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人胎儿及成人皮肤创面愈合过程中同源异形框基因的差异表达.方法 采用包含有14000个靶基因cDNA克隆的基因芯片技术,对正常成人和胎儿及其创面愈合过程中同源异形框基因族的表达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正常成人和胎儿及其创面愈合过程中同源异形框基因族呈现差异表达,其中以PRX-2、HOXB13、HOXB6和HOXB7的差异表达为显著.结论 同源异形框基因的差异表达表明正常成人和胎儿皮肤的发育生物学状态存在差异,可能是胎儿和成人皮肤不同创面愈合方式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I-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growthfactorI,IGF-I)基因转移对烫伤大鼠创面愈合的作用效果。方法利用我们成功构建的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IGF-I,通过脂质体介导转染烫伤大鼠皮肤组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IGF-I基因在皮肤及肝脏组织的表达情况,观察烫伤大鼠体重、创面愈合情况等指标。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脂质体介导的IGF-I基因转移可在创面注射点周围皮肤成纤维细胞中出现阳性表达,而肝脏组织中未出现阳性表达,实验组大鼠创面注射IGF-I重组质粒后,创面愈合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大鼠体重与对照组大鼠比较未出现减轻现象(P<0.05)。结论脂质体介导IGF-I基因转移,可促进创面愈合,并可避免IGF-I全身应用所带来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Ⅰ-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Ⅰ,IGF-Ⅰ)基因转移对烫伤大鼠创面愈合的作用效果。方法利用我们成功构建的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IGF-Ⅰ,通过脂质体介导转染烫伤大鼠皮肤组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IGF-Ⅰ基因在皮肤及肝脏组织的表达情况,观察烫伤大鼠体重、刨面愈合情况等指标。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脂质体介导的IGF—Ⅰ基因转移可在创面注射点周围皮肤成纤维细胞中出现阳性表达,而肝脏组织中未出现阳性表达,实验组大鼠创面注射IGF-Ⅰ重组质粒后,创面愈合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大鼠体重与对照组大鼠比较未出现减轻现象(P〈0.05)。结论脂质体介导IGF-Ⅰ基因转移,可促进创面愈合,并可避免IGF-Ⅰ全身应用所带来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DGF)、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对伤口愈合的影响。方法用原位杂交技术观察人断层皮片供皮区创面愈合过程中内源性 PDGF、TGF-β_1的基因表达。结果发现人断层皮片供皮区创面愈合过程中内源性 PDGF、TGF-β_1的基因有明显表达。结论其表达规律性在创面愈合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构建稳定表达乙肝病毒X蛋白的CCL13细胞系,为研究HBx在诱导肝细胞癌侵袭和转移等生物学行为的作用提供基础。方法将已构建的含HBx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HBx质粒,采用脂质体介导法转染到人肝CCL13细胞系并检测HBx的稳定表达。通过体内、体外实验,研究目的细胞的侵袭能力。结果应用PCR技术从已转染的CCL13细胞中克隆出HBx基因,检测有无稳定表达HBx基因的两组CCL13细胞生长曲线、集落形成率、划痕愈合和细胞侵袭力,发现转染细胞的生物学行为有很明显的恶性肿瘤细胞表型。结论成功构建了稳定表达X蛋白且具有高侵袭性的CCL13细胞系,发现该细胞系侵袭能力的条件性。  相似文献   

6.
大鼠断层供皮区创面愈合过程中TGF—β1基因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观察创面愈合过程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基因表达,以大鼠断层供皮区创面为模型,应用原位杂交、斑点杂交等方法对内源性TGF-β1mRNA在创面愈合过程中的表达变化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TGF-β1mRNA主要在成纤维细胞、上皮细胞及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中表达,其表达量在伤后第6天达峰值,以后随上皮化的完成,TGF-β1mRNA表达水平逐渐降至正常。提示,在创面愈合过程中TGF-β1基因有明显表达,其表达规律与创面愈合时间有密切关系。认为,TGF-β1可能在创面愈合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内在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7.
