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放射性肺损伤(irradiation lung injury,ILI)是胸部放疗的常见并发症,但患者早期症状一般较轻,不易被患者和医生发现,CT具有较高的密度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是早期发现和诊断放射性肺损伤最好的方法之一[1-2].我们回顾分析本院195例放射性肺损伤的CT表现,探讨放射性肺损伤的CT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放射性肺损伤是胸部肿瘤放射治疗中较常见的并发症,是放疗剂量的主要限制因素,降低了肿瘤局部控制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远期生存率。本文主要从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病机制、病理改变、预测指标以及康复医学相关干预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放射性肺损伤引起放射性肺炎的发生机制及影响因素、临床及X线、CT表现以及其影像学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经临床和影像学证实的放射性肺损伤的X线、CT表现及其与放射治疗剂量、个体差异之间的关系。结果:放射性肺损伤引起的放射性肺炎,X线平片表现为早期肺血管纹理周围模糊阴影;相当于照射部位出现边界不清片状阻影,可有少量胸腔积液。纤维化表现为在受照侧出现不规则索条状阴影及网织状阴影,纵隔移位。CT表现为(1)放射野内出现毛玻璃样或散在淡薄渗出性密度增高影,与周围肺组织界线清晰。(2)放射野内出现斑片状实变影,边缘平直似刀切样改变,其内可见空气支气管征。(3)照射野内密集条索状阴影,肺容积缩小周围胸膜肥厚、黏连。结论:放射性肺炎临床症状不明显,主要以干咳、气促为主。影像学检查特别是CT扫描检查可以明确病变部位、形态和范围,诊断放射性肺炎具有特征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放射性肺损伤模型大鼠早期胶原纤维增生及不同照射时间大鼠肺损伤情况。方法:实验于2002-07/11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动物实验科完成。①选用30只健康雌性SD大鼠按随机抽签法分为2组:正常对照组10只和照射组20只。②麻醉大鼠后,对照射组大鼠行直线加速器全胸部照射,照射剂量单次15Gy,距离1m,照射面积4.5cm×4.5cm,照射剂量率1.5Gy/min。正常对照组未行照射。③照射后5,15,30,60d对肺组织切片行苏木精-伊红染色,显微镜下观察肺部病理改变;行Masson染色观察胶原纤维增生情况;透射电镜观察胶原纤维的变化;比色法测定肺组织匀浆羟脯氨酸的含量(代表肺组织胶原含量)。放免法测定脯氨酸肽酶的活性(反映胶原降解代谢)。④计数资料差异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结果:大鼠30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肺部病理改变: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显示,照射后大鼠肺水肿和肺部炎症随照射时间延长而逐渐加重。②胶原纤维变化:Masson染色结果显示,照射组照射后5和15d基质胶原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变化,照射后30和60d肺间质胶原纤维明显增多,60d肺间质出现胶原纤维增生。③肺组织显微结构变化:透射电镜观察结果显示,单纯照射后5d间质胶原纤维较正常对照组增多,照射后15,30,60d间质胶原纤维增多呈递增。④肺组织羟脯氨酸含量和血清脯氨酸肽酶活力的变化:照射后60d两项指标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0.70±0.19)μg/L和(107.91±14.05)μkat/L;(0.32±0.11)μg/L和(63.50±12.78)μkat/L,t=2.96,5.75,P<0.05,0.01],照射后其余时间与正常对照组相近(P>0.05)。结论:①大鼠接受放射线照射后早期,出现放射性肺炎,肺间质胶原纤维在局部也开始明显增生;且随着胶原纤维合成的增多,其分解也增加。②照射后时间越长,放射性肺损伤大鼠肺纤维化越重。  相似文献   

5.
祝学军  汉建忠 《医学临床研究》2009,26(11):2160-2163
放射性肺损伤(RILI)是胸部肿瘤放射治疗引起的并发症,一般有两种表现形式,早期急性放射性肺炎(RP)和后期放射性纤维化(PF)。RP常发生于放疗结束后的1~6个月,常见症状有呼吸困难、干咳、胸闷、胸痛、低热。放疗后胸片可见照射部位内出现渗出(局部RP),也可在发生在照射部位外(弥漫性RP),偶然影响对侧的肺叶。  相似文献   

6.
放疗是食管癌、肺癌、乳腺癌等胸部肿瘤的重要治疗方法,然而,在胸部放疗过程中,肺组织或多或少会承受一定的放疗剂量,由此引起的放射性肺损伤(radiation induced lung injury)已经成为限制肿瘤放疗剂量不能推高的瓶颈之一。因此,依赖一些指标预测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从而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具  相似文献   

