结肠镜检查,寻找出血原因和部位。结果 25例患者均成功地检出了出血部位和原因,其中小肠恶性肿瘤出血7例,小肠良性肿瘤出血5例,小肠溃疡、憩室等其他良性疾病10例,升结肠血管畸形1例,肝曲带蒂巨大息肉1例,溃疡性结肠炎1例。结论对不明原因的急性消化道大出血病人需急诊剖腹探查时,术中结肠镜的应用是一种操作简便,定性准确,病变检出率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