人创面愈合过程中同源异形框基因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人胎儿及成人皮肤创面愈合过程中,几种同源异形框基因的表达及在胎儿无瘢痕愈合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原位杂交方法,对正常成人和胎儿皮肤及创面愈合过程中PRX—2、H0XBl3、H0X2.2和H0X2.3的表达进行观察。结果 (1)在正常胎儿和成人皮肤中可见PRX—2阳性表达,以前阳性程度为强。分布部位有所不同,在正常胎儿皮肤中,阳性表达主要见于真皮乳头层毛干部周围细胞,表皮中也可见阳性表达;而在正常成人皮肤中,表皮基底层细胞呈弱阳性表达,真皮组织中未见阳性表达。胎儿皮肤创伤后,接近切口的组织中阳性表达明显增强,而成人皮肤创伤后,阳性表达未见明显变化,仍局限于表皮基底层细胞;(2)在正常胎儿及成人皮肤均可见H0XBl3阳性表达,真皮部分主要集中在毛囊细胞,表皮部分主要集中在基底层细胞,创伤后其表达明显减弱,尤其是胎儿皮肤;(3)在正常胎儿皮肤中H0X2.2和H0X2.3阳性表达主要见于表皮全层,表皮基底层阳性表达比较强,真皮中可见弱阳性表达,创伤后近切口的组织中,表达增强。在正常成人皮肤及其创面,未见到阳性表达。结论 同源异形框基因作为与发育生物学密切相关的基因,在人胎儿及成人皮肤创面愈合过程中的表达有所不同,这可能是二创面愈合差异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D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对伤口愈合的影响。方法用原位杂交技术观察人断层皮片供皮区创面愈合过程中内源性PDGF、TGF-β1的基因表达。结果发现人断层皮片供皮区创面愈合过程中内源性PDGF、TGF-β1的基因有明显表达。结论其表达规律性在创面愈合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D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对伤口愈合的影响。方法 用原位杂交技术观察人断层皮片供皮区创面愈合过程中内源性PDGF、TGF-β1的基因表达。结果 发现人断层皮片供皮区创面愈合过程中内源性PDGF、TGF-β1的基因有明显表达。结论 其表达规律性在创面愈合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0.
人类特异性基因是人类进化过程中形成的独有基因,对于人体内的部分生理过程具有独特的调节作用。最近研究发现,这类基因在炎症反应、细胞增殖等与创面愈合相关的生理过程中有重要的调节作用。现以目前研究较多的人类特异性基因CHRFAM7A、ECRG4SF、TBC1D3为例,对其在创面愈合中的作用机制作一综述,以期进一步阐明这类基因在创面愈合及人类创面相关疾病中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1.
整合素连接激酶(ILK)作为一种胞内蛋白激酶,能与整合素β_1的细胞内结构域和多种细胞内骨架蛋白相互作用,并发挥其激酶活性,参与多种细胞生物学活动,包括调节细胞生长周期、细胞黏附性、细胞形状和迁移、ECM沉淀以及ECM与细胞的相互作用.ILK与器官纤维化疾病和肿瘤关系的研究较多~([1]),而它与整合素对创面愈合发挥的共同作用鲜见报道.为此笔者观察了大鼠正常皮肤和烫伤创面愈合过程中ILK与整合索β_1的表达,初步探讨两者在创面愈合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大鼠浅Ⅱ度烫伤创面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浅Ⅱ度烫伤创面愈合主要涉及表皮角质细胞迁移、增殖和分化。生长因子等多种因素调控着上皮细胞的生物学行为 ,从而完成创面修复 ,其中以表皮生长因子 (epidermalgrowthfactor ,EGF)尤为重要。EGF是表皮角质细胞的化学性趋化因子和特异性促有丝分裂原 ,必须通过与相应受体———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GFR)结合 ,才能在愈合过程中发挥其生物学活性。目前关于创面愈合过程中内源性EGF表达水平及其促愈作用的报道较多 ,但关于内源性EGFR表达水平的研究却鲜见报道。本文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和图像分析技术 ,从蛋白质水平上动态观察了浅Ⅱ度烫…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PDGFB)基因修饰的人工复合皮移植大鼠创面后的效果。