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外胚间充质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它可以进一步分化为成牙本质细胞等多种细胞,并将形成上下颌骨、颞下颌关节盘软骨、牙本质、牙髓、牙骨质、牙周韧带、听神经等组织器官。该细胞在牙齿发育和牙体牙髓损伤修复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本文从外胚间充质细胞的起源和特性、颌突外胚间充质细胞的分离和体外培养、外胚间充质细胞的定向诱导分化、外胚间充质细胞向成牙本质细胞的定向误导分化、诱导分化的成牙本质细胞的鉴定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
大鼠外胚间充质细胞向成牙本质细胞样细胞定向诱导分化--三维诱导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大鼠面突外胚间充质细胞向成牙本质细胞分化的机制。方法:以胶原作为支架,建立外胚间充质细胞三维培养模型,并在培养液中加入10ng/mlbFGF和(或)100ng/mlIGF-1等生长因子,观察和检测细胞表型的变化。结果:经bFGF和IGF-1诱导4d后,在胶原的周边细胞出现平行排列的具有细长单极突起的成牙本质细胞样细胞,通过免疫组化抗DSP抗体染色阳性。而其余组细胞排列较紊乱,抗DSP染色阴性。结论:含有bFGF和IGF-1的三维诱导模型可诱导大鼠外胚间充质细胞向成牙本质细胞样细胞分化,为研究牙齿发育的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诱导外胚间充质细胞向成牙本质细胞样细胞分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SD大鼠颌突外胚间充质细胞向成牙本质细胞的分化机制。方法:在建立SD大鼠颌突外胚间充质细胞体外培养模型的基础上,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刺激外胚间充质细胞,采用倒置微镜和免疫组化等方法从形态学和功能方面检测细胞的变化。结果:在不含LIF的培养液中加入100ng/mL IGF-1培养的外胚间充质细胞,10d后在倒置显微镜下可见一些细胞出现单一细胞浆突起,似成牙本质细胞。消化后爬片经免疫组化抗DSP染色,部分细胞胞浆呈强阳性着色。结论:IGF-1可部分地诱导外胚间充质细胞向功能性成牙本质细胞分化,可能是牙齿发育过程中的重要细胞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牙胚细胞条件培养液(TGC—CM)在诱导面突外胚间充质细胞向成牙本质样细胞分化中的作用。方法:取妊娠12.5d SD大鼠胎鼠第4代下颌突外胚间充质细胞,在牙胚细胞条件培养液(TGC—CM)的诱导下,通过形态学观察、免疫组化、RT—PCR等方法,探索牙胚细胞条件培养液诱导面突外胚间充质细胞向成牙本质样细胞分化的可能。结果:面突外胚间充质细胞在诱导培养基中生长良好。培养7d,在诱导组中细胞出现核极化,有很长的突起,细胞平行排列。抗牙本质涎蛋白(DSP)呈阳性反应。RT—PCR显示mRNA水平表达成牙本质细胞特异的牙本质涎磷蛋白(DSPP)和牙本质基质蛋白-1(DMP-1)。结论:面突外胚间充质细胞在含有多种细胞因子的TGC—CM的作用下能分化为成牙本质样细胞,能为研究牙齿的分化和发育提供良好的模型和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牙本质非胶原蛋白(DNCP)、TGFβ1 DNCP、肝素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在诱导面突外胚间充质细胞向成牙本质样细胞分化中的作用.方法:取妊娠12.5 d SD大鼠胎鼠颌突外胚间充质细胞(第4代),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2 ng/mL)、牙本质非胶原蛋白(DNCP)(100 μg/mL)、TGFβ1(2 ng/mL) DNCP(100 μ/mL)、肝素(1 μg/mL) IGF-1(100 ng/mL)的诱导下,通过形态学观察、免疫组化、RT-PCR等方法,探索生长因子在外胚间充质细胞向成牙本质样细胞分化中的作用.