7.
放射性肺损伤早期预测指标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放射性肺损伤是胸部肿瘤放射治疗引起的常见并发症。早期、及时诊断放射性损伤的发生对于提高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本文综述了目前放射性肺损伤在早期预测指标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放射治疗是胸部晚期恶性肿瘤治疗的主要方法,而放射性肺损伤是放射治疗过程中较常见的并发症.放射性肺损伤发生早期主要表现为放射性肺炎,若治疗不及时,会发展为放射性肺纤维化.肺纤维化一旦形成,损伤不易逆转,表现为胸闷、气短、干咳以及呼吸困难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时间.由于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使胸部肿瘤放射治疗的有效剂量受到限制.目前,临床上治疗放射性肺损伤主要应用抗生素、激素、抗组胺类药物以及一些中医药疗法,这些方法主要通过抑制炎性因子的释放和表达,减轻临床症状,延缓放射性肺纤维化的发展进程,但无法修复已经受损的组织[1].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种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及自我更新能力的多能干细胞,其可促进组织再生,调节免疫功能,且易于体外培养和增殖,使其成为近年来医学研究的热点之一[2-3].本文对不同组织来源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放射性肺损伤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痰热清注射液防治放射性肺损伤的疗效.方法 对98例肺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放疗,治疗组于常规放疗的第2周开始同时应用痰热清注射液20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中静脉点滴,每天1次,连用15~30 d.结果 治疗组放射性肺炎和肺纤维化发生率分别为18.8%、20.2%;对照组分别为36.0%、40.2%.结论 痰热清注射液可有效降低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率,值得在肺癌等胸部肿瘤放射治疗上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放疗已在胸部肿瘤治疗中广泛应用,放射性肺损伤日益受到关注.肺是辐射中度敏感器官,放射治疗可使邻近肿瘤的肺组织因受到的剂量超过其引发生物效应的阈值而产生不同程度的损伤,故肺损伤已经成为制约胸部肿瘤放疗剂量的重要因素.使放疗效果大大降低[1].由于严重的放射性肺损伤往往不可逆转,其发病机制尚有待进一步研究,且缺乏有效的预测指标[2],因此,如何避免或尽量减少严重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及时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成为肺癌治疗研究的焦点.  相似文献   

11.
1病例资料 患者,男,65岁。因咳嗽、咳痰、少量黄白粘痰一月,左胸隐痛三天,吸气时加重,伴咽痛,畏寒、低热(37.4℃)就诊。既往有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肺结核,肾结石,高血压等病史。X线胸片、CT、ARI检查示:左侧浸润性肺结核(纤维化为主);左肺门区占位性病变,肺癌可能,伴左上叶、部分下叶肺不张。以左中央型肺癌;左侧浸润性肺结核收入  相似文献   

12.
益气活血中药治疗放射性肺损伤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益气活血中药治疗放射性肺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在我院接受三维适形放疗的8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患者给予益气活血中药干预;对照组患者给予抗生素及激素等相应药物治疗。结果 2个月后治疗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8.6% (39/44)和60.0%(24/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16,P<0.05)。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胸部CT特征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22,P<0.05)。结论 益气活血中药对放射性肺损伤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对放射性肺纤维化有较好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3.
大鼠放射性肺损伤模型制作及影像学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大鼠放射性肺损伤影像学模型制作方法,评价HRCT对放射性肺损伤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照射组,右肺单分隔15Gy60Co照射建立肺损伤模型.照射后第4、8、16、24周分别行CR和HRCT检查.结果 HRCT显示大白鼠放射性肺损伤,包括肺部毛玻璃改变、斑片状及条索样高密度影,显示病变时间早于CR片,阳性率高于CR(P<0.05).结论 SD大鼠单侧肺单分隔15Gy照射可以制作放射性肺损伤模型.HRCT可以早期诊断放射性肺损伤.  相似文献   