方法构建PDGFB真核表达质粒,在脂质体介导下转染大鼠成纤维细胞。分别构建复合皮1(角质形成细胞 猪脱细胞真皮基质 PDGFB基因转染的成纤维细胞)和复合皮2(角质形成细胞 猪脱细胞真皮基质 未转染的成纤维细胞),移植于大鼠背部全层皮肤缺损创面,相应设为转染组、未转染组(各18只)。以不作皮肤移植的8只大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为对照组。术后2周观察大鼠创面移植皮片存活情况。术后2、4、6周观察大鼠创面大体情况,计算创面收缩率,并取创面组织标本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1)术后2周,转染组大鼠中皮片完全存活者14只、部分存活者3只、未存活者1只;未转染组大鼠中皮片完全存活者10只、部分存活者4只、未存活者4只。(2)术后2周,对照组创面结痂。术后6周转染组移植皮片表面光滑,有弹性,抗磨擦性强,愈合效果优于其他两组。(3)术后2、4、6周,对照组大鼠创面收缩率均高于其他两组,转染组创面收缩率低于未转染组(P<0.05)。(4)术后2周转染组移植皮片内可见较多毛细血管分布;6周时表皮细胞分化达7~10层,纤维排列致密整齐,毛细血管分布均匀。结论用含PDGFB基因的人工复合皮移植修复创面,可明显提高创面愈合质量。  相似文献   

14.
表皮细胞培养与移植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体-异体表皮细胞混合培养及基因转染表皮细胞培养移植为缩短表皮细胞体外培养时间、促进皮肤缺损创面愈合,提高愈合质量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5.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转染促进骨折愈合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1)寻找外源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体内转染的有效途径;(2)了解外源性VEGF基因表达对于骨折愈合的促进作用.方法:建立大鼠股骨干骨折模型,将Lipofectamine、pBLAST49-mVEGF质粒混合物局部注射于骨折断端的骨膜下,在术后不同时间点观察大体标本,X线摄片和HE染色比较,观察外源性VEGF基因在体内表达对于骨折愈合的影响.结果:大鼠股骨骨折术后,pBLAST49-mVEGF基因转染组骨折愈合及重新塑形时间较对照组缩短2周.结论:(1)局部注射阳离子脂质体Lipofectamine、质粒混合物是一种有效的体内转染途径;(2)pBLAST49-VEGF基因转染能有效促进骨折的愈合.  相似文献   

16.
光生物调节(photobiomodulation, PBM)作为一种新兴的慢性创面(chronic wound)治疗方法,可通过调节多种细胞和分子生物学过程减轻炎症和氧化应激反应,进而达到缓解疼痛和促进创面愈合的目的。现聚焦PBM对慢性创面愈合过程中多种生物学效应的影响及相关分子机制,以揭示PBM在促进创面愈合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将人骨保护蛋白(OPG)基因转入体外培养的人成骨细胞,研究OPG基因在转染成骨细胞中的表达,并分析OPG基因转染对成骨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 首先行人成骨细胞体外培养,然后用质粒peDNA3.1-hOPG转染成骨细胞,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转染细胞OPG 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观察OPG基因转染后成骨细胞的增殖情况,对成骨细胞表达的碱性磷酸酶(ALP)和骨钙素(BGP)的含量进行检测,观察转基因细胞的生物学特性.结果 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在OPG基因转染后,成骨细胞表达的OPGmRNA和蛋白质含量均较未转染组增加.在OPG基因转染后,可明显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成骨细胞表达的ALP和BGP的含量均显著上升,而且在量效图中可以观察到随着OPG基因转染剂量增加,其增加程度也增加.结论 成骨细胞可作为转基因的受体细胞,成功表达目的 基因.转染OPG基因的成骨细胞可稳定、高效的表达OPG.OPG基因转染成骨细胞生物学特性稳定,而且可明显促进转染成骨细胞的成骨特性的表达.  相似文献   

18.