结果:6 d后,在DNCP、TGFβ1 DNCP作用下,胎鼠面突外胚间充质细胞出现明显的形态改变,细胞由成纤维样变为梭形,部分核极化,有很长的突起,部分细胞呈现平行排列趋势.TGFβ1组部分细胞出现极化改变.DNCP、TGFg 1 DNCP诱导组抗牙本质涎蛋白(DSP)呈阳性反应,RT-PCR显示mRNA水平表达成牙本质细胞特异的牙本质涎磷蛋白(DSPP),另外DMP1亦呈阳性表达.TGFβ1组不表达DSPP、DMP1.肝素 IGF-1组在细胞形态和蛋白、mRNA上均未出现成牙本质细胞特异的表达.结论:胎鼠面突外胚问充质细胞在DNCP和TGFβ1 DNCP的作用下能分化为成牙本质样细胞.表明在诱导中起关键作用的是DNCP.TGFβ1可诱导细胞在形态学上分化成类成牙本质细胞.本结果与该细胞在三维体系中的诱导分化结果相似,表明胚胎面突外胚间充质细胞在体外被诱导分化为成牙本质样细胞不是偶然现象,这为研究牙齿的分化和发育提供了良好的模型和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人胚胎面突外胚间允质干细胞向成牙本质样细胞分化的过程。方法:采用体外细胞三维立体培养的方法,在转化生长因子B1(TGFβ1)、牙本质非胶原蛋白(DNCP)的诱导下,通过形态学观察、免疫组化、RT-PCR等方法,探索外胚间充质干细胞向成牙本质样细胞分化的可能性及生长因子在其中所起的作用。结果:人胚胎面突外胚间充质干细胞在胶原中生长良好。培养4d,在TGFβ1 DNCP组中细胞出现核极化,有很长的突起,细胞平行排列。诱导的细胞有许多与成牙本质细胞相似的超微结构。抗牙本质涎蛋白(DSP)呈阳性反应。碱性磷酸酶活性增强。细胞在矿化液中能形成矿化结节。RT-PCR显示mRNA水平表达成牙本质细胞特异的牙本质涎磷蛋白(DSFP)。结论:三维立体培养下,人胚胎面突外胚间充质干细胞在TGFB1及DNCP的作用下能分化为成牙本质样细胞。本结果将外胚间充质干细胞作为前体,诱导分化出成牙本质样细胞,为研究牙齿的发育及分化提供了良好的模型和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人胚胎面突外胚间充质干细胞向成牙本质样细胞分化的过程.方法:采用体外细胞三维立体培养的方法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牙本质非胶原蛋白(DNCP)的诱导下通过形态学观察、免疫组化、RT-PCR等方法探索外胚间充质干细胞向成牙本质样细胞分化的可能性及生长因子在其中所起的作用.结果:人胚胎面突外胚间充质干细胞在胶原中生长良好.培养4 d在TGFβ1+DNCP组中细胞出现核极化有很长的突起细胞平行排列.诱导的细胞有许多与成牙本质细胞相似的超微结构.抗牙本质涎蛋白(DSP)呈阳性反应.碱性磷酸酶活性增强.细胞在矿化液中能形成矿化结节.RT-PCR显示mRNA水平表达成牙本质细胞特异的牙本质涎磷蛋白(DSPP).结论:三维立体培养下人胚胎面突外胚间充质干细胞在TGFβ1及DNCP的作用下能分化为成牙本质样细胞.本结果将外胚间充质干细胞作为前体诱导分化出成牙本质样细胞为研究牙齿的发育及分化提供了良好的模型和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矿化液体外诱导外胚间充质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的过程。方法:取妊娠12.5d胎鼠第三代下颌突外胚间充质细胞,培养于含10mmol/L β-甘油磷酸钠、100μg/mL维生素C、10nmol/L地塞米松、150mL/L胎牛血清的DMEM中。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变化,免疫组化鉴定细胞性质,碱性磷酸酶染色及活性检测,矿化结节Von Kossa染色。结果:培养14d,细胞形态发生明显变化,呈多边形、立方形,抗I型胶原染色阳性。碱性磷酸酶活性增高,碱性磷酸酶染色阳性,矿化结节形成。结论:矿化液可诱导外胚间充质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9.
