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实时超声显象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肝脏疾病的诊断,它在肝内占位性病变的诊断方面占有重要的地位,据报道准确率达90%以上。我院从1981年底开展实时超声诊断工作以来,对肝占位性病变进行检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资料完整的228例分析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 在B型超声引导下,经皮细针肝穿对肝内微小占位性病变的发现和诊断,优于CT检查并已逐渐成为肝脏占位性病变常规诊断的一项重要手段。 1 资料与方法 我科自1990年9月至1991年10月对B型超声或CT检查发现的60例肝内占位性病变患者进行了B超导向经皮细针肝穿细胞学检查。在细针穿刺前,我们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做了肝血流的检测.受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超声造影与增强CT在甲胎蛋白(AFP)阴性肝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1月至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57例AFP阴性肝占位性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进行超声造影与增强CT检查,以手术病理检查为金标准,比较超声造影与增强CT对AFP阴性肝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结果肝脏恶性病变的超声造影始增时间、达峰时间、渡越时间和峰值强度均与良性病变、周围肝脏实质具有显著差异(P0.05)。超声造影检测AFP阴性肝恶性占位性病变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87.18%、94.44%、89.47%,增强CT检测AFP阴性肝恶性占位性病变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82.05%、88.89%、84.21%。结论超声造影与增强CT对AFP阴性肝占位性病变均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前肝活体组织检查是肝占位性病变临床诊断的金标准,但肝活体组织检查作为侵入性操作具有局限性,不仅会增加患者诊断痛苦,而且会增加患者并发症,从而限制其临床适用范围,而常规性超声诊断成像效果差,诊断灵敏性及特异性较低,从而影响诊断准确性。超声弹性成像作为近年新发展的无创检测手段,在定量诊断及评估肝占位性病变中起到重要的诊断作用。本研究将探讨超声弹性成像在肝占位性病变中成像原理、诊断价值、临床应用优缺点及其应用在肝占位性病变中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告经手术和/或肝穿刺病理诊断证实了的50例肝癌应用B型超声和核素扫描检查的结果。B型超声显象阳性率为86%(43/50),核素扫描阳性率为84%(42/50),两种显象技术互补后阳性率达96%(48/50),总误诊率为4%(2/50),并提出了互补的条件,分析了B型超声显象误诊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造影检查在肝内小占位性病变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效能。方法:选取50例肝内小占位性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造影检查,以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超声造影在肝内小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效能,比较良恶性占位病变超声造影参数和超声造影前后的血流显示率。结果:手术病理诊断结果显示,50例肝内小占位性病变患者中,恶性24例,良性26例;彩色多普勒超声造影检查诊断肝内小占位性病变的灵敏度为91.67%,特异度为92.31%,阳性预测值为91.67%,阴性预测值为92.31%,准确度为92.00%;恶性占位病变峰值强度、增强强度指数和上、下升支斜率均明显高于良性占位病变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影后,恶性占位病变血流显示率明显高于良性占位病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造影检查在肝内小占位性病变鉴别诊断中具有较高的效能,可为病灶的良恶性鉴别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7.
超声定位针吸细胞学对肝占位性病变的诊断杜京娟,王京芬(山东省临沂市肿瘤医院内科)关键词肝占位性病变;定性;超声波检查;细胞学对不能定性的肝占位性病变,肝穿刺针吸细胞学是一操作简单,诊断可靠的检查方法,本组45例患者诊断阳性率95.5%(43/45),...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各个时相影像改变对肝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对31例肝占位性病变患者应用新型超声造影剂声诺维(SonoVue)行实时灰阶超声造影检查,观察不同肝占位病变造影剂灌注时相及回声变化规律。结果共发现38个肝内实质占位性病变,其中19个为原发性肝癌,5个为转移性肝癌,9个为肝血管瘤,5个为局灶性结节性增生;不同的良恶性肝肿瘤有不同的灌注时相,呈现不同的增强及廓清过程。结论不同的肝占位性病变在实时超声造影中呈现出不同的时相特点,对肝肿瘤的诊断有较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9.
肝扫描对肝脏占位性病变有很大的诊断价值。目前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成为常用检查方法之一。过去我们常用的剂量范围为230~350微居里。在实践中,我们为探讨低剂量扫描技术以节约药物,增加受检人数,更主要的  相似文献   