创面愈合过程中EGF基因表达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创面愈合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文献中关于创面愈合过程中,上皮细胞生长因子(epidermalgrowthfactor,EGF)基因表达变化的研究较少,为此设计了本项研究。采用Wistar大鼠,在脊柱两侧制作1.5cm×1.5cm中厚断层皮肤缺损创面4个,于伤后第4,8,12和16天取材,用地高辛标记EGFcDNA探针原位杂交方法,观察创面愈合过程中,EGF基因活化表达的mRNA在组织中的分布变化。发现:在伤口愈合的全过程中,EGF基因均有明显表达,以伤后第8天表达最强。提示:应用某种方法促进EGF基因表达,可能会促进伤口愈合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miR-198对慢性创面形成的影响,探讨miR-198靶向调控表皮干细胞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FGFR1表达的可能机制与相关性。方法:所有大鼠以表皮干细胞培养划分为三组,对照组20只,采用基础饲料,40只复制糖尿病模型大鼠组,共32只建糖尿病大鼠慢性创面模型成功,其中16只为慢性创面组,另外16只通过快速尾静脉注射miR-198抑制剂转染系统溶液,命名为转染抑制载体组,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表皮干细胞表达,计算慢性创面的愈合率。通过细胞生长曲线测试和细胞周期分析miR-198对表皮干细胞的影响,实时定量PCR检测各组表皮干细胞中FGFR1表达。用Western-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中FGFR1及下游Ras和MAPK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慢性创面组miR-198表达量明显增高(P0.01),转染抑制载体miR-198后,表皮干细胞中表达显著性下调(P0.01),细胞周期分析发现慢性创面组会抑制表皮干细胞增殖,转染抑制载体(Anti-miR-198)阻断miR-198后表皮干细胞增殖得到恢复。免疫组化检测显示,慢性创面培养组FGFR1阳性表达数量增加,随着转染抑制miR-198载体的影响,FGFR1在转染抑制载体组表达增加更明显(P0.01)。Westernblot检测显示,在慢性创面模型中,转染抑制载体(Anti-miR-198)后,FGFR1的蛋白表达明显增加,转染抑制载体组Ras和MAPK的蛋白表达明显降低。结论:miR-198可能负向调控表皮干细胞FGFR1,抑制miR-198可以增强表皮干细胞FGFR1表达,加快表皮干细胞增殖和分化,从而能促进慢性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20.
胎儿皮肤创面愈合后一般不形成瘢痕,而成人创面愈合常有瘢修复,这一变化的机制目前尚不清楚.在研究中人们发现胎儿无瘢痕愈合不受胎儿所处的无菌、湿润和低氧环境的影响,而可能与伤口处的细胞因子浓度变化密切相关.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作为主要的修复生长因子,对创面愈合的多个环节都产生作用.EGFR是一种跨膜酪氨酸激酶受体,与EGF特异性结合后,通过MAPK信号通路,上调c-fos和c-myc等转录因子的基因表达后,诱导细胞核内特异性基因转录,刺激组织修复细胞增殖,趋化炎性细胞,表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向伤口聚集,加速创面愈合.目前,关于EGF,EGFR及其下游信号分子在人不同发育阶段的皮肤组织中的基因表达变化特征还缺乏研究,对这一规律的揭示,将有利于深入了解EGF调节创面愈合的机制和早期妊娠胎儿皮肤创面无瘢痕愈合的部分奥秘.用病理学技术检测不同发育阶段皮肤的结构特征后,提取18例不同胎龄(13~32周)的胎儿皮肤和6例出生后机体皮肤组织的总RNA,分离mRNA,用R-PCR方法检测这4种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变化规律.结果显示,在早期妊娠胎儿的皮肤中,EGF,EGFR,c-fos和c-myc基因表达较弱,随着胎儿的生长和发育,皮肤组织内这三种基因表达逐渐增强,在出生后机体的皮肤组织中,EGF,EGFR,c-fos和c-myc基因表达进一步升高,基因表达量分别为晚期妊娠胎儿皮肤的1.24倍,1.11倍,1.28倍和1.63倍.EGF、EGFR及其下游信号分子c-fos和c-myc基因在不同发育阶段的人皮肤组织内都有表达,显示EGF与其受体结合后引起的信号通路可能对皮肤的发生、结构功能的维持以及伤后修复十分重要.这4种基因在早期妊娠胎儿皮肤中低表达可能与胎儿皮肤创面无瘢痕修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