大鼠颌突外胚间充质细胞向骨骼肌细胞诱导分化和三维培养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体外诱导外胚间充质细胞向骨骼肌细胞分化的潜能,利用分化细胞构建组织工程骨骼肌模型。方法:取妊娠10.5d胎鼠颌突外胚间充质细胞,纯化后分别在含1、5、10mL/L体积浓度二甲基亚砜的DMEM/F12培养基中培养。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变化,成肌相关因子免疫组化鉴定细胞性质,将诱导后的细胞种植于胶原膜,并于培养3、6d后用光镜、扫描电镜观察细胞的生长情况。结果:培养3d后,外胚间充质细胞形态出现成肌样细胞变化,细胞变得大而扁平,培养5d后细胞出现管样结构。免疫组化鉴定显示:添加二甲基亚砜后,大部分细胞出现成肌相关因子的表达,其中5mL/L实验组效果最好,约75%的细胞转化为骨骼肌细胞。对照细胞形态未见明显改变,免疫组化鉴定未能诱导分化出骨骼肌细胞。种植于BAM膜后,细胞生长良好,并可形成复层结构。结论:二甲基亚砜可诱导外胚间充质细胞向骨骼肌细胞分化,最佳浓度为5mL/L;在BAM膜上分化细胞生长状态良好,说明该生物可降解膜是构建组织工程骨骼肌的适合材料。 相似文献
10.
人牙源性间充质细胞向成牙本质细胞的诱导分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建立人牙源性间充质细胞向成牙本质细胞分化的体外诱导方案。方法:应用bFGF IGF 1或TGF β1分别对培养早期的人牙源性间充质细胞进行平面定向诱导,观察诱导后细胞的形态学改变,采用免疫荧光染色和RT PCR方法检测成牙本质细胞标志物———DSP蛋白和DSPPmRNA在诱导后细胞中的表达,并通过VonKossa染色检测诱导后细胞的矿化能力。结果:诱导后部分细胞出现单侧较长的细胞突起,表达DSP蛋白和DSPPmRNA,体外连续培养可自发形成矿化结节,出现较典型的成牙本质细胞的形态和功能特征。结论:bFGF IGF 1或TGF β1可促进牙源性间充质细胞向成牙本质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外胚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的能力;方法:利用矿化液诱导外胚间充质干细胞分化,通过免疫组化和RT—PCR鉴定,以大鼠成纤维细胞作为对照。结果:显示外胚间充质干细胞经矿化液诱导后,细胞形态发生变化,细胞形态为立方状,紧密排列,类似成骨细胞,随着培养时间增长,可形成矿化结节;免疫组化显示诱导的外胚间充质干细胞表达Ⅰ型胶原;RT—PCR结果说明诱导的外胚间充质干细胞表达成骨细胞特异标志-骨桥素mRNA。而对照组细胞形态未出现变化,也无成骨细胞标志表达。结论:外胚间充质干细胞经矿化液诱导后成为成骨细胞。 相似文献
12.
Forskolin体外诱导Balb/c小鼠下颌外胚间充质细胞向神经胶质细胞分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forskolin诱导小鼠下颌外胚间充质细胞向神经胶质细胞的分化过程。方法:取妊娠12.5d胎鼠第3代下颌外胚间充质细胞,分别在含5、25、50μmol/L forskolinr DMEM/F12培养基中培养。相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变化,免疫组化鉴定细胞性质。结果:培养2d,细胞形态及排列发生明显变化,呈两突的长梭形;胸体中有空泡样改变,随时间的增加而明显。变化以25μmol/L组较明显,免疫组化鉴定:抗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及S-100染色阳性;NSE及NF染色阴性。结论:forskolin可诱导外胚间充质细胞向神经胶质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13.
TGF-β、rhBMP-2体外诱导下颌突外胚间充质细胞向平滑肌细胞分化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的:探讨TGFβ、rhBMP-2体外诱导下颌突外胚间充质细胞向平滑肌细胞分化的能力。方法:取妊娠12.5d胎鼠第三代下颌突外胚间充质细胞,分别在含60、100mmol/L的TGF-β和1.6、3.2mmol/L的rhBMP-2的DMEM/F12中培养,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变化,免疫组化鉴定细胞性质。结果:培养2d,60pmol/L的TGF-β组细胞形态发生明显变化,细胞变得大而扁平,培养4d,免疫组化鉴定约70%的细胞分化为平滑肌细胞,rhBMP-2组细胞形态未见明显改变,1.6nmol/L组免疫组化鉴定约5%的细胞分化为平滑肌细胞,未能诱导分化出神经元细胞。未加LIF的对照组细胞出现向平滑肌细胞的自然分化。结论:TGFβ、rhBMP-2可诱导外胚间充质细胞向平滑肌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14.