10.
对肝占位性病变患者75例,采用~(99cm)~TcO_4体内标记自体红细胞、肝动脉灌注动态显像和肝血池静态放射性核素显像的方法,计算机感兴趣区技术描记血流灌注曲线,静态显像显示肝占位性病变处的血流分布。结果:肝血管瘤、原发性肝癌和肝转移癌的核素血池显像都有典型表现,核素显像诊断肝血管瘤的灵敏度为85%、特异性100%;检测原发性肝癌的阳性率为72%。结论:放射性核素肝血池显像是判断肝占位性病变性质的有效方法,在肝血管瘤的诊断方面具有独到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经皮肝穿刺活检术对肝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在实时超声显像引导下,对38例肝占位的患者经皮穿刺活检,进行细胞学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37例穿刺成功,1例因取材组织少致活检失败,术后未发生出血、继发感染等并发症。结论B超引导肝穿刺活检术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安全高效的肝占位性病变诊检技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MSCT三期增强扫描对肝占位性病变性质的诊断及临床价值研究。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经临床确诊的97例肝占位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MSCT影像学检查,比较不同检查对不同性质对肝占位性病变的诊断正确率,并总结其CT平扫、延迟期、门脉期以及动脉期肝脏的影像表现。结果肝转移瘤在增强扫描中周边不强化或强化不均匀,表现多样性;肝血管瘤动脉期表现为边缘结节样、环状强化,门脉期则表现为边缘强化且中心强化,同时呈高密度影,延迟期呈低密度或等密度;原发性肝癌动脉期明显强化,但肝脏无强化,门脉期则表现为低密度至平扫时状态。较临床诊断正确情况来说,MSCT平扫的正确率明显低于增强扫描(78.35%vs. 93.81%,P0.05)。结论 MSCT三期增强CT在诊断肝占位性病变患者中具有重要价值,对不同性质肝占位性病变诊断正确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告了临床拟诊为肝内占位性病变的病例126例,在 B 型超声定位后用细针肝穿刺抽吸细胞学检查的方法进行诊断,穿刺成功119例,占94.4%.在被穿刺的126例中,无1例发生不良反应。因而认为本方法是一种简便易行、迅速安全、准确可靠的诊断手段。对于病灶较表浅或体积稍大的肝占位性病变的患者,本法十分适用。  相似文献   

14.
黎坤俭  吴金兰 《当代医学》2021,27(23):86-88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引导下肝病变的穿刺活检检测方法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厦门与三明两所地方医院诊断的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122例,均行超声造影引导穿刺与常规超声检测,比较两种方法的检查效果.结果 122例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超声造影引导穿刺法检查特异性为91.3%,敏感性为96.7%,准确率为93.2%,高于常规超声的57.4%、66.9%、6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造影引导下肝病变的穿刺活检检测方法在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良、恶性鉴别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与常规超声检测对比,超声造影可有效提高经皮穿刺活检的诊断率并减少穿刺次数,超声造影引导下肝病变穿刺活检可作为鉴别肝良、恶性占位病变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MRI、MRCP、MRA对肝门部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肝门部占位性病变的影像学表现.结果联合MRI三种检查方法对不同性质的肝门部占位性病灶定性、定位诊断准确率为93.7%.结论MRI一体化检查对肝门部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186例肝病患者的闪烁照片及超声照片进行分析。其中134例在间隔7天内病情无改变;同体作两项检查,其中122例符合,占91.0%。检出肝内占位性病变超声显象的灵敏度为100%,特异性为89.7%,准确率为95.6%;闪烁显象的灵敏度为94.1%,特异性为94.2%,准确率为94.8%。对115例局限性肝病作了肝血流、血池闪烁显象,按充盈程度鉴别肝血管瘤、肝癌、肝囊肿或肝脓肿,总符合率90.4%。对44例弥散性肝病患者作了脾肝集积比(S/L)测定,以区分肝硬变和肝炎,符合率为80.0%。说明闪烁显象法在肝病灶定性上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新型造影剂SonoVue及对比谐波成像技术进行实时动态灰阶增强检查对肝内不同性质实质性占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46例经肘部浅静脉快速推注造影剂SonoVue后观察46个病灶造影剂进入的状况、时间、增强类型及造影剂消退状况。结果不同的肝内占位病变超声造影剂的进入时间、消退时间、持续时间及增强类型各有不同及其特征性的表现。结论超声造影技术极大地提高了超声对肝内占位性病变的鉴别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18.
患者女性,59岁,因发作性右上腹痛3月,核素肝扫描发现肝占位性病变1月入院。患者于3个月前,突然右上腹绞痛,仆发热38.7℃,无恶心,呕吐,以“急性胆囊炎”在当地医院就诊,经抗生素及补液等治疗后,疼痛明显缓解,体温下降,但有时仍有低热。经口服胆囊造影发现胆囊结石,核素肝扫描检查为肝右叶下段占位性病变。为进一步诊  相似文献   

19.
马艳红 《实用医技杂志》2012,(11):1146-1147
目前,超声已成为诊断肝脏占位性病变首选方法之一,具有操作简便、无痛且短期内可以重复检查等优点,并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使肝脏占位性病变特别是≤3 cm病变的检出率有了很大提高。笔者收集64例先经B型超声检查,后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肝占位性病变的病例资料,分析B超对肝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CT显像在胰腺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9月-2015年8月收治的65例胰腺占位性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先采取超声检测,随后再给予CT扫描,依据病理检查结果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符合情况.结果 CT诊断的胰腺占位性病变Ⅰ期9例,Ⅱ期8例,Ⅲ期20例,Ⅳ期28例;超声诊断的胰腺占位性病变Ⅰ期14例,Ⅱ期11例,Ⅲ期12例,Ⅳ期28例;病理检查结果胰腺占位性病变Ⅰ期10例,Ⅱ期8例,Ⅲ期20例,Ⅳ期27例.可见CT检查相对于超声检查,与病理检查结果具有更高的一致性.CT检查诊断符合率为96.92%,超声检查诊断符合率为75.38%.CT检查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超声检查(P<0.01).结论 CT扫描对于胰腺占位性病变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