14.
近年γ-刀治疗的兴起为放射治疗肿瘤开拓了更广阔的应用空间,但γ-刀治疗后有关肺部MSCT表现的报道较少[1-2].现报道我院γ刀治疗后发生放射性肺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诊CT影像表现,并分析其特征性CT征象.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99mTc—MAA肺灌注显像和常规肺功能检查在肺癌放疗所致放射性肺损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52例肺癌患者均接受常规根治性放疗及在放疗前、中、后均进行肺灌注显像和常规肺功能检查;治疗结束后定量分析放射性肺损伤的肺灌注功能变化及其严重程度。结果肺癌放疗后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率约为38.4%;肺癌患者放疗前、后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l)、弥散系数(DICO)的变化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均〈0.05);肺癌患者放疗前、后患侧肺灌注功能损害的定量变化对比和严重程度对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肺灌注显像可以定量监测肺癌患者放疗前、后患侧肺灌注功能的变化,并可以预测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及其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延胡索乙素(dl-tetrahydropalmatine,THP)对大鼠急性放射性肺损伤(irradiation induced lung injur y,RILI)的保护作用。方法:成年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单纯照射组(R组)、R+THP组、THP组。R组采用X射线右侧胸部单次照射15 Gy,于照射后1,4,8,12,16周分别处死大鼠,取肺组织行TUNEL及电镜检测凋亡,HE染色观察病理变化,部分肺组织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及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检测,ELISA法测定大鼠血清TGF-β1。结果:对照组及THP组大鼠肺组织均无炎症反应。受照射组(R组、R+THP组)在照射后4~16周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肺组织细胞凋亡及RILI病理变化;但R+THP组较R组炎症反应明显减轻,R+THP组与同时段的R组比较:肺组织中MDA水平明显降低、SOD水平明显升高,血清中TGF-β1明显降低,炎性细胞募集较少。两组间不同时段血清中TGF-β1水平、肺组织中MDA,SOD水平以及肺组织细胞的凋亡指数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THP能通过抑制凋亡、减轻氧化损伤、抑制TGF-β1等作用减轻大鼠急性RILI。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采用CT灌注成像(CTPI)技术,探讨CT灌注参数预测放射性肺损伤的价值.方法 对37例胸部肿瘤患者于放疗前中后行64排螺旋CT灌注成像扫描,得到肺组织感兴趣区(ROI)各灌注参数值,分析放射性肺损伤的肺灌注的变化.结果 37例胸部肿瘤患者观察期间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率为21.62%(8/37),经不同剂量照射后,肺组织灌注值总体呈上升趋势.rBF、rBV、rPS最可能用作预测指标;rBF、rBV联合指标预测放射性肺损伤的价值明显优于单个预测指标.结论 CT灌注成像在预测放射性肺损伤方面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正>放射性肺损伤是肺癌患者在接受调强放射(IMRT)治疗时的一种普遍的剂量限制性因素,如何在降低患者放射性肺损伤的同时通过增加照射剂量进而有效提高肺癌患者术后局控率是当前医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1])。研究~([2-3])表明,放疗前心理、放疗剂量、操作人员技术水平、平均照射时间等因素均是患者行调强放射治疗后发生放射性肺损伤的影响因素。为了有效控制肺癌患者由于  相似文献   

19.
Th1/Th2免疫失衡与放射性肺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放射性肺损伤是胸部恶性肿瘤放射治疗中的一种常见并发症,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早期的无菌性间质性肺炎和后期的肺纤维化[1]。肺泡为其主要损伤部位,前期基本病变为肺充血、水肿、肺间质增厚,后期肺损伤以肺泡间隔的进行性纤维化为特征,逐渐出现肺泡萎缩并由结缔组织填充。其临床症状包括:高热、呼吸困难、剧烈咳嗽,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并且一旦发生就往往难以逆转。目前国内外尚缺乏特异有效的治疗方法,其确切的发生机制也未完全阐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预防放射性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158例年龄28~80岁胸部肿瘤患者,按入院的顺序随机分为放疗联合注射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组(治疗组)和单纯放射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于放射治疗开始前3d即给予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对照组单纯行放射治疗。两组均采用三维适形或调强适形放射治疗。用散射浊光计免疫法测定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应用流式细胞仪操作常规测定及分析T细胞亚群。疗效评价以放射性肺炎发生率为主要指标。结果全组随诊时间6~6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46个月,治疗组失随1例,对照组失随2例,随访率为98.1%。IgG、IgA、IgM及CD3、CD4、CD4/CD8治疗组放射治疗后均较放射治疗前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放射治疗后均较放射治疗前下降,有统计学差异(P<0.01)。放射性肺炎发生率治疗组为10.13%(8/79),对照组为27.85%(22/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032,P=0.002)。治疗组未发现与注射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可提高胸部肿瘤患者的免疫功能,降低放射性肺炎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