SD大鼠面突未分化外胚间充质细胞的体外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建立SD大鼠面突未分化我胚间充质细胞的体外培养模型。方法 采用消化贴壁法培养SD大鼠外胚间充质细胞;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生长特性;用免疫组化法鉴定细胞来源。结果 细胞呈纤维样细胞生长,生长稳定。免疫组化染色,抗HNK-1和抗VIM为阳性,抗CK为阴性。结论 培养的细胞为外胚间充质细胞,为研究颌面及牙齿的发育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无人为抗分化因素干扰下,具干细胞特性的面突外胚间充质细胞在体外自发分化的方向。方法:取第4代外胚间充质干细胞,去除抑制分化的白血病抑制因子(LIF),2d、2周爬片,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细胞分化情况。结果:去除LIF,细胞形态发生改变,由成纤维样变得多样化,随时间的延长而明显。去除LIF 2d,细胞不再表达HNK-1、NSE、S-100,约65%细胞表达a-SMA,Ⅰ型胶原出现表达。去除LIF2周,约1%细胞表达NF,零星细胞表达GFAP。结论:外胚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出现自发分化,向平滑肌细胞分化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面突外胚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内自发分化的情况。方法:取第7代外胚间充质干细胞注射于裸鼠皮下,于第3d、1周、2周取材,HE及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细胞的生长及分化情况。结果:注射后细胞团块逐渐变小、消失。HE染色细胞形态多样,数量逐渐减少。注射后3d,细胞仍表达Vimentin,其余染色未见明显阳性,细胞趋于坏死、吸收。1周时,细胞数量少,为成纤维样细胞。2周时,细胞团消失。结论:面突外胚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内生长、分化能力不明显,多数细胞坏死、吸收。 相似文献
17.
BALB/c胎鼠面突未分化外胚间充质细胞的外体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BALB/c近交系胎鼠面突的未分化外胚间充质细胞的体外培养模型。方法:处死妊娠12d的孕鼠,取胎鼠面突中的外胚间充质细胞,采用组织块原代培养法进行细胞培养,并进行生长曲线的测定和免疫组化的来源鉴定。 相似文献
18.
胡孝丽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2007,34(6):460-460
Nestin是构成细胞骨架的一种中间细丝,它可以作为神经干细胞和牙源性细胞的标记物,同时它还参与牙齿的形成和牙本质的修复。本研究观察了Nestin在各种牙源性肿瘤中的表达,评价了它在组织病理学诊断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体外及体内实验探讨大鼠切牙Apical bud上皮细胞诱导大鼠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向成牙本质细胞分化的能力。方法:分离培养大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pical bud上皮细胞,制备Apical bud上皮条件诱导液并体外对ADSCs诱导7d,通过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成牙本质关键基因DMP-1及DSPP的表达。制备ADSCs及Apical bud上皮重组细胞团进行大鼠肾被膜下移植,8W后取材,分别采用HE染色、Masson三色法和免疫组化方法对移植生成物进行组织学检测。结果:Apical bud上皮诱导ADSCs后DMP-1及DSPP m R 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体内移植8W后H E染色可见管样牙本质和骨样牙本质样结构,Masson三色法可以观察到有绿色的牙本质样结构,免疫组化检测中CK14染色阳性,DSPP染色阳性。结论:Apical bud上皮细胞在体外能够诱导ADSCs向成牙本质细胞分化,且细胞重组在体内可以构建出牙本质样结构。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利用牙胚细胞(TGC)作为诱导成牙环境,将牙髓干细胞(DPSC)、外胚间充质干细胞(EMSC)分别与其共培养,观察DPSC和EMSC的分化能力。方法利用出生后4 d的大鼠TGC作为诱导成牙环境,将培养的DPSC、EMSC使用BrdU标记及鉴定后与其共培养,免疫荧光双标检测标记细胞表面抗原牙本质涎蛋白(DSP)的表达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的变化,免疫组化染色鉴定及图像分析DPSC、EMSC在成牙环境中的分化能力。结果共培养7 d后,EMSC共培养组DSP阳性细胞的转化率高于DPSC共培养组(P<0.05)。免疫组化染色图像分析结果表明共培养7 d后,共培养组与TGC单独培养组差异显著(P<0.05)。共培养组3、7 d后ALP活性明显增高,EMSC共培养组较DPSC共培养组ALP活性高。结论混合培养的TGC作为诱导细胞分化的微环境与DPSC、EMSC共培养后,能够诱导细胞向成牙本质细胞分化,EMSC分化能力高于DPSC。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